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退票重新买,机票就涨价1500元,质疑是大数据杀熟客,携程回应是bug,你怎么看?
原创

客户退票重新买,机票就涨价1500元,质疑是大数据杀熟客,携程回应是bug,你怎么看?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先简单介绍下这个事情。

陈先生在某天10:47分在携程上预定了海航的机票。APP显示的总价格为17548元。

陈先生突然发现没有填报销凭证。只能退掉订单。重新去买。

重新搜索机票。发现价格变成了18987元。贵了1439元。

陈先生清除了手机应用中的cookie信息(记录用户数据)。再次尝试购买。还是18987元。

陈先生卸载APP。重新安装重新买。还是18987元。

陈先生下载海航APP。发现票价为16890元。比第一次在携程上看到的价格还便宜658元。

陈先生的真是个较真的人。不但查证到携程调高了价格。甚至价格比海航还高。赚中间的差价。

从上面的剧情来看。你信这是携程的一个bug吗?反正我是不信。bug已经成为互联网公司应对自己负面问题的“万金油”托词。和“临时工”“账号被盗”没有什么区别。

事实上。大数据杀熟客。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更准确的理解应该是。很多公司就是专门杀熟客的。只不过现在多了大数据这样一个好工具而已。而在在杀熟客这件事情上。携程已经是一次两次了。

比如去年5月。就有携程用户反映:房号完全相同的一间酒店。在几乎同一时间。A用户的预定价格是208元。而B用户的预定价格是198元。相差10元。而两人的差别在于是携程的熟客还是非熟客。

另一个案例直接说明。携程所谓的“bug”值得高度怀疑。因为这案例和陈先生的情况非常类似。去年5月14日。某客户用携程订飞机票。但出现支付问题重新购买。当她再次订票的时候。票价涨了。“前后不到半小时。虽然涨价不多。只是10元钱。但还是挺生气的。”

大数据杀熟。也不只是携程这这么干。其他互联网公司也会。比如在百度糯米上买同一张电影票。熟客是30元。新客户只需要25元;用滴滴打车。同样的时间和同样的行程。A的价格是52元。B就只需要48元。

杀熟的典型案例还有移动、联通。新客户有各种优惠便利。老客户享受不到。比如孔方兄想要调整自己联通电话的套餐(76元3G流量。联通很老的套餐了)。联通APP上是没有性价比更好的套餐的。但我到联通营业厅试探说自己销号。工作人员就推荐了一个40元20G的套餐给我。

所以。杀熟客普遍存在。毕竟你都养成习惯了。相当于他们圈养起来的羊;而那些新客户。还在圈外面。需要多给点好吃的饲料。才能勾引进来。

关注孔方财经。让你第一时间了解热点财经事件背后的经济原理。

其他观点:

携程第一次看酒店价格。二次点击绝对涨价。用携程的人bag了。

其他观点:

真实:

我。出差多(周一到周五。不同地方)。都能报销。

某天买南京飞北京机票。同时员工(小年轻)也在买。一对比我的携程1900。他的就是900多。赤裸裸的差别!刷新几次。也是这样!最后。他给我买的机票。

大数据下。多个心眼吧!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难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3:14:17

    携程,熟客,价格,机票,海航,套餐,数据,的人,客户,互联网

  • 滴蜡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3:14:17

    没想到大家都对客户退票重新买,机票就涨价1500元,质疑是大数据杀熟客,携程回应是bug,你怎么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3:14:17

    先简单介绍下这个事情。陈先生在某天10:47分在携程上预定了海航的机票。APP显示的总价格为17548元。陈先生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