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被不看好的将领,靠着自己的实力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原创

历史上有哪些被不看好的将领,靠着自己的实力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罗荣桓在山东就是不被集总看好的将领。当时毛主席心里是想要罗荣桓当代115师长的。但集总抢先一部发布命令并向蒋介石汇报任命陈光代理115师长。可是陈光在陆房突围时犯有严重的错误致115师有不小伤亡损失。被部下非议威信大大下降。证明了他只是一个将才而不是驾驭全军的帅才。还有一个115师士兵杀俘虏事件。也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开会的时候招致山东分局书记朱瑞的严格批评。甚至说出了115师首长最好去休息。作为115师主管军事的主官陈光却一声不吭。而这时高风亮节的罗荣桓政委却把这一切责任都承担起来了。并在会上作了检讨。集总接到山东分局的汇报后。也对115师首长进行了严格的批评。一时倒罗之声四起。罗荣桓处在非常艰难的困境之中。此时罗荣桓认为自己已不再适合在山东工作。于是向中央反应调离山东。或到别处工作或到延安学习。毛主席接报后立即给陈罗以宽慰。说他们的总路线是正确的。并说现在很难说学习。并指出了朱瑞的工作在于浮。要多检讨自己工作能力的不足之处。集总在收到毛主席的电报后。立即申明前电作废。罗总在主席肯定其工作能力后终于摆脱了逆境。1941年8月毛主席把山东领导层调整。罗荣桓任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主管军事。朱瑞任山东分局书记主管党务。黎玉任山东分局政委主管政府事务。陈光主管财务。11月日军官房长官烟俊六率五万多军队。分十一路在下午出动。气势汹汹地向山东八路军总部留田杀来。其目的是想趁着夜色打八路军一个措手不及。把八路军总部一网打尽。可是日军的动向早已被我侦查员火眼金睛侦查的一清二楚。侦查员马上向罗总报告。罗荣桓当即召集全部人员开会。商讨如何突围出去。此时朱瑞黎玉陈光萧华陈士榘等一一在列。有人说向东突围有人说向北有人说向西。唯独没有说向南突围的。因为南边的日军的大本营。向南突围等于自投罗网。而这时罗荣桓却站起来异常冷静地说:我主张向南突围。向南突围?个个都是用诧异的眼光望着他面面相觑。对。向南突围。罗荣桓接着说:敌人这次倾巢出动想趁着夜色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想把我们一网打尽。后方必定空虚。东西北三面它都会设置埋伏。等着我们去钻进它的口袋。唯独没有想到我们会向南杀向它的大本营。这一脚险棋看似危险实则安全。经过罗总详细分析。指战员个个都是茅塞顿开。都说罗总想的深透想的妙。不知不觉夜幕降临。敌人离留田总部大概还有七八里路。罗总当机立断布置突围。全体人员不准发出一点声响。马尾绑定石头。马蹄带套。一切准备就绪。罗总亲自带队。面带微笑没有一丝慌乱手一挥出发。当天晚上趁着敌人还没有合拢的包围圈所留下的一丝空隙突围出去。接连闯过了三道封锁线安然无恙。到了临沂日军大本营。果然不出罗总所料。日军后方兵力空虚。罗荣桓立即下令就地休息埋窝做饭…………当时一个德国记者随行一起突围出去。后来把这场突围写到了报纸上。称那是一场无声的战斗。整个晚上惊心动魄而又有惊无险。罗荣桓将军是一个神机妙算的指挥员。带着三千多八路军。冲破日军五万多人分十一路围剿的包围圈。不费一枪一弹不损一兵一卒。神不知鬼不觉地突围出来了。后来罗总将这一战术创造性的称之为翻边战术。其意义就是敌人打倒我这里来。我就打到敌人那里去。敌进我进。1943年中央任命罗荣桓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15师长兼政委。山东分局书记。党政军一元化领导山东的一切。在罗总英明神武的领导下。利用翻边战术。屡屡打败日军的清剿。敌人越扫荡根据地越扩大。1944一一1945年罗总组织五路大军反攻日军大获全胜。解放了除济南青岛外所有山东领土。罗总一下子把部队整编成8个师。山东军区已发展成28万正规军和游击队。50万民兵二百万人民自卫武装的共军最强大军事基地。毛主席获得这一消息欣喜若狂说:山东只换了个罗荣桓。山东的棋就下活了。山东的棋活了全局的棋也就活了。山东把所有的战略点线都抢占和包围了。只有山东是我们最主要的战略基地。北战东北南下长江都主要依靠山东。建国后毛主席多次在重要场合说过:四野的主力三野的一半二野的一部分一野还动员了几万人。都是从山东动员的。一九六二年毛主席评价罗荣桓元帅十条。其中之一罗荣桓在决定中国革命成败的地方做好了决定中国革命成败的事业。名不虚传。

其他观点:

这样的将领有许多。远的不说。方城就讲一个红军将领的故事。我觉得他的经历更丰富、更曲折、更有现实意义。

他就是开国上将周纯全。

周纯全。湖北黄安人。出身贫苦。十二岁时。家里东挪西借。供他上学读书。读完初小。家里实在无力供他再读下去。十六岁的周纯全便到汉口一家纱厂打工。补贴家用。汉口。中国工人运动的发源地。周纯全由此开始成为了一名工人运动的骨干。“二七”大罢工时。周纯全被选为工厂支援“二七”大罢工后援会的会长。

1926年。回到家乡的周纯全。加入了共产党。转年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不久便担任了信阳县委书记。

1930年。鄂豫皖苏区成立。年轻有为。根正苗红的周纯全被选为特委常委。张国焘到达鄂豫皖根据地后。实行左倾路线。工人出身的周纯全被提拔为鄂豫皖苏区政治保卫局局长。不久。张国焘进行白雀园大肃反。冤杀了许多红军将士。身为政治保卫局局长的周纯全难咎其责。

红四方面军转战川陕时。周纯全先后担任红10师政委。红9军。红31军政委。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一跃成为红四方面军的四号人物。

1935年8月。在松潘县沙窝寨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为了团结红四方面军。促使张国焘率军北上。中央对张国焘做出了妥协与让步。红四方面军的几位主要领导干部进入到中央政治局。周纯全增选为政治局委员。并担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张国焘南下失败后。不得不三过草地。北上到达陕北与中央红军会合。周纯全进入抗大学习。

人生有高潮。便有低潮。抗大毕业后。周纯全被分配到陕北公学任协理员。成为了一名营级干部。沉重的思想压力。巨大的心里落差。并没有使周纯全消沉下去。他任劳任怨。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弥补过去自己给革命所造成的损失。

二年后。周纯全被任命为抗大一分校副校长。校长。并率领一分校的全体师生东渡黄河。到晋东南、山东。开展敌后办学。抗战胜利前夕。周纯全任山东抗日根据地滨海行署副主任。

抗战胜利后。周纯全随十万大军入东北。任本溪湖煤铁总公司总经理。一年后。任辽南行署主任。随着东北战事的升级。像周纯全这样革命意志坚定。斗争经验丰富的军地两用人才开始脱颖而出。不久他调任辽南省委副书记。之后又担任东北民主联军东线战勤司令部司令员。

林总手下无弱兵。周纯全因支援、保障前线工作有力。被任命为东北野战军后勤部副部长。第一副部长。全国解放后。任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后勤部部长。主抓海南岛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

长期的辛劳工作。使周纯全在川陕根据地作战受伤的右眼完全失明。但他无怨无悔。始终保持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奋勇向前。

抗美援朝开始后。原本到朝鲜前线了解战场后勤保障工作的周纯全。被彭总当即任命为志愿军后勤政委。配合他昔日的老部下。时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的洪学智。主抓志愿军后勤保障工作。军令如山。周纯全甚至没来的及交接中南军区的工作。便投入到严酷而又紧张的工作中去。

面对美军疯狂的“绞杀战”。周纯全千方百计。创造性的实施战场保障工作。如夜间行车、设置防空哨。重点路段设立对空作战部队。医院靠前设置等等。由于措施得当。保障有力。周纯全与洪学智所领导的志愿军后勤司令部。获得了彭总、中央军委的高度赞扬。

三年的抗美援朝经历。无疑是周纯全一生最为辉煌的时期。他以自己坚定而又卓越的领导能力。赢得了广大志愿军将士的尊敬。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赞誉。

抗美援朝停战协议签定后。周纯全被任命为人民解放军后勤部第一副部长兼副政治委员。55大授衔时。周纯全被授予上将军衔。

1985年7月28日。周纯全上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其他观点:

1928年初。第一次下野的蒋某人复出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他深刻反思了前一年8月桂系的“逼宫事件”。认为军事情报不及时和军队思想掌控不得力是两大原因。遂“痛定思痛”在总司令部内一口气任命了几十名侍从副官和联络参谋。其中“联络参谋”的主要职则。就是搜集各部队的内部情况和军事主官的思想倾向。这批新增联络参谋中有两个家伙。后来都成为了著名的军统大特务。

其中一个是黄埔二期的郑介民。另外一个就是黄埔六期肄业的戴笠。联络参谋的工作虽然名义上直接对蒋某人负责。但是却由其亲信王柏龄统一管理。之前戴笠在蒋某人下野期间仍然没有闲着。四处搜集情报工作“颇有成效”。加之原密查组长胡靖安的力荐。才被破格任命为总司令部上尉“联络参谋”。但是在1928年的那个时间段里。戴笠还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

因为在当时的总司令部里。新锐军官和副官、参谋等几乎都是黄埔前三期的毕业生。拉帮结伙各具势力。唯独这个戴雨农是六期的小弟。地位不高。人微言轻。很是被那帮子黄埔学长瞧不起。戴笠甚至不具备直接晋见总司令和随意出入官邸的权力。许多辛苦搜集来的情报不能面呈。尽管7月间被任命为徐州戒严司令部少校副官。情况仍然没有多少改善。

不仅是他的黄埔学长们。甚至连总司令官邸的警卫、司机、厨师、娘姨们也都非常轻视戴笠。每次看见戴笠都直接喊:“小瘪三又来了”。尤其是侍卫长王世和最瞧不起戴笠。这个黄埔一期的奉化籍军官仗着宠信。一贯专横跋扈欺上瞒下。可他又是戴笠晋见必须过的一关。当时的戴笠又囊中羞涩没有多余的银子孝敬王世和。便只好使小钱买通警卫和司机等人转呈文件。这就犯了王世和的大忌。

有一次。王世和再次发现戴笠绕过自己晋见。于是在戴笠出门时破口大骂:“戴雨农。我下次再看见你私闯官邸。非把你关起来不可”!而未来的陆军中将(职务军衔)、军统大老板戴笠也不敢还嘴。只能默默夹着尾巴离开。并引以为奇耻大辱。戴笠发迹之后。终于动手脚把王世和赶下了侍卫长的位置。算是报了一箭之仇。

这时候的戴笠因为没有专门的特务机构。几乎就是个“情报个体户”。工作起来不仅要起早贪黑。还要遭人白眼。没有什么人会认为他有出头之日。他每天很早出去搞情报。半夜三更回来后要分类整理。然后再请自己的同期同学徐亮用正楷誊写出来。草草睡一会之后。天不亮就要去总司令官邸候着呈交。手头有几个钱时坐黄包车。没钱时就要走着过去。

兹要避开王世和的纠缠。使情报顺利送给总司令秘书毛庆祥。那么比较重要的内容就会转到蒋某人手中。如果情报一旦被肯定。需要进一步调查和补充资料时。蒋某人就会嘱咐毛庆祥发给戴笠一笔经费。拿到经费的戴笠照例会抽头给警卫、司机、娘姨们一点好处。剩下的钱才留着自己花以及调查之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远不是后来那么权势熏天。

转机出现在1929年冬天。重掌兵权的唐生智宣布反蒋。戴笠奉命潜入河南进行策反活动。他首先拉拢了唐军总司令部军警稽查处长、黄埔二期生周伟龙。并通过他收买和串联了一批唐部军官。造成唐生智所部分崩离析。进而在中央军的武力攻击下很快土崩瓦解。唐生智被迫通电下野。而完成任务的戴笠受到重奖。同时晋升中校联络参谋。成为总司令部的后起之秀。

从此戴笠的份量明显加重。中原大战期间负责瓦解西北军。成功收买石友三等人倒戈。再单独负责张学良东北军的对接工作。开始独挡一面。

1930年末成立第一个特务组织调查通讯小组。建立所谓的“十人团”。开始与中统特务机关的前身“党调处”分庭抗礼。1932年复兴社成立。戴笠在胡宗南的力荐下出任特务处长。力压黄埔二期的郑介民。1934年再兼南昌行营调查科长。

也就是说。从1928年正式从事特务工作开始。戴笠仅仅用了四年时间就成为军统前身“特务处”的老大。完成了从“小瘪三”到令人谈虎色变的特务头子之逆袭。1937年成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老军统)二处少将处长。1938年成为新成立的军统局副局长。从上尉混到少将。也仅仅用了九年光景。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50:07

    山东,戴笠,工作,向南,罗荣桓,特务,日军,司令部,军统,总司令

  • 情多浓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50:07

    没想到大家都对历史上有哪些被不看好的将领,靠着自己的实力实现了人生的逆袭?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50:07

    ‘罗荣桓在山东就是不被集总看好的将领。当时毛主席心里是想要罗荣桓当代115师长的。但集总抢先一部发布命令并向蒋介石汇报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