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处在不同年龄阶段。同一个人所思考的问题是有很大不同的。李鸿章也不例外。
年轻时。李鸿章用心读书。意在考取功名;
中年时。李鸿章平定起义。意在升官进爵;
老年时。李鸿章处心积虑。真正希望自己能够为国立功、为民谋福。
晚清的半壁江山。李鸿章老年时期。主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对于自己人生的总结与反思。尤其在甲午战争失败后。
签订《马关条约》后。李鸿章投置闲散
在日本哄吓诈骗之下。1895年。李鸿章在日本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条约的签订。在国内掀起轩然大浪。反对与日议和的百姓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回想签约过程。李鸿章感觉彻头彻尾就是奇耻大辱。李鸿章发下毒誓:余生再也不跨上日本领土一步。
1894年。慈禧太后60大寿。举行庆典。李鸿章将海军军费挪作庆典费用;
《马关条约》赔款日本2亿两白银。
全国上上下下、各界民众都把怒火指向李鸿章。李鸿章成为十足的清政府替罪鬼。
签完《马关条约》后。回到国内。清政府解除了李鸿章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职务。
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职务长达25年。说撤职就撤职。李鸿章立即无权无职。
想到李鸿章为了大清王朝兢兢业业几十年。就这样闲居家中。慈禧太后觉得有点过意不去。
慈禧太后希望李鸿章能够做点事情。以解除心中的烦闷。恰好这时候。俄国送来请帖。
祝贺沙皇加冕。带着棺材访欧
1896年春天。俄皇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典礼。邀请清政府派使臣参加。
因为不久之前。沙俄牵头联合三国。成功阻止了日本占领辽东半岛。清政府对沙俄感激不尽。
慈禧太后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安排李鸿章作为头等专使。代表清政府前往俄国。祝贺沙皇尼古拉二世。
李鸿章欧洲之行就从俄国开始。接下来将要访问英法荷比德等欧洲国家。
这一年李鸿章已经是73岁高龄。当时人到七十古来稀。
担心自己访问途中发生不测。李鸿章命人用金丝楠木打造了一口棺材。派人抬着。跟随自己出访欧洲。
访问了俄英法荷比等国家后。1896年6月。李鸿章到达了德国。
德国是这次访问的最后一站。也是李鸿章最期待、打算最用心考察的一站。
德国所见所闻。李鸿章惊讶不已
德军司令官亲自等候在火车站。迎接李鸿章。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亲自接见了李鸿章。李鸿章十分感动。
德国外交官陪同李鸿章参观了德国很多地方、很多厂房以及医院。
民众生活
当时的德国已经开始使用电灯照明。
在民众家中。李鸿章看见了吊在屋顶的电灯。夜晚。德国民众家中亮如白昼。
李鸿章在民众家中看见有线电话。并现场与德皇威廉二世进行了通话。
城市交通
德国的城市与城市之间。已经贯通了铁轨与火车。远距离交通非常便捷。
医疗科技
令李鸿章感到万分神奇的事情是。德国医生能用X射线机器拍摄照片。钻进人体骨头缝隙中的子弹。都能够看得比较清楚。
钢铁生产
参观德国钢铁制造厂的时候。远远望去。大片大片钢板从机器中被推出来、一根一根钢管从机器中被吐出来。李鸿章惊讶不已。
军工制造
在德国兵工厂。李鸿章亲眼目睹了坚硬的钢铁被制造成优良的武器。
成品仓库里。大炮排列得整整齐齐。令人望而生畏。
威武军队
德国在两处向李鸿章展示了德国军队。
一处在火车站。迎接李鸿章的德国军队站立在道路两旁;另一处是德国皇宫前面的广场上。德皇威廉二世陪同李鸿章检阅仪仗队。
李鸿章所看见的德国军队威武壮观、队列整齐划一、步伐高度一致。士兵手中的武器锃明瓦亮。钢枪前端的尖刀闪着寒光。
从国家领导人的角度看。这样的军队。令人十分羡慕。
李鸿章到德国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拜访“铁血宰相”俾斯麦。
会见俾斯麦。心生感慨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曾经评价说:李鸿章是“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德国人赞扬过李鸿章是“东方俾斯麦”。
对于这两点称赞。李鸿章记得很牢。所以。到了德国。他一定要拜访真正的俾斯麦。
与德国俾斯麦相见的时候。双方重点交流了两个方面内容。
第一个方面:
李鸿章问俾斯麦:如果有一个人。他的君王无论什么都听别人的。朝廷的中枢要员都来挟持这个君王。这个人当如之何?
俾斯麦良久曰:
与妇人孺子共事。无如何矣。
很显然。李鸿章问题中指的君王就是光绪皇帝。
俾斯麦思考之后回答。与妇女以及懦弱的人共事。是不会有作为的。
俾斯麦的话语中充满铁血风味。与他的“铁血宰相”形象完全吻合。
第二个方面:
李鸿章当面请教俾斯麦:何以强国?
俾斯麦告诉他:
以练兵为基础。兵贵在精而不在多。五万足矣。
听了俾斯麦对两个问题的回答。李鸿章感慨良多。他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很多值得反省。
接受德国赠礼。带上一尊大炮回国
与俾斯麦交谈后。李鸿章觉得俾斯麦十分友善、十分真诚。于是。开口提出一个要求:能否赠送一尊克虏伯大炮给清朝?
这个要求正合俾斯麦心意。因为德国希望中国认可克虏伯大炮。希望中国从德国购买克虏伯大炮。
带上德国赠送的一尊克虏伯大炮。李鸿章回国了。
看到国内现状。李鸿章仰天长叹
德国的方方面面都给李鸿章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回到国内。看看眼前的现实。李鸿章仰天长叹。
一叹:20多年的民用工业收效微乎其微
从1873年兴办“轮船招商局”开始。23年时间内李鸿章创办了一系列民用工业企业。可是。中国的民众生活几乎没有改善。
老百姓晚上仍然点油灯;
运输物品仍然以畜力、人力为主。农村独轮车还是最主要的运输工具;
纸质信件仍然是中国百姓最主要的通信方式;
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可以看见的工厂实在太少。
与德国相比。中国落后实在太多。
李鸿章一叹:中国百姓生活何时能够获得改善?!
二叹:30多年的军用工业毁于一场战争
从1865年开始。李鸿章主持了一系列军事工业的建设。制造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建设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水师。培养了一批优秀军官。如邓世昌等。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虽有英勇战斗。但是。最终败局十分惨淡。
黄海海战从9月17日12点50分打响。至下午5点半结束。
短短4个多小时。李鸿章苦心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的自强成果。几乎全部灰飞烟灭。
威海卫之战。日军对清朝海军斩草除根。
李鸿章将剩余的海军4个营、步兵40个营、骑兵8个营、水雷兵2个营。以及148颗水雷和26艘舰艇。全部部署在威海卫军港重要位置。
1895年3月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攻占了威海卫海军基地。将北洋舰队彻底摧毁。
小小日本竟然能够将庞大的清朝打得体无完肤。
李鸿章十分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二叹:30年的军事建设彻底消失。清朝还用什么守卫国门?!
三叹:已经73。想要挽回以前的损失。真是难上加难!
回想自己走过的历程。几十年来。呕心沥血、夜以继日。为的就是改善百姓生活。提高国防力量。
事实上。创建新式学堂、兴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所有的努力。既没有改善百姓生活。也没有固守国门。
仅仅经过一次战争。所有的成果全部化为灰烬。
李鸿章心酸难过。免不了仰天长叹。
自己亲自签订的《马关条约》赔得倾国荡产。余生只能看着条约兴叹。
德国俾斯麦不但没有对外赔款。还能让德国强大无敌。
李鸿章心有不甘。渴望挽回自己签订《马关条约》造成的损失。
可是。自己已经73岁。更要命的是现在已经无职无权。凭什么去挣回损失呢?
欲哭无泪、求天不应的李鸿章只能仰天长叹!
李鸿章三叹:想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苍生做点贡献。实在太难!
李鸿章仰天长叹之后不久。清政府再次重用李鸿章。这是机会呢?还是厄运呢?
签订《辛丑条约》。李鸿章吐血而死
八国联军的进攻。迫使清政府又想起来李鸿章。
1900年6月。清廷再次任命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是清朝封疆大臣中的最高职位。
慈禧特别发了一道诏令:“着李鸿章为全权大臣。”
吸取了甲午战争之后的教训。李鸿章乘轮船到达上海。以身体不适为理由。拖延时间。驻足观望。
李鸿章以前车为鉴。不想再次成为替罪羊。
逃亡途中的慈禧太后不停催促李鸿章。尽快北上与八国联军交涉。
《马关条约》的耻辱还没有洗雪。又要拟定新的卖国条约。李鸿章心结难解。终于大病加身。咳血不止。
为了国家。带着病体的李鸿章。强忍着身心两个方面的疼痛。再次与洋人艰难谈判。
即使睡到病床上。李鸿章还在绞尽脑汁。指挥手下官员与八国联军讨价还价。将赔款从10亿两白银。降到4亿5千万两白银。
摆脱不掉“人均一两、以示侮辱”。李鸿章咬紧牙关、强忍泪水签订了《辛丑条约》。
签完条约。回到家中。李鸿章大口大块吐血。
带着自责、愧疚、遗恨。李鸿章离开了人间。享年78岁。
慈禧太后用“再造玄黄之人”给李鸿章盖棺定论。
1896年。73岁的李鸿章访问德国后。仰天长叹!
李鸿章一叹:禅精竭虑发展民用工业20多年。最后收效微乎其微!
李鸿章二叹:呕心沥血打造军用工业30多年。一场战争将所有成果化为灰烬!
李鸿章三叹:想要为国立功、为民造福。实在是难上加难!
(图片选自网络)
其他观点:
李鸿章被称为“东方俾斯麦”。可是。当这个“东方俾斯麦”见到了真正的俾斯麦的时候。他们会聊什么?
1896年6月。李鸿章在签订了《马关条约》一年之后。受命出访德国。
1895年4月。他代表清政府在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后。可谓是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人人斥骂。慈禧即便再宠他。也不得不让他退一退。好让风波消停。
虽然已经时隔一年。风波也消停了不少。可是。慈禧想将他掏出来继续用。总得让人信服不是?于是。她决定让他去欧洲考察考察。看看能不能弄出一点政绩。然后名正言顺地让他上位。
李鸿章到了德国后。先是在6月14日拜见了德皇威廉二世。后来才在6月27日去拜访了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
73岁的李鸿章看着81岁的俾斯麦。笑着说。老哥你知不知道。不少人称我为“东方俾斯麦”呢!
俾斯麦一听。也笑了笑说。哦。是吗?不过。倒没人说我是“欧洲李鸿章”。
俾斯麦这话里究竟有没有透着轻蔑的味道?多多少少是有的。别人将你李鸿章说成“东方俾斯麦”。是在拿你和我比。可是我俾斯麦就是俾斯麦。不用和谁比!
李鸿章一心想当清王朝的“裱糊匠”。一心想维护他家老佛爷的江山。所以。他即便听出了俾斯麦话中的轻蔑之意也只能在心中叹气。可还是得厚着脸皮向俾斯麦取取经——
我很想复兴清朝。老哥能不能告诉我应该怎么办?
俾斯麦说。老哥我是真高兴你能问我。可惜的是你们清国太远了。老哥我没有去过。平时也没怎么留意贵国的时事政治。所以。我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如果中国真的远到俾斯麦不想去了解的话。德国人又何必千里迢迢跑到中国。然后侵犯中国的主权?说白了。俾斯麦的意思是中国太落后了。我懒得看你们的政事。反正你们打不过德国。
然后。李鸿章又问。我和朝廷发生龃龉的时候。怎么让朝廷听从我的意思?
俾斯麦心想。李鸿章你是不是闲着没事?但是嘴上还是说起了套话。你说你一个给人打工的官员。怎么能和朝廷相争?如果你真和朝廷发生争执了。你要么好好听话。要么直言进谏。让皇帝支持你。
李鸿章老脸一沉。一个问了等于没问。一个答了等于没答。
李、俾两个老头说完了屁话。李鸿章终于忍不住问了。怎么励精图治。让国家富强?
俾斯麦一听。心里又乐了。嘴上说到。这事。嗯。练兵吧。除了这个没有别的了。没有一支拿得出手的军队。这个国家站不稳。
李鸿章心里一个咯噔。他自然知道练兵的重要性。否则的话他当年也不会耗费这么多心血和金钱去打造北洋舰队。可是结果如何?被日本人给一口吃掉了!
后来。他又举荐了袁世凯去天津小站练兵。也是想再练出一支能够拿得出手的军队!
李鸿章想到这。怅然一叹。我们清国不是没有人。可是。我们没有军事教官。更没有可用的兵法呀!等我回去了。我会参照你们德国的军制。聘请德国教官。练出一支新军!
这恐怕也是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时以德国军制为蓝本的一个原因。只可惜。这北洋新军最后也成了压垮清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李、俾两人聊了不少。实际上也不过是水话连篇罢了。俾斯麦在1890年被威廉二世解职。手里没了权。他自己心里还郁闷着呢。哪有心情去给你李鸿章解惑?更何况还是什么强国强军之策?
李鸿章没有试探出威廉二世对中国的态度。又没有从俾斯麦这个所谓的“铁血宰相”嘴里得到什么富国强军之策。心中难免失落。
后来。李鸿章开始在德国下订单了。什么订单?军火!
德国人为了赚钱。让李鸿章多下订单。特意邀请他去自己的工厂参观。这能叫参观?简直是赤裸裸的打击!
李鸿章到了人家的工厂一看。傻眼了。原来自己所谓的洋务、所谓的实业。在别人眼里。不过是过家家而已。
他的心中又是一酸。事事不如人。清朝是无论如何也赶不上德国了。
李鸿章浸淫官场几十年。让他看不清的事不多。他看不清的是清朝的路应该怎么走。但是。德国的野心他却看的一清二楚!
所以。他才会忍不住仰天长叹。清朝呀。我这个“裱糊匠”对你也是无能为力了。
其他观点:
李鸿章在甲午战争后去了一趟德国。他获得了德国上下的隆重接待。可是李鸿章回国后。德国就后悔了。以至于最终在“八国联军入侵”的时候。带头攻打中国。这是怎么回事呢?
甲午战争结束。李鸿章代表清朝。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以后。出了一次国。他先是去了俄国。接着又去了德国。最后去了英法美等国家。
李鸿章当时已经70多岁的高龄。他在出访这些国家的时候。传出了很多故事。比如说。李鸿章在出使过程中。由于用不惯西餐的刀叉。就用手抓。西方国家配餐的人看见了。也不好意思用刀叉。也跟着李鸿章用守抓。
再比如。李鸿章因为年纪大了。在美国的时候。实在吃不下西餐了。于是。他就让厨师把西餐的原料和蔬菜一起。煮了一锅。一时间香气扑鼻。引得美国人胃口大开。美国人忙问是什么菜?李鸿章说这叫“杂碎”。于是。一道叫“李鸿章杂碎”的菜。就在美国流行了。
这里讲的这些故事。实际上是中国餐饮文化的魅力。征服了西方国家。这也表明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不过。这些故事。就当时来说。不过是清朝人的一种意淫而已。实际上。李鸿章当时去西方“周游列国”。他的心情绝没有这么好。
李鸿章第一站去的是俄国。他是去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不过。这只是他表面的目的。真实的目的是因为当时清朝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时候。日本把辽东半岛割去了。这件事遭到了俄国、德国和法国的干涉。日本不得不把辽东半岛还给清朝。
因为俄国等国家的干涉。使得李鸿章、翁同龢、张之洞等朝中重臣都倾向于联合俄国。对抗步步紧逼的日本。李鸿章此次俄国之行的目的。就是想联合俄国。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只是清朝的一厢情愿。俄国与德国、法国联合。阻止日本获得辽东半岛。其实是为了俄国自己在远东的利益。为了他们在清朝的势力范围不受影响。
也就是在李鸿章的这一次俄国之行中。李鸿章与俄国签订了《中俄密约》。在这个条约里。清朝同意俄国把西伯利亚的铁路修到清朝的黑龙江、吉林。一直到达海参崴。同时。东北的口岸对俄国兵船开放。
这个条约。实际上把清朝整个东北地区。都变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也就是说。为了对付群狼。把老虎引进来了。想想沙皇俄国在那时候。已经先后割占了清朝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李鸿章为了抵抗日本这个更凶恶的敌人。也只能吃这样的哑巴亏。
接着。李鸿章离开俄国。去了德国。
李鸿章在德国。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超规格接待。德皇夫妇摆设国宴。隆重接待李鸿章。德国首相、外交大臣。也对他轮番给予隆重接待。称呼李鸿章为“副王”。而且德国还专门让李鸿章参观了军事操演等等。
李鸿章在德国获得的隆重接待。遭到了英法等国报纸的嘲笑。说德国对清朝过于热情。英法报纸的嘲笑。实际上也点出了德国的真实目的。毕竟当时西方各国纷纷在清朝获得了利益。划定了势力范围。尤其是英国、法国、俄国。早已获得了不少好处。而德国作为欧洲新崛起的国家。在清朝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利益。德国对李鸿章一行如此重视。显然想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希望清朝能大量采购德国军火。二是希望德国能够在清朝谋取更多的利益。
(俾斯麦画像)
德国为此。还专门安排了为德国的统一建立了不朽功勋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与李鸿章会面。李鸿章当时也有一个绰号。叫做“东方俾斯麦”。但真正的俾斯麦实现了德意志帝国的统一。而李鸿章却被迫和西方列强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不断地割地赔款。不过。德国人为了实现他们的目的。因此对李鸿章有了这样超规格的接待。
只是。德国的目的似乎并没有达到。李鸿章并没有和德国签订任何条约。也没有采购德国的军火。
李鸿章德国之行结束。后来回国后。他本人也遭到了慈禧太后的猜忌。慈禧让他去遥远的两广地区担任总督。似乎已经远离了权力中心。德国也对这一次对李鸿章的隆重接待和过分亲热感到后悔。于是采取了和英法等国一样的做法。用炮火打开清朝的国门。
四年后。德国组织了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逼迫清朝签订了《辛丑条约》。在清朝获得不小的利益。
(参考资料:《李鸿章的德国之行》《李鸿章传》)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2043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俾斯麦,德国,俄国,清朝,马关条约,北洋,日本,中国,英法,条约
没想到大家都对1896年,73岁的李鸿章访问德国后,为何会仰天长叹?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处在不同年龄阶段。同一个人所思考的问题是有很大不同的。李鸿章也不例外。年轻时。李鸿章用心读书。意在考取功名;中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