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以天之骄子评价李存勖未免太过夸张。李存勖在历史上确实展现了过人的军事天赋。但他执政后期的表现无法与一个政治家相匹配。所以我觉得李存勖是一位有雄才。无大略的君主。有人说他本有机会提前结束五代十国之分裂局面。因为他做到了“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也正因为如此。他在盛壮之年选择了效仿唐太宗晚年的隐退生活。且沉迷声色。重用伶官。以致在“兴教门之变”中身首异处。
子承父志
李克用在窘境中选择了联合外族的战略。随之而来的则是天佑二年(905年)。李克用与契丹领袖耶律阿保机拜把子称兄弟。这两位首领结盟的基础正是盘踞燕地的刘仁恭。刘仁恭控制了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分界线地带。因此成为耶律阿保机南下的阻碍。且据史料记载。刘仁恭在燕地时常向北用兵。兵过之处皆付之一炬。使得草场寸草不生。这便严重影响了游牧民族的生存发展;而对李克用而言。刘仁恭的叛变打破了他原有的战略计划。致使晋梁差距越拉越大。故而二者结盟的第一个共识就是讨伐刘仁恭。而后“共讨朱温。同收汴、洛”。
“一矢讨刘仁恭。汝不先下幽州。河南未可图也;一矢击契丹。阿保机与我把臂而盟。结为兄弟。誓复唐家社稷。今背约附贼。汝必伐之;一矢灭朱温。汝能成吾志。死无憾矣!”——《新五代史》
超额完成
李存勖在五代史上属于文武兼备的人才。他与父亲一样。自幼弓马娴熟、骁勇善战。而这个“文”在前期是体现在谋略上。而后期却完全体现在了文艺上。
时逢刘仁恭被其子刘守光囚禁夺权。李存勖看准时机。整顿兵马准备向燕地用兵。并以骄兵之计尊刘守光为尚父。刘守光中计后于天佑八年称帝。史称“桀燕”。是时。李存勋令周德威联合成德、义武两镇大军伐燕。先下涿州、进而围攻幽州。朱温北上解围时落败。恼羞成怒一病不起。撤回洛阳后又被其子朱友珪弑杀夺位。在这种有利局面下。周德威接连攻下檀、武、平、营四州。次年李存勋亲征燕国。夺取幽州。抓获刘仁恭父子。算是完成了父亲的第一个遗愿。
当后唐灭梁之后。一些割据政权如岐国、楚国、吴越国、闽国、南平国等纷纷入贡称藩。唯独前蜀却不肯臣服。李存勖先派使臣修好以作麻痹。后于同光三年(925年)任命李继岌为主帅。统领六万大军征讨前蜀。前蜀临时组织的三万兵马被唐军击溃于三泉。蜀中因此震荡。各处藩镇纷纷来降。随后前蜀中书令王宗弼发动政变。囚禁王衍、献城投降。前蜀所辖十个节镇、六十四州、二百四十九县正式划入后唐领土。与此同时。为安抚人心。李存勖对前蜀旧臣多加赦免留任。主动归降者还赐国姓李。李存勖的这一举措。使得处于后梁直接统治下的河南地区。全都接受了后唐的统治。成为兼并战争后稳定局面的重要措施。
自甘堕落
李存勖的结局也非常富有戏剧性。被他猜忌的李嗣源前往开封驻扎。李存勖便准备亲征。而由于他早已众叛亲离。带出去的士兵不受控制而相继离散;待他再回师京城的时候。由他一手提拔的伶人郭从谦发动了兵变;而在中流失负伤之后。他极为宠爱的刘皇后只端了半碗乳浆给他。然后便带着金银财宝匆忙逃走。一代杰出的军事家就这样悲惨死去。
其实李存勖的悲剧并不是偶然性的。他自甘堕落的原因理当有内有外。外部原因是他超额完成了父亲的遗愿。已成为开国皇帝。他常以唐太宗为榜样。因而在事业有所成就后。就效仿唐太宗的退休生活;而在宦官的吹捧、戏子的腐化下。他也迷失了自己。更失去继续扩大事业的野心。外部原因则是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亲人、功臣弑父叛主的事情层出不穷。这让李存勖的心中不免产生危机感。这种危机感远比对外征战更为恐怖。因此他排挤功臣。重用戏子。接触身边人的威胁。但他演了一辈戏。却将自己演义成最为悲剧的那一个。
参考资料:《新五代史》、《旧五代史》
其他观点:
李存勖的一生的确令人惊叹。继位之初仅有太原一地。15年之后已是扫灭后梁。坐镇洛阳。大小诸侯无不称臣的一代开国之君。
可是仅仅三年后却是因为率军平叛。被叛军一箭射死。众将只是围观。不见有任何举动。可谓是众叛亲离。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李存勖快速覆灭?
在弄清这个问题前。我们看下李存勖崛起时。倚仗的是什么?
出身沙坨的李存勖幼时便熟读《春秋》。懂得尊卑。了解世事。李克用刚死之时。托付兄弟李克宁与张承业辅佐晋王李存勖。然而李存勖本身却极为抗拒。甚至有意将王位让与掌管整个河东的李克宁。
李克宁不愿接手的原因已不可知。但是当时的河东。在后梁开国帝王朱温的压迫下。只余一座孤城。
大部分军队又全部集中在周德威的手中。手中还握着的潞州也被困一年多。旦夕之间。便会改换门庭。而且晋阳(太原)在沙坨族的掌控下。倚仗手里的家伙事儿。那是横行不法。胡作非为。李克用在世时。不时接到告发。李克用却用一套歪理打发了事。
今四方诸侯。皆悬重赏以募勇士。吾若束之以法。急则弃吾。吾安能独保此乎?
一副烂摊子的模样。有点头脑的都不愿接。
李存勖不得不接位。继位之后。他首先做的就是任用李存璋整顿军纪。凡是在晋阳城内仗势欺人的主犯。一律斩首。周德威返回来的前夕。市井肃然。而周德威的大军归来。更是让河东的局势瞬间稳定了下来。
此时李克宁便又动起了顶替的心思。被李存勖及母亲曹氏三下五去二干脆利索的砍掉了脑袋。这下李存勖的位子坐的更加稳当。也威服了一干李克用留下的久经战场的老将。
但是。仅仅是威服而已。
李存勖整顿好内政后。力排众议。坚决救助被围的潞州。
汴人闻我有丧。必谓不能兴师。人以我少年嗣位。未习戎事。必有骄怠之心。若简练兵甲。倍道兼行。出其不意。以吾愤激之众。击彼骄惰之师。拉朽摧枯。未云其易。解围定霸。在此一役。
此时。潞州的夹城之战不仅没有结束。而且进入到了关键时期。城内兵困粮乏。连书信都派发不出去。李存璋只得在城门楼上设酒宴吃喝。迷惑后梁军。不曾想中箭负伤。
而李存勖也知晓潞州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但并没有立刻发兵援助。李存勖在整顿内政之后。刻意修好契丹。并希望借兵。平定潞州之围。
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也小家子气。全民皆兵的游牧民族只给了不足千人的小队。
李存勖却没有计较。因为他并不是图契丹的人马。毕竟骑兵不能用来攻打潞州城外的围城。他是依靠“重金卑词”安抚住契丹。阻止契丹在他全力平定潞州时。偷袭他唯一的基地。
一切理料顺当之后。李存勖出兵两万有余。于夜间到达潞州外围。而后趁清晨有雾遮掩。骤然杀出。事后。的确如李存勖所预料的一般。李存勖两万多人马一举击溃朱温大将康怀英的八万人马。解除了潞州之围。打通进取河朔三镇的通道。将一死局生生变成了奇迹。
李存勖在这期间。无论战略意图和对未来的规划。应该说是眼光长远且独到。根本没有任何能够质疑的地方。
或许。李存勖败亡的根本缘由不是昏庸无能或者是荒淫无道。也许另有原因。
之后。李存勖灭幽州刘仁恭父子。平魏博之乱。称帝于魏州。争德胜城。战杨刘渡口。攻镇、定两州。取兖郓之地。最后以五千精兵轻取开封。一举灭掉后梁。建立后唐。期间。奇计迭起。攻无不克。甚少败绩。
而在此期间。也就是初入开封的路上。李存勖遇到了一个人。发布了一条命令。
是日。赐乐工周匝币帛。周匝者。帝(李存勖)之宠伶也。胡柳之役陷于梁。帝每思之。至是谒见。欣然慰接。周匝因言梁教坊使陈俊保庇之恩。垂泣推荐。请除郡守。帝亦许之。
李存勖似乎在此时忘乎所以。开始昏聩起来。竟然无缘无故封了一个伶人为郡守。为什么?
我们再看。梁朝文武官属于马前谒见。陈叙世代唐臣陷在伪廷。今日再睹中兴。虽死无恨。帝谕之曰:“朕二十年血战。盖为卿等家门无足忧矣。各复乃位。”(李存勖一句话竟然将后梁的官员全部留任?)
帝御元德殿。梁百官于朝堂待罪。诏释之。壬午。段凝所部马步军五万解甲于封丘。凝等率大将先至请死。诏各赐锦袍、御马、金币。帝幸北郊。抚劳降军。各令还本营。
李存勖的所作所为无不是在显示一个意向。那就是招降纳叛。收拢人心。稳定朝局。
那为何短短三年就祸从天降。众叛亲离?
众所周知。李存勖创立的后唐。仅是五代十国之中第二代。之后还有后晋、后汉和后周。
排在后面的三个朝代。不是后唐皇帝的亲属。就是其部下。
后周的开国之君郭威也位列其中。那么他是如何从一个杀人犯一跃成为一国之君呢?
在《宋史▪张永德传》有一段这样的记载。初。魏人柴翁以经义教里中。有女。后唐庄宗时备掖庭。明宗入洛。遣出宫。柴翁夫妻往迎之。……女悉取装具。计直千万。分其半以与父母。令归魏。曰:\"儿见沟旁邮舍队长。项黵黑为雀形者。极贵人也。愿事之。\"问之。乃周祖也。父母大愧。然终不能夺。他日。语周祖曰:\"君贵不可言。妾有缗钱五百万资君。时不可失。\"周祖因其资。得为军司。
一个无名的宫女竟然有价值千万的装具。她的钱财从何而来?
如果说是偷盗而来。对于史上有名的吝啬李存勖夫妇。怎么能够不发现?
如果不是偷盗而来。那么无名宫女的钱财定然来自于赏赐。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李存勖夫妇对待属下的赏赐根本没有节制的。(据记载。李存勖授意伶人一次性的纳入宫女一千余人)
那么这里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李存勖的钱财从何而来?郭威这种倚仗钱财上位的人。为何笃定能够凭借钱财上位?当时朝政究竟出现何种局面。致使李存勖创造出这种恶性循环?
还是在《宋史▪张永德传》中。记录了李克用敛财的一种手段。
后唐武皇镇太原。急于用度。多严选富家子掌帑库。或调度不给。即坐诛。没入赀宁。
这还是在有贤名之称的张承业手中发生的事情。
那么这种敛财手段的弊病。张承业不可能不知。李存勖也不会没有耳闻。
事实上。李存勖的确吸取了他父亲的教训。没有如此急功近利。
那他是如何聚拢财富的呢?
三种。恢复租庸调制。收取官税。以战养战。收取各国的朝贡。
进项有多少和每日常规消耗有多少呢?
具体数字不详。但是可以从后唐明宗李嗣源与范延光之间的话去推断。
上问见管马数。枢密使范延光奏:“天下常支草粟者近五万匹。……。其邮传之费、中估之直。日以四十五贯。以臣计之。国力十耗其七。马无所使。财赋渐消。朝廷甚非所利。”上善之。
延光奏曰:“臣每思之。国家养马太多。试计一骑士之费。可赡步军五人。三万五千骑抵十五万步军。既无所施。虚耗国力。臣恐日久难继。”
那么李存勖养马有多少呢?
太祖(李克用)在太愿。骑军不过七千。先皇(李存勖)自始至终马才及万。
也就是说。仅是骑兵的一项李存勖每日的消耗为45万贯。这还没有将他的步兵和官员的消耗。以及他毫无节制的游猎和赏赐伶人囊括在内。
可见。李存勖每日的消耗之大。
李存勖在他南征北战的15年内。他根本没有去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有忠直宦官张承业在替他打理。他只需在缺钱的时候。伸手索要即可。
但是。张承业经常是拒绝李存勖的要求。张承业认为李存勖要钱是为了赏赐伶人和无用的宠幸之人。拒绝支付。这就激起了两人的矛盾和猜忌。甚至李存勖想要除掉张承业。李存勖的所作所为。得到了贤良的曹太后的遏制。派人带话给张承业。说。“已经打过了。您老就不要生气了。”第二天。曹太后和李存勖亲自登门拜谢张承业。
这个小插曲。必然会让李存勖的心理产生一些波动。但就此说李存勖开始吝啬。太过勉强。但至少会让李存勖大手大脚的毛病产生一定的影响。换句话说也许这就是李存勖吝啬起源的一个因素。也是他无法获得将士支持的原因之一。
922年。李存勖称帝的前夕。张承业病逝。享年76岁。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张承业和李存勖两人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张承业极力阻止李存勖称帝。应该或者也许扶植真正李唐王朝的后人继位。李存勖婉言拒绝。说“此事是众人的意见。不可违。”
李存勖经济上能够掣肘他的人。消失了。
李存勖开始肆意妄为。后果是显而易见的。
这时候。另一个张承业式的人物出现。李存勖册立的刘皇后。
她的出现。可说是李存勖的丧钟已然敲响。刘皇后共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入府拜父。收受馈金。
河南尹张全义在唐昭宗时期。就是一位理财理政的能手。他和陈州刺史赵犫(抽)供应了后梁太祖朱温的大部分军粮。李存勖和刘皇后驾临洛阳。李存勖授意刘皇后拜张全义为义父。张全义惶恐不安。遂献出大量财物。作为见面礼。馈赠于刘皇后。
这种事情。在一般的朝代。情景正好相反。由皇上或皇后赏赐于临幸的朝臣。可见刘皇后也是一位吸财能手。
第二件事。遍撒珠玉。羞辱功臣。
在前蜀王衍被灭之后。宰相率百官恳求李存勖拨款慰劳出征的将士。因为平蜀第一功臣郭崇韬被杀。将士都生出谋反之心。宰相因府库空竭。无计可施。刘皇后竟然拿出两个银盆和首饰盒。拉着两个儿子。以此来打发朝臣。
第三件事。饮鸩止渴。劳燕分飞。
刘皇后在李存勖中箭倒地。大量出血。口喊口渴。竟然命人端来一碗奶酪。加速了李存勖的死亡速度。
李存勖一死。刘皇后便扔下李存勖的尸首。跟随他人。逃了出去。
在此之前。李存勖得知李嗣源叛乱。准备带病会开封御敌。他却因手中无财帛无法安抚治下的将士。只得口头承诺。一旦灭蜀收缴上来的金银运返到京。立刻发放。
实际上。关于蜀国的战报。他早已看过。
粮三百五十三万、钱一百九十二万贯、金银共二十二万两、珠玉犀象二万、纹锦绫罗五十万。
一个屹立天府之国二十多年。仅有如此少的财帛。根本不足以赏赐相抵李存勖许下的诺言。他的许诺是。凡是跟随他返回开封的将士。他将全部拿出灭蜀获得的四十万金银赏赐。
然而。即便如此却无人相信。
因为过往。他把钱财和权位大都赏赐给了宦官和伶人。
最后。李存勖死于伶人郭从谦的箭下。
当然。每一个开国之君都不是庸才。最少在初期他是众星捧月之所在。这个时期之内无不是殚精竭虑。反复谋划磋商。集众人才智而达到破敌于千里之外。后期却是因为当时的环境以及个人的私欲。使得维持统治的基础财富出现捉襟见肘的局面。使得上下猜疑猜忌。最后自相攻伐。
最后。我们看看五百多年后的另一个开国之君是如何看待李存勖的。
朱元璋:所谓李天下者。其斯人欤?上下之分渎至于。安得不亡?
其他观点:
李存勖是个值得一说的人物。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是不得不提的。但且放一放。先且看清人的诗: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
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这首七律气势雄伟。气魄宏大。讴歌的正是李存勖和他的老爸李克用。李克用是打着拥唐旗号的。与朱温自然是死敌。在李克用去世的908年。朱温可是高兴坏了。一高兴就容易轻敌。所以被一个才23岁的后生(实际年龄22岁)打的大败。李存勖是怎么战胜朱温这个狡诈的敌人的呢?根本原因也正是利用了朱温的轻敌。他戴孝出征。发誓报仇雪恨。继承父亲的拥唐灭朱的遗志。战术上采取千里奔袭加伏击的打法。出其不意给敌人重创。由于战事发生在三垂冈这个地方。所以史称三垂冈之战。值得一提的是。李存勖的老子也与三垂冈颇有渊源。三垂冈之战近20年前路过此地并设宴。其时伶人们唱的歌正是上述诗中提及的《百年歌》。一首感伤人生易老芳华易逝的歌曲。
但上述诗歌只写了李存勖的前半篇。他的后半篇。主要是做了皇帝后则是反其道而行之。所以。我们就要探讨一下。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让朱温感叹自己的儿子与他比简直是蠢猪的神人。究竟是怎么作死的?
第一、把兴趣当做事业。而且是最高的事业。
做了皇帝后。李存勖眼看着自己已经拥有十分之七八的地盘。认为天下无战事。剩下的都是些成不了事的人。于是开始放纵自己的欲望。由于他喜好戏曲。精于音律。这样一来。他在自己这个兴趣兼特长上想发挥一下也是自然的。于是。便逐渐发展到与伶人们日夜厮混在一起的地步。当时也没人敢监督他。所以也只好任他由着性子胡来。李存勖自己也唱戏。艺名“李天下”。
第二、用人不明。
整天与伶人们厮混。能有什么治国思想呢?这个真没有。都荒废了。这个时候的李存勖。是谁让他高兴。就让谁做官。甚至做大官。比如实权职务的刺史。而对于他认为不忠心不可靠的官员。则贬斥之。由于伶人们。当然也包括宦官们拉帮结派。孤立打击了很多有才德的大臣。其中突出的例子就是战功赫赫的郭崇韬因谗言致死。郭崇韬的死。实际也让李存勖的好日子到了尽头。因为对于这样一个功臣下杀手。让其他重臣寝食难安。埋下了动乱的直接原因。
第三、恶妻败国
李存勖选择老婆的眼光很一般。可谓只重衣衫不重人。对于人品的考察接近于零。否则就解释不了他要刘氏这么一个贪婪至极但长相甜美能歌善舞的女人做皇后。即使你是朝廷大臣贪财都可能不会误国。至少不会马上亡国。但是作为被李存勖娇宠的皇后。一贪财就必然误国甚至亡国了。在钱的作用下。不能干的事也能干。能干的该干的也不能干了。国家能不乱吗?大臣能不离心离德吗?
李存勖是个让人感叹的人物。当然可以做更深入的分析。但其败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懈怠。所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自古就是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而至于李存勖宠幸伶人并不会导致他的直接败亡。因为他是一直宠幸伶人。只是在做皇帝后变本加厉罢了。宠幸伶人只要有度。不给这些伶人以权柄。不让这些伶人干预参与政事。也不会到身死国灭的地步!所以。李存勖的失败。根本原因是懈怠。首先就是精神懈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放松了对敌人的警觉。认为自己已经最牛了。应该享受并彻底发挥自己的兴趣了。欧阳修《伶官传序》所谓“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真可谓至理名言。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英雄不问出路,各位第一次创业是做什么?有一样选择摆摊的么?
- 刚开始创业你们会选什么行业?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2329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契丹,皇后,后唐,伶人,赏赐,后梁,他是,钱财,是在,将士
没想到大家都对是什么原因导致天之骄子李存勖的堕落?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以天之骄子评价李存勖未免太过夸张。李存勖在历史上确实展现了过人的军事天赋。但他执政后期的表现无法与一个政治家相匹配。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