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怎样赏析?
原创

苏轼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怎样赏析?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应答。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他诗句中的得意之作。也只因为作者带着自悲的感慨。在人生不得意时。游赤壁有感而发。一气呵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遥想公慬当年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这里告一段落。周愉在年轻时已指挥千军万马。官拜都督。而以少胜多取得了阶段性的大胜利。实是服了周愉的才能与气魄。苏轼连想本人也是才华横益怎么就得不到施展呢?(惊涛拍岸。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这是写景。战时状况。以及游赤壁的心情如潮。这里讲(小乔初嫁)更是羡慕周郎又能施展才华。又取了江东美女。把周郎一生带入高潮。反之自己被贬就有了悲观词句。(多情因笑我早生华发)年龄不大而已有白发。(人生如梦。用一樽还酹江月)来自抛自弃。也有了前部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再英雄也成为历史。用酒来打发时光。借酒消愁。若苏轼不被贬心中忧郁。鲜明对比。出现差异悬数太大。灵感特发。才写出这千古绝句。浅谈!!

其他观点:

如果说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而苏轼则是豪放派的伟大词人。李白的诗以飘逸雄奇闻世。东坡先生的词却以豪放雄奇惊人。李白是醉酒诗仙。而东坡则是一个通才。他多才多艺。 善绘画。能书法。精通诗词散文。又是一个美食家。李白的一首“行路难”被人称道。而东坡 的一首“大江东去”则为人叫绝。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词人面对雄伟的山川。缅怀千古风流人物。回首自己屡遭贬谪的身世。感慨万端。抒发了自己的愤懑及对人生幻灭的感叹。不仅具有感愤与感伤的双重色彩。而且具有独步词坛的艺术特色。气势雄伟。意境悲凉。千古称颂不朽。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人站在一定高度。昂首天外。放眼千秋。起句豪放。从大处落笔。从无限的流水、广阔的时空写起。若擎天巨笔破云而落。极有伟人气概。以非凡的气魄与笔力。突破了宋初香艳狭小的天地。开创了豪放词的风格。写出了万里长江奔腾不息、雄伟开阔的意境。波涛汹涌的长江。从古到今。日夜奔腾。势不可挡。滚滚向东流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则一语道破了人生哲理。富于思辨色彩。那汹涌澎湃的浪潮淘尽了千古以来无数的风流人物。大江东去代表着时间长河的无情流逝。带走了千古以来的大好岁月。也带走了千古的英雄人物。气魄雄浑悲壮。笔意沉郁苍凉。大有“天风海雨唱大江”的宏伟气势。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卷头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就是由这里演变而来。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那旧时营垒的古战场。人们常常议论。便是三国周郎大胜曹操的赤壁。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几句点明了所要赞美的英雄人物。

以下对赤壁山川的奇险峭石作了十分壮观的描写。“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是写景的名句。描写了赤壁景色。有声有色地刻画了赤壁的奇险雄伟。“乱石穿空”。形容赤壁山峰的峥嵘陡峭及穿云冲雾的气势。“乱石”是仰视。写姿态:陡峭不平的石壁刺破天空。“惊涛拍岸”。描摹巨浪冲天。震崖裂岸的惊险。“惊涛”是俯视。写声音:怒涛汹涌。江水狂奔。使人惊骇的巨浪阵阵涌向海岸。远远望去。极为壮观。“卷起千堆雪”描绘波涛万里的长江掀起层层浪涛。犹如千堆雪花席卷而来。“卷起”是目视。写色彩。用词精当。描摹贴切。以江为主。照应开头。整幅画雄奇壮丽。词人高度浓缩的艺术手法。将雄奇险峻的赤壁再现于纸上。从而衬托出当年周瑜大败曹军的英雄气概。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如画”总写赤壁景色。渲染豪杰竞现的大背景;“一时”则划定时空界限。点明赤壁战役之时。放眼如诗如画的山川江河。不免回想起历史上的英雄豪杰。

前半部着重写景。咏赤壁之景色引起对古代英雄的怀念。赤壁之战造就了多少英雄人物。写景为咏史。咏史为抒怀。是怀古之佳作。后半部着重写人。成功地刻画了周郎的英雄形象。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词人只用了十几个字就塑造了一个活脱脱的周瑜。讲人品。他“雄姿英发”风神俊逸;论风度。他“羽扇纶巾”、温文尔雅;军事上。他从容不迫、指挥若定;生活上。“小乔初嫁”、美女伴英雄。他用“遥想”领起所要歌颂的英雄人物。然而却不写周公的雄才大略。也不渲染兵戎相见、金鼓齐鸣的战争气氛。而是写当年“小乔初嫁”。周瑜年少有为。雄姿英发。乍看似信笔挥来。实则有意暗示英雄有用武之地。侧面歌颂了周瑜卓越不凡的英雄气概。“羽扇纶巾”形容周瑜潇洒自若的儒将风度。手握羽扇。头戴纶巾。一派古代儒将的洒脱。显现出他指挥若定。仪态潇洒。从容不迫。谈笑间就轻而易举地战胜了曹操的水军。顷刻间“樯橹灰飞烟灭”了。用语极简。却十分生动传神。仿佛使人们看到了曹军一败涂地的战争场面。以他那生花妙笔。把一代豪杰蓬勃的英气与潇洒的风度描写得深刻、动人。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用周郎的叱咤风云来映照自己的坎坷潦倒。从而委婉曲折地流露出自己的郁结悲愤之情。这是词人自比古人后所产生的奇思遐想:假若周郎能够神游故国。定会笑我过于多情。以致未成一事而华发早生。这笑是带泪的笑。笑自己无所成就。人生在世没有像周公瑾那样大干一番事业。不禁感叹道:人生如梦啊。只有举杯洒酒祭奠江月。聊以自慰。但词人并非只是借酒消愁。徒增伤感。而是将自己的悲伤与感奋寄托于广阔无垠的天水之间。收笔处亦可谓沉郁之中不乏慷慨。这既是词人对自己功业未建、白发已生的慨叹。同时也流露出由于屡被贬官而产生的悲愤郁结的心绪。最后不禁发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嗟叹。显露出一种意兴潇洒的豪情。

综观全词。不愧为“新天下耳目”的千古名作。全词不仅以其奔纵的激情和雄浑的气势。展现出凌厉无比的恢宏气象。而且借古抒怀。描绘了赤壁雄奇壮丽的景色。赞美年轻英俊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既包含了不平凡的赤壁江山图。又刻画了不平凡的赤壁人物图。人物屹立在江山图上。江山衬托了人物。人物又点缀了江山。使江山生色。人物生辉。从而显示出词人旷达的人生态度。一扫凄凄惨惨之气。洋溢着胸襟开阔的豪迈气概。唱出了为天下人叫绝的失意英雄的慷慨悲歌。

其他观点:

苏轼《念奴娇 - 赤壁怀古》:此词为词人贬官黄州后游赤壁所作。赤壁奇伟的景色令词人豪情进发。感慨万千。通过对赤壁之战主角周瑜的追思。表达了词人对先贤的仰慕之情。上片写古战场的雄奇之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人由物兴感。既写出了长江的气势。又寓含了词人关于人事的感叹:既然千古风流人物尚且湮灭在历史的长空里。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又有什么值得悲叹的呢。随即进入对赤壁之战的追怀。引出所咏之风流人物。''崩''、\"裂\"、\"卷\"几个字的运用。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了古战场形势的险要。''江山如画\"。总括景物特点。''一时多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下片着意刻画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下片首三句概括周瑜的英雄气质。他才华横溢。年轻有为;美人相伴身边。意气风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三句极写周瑜之儒雅淡定。进一步突出人物风姿。\"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词人由周郎联想到自身:与周瑜的年少有为相比。自己是多么落魄呀。满头白发。却还功名未就。\"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词人心中的愁绪无法排遣。便强作旷达之语。说人生既然如梦。就不必太过执着。不如端起酒杯纵饮。寄情自然。(苏轼(1036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曾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因党争多次遭贬。赠太师。谥''文忠\"。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其文学创作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水平。)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15:32

    赤壁,词人,千古,风流人物,华发,雄姿英发,羽扇纶巾,雄奇,大江东去,英雄

  • 郎不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15:32

    没想到大家都对苏轼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怎样赏析?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15:32

    应答。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他诗句中的得意之作。也只因为作者带着自悲的感慨。在人生不得意时。游赤壁有感而发。一气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