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廉颇和蔺相如最后的结局如何?
原创

历史上廉颇和蔺相如最后的结局如何?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记得这个故事是在初中时学的。当时语文课本中有这么一篇。蔺相如和廉颇将相和的故事脍炙人口。负荆请罪也成为后代们对认错一个态度的体现。那么蔺相如和廉颇后来怎么样了呢?一一揭晓。

蔺相如:

蔺相如是今天保定市曲阳县相如村人。是战国时期赵国的政治家。外交家。蔺相如一生最著名的事件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

受人推荐。出使秦国

在赵惠文王时期。赵惠文王得到楚国的和氏璧。价值连城。后来被秦昭王知道了。秦昭王说愿意用十五坐城池来换和氏璧。赵惠文王收到信息后。十分忧虑。担心给了秦昭王和氏璧确得不到城池。但是不答应又怕秦昭王派人来攻打。想找个勇敢。能说会道的人去回复秦昭王。

正苦于没有人选时。缪贤极力推荐自己的门客蔺相如。说蔺相如是有勇有谋。赵惠文王立即召见蔺相如。问蔺相如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难题。蔺相如一顿分析后。并提出自己愿意担任处使秦国的使者。且承诺城归赵国。和氏璧留秦。城不归赵国。和氏璧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

蔺相如来到秦国后。在朝堂上把和氏璧拿给秦昭王看。秦昭王爱不释手。丝毫没有用城池来交易。于是蔺相如以和氏璧瑕疵为借口。拿回和氏璧。并大声怒斥秦昭王。说秦国向来贪得无厌。毫无信用。如果秦国不用城池来交换和氏璧。自己就跟和氏璧一起撞向柱子。秦昭王怕和氏璧碎了。于是亲自指出用哪里的城池来交换。

蔺相如察觉出秦昭王是假装给赵国的城池的。于是以和氏璧是当世宝物。让秦昭王斋戒五天后交换。私下里。蔺相如让人把和氏璧先带回赵国。

等到五天后。蔺相如说秦国不会用城池来交换。如果秦国真心交换。就先把城池交付赵国。和氏璧一定会交给秦国。如果秦国认为我欺骗了你。就把我杀了吧。秦昭王为了两国的和平。让蔺相如回去了。

回来后。赵惠文王封蔺相如为上大夫。

渑池之会

秦国多次攻占了赵国的城池。后来秦昭王想跟赵国讲和。于是相约在渑池见面。相互签订同盟。在蔺相如和廉颇的建议下。赵惠文王同意去渑池见面。蔺相如随行。

到了渑池。秦昭王要赵惠文王弹瑟。赵惠文王弹了。秦昭王就让秦国的史官记载赵惠文王为秦昭王弹奏。蔺相如看到这。就跪请秦昭王击缶。秦昭王很生气。不击缶。蔺相如威逼秦昭王。说你在不击缶。我的血都能溅到你的身上了。秦昭王无奈只得击一下。蔺相如就让赵国的史官记载秦昭王为赵惠文王击缶。

蔺相如在渑池成功捍卫了一个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后赵惠文王封蔺相如上卿。

负荆请罪…将相和

由于渑池之会后。蔺相如因功封为上卿。廉颇很不服。说自己为赵国攻城掠地。有大功劳。而蔺相如靠着嘴就当上了上卿。位于自己之上。况且蔺相如是个卑贱之人。自己耻于在蔺相如之下。如果看到蔺相如一定要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听到廉颇的话。凡事都让着廉颇。都避开与廉颇见面。后来。有人问蔺相如为什么怕廉颇?蔺相如说。我连秦王都不怕。怎么会怕廉颇。我凡事避开廉颇主要是为了国家。因为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不想因为这点私事就忘记了国家的安危大事。

廉颇听到蔺相如的话后。亲自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府前请罪。于是两人和好。成为生死与共的朋友。

长平之战后。蔺相如病逝

长平之战时。蔺相如病危。后来赵孝成王听信谣言。撤了廉颇的主将之位。派赵括担任主将。蔺相如极力反对。但是赵孝成王坚持用赵括。最终四十万赵军被坑杀。赵国几乎亡国。而蔺相如也在此时去世了。

廉颇

廉颇是赵国名将。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与白起。王翦。李牧齐名。

赵惠文王时期转战四方

赵惠文王时期。廉颇率军攻入齐国。为赵国攻取了晋阳。

后与蔺相如失和。但听说蔺相如为了国家宁愿失去尊严也要维护与自己的关系。于是亲自负荆请罪。与蔺相如成为生死之交。后为赵惠文王转战四方。

赵孝成王时期官至丞相

在长平之战。赵孝成王听信谣言用赵括换了廉颇的主将之位。导致赵军四十万人被坑杀。

后。赵孝成王派廉颇阻击燕国栗腹的军队。廉颇以少胜多大败燕军。杀死栗腹。俘虏了卿秦、乐闲。之后又包围了燕国都城。此战后。廉颇封为信平君。丞相。

赵悼襄王时期。被排挤弃用。远走他国

赵悼襄王继位后。解除了廉颇的军权。廉颇因收到排挤。于是投奔魏国。魏国接纳了廉颇。但是没有受到重用。

后来赵悼襄王想再用廉颇。于是派人去探望廉颇的消息。看看廉颇是否还能用。廉颇在使者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还有用。但是使者被廉颇的仇人郭开收买了。使者回去说廉颇虽然老了。但是饭量大。只不过一顿饭上了三次厕所。赵悼襄王觉得廉颇老了。于是不再用廉颇了。

后来楚国暗中派人把廉颇接来楚国。在楚国担任将军。但是在楚国廉颇为没有什么功劳。最后。廉颇郁郁不乐死于楚国的寿春。(廉颇死后不久。赵国即亡)

其他观点:

在完成“将相和”以及“负荆请罪”之后。属于蔺相如的历史时光也就不多了。最后一次出场在长平战场换将之际。蔺相如认为赵括领兵不行。

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然后赵王没听。长平惨败之后次年秦军包围邯郸。出面求援的是平原君赵胜。想必蔺相如此时已经病入膏肓或者去世了。“胶柱鼓瑟”是这位大智大勇的外交家给我们留下的最后一个成语。

廉颇当时却一直健在。长平被换。赵括大败。却间接成就了廉颇名将的名声。但却一直过得很不如意。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面对第二次无故被换。廉颇终于没能忍住暴脾气。闹了一把内讧之后跑到了魏国。然而在魏国也过得不如意。因为那个见不得别人强的魏安僖王还在。亲弟弟信陵君尚且不用。何况一个外来户呢?

好不容易有了回国机会。却被死对头狠狠摆了一道。一句“顷之三遗矢矣”传回赵国。当时让不少人听了笑话。可惜白吃了一堆米肉。

总之二人在那个乱世算是善终了。廉颇晚年的颠沛流离多少也与他的暴脾气有关。不过个人认为。对比同时代的赵奢、李牧。赵将廉颇并无什么过人战绩。只能欺负一下燕国、暴打同僚而已。

其他观点:

蔺相如病笃于邯郸;廉颇。死于楚国。大概就是这个结局不过她们不计前嫌。一致对外。而且不互相摆台的文臣武将关系。也成为了之后的历史楷模。都引以为鉴。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长空夕醉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53:34

    和氏璧,廉颇,蔺相如,秦国,渑池,楚国,文王,城池,魏国,赵国

  • 曾温暖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53:34

    没想到大家都对历史上廉颇和蔺相如最后的结局如何?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53:34

    记得这个故事是在初中时学的。当时语文课本中有这么一篇。蔺相如和廉颇将相和的故事脍炙人口。负荆请罪也成为后代们对认错一个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