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要了解陆游的诗。就要先了解陆游的生平和为人。
抗金诗人陆游字务观。他的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
陆游出生那年。金军南侵。陆游的父亲陆宰带着全家逃跑途中。在过淮河的船上母亲生下了他。陆游懂事起。父亲就教他识字、写诗。还常常给他讲岳飞和其它抗金英雄的故事。这在陆游幼小的心灵里留下深刻印象。使他从小就立志抗击金军。报效国家。
陆游学习勤奋、认真。读了很多书。尤其酷爱诗文。从十八岁就开始写诗。水平很高。
二十九岁陆游到临安参加进士考试。想不到的是秦桧的孙子秦埙也参加考试。按成绩陆游该得状元。秦桧为了让孙子考上状元。就说陆游的文章里有抗金的句子。要查办他。
就这样。陆游逃回老家山阴。开始练习武功剑术。还借来《孙子兵法》认真学习。
直到三十四岁时。朝廷才派他到福建宁德县当很小的主簿的官。又过一年。他来到临安当官。开始接近皇上赵构。他向皇帝进言国家要发奋图强。赵构不听。还免了他的职。
不久。金军攻打南宋。宋孝宗即位。主张抗击金军。他把陆游招到朝廷。赐给他进士出身。让他担任起草重要文书的工作。后来抗金斗争失败。宋孝宗也动摇了。就免了抗金将军张浚的职。因为陆游支持张浚抗金。也被罢官。陆游又回到老家山阴居住。
陆游此时生活非常贫苦。到他四十五岁那年。朝廷又派他到四川去当通判的小官。这次长途旅游。使陆游看到长江流域很多名山大河。也了解到那一带的风土人情。从此陆游的视野更加开阔。题材也更加丰富。写出了很多有社会意义的诗篇。
陆游四十八岁。虞允文推荐他到兴元府南郑县今陕西汉中。做四川宣抚使公署干办公事和检法官。这里是抗金前哨。
从此陆游开始在军队中生活。陆游请求出去巡逻。宣抚使王炎同意了他的请求。有一回陆游带领士兵在大散关把敌人打得大败。陆游非常激动。觉得打败金军收复失地是有可能的。可是南宋朝廷对抗金不坚决。导致抗金斗争总是遭到失败。这使陆游伤心极了。他为此写了一首诗抒发他的忧愤感情。
送范舍人还朝
作者:陆游
平生嗜酒不为味。聊欲醉中遗万事。
酒醒客散独凄然。枕上屡挥忧国泪。
诗的意思是:我喝酒不是为了品尝酒的滋味。而是为了让酒给醉倒了。好忘记所有令人烦恼的事情。醒来时看到客人都散走了。只留下自己一个人。却又感到很凄凉孤独。就在枕头上不断地挥洒忧思国家的泪水。
后来陆游的朋友范成大回临安去做官。就把这首诗带给宋孝宗看。宋孝宗非常感动。就把陆游调到福建去做官。陆游无论到哪里做官。都认真为百姓做好事。可是。因为他有抗金思想。投降派大官就排挤他、罢免他。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过着清贫的田园生活。
陆游不管走到哪里。都写很多诗。共计一万多首。是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流传下来最多的诗人。他借诗歌歌唱田园生活的古朴、美妙。写抗金诗抒发他的爱国热情。他的田园诗清新朴素。都受到人们的欢迎。他的爱国诗更出名。人们更喜欢看。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宋 ·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译文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
陆游写此诗时已经六十八岁了。可他还想着为国效劳出力。可是陆游却无法实现他为国立功。收复失地的愿望。他八十五岁时。得了重病。快去世时挣扎着写下最后一首有名的诗篇《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陆游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是古今知识分子的楷模。他的爱国热忱气贯长虹。永垂青史。
其他观点:
陆游是我国宋代最伟大的诗人。没有之一。陆游出身望族。高祖陆轸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陆游自幼勤勉好学。十二岁时已能作出很好的诗。抗金名将宗泽和岳飞。是少年陆游心目中的英雄偶像。二十岁的陆游曾作长诗《观大散关图有感》一首。诗中表达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之志。此后陆游的诗情一发不可收。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人看到金兵占领区的百姓。把眼泪都快流尽。他们在企盼王师的北伐中又熬过了一年。字字啼血如诉!在《书愤》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仿佛你能触摸到散关的风雪。和边关的金戈铁马!陆游在弥留之际所作的《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既是对儿子的殷殷托付。更是一位耋耄老人最后的一掬家国情怀!
陆游是一位十分勤奋的诗人。一生留下诗歌近万首。以五言和七言见长。陆游生活的年代正值金兵南下。南宋朝廷苟安媾和之时。陆游四岁那年。爱国将领宗泽郁郁而死;十七岁那年。抗金主帅岳飞被害而亡。这两人对后来陆游的诗歌风格影响极大。读陆游的诗让人感受最深的就是爱国主义热情。
而作为现实中的人。陆游也有他情感的另一面。如《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句既富有哲理。又让人回味无穷。也透出晚年的陆游。在游玩当中的无限喜悦心情。
陆游和唐婉儿的凄婉爱情。在《沈园二首》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
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
(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
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
犹吊遗踪一泫然。陆游的诗:
忧国忧民。贴近生活。热情饱满。对杖工整。比喻生动。修辞考究。
细读陆游既有王维的禅妙、杜甫的沉郁、王安石的蕴藉。也还有李易安的一泓婉约。个人以为。陆游诗歌是宋代诗歌的翘楚。无人能出其右。
其他观点:
陆游无疑是一个诗歌名声很盛的诗人。我觉得他的诗歌实在很高。
他夹在两宋之间。却满怀爱国情怀。“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南宋王超下诏和戎。将军能战不战。犹如隔岸观火的旁观者。而朱门歌舞升平。战马肥死。玄弓霉断。这真是一个国家的悲哀。在《关山月》中。陆游一开场就把一个朝廷的萎靡和奢靡写了出来。“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边关无战事。不训练。将士们在刁斗声声、明月沉浮中图安逸、混日子。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许多三十岁左右参军的壮士现在都已经白发苍苍了。三十从军真青春。而今已是白发人。“和戎”岂不是祸国之举。岂不是受辱之行?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令宵垂泪痕!”在陆游的笔下。战士、老百姓、被奴役的人们日子苦不堪言。何日能复国振兴?在中原大地。前人浴血奋战。保家卫国。而如今却是“将军不战”。一方面。占领者在中原趾高气扬。一方面却是老百姓忍辱含泪。这样的场景让人心生悲意。不禁垂泪。《关山月》里。满是陆游的爱国情怀。
陆游站在冰冷的现实之中。却热望远方。在《示儿》一诗中。陆游把那种现实中的不堪与对未来美好情形的期盼写得很是让人心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孩子啊。我活着没有看到国家统一。心里充满悲意。假如朝廷收复北方了。你一定要记得祭祀祖先时给我说一声。无奈、遗憾、希冀的味道全部出来了。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2837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陆游,中原,爱国,朝廷,山阴,诗人,诗歌,临安,南宋,那年
没想到大家都对陆游的诗歌究竟怎么样?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要了解陆游的诗。就要先了解陆游的生平和为人。抗金诗人陆游字务观。他的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陆游出生那年。金军南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