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这一轮关于App偷听的讨论。是从315央视揭露声牙盒子、探针监听手机信号。分析用户数据开始的。声牙这种东西部署在商店、饭馆、商场。7*24小时收集、分析手机信号。分析客人消费特征。再将数据卖给广告商。
媒体由此很快联想到手机App是不是有类似行为。于是看到爆炸性的新闻:“外卖App偷听用户谈话”。你说小龙虾。就能看到小龙虾广告。和朋友聊到火锅。就看到火锅广告。
很多人并不具有逻辑推理能力。或者说这方面的能力很差。你只需要给个结论他就当真。至于推理过程。如何证明。文章作者用的是统计测试。几个朋友拿几部手机。聊聊天。验证一下结果。惊人的报道就出来了。
而要证明两件事有相关关系。仅仅这点统计量是不够的。更别说将相关关系证明为因果关系。当时看到那篇文章。有媒体朋友问我。我就举了个类似的例子:有人发现。早晨听到公鸡叫。太阳就出来了。统计了几天。发现都这样。于是得出一个结论:太阳是被公鸡叫起来的。这个例子过于荒诞。很容易理解。
要证明某个APP是否真的偷听了用户谈话。你得从程序代码中找到行为分析来证明这个APP做了录音、将录音转换为文字数据。将数据上传的证据。
手机软件当然能够实现窃听。在至少十年前。还在塞班的年代。就有手机窃听木马干这件事。安卓时代实现更为简单:偷偷录音。上传录音文件到服务器。
但这些程序的行为。都没能逃过安全研究人员的技术分析。至少5年前。有一个叫宝贝监控的手机病毒。用来收集信息的数据库被黑客端了。上面泄露了数万条电话录音和短信内容。只不过那时候还没有人工智能分析。将语音转换成文字。
但是。至今。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安全厂商的研究人员。分析出某个中国商业公司的APP在干着偷听用户谈话这回事。曾经被公开的案件里。我看到过这样的:
美国法官要求亚马逊在谋杀案调查中提供 Echo 音箱数据
3 年前(指2014年)。阿肯色州一名男子被控谋杀。检察官要求亚马逊交出发现尸体房间内的 Echo 音箱数据。亚马逊最初以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为由 拒绝 了这个要求。但随后做出了妥协 。
techcrunch.cn
还有这样的:
《XX智能电视引发窃听疑云》一文中:
在智能电视中。集成了符合行业标准的信息安全保护措施。包括数据加密。以保证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数据遭到无授权的收集或使用。
语音识别帮助用户通过语音指令去控制电视机。这是智能电视的一项功能。用户可以启用或禁用该功能。
XX不会保存语音数据。或是将这些数据出售给第三方。如果用户愿意并使用语音识别功能。那么语音数据将在用户请求语音命令搜索时。语音数据将被发往一台服务器。搜索用户请求的内容。并将用户需要的内容返回至电视机。
TechCrunch
那么App到底有没有偷听用户谈话呢?这个话题还是热了好几天。尽管没有任何一个最直接的证据来证明。怀疑App偷听。或滥用隐私信息分析的文章还跟着出了好些篇。逻辑推理能力不够的人。还真被唬到了。
于是。我在朋友圈写了一段《疑邻盗斧》的故事:
觉得部分写app偷听文章的人。接触传统教育还是太少了。
有个成语小故事。估计没看到过。我贴一下:
原文: 人有忘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译文: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寓意: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在有关隐私和方便的讨论话题里。还是熊厂的李厂长说的最直白。但是。耿直的李厂长挨骂了。李厂长要是会装逼的话。反而会得到掌声。
对隐私和便利。你去问普通人让他选哪一个?他可能两个都要。如果必须选择、只能选择一个。答案可能是便利。
对于媒体来说。同样也可以做一个选择题:设想你的文章更想给谁看?是街头跳广场舞的大妈?是天坛公园长廊上7×8小时打牌等死的大爷?还是你更想让一个更懂你的人看?
如果媒体有自己的答案。那么广告投放找到对的人。又有什么问题呢?
如果要证明某个APP是否偷听了用户谈话。那最好通过技术分析来取得令人信服的证据。在一个投放级别触及千万网民的场景中。只搞两三部手机做一个统计测试。这个采样太不科学了:就好比你向1000万中国人中的两三个人问你爱吃米饭还是爱吃馒头。然后。很快得出一个结论:这1000万个人个个都爱吃馒头。
数据分析不是洪水猛兽。如果没有数据分析和利用。就没有互联网产业。欧洲有隐私保护相当严厉的法律法规。但欧洲没有一个象样的互联网企业。美国IT企业统治了整个欧洲。
就象人们嘲笑那些反对在小区安装通信基站的:
大妈大爷:基站有辐射。必须拆了搬走。
通信公司:拆了基站就没网络信号了。
大妈大爷:基站必须搬走。手机信号必须有。我不管你们怎么搞。两个好处我全要。
媒体朋友们。咱们还年轻。咱不做没知识的大爷大妈好伐。
其他观点:
是真的。但是没办法。中国互联网一团糟。
不过我是遇到有窃听隐私的APP。就直接反馈到工信部。所以大家可以参考下。共同维护互联网一个健康的环境。
当然了对于社会上一些互联网大佬可能无能为力。
比如淘宝APP安装后先要提醒获取“通话管理权限”。你不同意淘宝就不让用。你同意就属于你是允许了相关权限。就是法院起诉你都赢不了。看人家玩的手段是不是很高明?说实话一个电商平台。展示商品的要通话管理权限干嘛?对于用户而言就是看商品。在线购买这些需要。
毕竟人家是纳税大户或者背景较深。普通一些小APP一举报。处理速度还是很快的。包括大家遇到通信运营商的问题也是可以在工信部进行反馈投诉的。
其他观点:
是真的。
主要通过以下几步:
1、安装软件:下载软件后需要安装。一般直接就点了安装。
2、开通权限:实际上在安装过程中有权限的开通。这个得注意
3、后台录音:开通的权限中就有录音功能或电话录功能
4、音频转文字:安装完成后会后台运行或开启时运行录音
5、大数分析:录音上传服务器。转文字。做数据分析。分析你喜好
6、推送给你手机:将分析结果发送给你手机。就是你喜欢看到的内容。
是不是很神奇呢。我为点个赞吧。为我转发吧。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这么清楚。老司机开车从来不问路!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2599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数据,用户,的人,互联网,斧子,亚马逊,基站,语音,手机,大妈
没想到大家都对多款APP被怀疑窃听用户隐私,手机版“窃听风云”是真的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这一轮关于App偷听的讨论。是从315央视揭露声牙盒子、探针监听手机信号。分析用户数据开始的。声牙这种东西部署在商店、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