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教头王进为何没有落草?
原创

《水浒传》教头王进为何没有落草?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水浒传》教头王进没有上梁山落草有下列原因:

一、教头王进没有犯法。不用落草。

问王进为何没有上梁山的人。大多是因为林冲上了梁山。

小说《水浒传》里。八十万进军教头林冲的妻子。被殿帅府太尉高俅的螟蛉之子高衙内看中。高俅设计让林冲带刀进入白虎节堂。犯了国法。被刺配沧州牢城。

林冲被刺配沧州后。又被高俅的手下陆谦等人火烧草料场。嫁祸于他。

林冲一怒之下。杀了陆谦等人。上了梁山。

王进也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他只是因为自己的父亲王升以前打了高俅。高俅发迹后。当了殿帅府太尉。成了王进的上司。高俅仗势欺人。报复王进。王进被逼无奈。舍弃了八十万禁军教头的位置。带了母亲逃跑。

王进只是得罪了高俅。并没有犯法。也没有杀人。所以。他没有必要上梁山落草为寇。

二、教头王进与《水浒传》的“逼上梁山”无关。所以。作者没有写他落草。

林冲本来忍辱负重。虽然被高俅陷害。他还是寄希望于重新洗白自己。过正常人的生活。

在发配途中。林冲受尽了公人董超、薛霸的折磨。在野猪林差点丧命。被鲁智深搭救以后。他本来可以杀了两个公人。同鲁智深一起占领一个山头。打下一片天地的。鲁智深是有大智慧。而且遇事看得开的人。

但林冲让鲁智深放了两个公人。到了沧州。直到沧州牢城管营与陆谦勾结。逼得他完全走投无路时才奋起反抗。

林冲是典型的“逼上梁山”。

小说《水浒传》写林冲的逼上梁山。是有重要意义的。

正是因为林冲的逼上梁山和晁盖等人劫取贪官污吏的生辰纲。才使梁山好汉的揭竿起义具有官逼民反、乱自上作的客观依据。

否则。所谓梁山好汉。就是一群十足的杀人放火的强盗了。

而王进。说到底。无非是被高俅官报私愤而已。谈不上被逼上梁山。

所以。作者没有写王进上梁山。

三、小说《水浒传》里。出现的第一条武功高强的教头王进没有上梁山落草。暗示了梁山泊起义的必然失败。

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在殿帅府被高俅欺辱以后。想到的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王进随即携带母亲逃出东京。

王进逃出东京。有他的既定目的。就是投奔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在抗辽和抗金的战场上。一刀一枪为国出力。

当时。大宋王朝受到辽国和金国的轮番侵略。真正的爱国志士都会选择抵御外侮。血洒疆场。比如李纲、宗泽、韩世忠、岳飞等著名民族英雄。都是那个时代的人。

王进虽然只是一个教头。官职不大。但到边境上为国效力。博得个封妻荫子。是真正有意义的功名。

王进在当时如果选择落草为寇。对国家、民族。是下下之策。对自身。也是下下之策。

看看小说《水浒传》里。落草梁山的。除了晁盖等七人是劫取了贪官污吏的不义之财。具有反抗剥削压迫的意义。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意愿之外。其他人要么是像林冲、武松一样被官府逼得有国难投。要么是被梁山泊宋江、吴用等逼上梁山的。

还有一些人。本身就是恶霸豪强。比如李俊、穆弘等人。

其他的甚至有贪图上梁山出风头。“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比如时迁、焦挺等人。

真正谈得上“该出手时就出手”。为民除害的人寥寥无几。鲁智深可以算上一个。

不难看出。梁山上并没有多少人真的算得上是好汉。

也不难看出。宋江之所以选择招安。其实也是唯一的一条可走的活路。除此之外。就是被朝廷剿灭。

说白了。就是梁山起义必然失败。

不要为王进没有上梁山惋惜。王进没有落草是正确的。

其他观点:

王进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他的身份和林冲相似。连际遇都相类。都是受到高俅高太尉的迫害。若说区别的话。王进比林冲更果断一些。趁着高太尉还没给自己罗织好罪名。抢先一步带着母亲跑出东京。

跑出东京后。王进的计划是去投延安府的老种经略相公。路上因为母亲患病。在史家庄投宿。之后也就引出了王教头教导史进武艺。引出了水浒传的首个天罡星。以及后面的一系列故事。

这之中我们会发现。王进从头到尾都没有想过落草二字。这里的原因我认为有两点。

一、水浒中当过官的。若非是穷途末路。多不会选择落草

其实看宋江的情况就知道了。宋江杀了阎婆惜后。站在我们的角度来看。对他来说当时的最优解其实就是直接去梁山。但宋江没有。反而是选择逃难在柴进庄上。预备着等着哪日大赦天下。自己还会老家。后来果然大赦了。宋江的父亲宋太公也为了杜绝宋江落草的可能。让宋江的兄弟宋清修一封家书。谎称自己死了。宁愿把宋江骗回来发配作牢。也要防止他落草为寇。

宋江后来上了梁山。时时刻刻想要招安。多少也有此原因。而事实上。梁山那一大片朝廷武将出身的。当真不想回朝廷吗?要知道。在原著中宋江劝降他们的时候。一个说辞就是我梁山日后肯定是选择招安的。

王进曾说过。老种经略相公手下的军官。“他手下军官。多有曾到京师的。爱儿子使枪棒”。武将多爱武艺。敬佩武艺高强之人。这些武将可能是以前武举也可能是进京述职。总归是跟王进这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有过交集。既然有官场上的交情、人脉。用了自然比落草为寇好得多。而且按照王进的说法。边关用人之地。他这去了也是有一定前程的。另一方面。到了边关。天高皇帝远。你高太尉又不是只手遮天。朝廷又不止你一个太尉。像老种这类军功上来的军官对高俅这类多半也是看不起的。会庇护王进。这种情况下高俅真要奈何王进。也没那么容易了。

其他观点:

王进是金圣叹为之“弥月不快”的《水浒传》三大神秘人物之一。此前。我也曾写过王进的事。浅层次的解读这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到底去哪儿了。最近。又陆续解读了神秘头陀到底是谁。栾廷玉到底是死是被杀死了还是失踪了。

今天。借这个题目。我将再一次提纲挈领式的解读令金圣叹先生百思不得其解的王进。看看此人因何不会落草为寇。他究竟去哪儿了。

王进的父亲为何叫王升

这个问题其实有点奇怪。施耐庵不就是取个人名吗?儿子叫王进。父亲叫王升。很正常的。有什么值得讨论的?

我们觉得王进父子的姓名没有什么好讨论的。金圣叹先生却偏偏和我们想得不一样。在“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这回书的总评中。金圣叹留下了这样的批点:

史之为言史也。固也。进之为言何也?曰:彼固自许。虽稗史。然已进于史也。史进之为言进于史。固也。

这段话很有点拗口。但意思还是一目了然的。金圣叹说。王进、史进的意思是施耐庵说《水浒传》是隐藏着历史的。虽然是稗史。但毕竟也是历史。

金圣叹评《水浒传》虽然多有意气成分。为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惜篡改原著。强词夺理。或者两面三刀。言不由衷。但是。在关键节点上的批注。却是十分精彩。也是十分准确的。比如说。他读出了《水浒传》中隐藏着历史。因而。在斩掉袁无涯一百二十回本“水浒传”后。依据历史真实。写了一段“梁山泊好汉惊恶梦”的故事。

虽然金圣叹大骂梁山好汉。违背历史真实让张叔夜悉数斩杀了一百单八将。但是。历史真实中。宋江确实是因为副将被擒而向张叔夜投降了。

我觉得金圣叹这样补写故事。不知比续书《征四寇》要强多少倍。

王升王进的隐喻

既然王进可以“进史”。那么。就必然有其深刻的隐喻。王进父子名字中的隐喻。就是《水浒传》要讲的核心故事。也是洪太尉误走的“妖魔”。

在最近一篇解读杜迁的文章中。我揭示了赵匡胤传位于宋太宗的历史迷案。施耐庵认为。是因为杜太后的“金匮之盟”导致了北宋王朝皇位的传承不符合“天道循环”之理。是为“杜迁”。

赵光义是以晋王进位为皇帝的。这就是王进。而王进的出现。是在宋徽宗时期。这朝皇帝也是因为有了“杜迁”才稀里糊涂的做了皇帝。假如没有“杜迁”。那就是赵匡胤这一脉做皇帝。哪有这个亡国的宋徽宗?

书中从宋徽宗做端王时写起。施耐庵说:

哲宗皇帝晏驾。无有太子。文武百官商议。册立端王为天子。立帝号曰徽宗。便是玉清教主微妙道君皇帝。

施耐庵这一处写得半真半假。端王做皇帝确实是经过了百官商议。但却不是如此轻易的做出了决定。端王也不是如此轻松的就做了皇帝。

《宋史·徽宗本纪》中说。太后与权臣章惇在确立帝王时发生了争执。章惇坚决要求按照祖制礼律。立宋哲宗的同母弟弟简王为帝。但是。太后却以端王“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不同诸王。”塞住了章惇。于是。排在第三顺位的端王赵佶做了皇帝。

《水浒传》中的“宋三郎”。“孝义黑三郎”隐喻的就是这次直接导致北宋亡国的皇位传承。

这又是一次类似“杜迁”的皇位更迭。因而。宋仁宗时期误走的妖魔便出世了。因而。宋徽宗从宁郡王升为端王。则是“王升”。从端王而进位。就是“王进”。

可以说。整部《水浒传》就是围绕“王进”展开故事的。之于北宋而言。晋王进位、端王进位。之于大明朝来说。讲的是燕王进位。也是“王进”。都是洪太尉误走的妖魔。

关于这个问题。当以专文来讲述。此回答将着重于王进为何没上梁山。此人到底去哪儿了来解读王进的故事。

史进为何上应天微星绰号“九纹龙”

既然讲王进的事情。当然绕不开史进了。说王进隐喻的就是“王进”。隐喻了几次皇位更迭。那么。这样一个人教史进武艺。那就很有点意思了。

王进教史进武艺之前。史太公讲了史进因为酷爱习武。不务正业气死了母亲。为了满足史进强烈的习武愿望。史太公便请匠人给他纹了身。史进的纹身很特别。总共有九条龙。所以。得了个绰号“九纹龙”。

史太公的话很古怪。北宋时期习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怎么就能把母亲气死了?如果都像史进这样。梁山好汉岂不是全部活活的气死了自己的母亲吗?

习武便习武。在身上纹九条龙就代表了酷爱武艺了?梁山也没有几个人有纹身。更没有人在身上以龙为纹的。梁山一百单八人。只有少数几个人不会武艺呢。

但凡书中奇怪的写法。一定有弦外之音。原来。“九纹龙”说的就是北宋的九代皇帝。

施耐庵在“引首(或楔子)”中。就一个不落的数到了北宋的七代皇帝。又以端王、高俅的故事开篇。写到了宋徽宗。而书中反复出现的“二龙”。其中之一的隐喻就包括了宋钦宗。北宋九代皇帝悉数被写到。“九纹龙”一个都没跑掉。

梁山大排名时。史进上应天微星。按照历史的真实。此时。大约就是宣和三年(1121年)的事情。宋江及梁山好汉快要被张叔夜击败而投降招安了。此时。北宋王朝已经进入倒计时。岂不是帝星微暗吗?

宋江与梁山好汉投降招安的故事。其实也预写在了“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这回书中。这个故事。就是朱武为救副寨主陈达。不得已行苦肉计向史进投降。

史进身上有帝王的隐喻。他的师父就是“王进”。宋江是向张叔夜投降。张叔夜便按照宋徽宗的诏令。招降了宋江。也就是说。“王进”招降了宋江。

如此。王进还会上山落草吗?

王进究竟去哪儿了

王进在史家村用了半年的时间。教会了史进十八般武艺。便带着母亲继续赶路。前往延安府投奔老种经略相公去了。

大约又过了一年。史进从少华山出发。前往寻找师父。但是。史进却稀里糊涂的来到了渭州城。引出了鲁提辖。于是。《水浒传》故事暂且搁下了史进的故事。也不再交代王进的下落了。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之后。被智真长老打发去了东京大相国寺。途径瓦罐寺的时候。在赤松林遇到了史进。鲁智深问起史进这段时间去哪儿了。史进说。他去了延安府找师父王进。但依然没能找着。从此之后。史进再也没有去寻找师父。书中也再也没有交代王进的行踪了。

这就奇怪了。王进明明说的是投奔了老种经略相公帐下的将领。为何就是找不到呢?

其实。书中有一处细节我们都没有注意。史进对鲁智深说。自渭州城分手后。“直到延州”寻找师父。那么。延州又是哪里呢?

延州其实就是延安。但是。这是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之前的事情了。元祐四年之后。延州就升为延安府。显然。这又是一处以时间节点说历史。究竟说的是怎样的历史。此处略去不讲。单讲王进的事情。施耐庵这样写。其实等于是交代了王进不可能再出现在书中了。

王进已经完成了使命。史进再怎么找。都不可能找到师父的。要找到师父。史进不仅得继续迷路。还得要穿越到宋哲宗元祐四年以前。“王进”果然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但是。也不能就此完全判定王进就此销声匿迹。《水浒传》中原本就有穿越的故事与人物。比如说。放走妖魔的张天师是从宋徽宗时期穿越到宋仁宗嘉祐三年的虚靖先生。

王进既然身上背负着《水浒传》总“妖魔”的“神圣使命”。还会不会出来为《水浒传》收尾呢?

历史真实中。“招安巨寇”杨志曾经在种师道、种师中手下做先锋敢死队队长。攻打过幽州。抗击过金兵。鲁达。以及曾头市的故事中。就为七十回书之后梁山好汉抗金设了伏笔。小种经略相公也曾预告。老种经略相公日后边上要用到鲁提辖。

既然老种经略相公都有出场的机会。那么。王进是不是也有再度出场。与徒弟一道奋战在抗金前线。从而收束《水浒传》的可能呢?

毕竟。梁山好汉都是王进引出来的。

梁山好汉抗金。必定是在招安之后的事情。王进若是这个时候再度出现。那他也是不可能落草为寇的。更不可能上梁山聚义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退到无路可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3:30:51

    梁山,水浒传,教头,好汉,经略,林冲,延安,太尉,相公,皇帝

  • 旧日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3:30:51

    没想到大家都对《水浒传》教头王进为何没有落草?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3:30:51

    《水浒传》教头王进没有上梁山落草有下列原因:一、教头王进没有犯法。不用落草。问王进为何没有上梁山的人。大多是因为林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