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赏析王维的千古名篇《使至塞上》?
原创

怎么赏析王维的千古名篇《使至塞上》?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先看其人

说起王维。大家并不陌生。在唐代。除了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也就是诗仙和诗圣以外。还有一位伟大的田园主义诗人王维。

王维。因为曾经位居右丞相。人称“王右丞”。而他自己因为后来喜欢上禅意诗歌。自号“摩诘居士”。还有个外号叫“诗佛”。他流传于世的诗歌有如《相思》、《山居秋暝》等400多首。其实王维除了诗歌外。还擅长书画和音乐等。可谓多才多艺。所以他的诗歌被后来宋朝的苏轼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再看其诗。

《使至塞上》讲的是一个朝廷官员出使塞外。在路上看到的边塞风光。一个人坐着车去到边塞。不知不觉过了属国。出了汉朝边境。到了胡族的地盘。看见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景象。遇上守边疆的将军。相互打招呼。说着都护在燕然。

整首诗歌。最具画面感的就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了。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缕烟。和一轮落日。大家闭着眼睛可以想象那时那景的恢宏场面(为给大家想象空间。我就不分析了)。这个正是“诗中有画”的具体体现。

最后看诗歌所要表达的意思。

王维的诗歌。基本上都不太伤春悲秋的。大多数给人的是积极向上的感觉。这首诗歌看似一个人出使塞外的事。其实描写那些景致。又无形中与汉朝在作比:汉塞。胡天。既然唐朝使者出了汉塞。入了胡天。还没谁阻拦。再加上都护也在燕然。哈哈。想想唐朝的疆域。竟然比汉朝还大还辽阔。

这种对唐朝的歌颂。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就显而易见了。

我是青鸾惊鸿。70后属女一枚。编故事写小说。喜读书好行走。信奉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感谢喜欢我的文字。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谢谢。

其他观点:

《使至塞上》赏析

原文:

使至塞上

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写作背景:公元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公元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注释:

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

长河: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

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

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现代文翻译:

单车出使要慰问边关将士。路过属国已到居延关。

蓬草滚出大唐边塞。此时南飞的大雁又回到胡人天空。

大沙漠上没有一丝风看见一缕孤烟直升天空。长河的落日显得很圆。

在萧关遇见几位侦察兵。告诉我都护在燕然山。



赏析:

公元737年春。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通过景物描写叙述作者自己出使边塞慰问前线将士的所见所闻。首先说此行的目的。这句中 “单车”一词很妙。一般慰问团会是一骑人马浩浩荡荡地去。浩浩荡荡地回那为什么是“单车”呢。因为他自己出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归期无期。所以只车简出。到了居延关看见蓬草被大风吹出大唐边关。感到自己离家已经很远了。下一句强调到了胡人的天下。更巧妙的是写大雁北飞点出时间是春天。沙漠空旷无垠烟直日圆。一种凄凉的感觉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在最后两句。说遇到了几个侦察兵。得知都护在燕然山。恐怕还有一段路要走。整篇作品作者没有用一个表示凄苦的字词。但是。读者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还是能够发现字里行间充满着孤寂无奈的感觉。

其他观点:

王维的《使至塞上》。语言清晰明朗。意境雄浑壮阔。历来被称为千古绝唱。然而对于诗歌蕴含的感情等却颇有争议。如何正确赏析王维的《使至塞上》呢?先来看看诗歌: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前两联交代了地点和事由。我要去边关慰问将士们。经过居延这个地方。古代人赶路很辛苦。坐着马车在驿道上颠簸。还经常遇到强盗侵袭的危险。所以诗人感慨道。我像飘飞的蓬草一样。漂泊不定。当大雁南归回乡之时。我却离开亲人。踏上出塞的征途。

后两联写自己来到黄河边。登上高原的远眺所见。远处。苍凉无边的大漠上。烽火台的一缕孤烟直冲云霄。视线尽处。一轮火红的落日。又大又圆。悬挂在地平线上。这时。诗人终于见到了唐军的侦察兵。一问才知道。元帅已经到达了刚刚打了胜仗的前线。

属国该作何解释呢?一说为附属国的意思。意为我经过居延这个属国。汉朝。称归属的地区为属国。《后汉书》记载。凉州有张掖。居延属国。一说认为。属国指典属国。为一种官职名。是诗人自称。实际上。诗人并未过居延。这样写只是为了突出关塞迢迢。山高路远。

我更倾向于前者。原因有二。一是作者这时任监察御史。而典属国是出使的外交大臣。负责管理民族事务的。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部长或副总理。而监察御史的级别为七品下。还远没有达到典属国的级别呢?以王维的人品。他怎么能够去装大呢?二。前边单车是指自己。如果属国还指自己。那行文不就太呆板了吗?

有人说。作者以归雁自喻。这样对吗?我认为这样说不符合情理。

咱们常说。雁南归。指的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大雁往南飞。算是回家了。你看。归雁有一种温暖的味道。要回家了。再说从全文看。应该是秋季。秋季才是大雁南归之时。如果是诗人自喻。那用断雁应更好。所以。颔联应是诗人途中的触目所见。地上看见飘飞的蓬草。天上看见南归的大雁。用成群的大雁归去反衬自己长途跋涉的孤寂。愁苦之情。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呢?一说为。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忧愁。孤寂。苦闷的感情。一说为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奇特。壮丽美景的赞美。表现了诗人的达官。

咱们先来看看诗人出塞的背景。诗人考中进士后。任太乐丞。为掌管礼乐的八品官。随后升至监察御史。为七品官。监察御史的责任是考察地方官员政绩的。看来。到西北边关去慰问。也算是他职责范围内的事。并不算排挤出朝廷。只有主要官员外调。才叫排挤出朝廷。

咱们来欣赏一下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经常在内地住的人。到了塞外大漠一看。哇。太壮观了。大漠如此辽阔。没有山。没有树。没有村庄。一缕孤烟。直冲云霄。一轮落日。挂在地平线上。这两句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转阔深邃。描绘出了奇丽壮美的塞外风光。出塞是辛苦的。诗人至此一扫旅途艰辛的阴霾。心情随之振奋。豪迈起来。后来。王维应节度使之请求。做了节度判官。唐朝判官为二号人物。掌管文书事务。权利很大。送达朝廷的公文必须经判官签字才生效。可以说。王维的这次慰边意义重大。

你对此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望不吝赐教。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几度无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9:15:41

    属国,诗人,大漠,落日,塞上,边塞,判官,诗歌,御史,长河

  • 公主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9:15:41

    没想到大家都对怎么赏析王维的千古名篇《使至塞上》?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9:15:41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先看其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