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一代谋士郭嘉,真的能够扭转乾坤吗?
原创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一代谋士郭嘉,真的能够扭转乾坤吗?

好文

热门回答:

历史的车轮不会因某一个人改变。郭嘉也不例外!

三国时。智识之士多矣!郭嘉。荀彧。贾诩。诸葛。庞统。周瑜。后三者跟前三者智力不相上下。只是出道成名稍迟而已!

曹操说。郭嘉在能让他避免赤壁战败。这不过是托辞。程昱就提醒过他要防止火攻。他自己志得意满。未放心上。郭嘉在又能如何?

战争的胜负。非但看人谋。也看天时地利。赤壁之战。孙刘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曹操焉能不败?

其他观点:

《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这回书写到。曹操在华容道得关羽义释。带着二十七骑残兵逃到曹仁把守的南郡。进城之后。曹仁置酒与曹操压惊。喝酒之间。曹操忽然放声大哭。众谋士不解。问道:“丞相于虎窟中逃难之时。全无惧怯;今到城中。人已得食。马已得料。正须整顿军马复仇。何反痛哭?”

曹操答道:“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曹操这一哭。意思很明显。如果是郭嘉还活着。就一定劝我不要急于进兵江南。就不会 有赤壁之战。即便是有赤壁之战。我曹操也不会遭遇大败。荀彧、陈昱等谋士深知曹操的弦外之音。个个无地自容。

假如真象曹操所说的那样。郭嘉不死。赤壁之战大概就会产生两种结果。其一。曹操占据荆州。虎视江南。积攒实力。操练水军。东吴迟早要被灭掉。刘备则继续流窜。即便是往益州投奔刘璋。实力强劲的曹操直接进川。刘备集团也坚持不了多久。其二。有郭嘉出谋划策。赤壁一战大获全胜。曹操挺进江南。孙权、刘备一网打尽。天下从此一统。曹操称帝。建立大魏王朝。

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不会有此后的魏蜀吴三足鼎立。中国历史上便没有“三国”了。

然而。这只是一种假想。这场发生在历史节点上的大战。绝对不会因为一个人而改变结局。假如郭嘉不死。会出现曹操所说的情况吗?“三国”真的要把扼杀在摇篮之中吗?绝对不会!

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

演义归演义。决定不了历史。曾经发生在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却千真万确的决定了历史的走向。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格局。

这场战争的发起者就是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后。曹操收降了荆州刘表的七八万军队。加上中原部队。总共集结了二十余万人马。打算一鼓作气收复江南。一统天下。其实。曹军并没有这么强大的实力。正如周瑜所言“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这样。除去南郡等北方留守部队。曹操南下攻击部队总数不会突破二十万人。

诸葛亮、周瑜充分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得出了非常一致的结论。据《资治通鉴》记载。诸葛亮在说服孙权抗击曹操时有这样一番说辞: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刘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且北方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非心服也。”诸葛亮分析得非常到位。天时、地利、人和。曹操一样都不占。即便是二十万大军。也是人合心不合的一盘散沙。不足为惧。

周瑜也为孙权出谋划策。分析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不得人心。失去了人和。征伐江南是自己前来送死。驱赶中原士兵。舍弃鞍马这一优势而以在水上与水军训练有素的吴越之兵交战。必然处于劣势。又恰逢一个非常寒冷的冬季。曹兵不习水战。必生疾病。曹操失去天时地利冒然进兵。我军足可制之。

因而。周瑜只从五万总兵力中迅速集结三万人马。踌躇满志的要杀败曹操大军。刘备这边。也以两万人马配合东吴行动。

赤壁之战的前哨战便证明周瑜、诸葛亮的正确性。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卷六十五中写道:“(周瑜)进。与曹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中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说:“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

郭嘉即便还活着。随曹操下江南。能解决天时、地利、人和的问题吗?能解决北军不习水战的军事难题吗?虽然坐拥近二十万大军。与孙、刘两家任何一方交战。都是“操军不利”。何况两家联手。有周瑜、诸葛亮这两大谋略家用智。再加上一个郭嘉都难以打赢赤壁之战。三足鼎立势在必然。不是一个谋士所能左右的。

郭嘉的计谋到底如何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郭奉孝出山第一站。是投奔袁绍。呆了一段时间之后。便对袁绍的谋士郭图、辛平说:“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不久。郭嘉就离开了袁绍。在荀彧的推荐下。郭嘉得到了曹操的召见。经过一番考察。曹操很赞赏这个年轻人。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郭嘉也认为曹操“真吾主也。”

郭嘉远离袁绍。追随曹操。都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尤其是对袁绍的那番评价恰如其分。也预见了袁绍的失败。这一点。不得不说郭嘉慧眼识人。也算得上当世人杰。不过。在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英才辈出的时代。诸如郭嘉这类的人才虽然达不到车载斗量程度。但每个能成气候的集团中基本上都有这样的配置。

郭嘉随曹操大战吕布。演义之中。吕温侯有勇无谋。但正史中的吕布却非常善战。对峙一段时间后。曹军的消耗极大。军士疲敝。曹操准备引军撤退。郭嘉献计。认为双方都处于同一种状态。迅速进攻才能取得最后胜利。曹操按照郭嘉的建议。振奋军心。一鼓作气擒获了吕布。

郭嘉最出彩的计谋有两个。孙策迅速平定江东。打听到袁绍将进攻曹操。便打算率兵北上。袭取曹操大本营许都。以逐鹿中原。曹操及手下对此感到很担心。很害怕。郭嘉却分析道:“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果如郭嘉所料。孙策不久便被许贡刺杀。孙策被刺的过程也与郭嘉预料的一样。孙策单人独骑。被谋划已久的许贡门客所伤。

袁绍灭亡后。曹操趁势攻击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曹操手下一直认为。可以乘机一举彻底消灭袁氏势力。以绝后患。郭嘉却说:袁绍对这两个儿子都很看重。立谁继承袁氏家业你。一直没有定下来。加上郭图、逢纪等谋臣各为其主。必然会挑起各自主子的争斗。兄弟二人必然会分道扬镳、自相残杀。假如攻得太急。兄弟二人反而会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不如暂时放松对他们的攻击。让他们先自内讧。然后于中取事。郭嘉料事如神。袁氏兄弟为争夺袁家正统兵戎相见。大动干戈。袁谭战败。投降了曹操。袁尚则与二哥袁熙逃到了乌丸。

曹操要继续追杀袁尚。征讨辽西乌丸。但又惧怕荆州刘表、刘备乘机偷袭许都。郭嘉料定座谈客刘表正担心如何驾驭刘备。根本没有心思来捣乱。而乌丸自以为道路遥远。不会遭到中原部队攻击。当出其不意。掩其不备。迅速 解决乌丸。曹操又听了郭嘉的计谋。突然发起攻势。轻兵间道疾进。很快就将乌丸首领蹋顿斩杀。袁氏兄弟失去依靠。奔辽东而去。

曹操从乌丸回兵时。郭嘉已经去世了。《三国演义》中说“郭嘉遗计定辽东”。则是作者虚构的。

郭嘉无法扭转乾坤

陈寿在《郭嘉传》后这样评价道:“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曹操认为郭嘉最懂他的心思。对他寄予了厚望。然而。郭嘉只活了三十七岁。并没有与周瑜、诸葛亮这样的高手直接交锋。也难以衡量他们三人中到底谁更具智谋。但是。从陈寿的评价来看。郭嘉的“算略”则有独到之处。

周瑜、诸葛亮同样精于算略。仅从赤壁之战对双方实力的算计。以及对战争结局的预料。其实力绝对不在郭嘉之下。这其中。诸葛亮的算略最具大局观。对未来十几年的天下大局早就成竹在胸。《三国志》、《资治通鉴》及相关史料都证实。《隆中对》是历史真实存在的事情。仅凭此。郭嘉就要诸葛孔明一筹。郭嘉谋一事一域。孔明则预谋天下大势。

郭嘉料事如神。周瑜不仅不遑多让。战略上眼光犀利。战术上则要高出郭嘉。蒋干盗书、黄盖诈降。亲临战阵指挥千军万马。同样可以让郭嘉汗颜。

赤壁之战时。周瑜三十三岁。诸葛亮二十七岁。都比郭嘉要小。一代英豪风华正茂。足以与郭嘉竞逐风流。

有诸葛亮、周瑜这等人物。郭嘉便唱不了独角戏。必定要遭遇这两位智谋之士的强势挑战。郭奉孝不可能独自一人把握这场战争。不可能在周瑜、诸葛亮面前潇洒的扭转乾坤。

上文讲到。郭嘉若在。曹操可能不会遭遇赤壁惨败。这其中。郭嘉有可能与周瑜、诸葛亮不谋而合。认为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优而暂缓进攻东吴。或者。也像对付袁氏兄弟那样。建议曹操让孙刘两家先打起来。等他们消耗得差不多了再一鼓而下。

假若这样。诸葛亮就有机会了。一贯主张“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诸葛亮。必定不会被郭嘉算计。即便是曹操占据荆州。刘备也可选择进军益州。然后与孙权联合对付曹操。孙权为了去掉荆州隐患。与刘备联合。至少可以威胁曹操。为刘备攻占西川赢得时间和空间。

刘备只要一入川。三足鼎立的局面就将形成。

假如郭嘉赞同曹操进攻东吴。即便不会造成中东吴诈降计而被火烧战船。但要打下东吴则有非常高的难度。前文所说。赤壁之战的前哨战。曹操遭遇两连败。分别被孙权、刘备击退。这样。曹魏第一次进攻江南。只不过是曹丕下江南无果而还的一次预演。根本就无法扭转乾坤。阻挡三足鼎立的形成。

一段历史是由一代人书写的。一个谋士是无法阻挡历史进程的。郭嘉不行。周瑜做不到。诸葛亮同样没有实现《隆中对》的战略目标。

其他观点:

郭嘉不死。诸葛不出。

曹操曾大哭。若郭嘉仍在。则不至赤壁之败;若是赤壁不败。大魏可统一天下;历史会是不一样的写法。

当然。历史无法假设。牛人辈出。各领风骚。写出了精彩的三国时代。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且听风雨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46:02

    赤壁,东吴,刘备,荆州,江南,袁绍,赤壁之战,习水,谋士,孙权

  • 公主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46:02

    没想到大家都对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一代谋士郭嘉,真的能够扭转乾坤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46:02

    历史的车轮不会因某一个人改变。郭嘉也不例外!三国时。智识之士多矣!郭嘉。荀彧。贾诩。诸葛。庞统。周瑜。后三者跟前三者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