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们都是用文言文交流吗?白话文是怎么兴起的?
原创

古代人们都是用文言文交流吗?白话文是怎么兴起的?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古代人平常说话并不像文言文那样。书面语言与口语一直都有所区别。古代人平常说话也是口语化的。连皇帝都是这样。朱元璋的圣旨就很口语化。如其中一道 “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只是户口不明白哩。教中书省置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

有人可能会说。那是朱元璋没文化。那我看看雍正给年羹尧的“朕实在不知怎么疼你。才能上对天地神明。尔用爱我之处。朕皆都体会得到。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可见古人平常也大量使用口语化的语言。

从唐宋以来。白话文书面语逐渐兴了起来。先主要在一些话本、小说中用。到了明清时期更是流传开来。像大家熟悉的“三言二拍”就是白话文为主。现代意义的白话文是在胡适、陈独秀等人掀起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之后才变成现在这样的。

其他观点:

首先要弄明白语言的变迁。先秦以前基本上人们说的就是文言。文和言是基本一致的。汉朝以后语言变化越来越大。到了唐宋时期其实已经有很白话的语言。你去看宋朝话本小说和一些语录体著作就知道了。到了明清时期。语言就和咱们现在更接近了。这是语言的变化。

而文字方面。唐朝就有文言白话之分。上层知识分子依然坚持文言创作。实际上和当时的语言已经脱节了。到了明清更明显了。当时文言创作和白话作品都非常多。你看《西游记》《水浒传》能基本看懂。就是那时期的白话著作。和咱们现在非常接近了。不过一般白话的通俗作品都是面向百姓的。被知识分子看不起。而知识分子把持的诗文创作依然用文言。所以那时候平常说话已经白话。和文言完全两回事了。

所以白话不是新文化运动创造出来的。只是从此知识分子和普通百姓都不在用文言。做到了文字和语言的统一罢了。

其他观点:

古人表达有文言分离的习惯。主要是限于当时的书写工具不方便。言辞相对简约。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风格不同。《史记》就口语化些。《红楼梦》也有大量口语。它们是古代的白话文。五四运动时。为了让人们从明清以来的文字故意求深求奥的桎梏中走出来。而推广现代白话文。不追求典故与圣人言。而追求我手写我口的自由体。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22:18

    文言,白话文,白话,语言,口语化,新文化运动,明清,知识分子,都是,平常

  • 入了迷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22:18

    没想到大家都对古代人们都是用文言文交流吗?白话文是怎么兴起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22:18

    古代人平常说话并不像文言文那样。书面语言与口语一直都有所区别。古代人平常说话也是口语化的。连皇帝都是这样。朱元璋的圣旨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