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我73年生的 。已经人到中年了。奔五的年龄。只有一个独生女儿。
我们这些70后。在生二胎事上应该是最悲催的一代。
60后基本生不出来了。他们不着急。波澜不惊。80后来日方长。他们也不着急。
唯有我们这些70后。之前被耽误了。现在放开二胎了。纠结无比。到底生还是不生?再不生的话就来不及了。
老实说。放开二胎后。我也曾纠结过。我们黑龙江计划生育是很严格的。这次好不容易放开二胎了。却在生与不生的事上犯了纠结。
因为独生女儿今年已经15岁了。再生的话。两个孩子年龄差距太大。这样的话会有代沟。
而且。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比较自私。想一人独享父母的宠爱。比如我女儿就明确反对我们生二胎。
在生不生这件事上。还有个纠结。就是现在养孩子成本太高了。主要是教育成本。拿哈尔滨来说。补课之风很盛。我女儿上初中后。一年补课费大概5万+。这还是初中。若是上了高中。花费会更高。
其实有时想一想。人生苦多乐少。人一生下来就是受苦的。与其这样。为什么要生孩子呢?还不如不生为好 。
而且。现在人类社会充满了变数。比如人工智能越来越普及。夺取了很多传统的工作机会。将来我们的下一代。会面对怎样的世界呢?
以上是不生的理由。完全出于理性考虑。但是生的想法同样很强烈。因为我喜欢小孩子。而女儿小时候太可爱了。非常渴望时光倒流。再来一次。将来儿女绕膝。多好!
其实。我并不是那种封建的人。什么传宗接代都是扯。可是。还是有些介意女儿生的孩子将来要随别人的姓。自己将来要当外公的。
但是。有一点明确。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生一个孩子确实更轻松一些。经济方面相对宽裕一些。能把主要精力用在独生子(女)教育上。全心全力培养孩子成材。
而家庭有多子女的话。除非家庭条件极好。否则的话。养育两个及以上孩子确实比较累心的。
尤其将来子女结婚。女儿倒也罢了。儿子结婚。按照传统风俗。总该给儿子买房。再不济也得拿出点首付支援是不?
所以。只有一个子女和多子女家庭各有各的优势吧。借用那句话说。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身知道。就看自己怎么想了。
最后祝福我们这些70后。祝大家平平安安。开开心心过一生。
其他观点:
有一位老人七十多岁了。癌症晚期。一个女儿四十多岁。未婚。
老人长期住在医院里。女儿在私企上班不能长期请假。其实长期请也可以。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基本上就算失业了。所以七十多岁的老伴陪护。中间需要做多种检查。老伴一个人做不了。还好可以请护工。明码标价的。并不缺钱的日子也并不是多难受。但是没有分担的人。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法分担。
另一位老人。四个子女家庭条件都不错。四家轮流住。但是交接的那一天都不情愿。老人出了上一家的门进不了下一家的门 最后冻死街头。
真正的幸福不是有一个或几个孩子。而是你要有能力安排好自己的晚年。指着谁都不是万能的。
其他观点:
我个人是独生子女。90后。生活在沿海城市。从小家庭幸福。我周围的同学绝大多数也是独生子女。后来上了大学。我们宿舍八个人。有三个人有弟弟。一个人有哥哥。另一个是有姐姐。其余的两个人和我都是独生子女。就家庭条件来讲。我们三个独生子女和另外一个有哥哥的舍友的家庭会比其他人好一点。先说说我那个有哥哥的舍友。他们家之所以生下了二孩的她。是因为她的父母真的太想要个女孩了。有点“重女轻男”。哈哈哈。用我舍友的话来说“他哥像是被领养的。只有我是亲生了”。玩笑归玩笑。这可能也是她父母教育子女的一种方式。
接下来说说。我另外三个有弟弟的舍友吧。为了方便区分。分别起名小红。小绿。小黄吧。小红有一个弟弟。在她的口中。他的弟弟是一个不学无术。语言表达能力极其欠缺的一个孩子。她弟弟的各种班级群或者学校事务都是她在操心。在我们大二的时候正值他弟弟中考。由于平时学习并不是很刻苦。她的妈妈总是打电话给小红让她多劝他弟弟。小红对此也很无语甚至对他弟弟的行为感到愤怒。因为小红每次打电话都是去宿舍外面打电话。四年从没听见过她和家里人的通话过程。她弟弟的情况也都是听她和我们说的。对于她的父母很少向我们提及。但有一次让我印象很深。她如往常一样。在宿舍的大阳台那打电话(因为我们住六楼。那有一个露天的大阳台)我恰巧从食堂吃完饭回宿舍。需要穿过大阳台。就看见她在阳台打电话。那一次她的情绪非常激动。哭的很大声。我只听见她说“她考不上。难道还要怪我吗。我能怎么办”。说完这句话不知道电话那头说了啥。他就把电话挂了。然后坐在了地上。那一刻。我没去打扰她。因为是晚上。即使是知道有人路过她也不会知道是我。如此。我便回到了宿舍。过了大概半小时小红回来。我没向其他人说我的所看所听。她回到宿舍也是如往常一样。依然会和其他人搭话。但我很心疼她的努力“掩饰“”。后来。她的弟弟以高数分数线2分的成绩考上了高中。那天她是在宿舍打的电话。也是她妈妈第一次主动给她打的电话。但她好像并没有太高兴的感觉。只是说:“考上了就好”。中考结束。我们也很快就会考试放暑假。大二的那个暑假她没有回家。而是自己找了一份兼职赚钱。九月份开学后才知道。他干了两个月。挣了不到5000块钱。我的大学所在的城市。夏天很热很热。而她住的地方。不仅没有空调连风扇都没有。
小黄。她的弟弟比小红的弟弟小很多。还在读小学。但学习成绩也是不行。总是旷课逃学。小黄的家庭和小红一样也是农村。父母也是到处打工。供孩子读书。小黄是一个不太有主见的人。总是跟随别人的意见。对于一些大的决定总是难以抉择。甚至于谈恋爱。他总是被男朋友牵着走。男朋友说东就是东。连吃饭都是她去楼下等她男朋友。大四那年我们搬宿舍。很多人都是男朋友过来帮忙搬。而当她打电话让他男朋友来帮忙的时候。他男朋友说他太困了就不去了。大白天躺在宿舍睡大觉。我们都替他感到很无奈。而她依然没有任何的不高兴。反而还在为他找理由。而等到他男朋友搬宿舍的时候。她成了她男朋友专业唯一一个女朋友过来帮忙的人。为此她的男朋友还在很多男生面前显摆了一把。最后小黄累的躺了一整天都没缓过来。对于她的男朋友我并不想发表任何的观点。但我想说爱情是双向的。不是一个人的付出。小黄确实是一个很好的人。但她好像总是觉得很多事是她应该的。我不清楚是不是家庭的原因致使她在感情或生活上如此的卑微。总是在为别人让路。有一次。办活动。电影周。我作为活动的策划和领导者。需要写方案并选一些电影。我就在宿舍问一下大家的想法。集思广益一下。我觉得《唐山大地震》还挺有意义的。于是就问我的舍友。暂时待定一下这部电影。讨论完大家都觉得挺好。但小红和小黄说他们没看过这部电影。这让我还是挺惊讶的。而我的舍长竟把她的惊讶当众说了出来。这让小红和小黄有些尴尬。最后。我的上铺打了圆场过去了。后来小红和小黄看了这部电影。他俩问我说“你说要是我弟和我同时压在那个石头下。我妈会救谁呢”。我当时有点愣住了。因为我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可能因为是独生子吧。但我记得小时候看电影的时候我问过我爸。我说:“爸。要是你做选择。你会就谁”。我爸说;“我不会让你处在这样的危险中。”我就把我爸对我说的话告诉了他们。他们说你爸真好。不行。我也得问问我妈。过来几天。他俩还真的问了他们的妈妈。小红说她的妈妈没给出正面回答。小红说。我妈应该会救我弟。而小黄的妈妈说“我会救你弟弟。因为你比她大。你享受的爱比她多很多年。”当小黄说完。我当时真的很愤怒。我当时立马就说“那你怎么不问你妈。我弟要是我哥呢。你救谁。”小黄当时说。“对哈。不过.....我觉得我妈说的也对。我弟小。应该救他。”对于小黄。我是又爱又恨。我心疼她的“应该”。我恨她的“应该”。世上哪有那么多的理所当然。现在也都毕业了。听说毕业后她。还是挺艰难的。我也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她也回到了老家。也帮不上她什么忙。希望她可以遇到一个良人吧。好好爱她就好。把她缺失的都补给她。
最后说一下小绿吧。小绿的弟弟上初中。。是一个阳光善良的贴心大男孩。小绿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妈妈在家照顾弟弟上学。他的弟弟总是帮着妈妈干活。很孝顺妈妈。也很明白爸爸的辛苦。学习上很刻苦。他经常把她妈妈给的零花钱赞起来给她的姐姐小绿。小绿经常说我弟弟就是我的骄傲。还说感觉她和弟弟生错了顺序。弟弟更像是哥哥。总是操心这操心那的。但小绿也是不太有自己的主意。但她经常跟我一起。她的品质很好。没有过多的心思。但有点越努力越心酸的感觉。她总是出没图书馆。她就想拿一次奖学金。但她的学习总没太大的起色。奖学金也没拿到过。为此直到毕业。这都成了她过不去的坎。
努力的人总会有所得了。学习是一个长线的过程。既讲究效率也讲究方法。行为上的努力和思想上的努力要划分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今天看到了这个问答。突然勾起了很多的回忆。洋洋洒洒的就堆砌了这些文字。感谢遇见。希望我们都可以在原生家庭中得到更多的慰藉。希望我的朋友们都能一生努力一生被爱。希望大家在彼此都看不见的日子里都熠熠生辉。
感谢阅读。我是梦枕星河的女子。喜欢我的文字可以关注我。
感谢所有不期而遇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2456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弟弟,小红,小黄,的人,都是,宿舍,是一个,男朋友,家庭,女儿
没想到大家都对“很多人到中年会发现,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大都过的很好”你怎么看这句话?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我73年生的 。已经人到中年了。奔五的年龄。只有一个独生女儿。我们这些70后。在生二胎事上应该是最悲催的一代。6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