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鼎的行香子中长安指何处?
原创

赵鼎的行香子中长安指何处?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问题:赵鼎的行香子中长安指何处?前言

赵鼎的《行香子》中的长安应该是指南宋都城临安。·其词云:

草色芊绵。雨点阑斑。糁飞花、还是春残。天涯万里。海上三年。试倚危楼。将远恨。卷帘看。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谩凝眸、老泪凄然。山禽飞去。榕叶生寒。到黄昏也。独自个。尚凭阑。

赵鼎是宋高宗时的宰相。在南宋绍兴年间。赵鼎曾经两度拜相。当时政治清明有“小元祐”之称。

南宋定都临安以后。政权渐渐稳固。但是秦桧回来掌权以后。主战派渐渐失势。因反对和议。赵鼎为秦桧所构陷。罢相以后。赵鼎被不断贬谪:泉州、漳州、潮州。最后被贬往了海南三亚(吉阳军)。

二、举头见日。不见长安。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是一个典故。出自《说新语 夙惠第十二》: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便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晋明帝的\"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是一个孩子对于一件事情的两种诡辩。

不过。赵鼎的\"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却有寄托和隐喻。李白曾有诗云: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在秦桧等投降派的操控下。岳飞惨死。赵鼎、胡铨、李光等人被贬谪。赵鼎的不见长安。既是写实。说明自己远在海南。再也回不去临安了。也有壮志难酬。再也得不到施展的遗憾感慨。

三、长安代表都城

长安时汉唐的都城。因此在古诗词中常常用长安来代表自己时代的国都。例如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写道: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金国大诗人元好问也有词《阮郎归 为李长源赋》:

帝城西下望西山。城居岁又残。万家风雪一家寒。青灯语夜阑。人鮓瓮。鬼门关。无穷人往还。求官莫要近长安。长安行路难。

元朝画家、诗人王冕《雪后》写道:

今日登高不见山。乾坤混混太清寒。旧时月色无人识。新岁梅花正好看。多苦将军居塞北。更怜羁客在长安。老夫欲语不忍语。倚遍危楼十二阑。

西北望长安。长安行路难。羁客在长安。宋人、金人、元人的国都都不是长安。但是他们词中都喜欢用长安代表自己的都城。

四、谩凝眸、老泪凄然。

赵鼎《行香子》中写道:谩凝眸、老泪凄然。赵鼎到海南的那一年已经60高龄。在得知自己被贬海南时。赵鼎上谢表说:

“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

秦桧看到后。秦桧恨恨地说 :“此老倔强犹昔。”

赵鼎自知不免。托人告诉自己的儿子说:

“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

为了不连累家人 。 绍兴十七年(1147年) 赵鼎绝食而死。死前自书墓铭说:

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

结束语

南宋四大名臣赵鼎、胡铨、李光、李纲4人都曾被贬逐海南。李纲早去早回。胡铨、李光都在秦桧死后得以生还。只有赵鼎没有坚持到那一天。

1156年。胡铨终于熬出头遇赦北归。写了一首《哭赵鼎》:

以身去国故求死。抗议犯颜公独难。阁下大书三姓在。海南惟见两翁还。一丘孤冢留穷岛。千古高名屹泰山。天地只因悭一老。中原何日复三关!

@老街味道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且听风雨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3:35:39

    长安,都城,海南,临安,秦桧,南宋,举头,凄然,自己的,是一个

  • 樱花吻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3:35:39

    没想到大家都对赵鼎的行香子中长安指何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3:35:39

    问题:赵鼎的行香子中长安指何处?前言赵鼎的《行香子》中的长安应该是指南宋都城临安。·其词云:草色芊绵。雨点阑斑。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