热门回答:
王夫人是贾母的儿媳、贾宝玉的母亲。一部分读者认为王夫人是佛口蛇心的反面角色。另一部分则认为王夫人是集贤与善于一身的贤妻良母。在一个人身上出现这么多面的矛盾形象。说明了这个形象塑造得很成功。人性是复杂的。并不能单纯地以好坏来区分。尤其面对历史人物。我们更应以历史的角度去看待。那么王夫人究竟是怎样的人呢?
王夫人是有一定管家能力的。王熙凤嫁入贾府后。王夫人将管家权力交给她。但这并不意味着王夫人全面退出管家的组织。而是从台前转向了幕后。像是从一名导演变为制片人。平时的琐事、杂事都由凤姐管。但到了真正拿主意、做决定的时候。就需要王夫人出场。当然了。贾府最重要的大事还是由贾母敲定。不过轻易不必叨扰贾母。只需由王夫人和凤姐做决定。
在贾府。王夫人主要负责监管和决策。有两件事体现王夫人的能力。有一次。凤姐克扣了赵姨娘的例钱。被王夫人听到风声。便问凤姐两位姨娘的例钱每月发多少?王夫人作为一个资深管家。怎能不知道妾领多少月前呢?她这样问就是在考察凤姐在发例钱这件事上是否做到尽心尽责。凤姐回了说每人二两后。王夫人又问“可都按数给他们?”又说:“前儿我恍惚听见有人抱怨。说短了一吊钱。是什么原故?”仅仅一吊钱。王夫人都要追根究底的问凤姐。可见对于管家理财的细致。凤姐站着回了半天话。王夫人才罢了。
另一回。刘姥姥第一次到贾府打秋风。王熙凤不知如何对待。便问王夫人。
王夫人派人回话说:“今儿既来了瞧瞧我们。是他的好意思。也不可简慢了他。便是有什么说的。叫奶奶裁度着就是了。”从这句话可以看下、出王夫人两个特点:一个是对于贾府的待客方面(尤其是女客)有充分的掌控力。既有大家族的风范。又有把权力下放的能力。王夫人看重凤姐八面玲珑、眼明嘴利。所以这些事交给凤姐她都放心。另外。从刘姥姥这件事也看出王夫人的善良。叮嘱凤姐不要怠慢刘姥姥。否则。刘姥姥的这次打秋风收获的可能是一场空。
刘姥姥回忆对王夫人作为在阁女儿的印象时说道:“想当初我和女儿还去过一遭。他们家的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听得说。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作者借刘姥姥之口告诉读者们。王夫人是个大善人。她怜贫恤老。温柔善良、和顺恭敬。本性还是很好的。
王夫人对待老人很是孝顺。只要是她与贾母同时出场的情节。她必定都是恭恭敬敬对待贾母。
贾赦觊觎贾母身边的鸳鸯。贾母生气之下冤枉了王夫人。骂道:“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顺。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来要。剩了这个毛丫头。见我待他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他。好摆弄我!”而这王夫人却“忙站起来。不敢还一言。”一般来说。王夫人受了这样的冤枉肯定要像贾母澄清。但王夫人并没有这样做。她知道贾母正在气头上。说什么都无用。不如让贾母出出气。贾母也知道王夫人极为孝顺。时常对人夸赞王夫人“他极孝顺”。
第一次是金钏儿跳井事件:
王夫人在凉榻上睡着。金钏儿在旁边给王夫人捶腿。宝玉进来先把金钏儿的耳坠摘了。然而金钏儿只是“抿嘴一笑”。随后宝玉喂她“香雪润津丹”。金钏儿依旧闭着眼噙了。宝玉得寸进尺道:“我明日和太太讨你。咱们在一处罢”。金钏儿没有反对。说:“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甚至还教唆宝玉:“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王夫人听到这里。才气得打了金钏儿一巴掌。并将其撵出去。但金钏儿觉得屈辱。出去之后就跳井了。
王夫人并没想致金钏儿于死地。在撵她出去的时候也没有声张她做的丑事。只是以她弄坏东西的罪名撵走。王夫人还想着“气他两天再叫他上来”。并一度为金钏儿的死自责。
金钏儿确实触碰了王夫人的逆鳞——勾引宝玉。她作为王夫人身边的首席大丫鬟。应该非常清楚。王夫人最在意的就是宝玉。最害怕的就是有人在宝玉身上动歪心眼。但金钏儿这么做了。王夫人对其极为失望。才将她撵出去。
另一次是晴雯之死
如果说金钏儿确实有罪。那晴雯却是实实在在地无辜。
王夫人抄检大观园是听信了谗言的结果。她把晴雯撵出去。也有很大原因是听了王善保家的说晴雯坏话:“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他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大不成个体统。”另一原因就是王夫人自己本身就不喜欢晴雯这样的女子。她喜欢袭人那样端庄、踏实。外貌内敛一些。不会狐媚惑主的。而晴雯“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的样子”。王夫人曾见过她骂小丫头。对其印象已经很不好了。
并且此时的王夫人对宝玉的保护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看见晴雯。或许她会想起赵姨娘。在王夫人心中。这样的女人只会教坏爷们。是红颜祸水。她不允许宝玉身边有任何危险分子。连带着芳官等可疑人物一并都撵出去了。
宝玉曾说:“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这句话虽难听。但却真实道出封建社会女人的人生历程。
王夫人从前也是明媚无邪的少女。刘姥姥说王夫人在王家作二小姐时“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那时的她不谙世事。天真纯洁。仿佛一切都是美好的。她的脸庞也像大观园的女孩儿们一样纯净。眸子也像泉水一样清澈。
当王夫人嫁入贾府后。面临着府内争斗、管束家族、妾婢威胁等一些列污浊。她的眼眸不再纯净。嘈杂的琐事将她王家二小姐的自信和明媚毁于一旦。王夫人不再是温和圆润的珍珠。变成了没有光芒的鱼眼珠。
王夫人最大的转折点应该在她的大儿子贾珠死后。她只剩下宝玉。宝玉就是她唯一的希望。但贾政又不喜欢宝玉。母以子贵。这使王夫人感受到深深的危机。贾政给了王夫人尊贵的夫人位。但并没有给她爱。他有一半的时间都宿在赵姨娘房中。王夫人只能空守着寂寞。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宝玉身上。她紧紧地盯着宝玉。生怕他有闪失、名誉尽毁。
王夫人选择宝钗作儿媳。也不全是薛姨妈的的关系。而是为宝玉选择“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的支持。宝钗不仅品貌兼优。更有一个强大的母家。这点是痛失双亲的林黛玉永远无法比拟的。也是王夫人对宝玉殚精竭虑的体现。
王夫人是宝黛爱情悲剧的始作俑者、封建理念的拥护者。更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我们在看待王夫人这个人物时。不应片面地说她是善良的还是恶毒的。因为她的形象是其所处的环境所造成的。
我想。曹公创造王夫人这一人物形象。并不是想告诉读者她有多狠毒、多虚伪。而是向读者展示王夫人背后所隐藏的封建社会女性的悲哀。封建制度下的女性没有自我。她们逐步从光彩夺目的宝珠沦为黯淡无光的鱼眼珠。在繁杂琐事与无意义争斗中度过余生。
其他观点:
王夫人是《红楼梦》中登场的虚拟人物。贾宝玉和贾元春的亲生母亲。贾政的妻子。荣国府掌权管事的家长之一。
在王夫人出场的时候展现给观众的是一个诚心礼佛。性格沉闷守旧的后宅妇人形象。贾母曾经直接形容这个儿媳妇老实。
王夫人是四大家族里王家的小姐。后来嫁给了贾家的贾政。王夫人的性格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沉闷。刘姥姥曾经形容过出阁之前王夫人的性格是“着实响快。会待人。不拿大”。这个形容有几分王熙凤的影子。
但是王夫人嫁进贾府后。嫡长子贾珠早逝。嫡长女贾元春入宫。自己的两个孩子都远离了身边。对王夫人的打击应该很大。最重要的是她与丈夫贾政夫妻感情淡薄。王夫人与贾政在教导儿子宝玉的时候也有很多分歧。贾政是使用打骂教育。王夫人是采取溺爱方式。
王夫人在众人的眼里是个话少。不太显好的二太太。但是在她重点出场的抄检大观园和宝玉成亲的情节里。她赶走晴雯的狠辣和说服贾母放弃林黛玉的绝情都不难看出王夫人是一个十分虚伪残酷的人。
其他观点:
大家好。我是小白。很高兴能为大家来回答这个问题。在《红楼梦》里。王夫人这个人。十分不讨人喜欢。如果用一句话来说。她就是“佛口蛇心”之人。那她究竟有没有管理才能呢?我们通过刘姥姥的一番话。可以得出结论:
想当初我和女儿还去过一遭。他家的二小姐着实爽快。会待人的。倒不拿大。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
刘姥姥是一个有智慧的老妇人形象。她的话。应该还是可信的。因此。王夫人年轻的时候还是有才干的。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时。第一个拜见的是周瑞家的。从她嘴里说出。如今的贾府。不像五年前了。太太已经不管事了。现由她的内侄女理家呢。
王熙凤管理荣国府时。做了两件不得人心的事。第一。替人打官司。王熙凤弄权铁槛寺。或许是她弄权的开始。净虚同王熙凤提起官司的时候。原本是让王熙凤转告王夫人的。但她说了。如今太太已不再管这样的事了。可见。王夫人理家时。也做过这样的事。第二:放高利贷。有一回袭人问平儿。这个月的月钱为什么没发。平儿便悄悄说道。王熙凤拿着老太太、太太等人的钱去放利钱了。因为利钱还没有收回来。所以月钱要等几天了;月钱没有按时发。贾府里的下人能没有怨言吗?王夫人能不知道这样的事吗?但为何不问?为何不管。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王夫人曾经也做过这样的事。在她看来。这并不是坏事。
我们再来看看。王夫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红楼梦》里。王夫人一出场在我们面前时。就是一个年近五十岁的豪门太太。我们对于王夫人的认识。更多的来至于她处理的三件事的态度。
第一件事:撵走金钏儿
金钏儿被撵之事。其实更多的责任在贾宝玉身上。如果不是他的勾引他说向太太讨她去怡红院。她也不会说出让宝玉去东院拿彩云和环儿这样的话。但王夫人并没有指责宝玉。而是恶言恶语的痛骂了金钏儿一顿。不顾金钏儿十多年来对自己的服侍之恩。毅然将她撵出了贾府。所以说。王夫人这个人。是一个无情的人。
金钏儿含羞跳井死了。王夫人伤心不已。她对薛宝钗说。不过是赶她出去几天。过几天还还叫她来。她这话。实在让人不相信;她对金钏儿之死。也许真正在乎的是自己的名声。一个吃斋念佛的人。心却如此的无情。说她佛口蛇心。一点也不为过。
第二:“绣春囊”事件
因邢夫人从傻大姐处得到了“绣春囊”。所以掀起了一场风波。邢夫人将“绣春囊”交给了王夫人后。王夫人第一个想到的却是王熙凤。
此时的王熙凤正直并病中。王夫人却不分青红皂白。一来到她屋里。便是冷着脸。说道她一回。好在王熙凤冷静聪明。从容的说出了五个理由。才打消了王夫人的猜疑。
这五个原因里。有一条说的是“绣春囊”的材质问题。王夫人管家多年。难道真的看不出来吗?王熙凤替她管理荣国府劳心劳力。她竟然连这样的信任都没有。不得不说。她的做法让王熙凤深感寒心。
贾母八十大寿时。因为尤氏晚上看到园子里的门没关。又不见一个管事的人。所以派了自己的丫头去叫人回话。但那两个老婆子一听是宁府的主子。便没放在眼里。不仅不去。还同这个丫鬟吵了一架。
这件事最终传到了王熙凤这里。她想着礼节想着给尤氏脸面。所以让人将那两个老妈子捆了起来。准备等贾母大寿后发落。
这两个老妈子的女儿见母亲被捆。便一起来向管家林之孝家的求情。在林之孝的指点下。林之孝家的想到这两个老妈子里有一个亲家是王善保家的。所以让她们找她去了。这个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的陪房。一听到自己的亲家被捆了。便在邢夫人面前挑唆了一番。邢夫人本因讨要鸳鸯之事。对儿媳妇王熙凤有意见。所以有心想打一会王熙凤的脸。
于是。邢夫人当着众人的面。向王熙凤替那两个老妈子求情:
邢夫人直至晚间散时。当着众人。陪笑和凤姐求情道:“我昨日晚上听见二奶奶生气。打发周管家的娘子捆了两个老婆子。可也不知犯了什么罪。论理我不该讨情。我想老太太好日子。发狠的还要舍钱舍米、周贫济老。咱们先倒挫磨起老奴才来了。便不看我的脸。权且看老太太。暂且竟放了他们罢。”说毕。上车去了。
邢夫人的一番话。说完就走了。王熙凤想分辨都没有办法了。只能同赖大等人说。这不过是一个礼。就像我到宁府那边去。有人得罪了我。她们也会捆了来给我发落。谁知尤氏听了。怪她多事。她的姑妈王夫人听了。也是如此说:
王夫人道:“你太太说的是。说是珍阿哥媳妇。也不是外人。也不用这些虚套。老太太的千秋要紧。放了他们为是。”说着。回头便命人去放了那两个婆子。
王熙凤原本是为顾全尤氏的面子。所以才这样做。但没想到的是。自己明明做的是对的。却得不到一个人的好。邢夫人说也罢了。连自己的姑妈王夫人也不帮着自己说道说道。让王熙凤委屈的直哭。后来。贾母从鸳鸯处听说王熙凤哭了。问清楚缘由。便说道。王熙凤做的是对的。难道因为我的生日而让下人将府里的主子都得罪了吗?但王夫人就看不到这里。
由此可见。王夫人是一个很没有人情味的人。
第三:整顿怡红院
由 “绣春囊”事件王夫人发起了一场抄检大观园的行动。并趁机对怡红院整顿了一回。
在怡红院里。凡事同贾宝玉走的近玩的好的丫鬟。甚至连贾宝玉屋里的东西王夫人看不上眼的。她都让人弄走了。
在撵走的这些人里。有一个贾母的丫鬟晴雯。王夫人在痛骂晴雯时。说道:
王夫人听了这话。猛然触动往事。便问凤姐道:“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儿、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
王夫人在骂晴雯时。却带出了黛玉。这是很不合时宜的。林黛玉和晴雯能比吗?可见王夫人是一个不知分寸的夫人。
晴雯是贾母的丫鬟。她却自作主张。将她撵出贾府。这也是她不尊重贾母的表现。那一副平常时期吃斋念佛的慈悲哪里去了?倒像是一个恶魔般的存在。也难怪大家都不喜欢她。
她口口声声说做这一切是为了宝玉。却从来没有问过宝玉真正喜欢什么。真正想要什么?宝玉无力反抗。但心中的恨意却是真的存在的。
小结:
综上可知。王夫人的才干肯定是有的。但她却实实在在是一个虚伪的人;表面上一副慈悲的样子。一旦自己的利益收到了威胁。她绝不手软;对自己的内侄女王熙凤。辛辛苦苦理家。她似乎并没有感激之情。而更多的是冷言冷语。让人寒心。
王夫人作为一个母亲。明知贾宝玉最爱的人是黛玉。她却依然无情的拆散。并赶出宝玉身边所有她喜欢的丫鬟。喜欢的人。从这一点上来看。王夫人也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因为她连对儿子最起码的沟通和尊重都没有。一味地强压。让宝玉苦不堪言。最终寒心出家去了。
作为贾政的妻子。她却没有一点妻子该有的温柔。总是一副端着的姿态。也难怪。贾政宁愿亲近赵姨娘。也不要亲近她。所以说。王夫人作为一个妻子。也是一个失败者。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1796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王夫人,宝玉,刘姥姥,的是,王熙凤,的人,贾母,是一个,自己的,夫人
没想到大家都对王夫人到底有没有才干?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王夫人是贾母的儿媳、贾宝玉的母亲。一部分读者认为王夫人是佛口蛇心的反面角色。另一部分则认为王夫人是集贤与善于一身的贤妻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