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么看待《水浒传》中潘金莲这个人物定位的,结合当代有什么新的看法?
原创

大家怎么看待《水浒传》中潘金莲这个人物定位的,结合当代有什么新的看法?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命运的不能自主。潘金莲在大户人家做使女。做到20多岁。说明她家是贫苦人家。她做使女的命运是贫困的家庭决定的。非她自愿。因为长的漂亮。被大户看上。大户对他纠缠不放。潘金莲不愿意。跟家主夫人告密。潘金莲因此被大户记恨上了。潘金莲看不上这位大尸。说明这位大户已经是又老又丑了。

拒绝大户。跟夫人告密。这是潘金莲人生中第一次以自己的方式来反抗命运对她的不公平。反抗的结果。是潘金莲把自己推进了更加糟糕的境地。武大郎不仅长相丑陋。身材矮短。更严重的是不会风流。

我们再来看看潘金莲的成长环境。潘金莲从小在大户人家做使女。伺候的是大户家后院的女主子们。大护后院妻妾成群。后院的女主子们。整日明争暗斗。为的是男主子的恩宠。潘金莲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目睹了男女之间的情事。到了20岁的潘金莲。明白了男女之间的事情。她要的不是荣华富贵。所以她看不上只有钱而年纪大了的大户。




其他观点:

首先区别潘金莲这个人物你得按照水浒原著去解读。不能包括因水浒而衍生的其他书系和影视作品。

潘金莲在水浒上最起码当初的她是自尊自爱自立的。俗话说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可对于财主的侵扰她却选择告诉了主母。因此被财主怨恨和报复。倒赔嫁妆也要把她嫁给一个丑陋的人。

可她认了…

嫁给武大郎之后一直帮着武大营运安安稳稳做贤妻。大郎虽然模样不好可心善仁慈待潘金莲若说是夫妻其实倒更像是父女。不过后头因为浮浪子弟觊觎潘金莲的美貌又欺负武大郎老实经常上门滋扰。清河县安身不得只能搬在阳谷县紫石街。书里说的明白。就是赁的两层小板房也是潘金莲拿了一部分体己钱出来贴补的。另外可以看到武大即使是小本经济人。至少住的起两层小楼而且又有做炊饼这门手艺。日子过的虽然不算富贵但总比一般人家说的过去…

而且书中也明确说明了大朗外出做生意。这金莲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规规矩矩在家做针织女红。

可这样平淡的生活却因为武松的出现彻底打破了!同是一母而生。一个高大威猛阳刚帅气浑身充满男子汉气概;一个就三寸丁谷树皮三分不像人七分倒像鬼?假如没比较还好。偏偏一天一个家里出来进去的。眼睛看到的也不能欺骗自己。不可能没有反差和对比?当时的潘金莲青春正盛即使不爱男女床笫之欢。可人的生理因素也不可能美丑不辨啊?自然而然的就对武松生出了崇拜和倾慕之意!

后边一系列发展其实是很正常也合乎人性的。假如压抑下来可能就不会发展到尴尬地步了?但偏偏一个女子生出了非分之想。第一自己品貌周正有这个资本;第二武松年纪相当没有家室。任何事的发展都需要条件。可以设想一下假如真的武松有了家室?那么潘金莲总不至于大着胆子羞耻不顾的用言语试探和挑逗吧?

而且毕竟是喝了酒。有句古话:“酒为色之媒!”在微醺的状态下武松一句话也不回。潘金莲就很自然的理解为武松在思虑和默认。也就大着胆子说了几句出格的话…

结果被武松抢白几句。羞臊满面又无所适从。当然武松处理这事也的确不够情商高。再之后的搬走不仅导致尴尬还让潘金莲彻底感到失望和落寞。用现在都市情感角度分析。一个人爱另一个人可以是含蓄的。而作为伦理道义的界限。只要不跨出关键的一步谁也不能说这事就是错误…

直到武松离开阳谷外出公干。本来已经沉寂下的情绪再次被武松几句话激发起来。可潘金莲也明确知道和武松是不可能的!但觉着自己胳膊上跑的马。被这么几句不明不白的指责自尊心受到侮辱。回怼了几句。

武大郎听了武松的话晚出早归不与人争竞。潘金莲骂了几句窝囊废也就不声不响了。而后继续早晚关门闭户在家做针线女红也没出现其他状况。而且潘金莲也习惯了武大收担回家的时刻点…

可就是这时刻撤窗子偏偏就打了阳谷县又有钱又有貌又懂得风流的西门庆?

动了心的西门庆在王婆授意下一步一步按照商定好的套路引诱潘金莲中招。这可是高富帅啊。规矩了很久的潘金莲哪经过这样刻意铺垫和费尽心机的算计?即使是这样。潘金莲也只是被动条件下被西门庆诱奸而不是通奸…

可有了一次就有二次。套路生成潘金莲才逐渐把从武松那产生的不愉快全部抛到了脑后。转而成了任意放纵和破罐子破摔的人…

再之后知道消息的武大跑回来捉奸。急促和气恼下西门庆踢了武大心口窝。不过到底是夫妻一场。搀回去总还是要做的…潘金莲一方面放任自己追求男欢女爱一方面又对被踢伤的武大心怀愧疚。所有的举止都是下意识发生的…看看这时下跌入恋爱情结的男女不也是这样吗?离不开也离不了。毕竟通过肉体的欢娱已经递进到男女情感部分了…

后边药死武大几乎是被动发生的。不然武松回来事情败落将没法收场?

这段书里写的很明白。除了王婆煽惑还有潘金莲机械式的表现。从心里已经顾不得眼前这个男人了。最好永远消失…

等武松回来通过何九叔了解到情况并找到郓哥进一步获知来龙去脉。而后将左邻右舍和金莲王婆挟制在一间屋里。话讲完事问完。潘金莲一方面一个女人没那么多周章一方面也被吓傻了。于是就将所有事全部托出…

我认为在书中这段描述也是类似于心灵的救赎。也就是我做了那么多错事。也是身不由己现在叔叔你就看着发落吧?都不重要了。于是武松摁翻潘金莲直接给她开肠破肚取出内脏供养在灵床前…

结合多种复杂心境。事实上那个封建思想禁锢着的这些人也丝毫没有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随波逐流而已。谁也不是谁的谁。也没有谁离了谁不能活的。潘金莲于武大是个悲剧;可武大也于潘金莲是个悲剧…

可武松西门庆还有王婆在这里面起到了催化作用。当然还有郓哥!假如现如今法治社会的话。遇到这种事。第一潘金莲要是离婚你武大不会硬拉着?第二武松不能过问嫂子的意愿。这是违背妇女的权益?第三离婚后和谁过谁也管不着?简言之即使潘金莲和西门庆先做了不道德的事。但没有触犯法律。罪不致死。甚至连派出所都不用搭理?一切的一切只因错生了年代。所以潘金莲香消玉殒是个可怜的悲剧人物…



其他观点:

在《水浒传》中。作者塑造了为数不多的女性形象。而潘金莲因为性格和思想比较复杂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家喻户晓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悲剧形象。潘金莲的人物形象历经中国传统的定位和女性主义理论视野的新认知。当前已不再仅仅是“荡妇”的代名词。已经被追加上为爱情拼搏。为婚姻自由争取的新女性形象。她是作者笔下的一个悲剧形象。从敢于选择。自酿苦果;不满婚姻。向往爱情;遇人不淑。误入歧途;残杀亲夫。结束悲情人生一步步演绎出封建社会下的女性的人生悲剧。对于潘金莲。我们除了同情和悲悯之外。更多的是对她这样一个处于男权重压下的女性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女权主义的钦佩。然而作者并不是为了赞扬她身上的女权意识。他在塑造潘金莲时。主观上就把她定位在荡妇的角色上。这就暴露了作者落后的妇女观。对于潘金莲的人物形象研究虽然已经有不少。但潘金莲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的典型女性。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学术意义。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26:16

    大户,几句,西门庆,的是,阳谷县,悲剧,是个,使女,女性,又有

  • 独一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26:16

    没想到大家都对大家怎么看待《水浒传》中潘金莲这个人物定位的,结合当代有什么新的看法?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26:16

    命运的不能自主。潘金莲在大户人家做使女。做到20多岁。说明她家是贫苦人家。她做使女的命运是贫困的家庭决定的。非她自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