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这里就要提到《人民日报》认定的常败将军——胡宗南了!
能获此殊荣。胡宗南可谓是当之无愧!
坊间传言。蒋介石是交通运输大队长。如果按此说。胡宗南就是副队长。
胡宗南胡队长很能啊。一手毁掉了国军50万大军。
以至于国民党高层纷纷怀疑。这家伙是卧底吧。
而《人民日报》给胡宗南的评价是 ——
“野心十足、志大才疏、阴险虚伪的常败将军”!
若论一直打败仗。名气却很大的常败将军。应当提及此公。
准备好了吗?忍住。千万别笑!
食堂开讲。常败将军胡宗南。现在奉上!
01、神奇发迹
胡宗南。原名胡琴斋。字寿山。1896年出生于浙江宁波镇海县一个贫寒家庭。
三岁时。胡宗南随父辈迁居于浙西距孝丰县城西十里之鹤鹿溪。
镇海到蒋介石老家奉化。也就一百里地。胡宗南是蒋介石的正儿八经的老乡。这成为他日后发达的一个主要原因。
1904年。8岁的胡宗南开始求学。为日后的文化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胡宗南是个学霸。1909年进入孝丰县城高等小学堂读书。三年后以第二名成绩毕业。
1913年。胡宗南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州公立吴兴中学。
1915年。胡宗南从吴兴中学毕业后。由于家境贫寒。没有继续求学。而是先后到孝丰县立小学和私立王氏小学。担任任国文、历史和地理教员。
胡宗南教学水平高不高不知道。不过教员生涯让他练就了一手好字。
1924年。胡宗南到浙江湖州参加别动队。与王亚樵结拜为金兰兄弟。算上弃文从武了。
就在这时。一个改变很多人命运的大事件发生了。
1924年1月2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孙中山先生在会议上正式决定成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
1月28日。委员会选址。决定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设在黄埔——这就是著名的黄埔军校!
孙中山和黄埔军校
1月31日。孙中山主持召开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监察委员第一届全体会议。 会议决定。派各执行委员、候补执行委员。分别去上海、北京、汉口等地进行秘密招生考试。
胡宗南就抓住了这个机会。首先通过上海的初试。而后又通过由毛泽东主持的上海复试!
胡宗南确实很厉害。和他一起通过上海复试的有蒋先云、徐向前、方志敏、桂永清、黄维等人。
没错。胡宗南是毛泽东亲自主考并合格通过的。
通过复试后。胡宗南从上海启程。乘轮船赴广州报考黄埔军校。
贺衷寒
刚好。他在轮船上认识了有黄埔军校一期三杰之称的贺衷寒。两人志气相投。自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到达广州后。胡宗南参加了黄埔军校最后的总复试。
当时总共有1200名考生参加总复试。正式取录学生350名。备取120名。
而主持总复试的是我党创始人之一、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的张申府。
张申府一看。胡宗南身高不足1米6。得。您落选了。打包回家吧——胡宗南直接被淘汰!
最后胡宗南还是经军校党代表廖仲恺特许参加考试。被侥幸录取。
5月5日。胡宗南正式进入黄埔军校。编在第1期第2大队第4分队。成为黄埔军校一期生。这成为他命运的转折点!
就在这时。胡宗南鸿运当头。又获得了一次好机会。
02、天子门生
6月16日。黄埔军校补办了开学典礼。孙中山、宋庆龄、胡汉民、汪精卫等人亲自到会场给军校学生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
开学典礼上。孙中山还宣布训词:
“三民主义。吾党所宗。 以建民国。以进大同。 咨尔多士。为民前锋。 夙夜匪懈。主义是从。 矢勤矢勇。必信必忠。 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黄埔军校开学典礼。孙中山讲话
当时。这段训词还由胡汉民代念了一遍。可孙中山也好、胡汉民也罢。都是广东人。一口广东官话。 底下学生一听。都蒙了。
南方学生还好点。勉强能猜懂。北方学生彻底抓瞎。完全听不懂讲的是什么。
比如“三民主义。吾党所宗”这八个字。北方学生给听成了“三味煮鸡。萝卜大葱”。
开学典礼结束后。学生就向校长蒋介石反应了这个情况。
蒋介石随即派王柏龄去学生中挑选三个书法比较好的人。抄写训词。
这三个学生。一个是我党的李之龙。第二个就是胡宗南。第三个是他的死党贺衷寒。
就这样。胡宗南幸运的从学生中脱颖而出。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
蒋介石再一看。胡宗南竟然还是宁波老乡。他向来喜欢用浙江人。顿时喜出望外。对胡宗南另眼相看。
从此。胡宗南成为了蒋介石重点培养的学生。
在黄埔军校一期生中。蒋先云、陈赓、贺衷寒并称黄埔三杰。紧随其后的就是胡宗南、李士珍等人。
当时蒋先云、陈赓联合左派学生发起组织了青年军人联合会。而胡宗南、贺衷寒则联合右派学生发起了孙文主义学会。
两个学会是当时军校影响最大的组织。
黄埔军校毕业证书
这年11月。胡宗南从黄埔军校毕业。被分配在军校教导第1团第3营第8连任少尉见习。
1925年2月。胡宗南调任机枪连中尉排长;3月。参加第一次东征陈炯明的棉湖战役。胡宗南正式从军。
此战。胡宗南因为有功。晋升机枪连上尉连长。4月。又升任第1师第2团第2营副营长。 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03、飞黄腾达
1926年。胡宗南升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教导师第2团第2营营长。不久任教导师第2团上校团长。
第1军源于黄埔军校的教导团。1925年8月。由第1师(师长何应钦)和第2师(师长王懋功)组成。9月20日。又收编许崇智粤军一部为第3师(师长谭曙卿)。
12月收编独立第2师(1926年改称第14师。师长冯铁裴)。 第1军首任军长就是蒋介石(周恩来是第1军政治部主任)。
1926年。何应钦接任军长。参谋长蒋伯诚。王柏龄任副军长。政治部主任邓演达。 下辖第1师。师长王柏龄;第2师。师长刘峙。第3师。师长谭曙卿;第14师。师长冯铁裴;第20师。师长钱大钧。此外另辖两个补充团。
第1军是蒋介石发家部队。蒋介石中央军嫡系主力部队。有天下第一军之称。
胡宗南就是从第1军出道。成为蒋介石中央军何应钦派系的骨干。
在蒋介石和何应钦的大力扶持下。胡宗南升官就跟坐上了火箭一样。
蒋介石和胡宗南
1927年3月23日。北伐军攻克上海。5月胡宗南任第1军第1师少将副师长兼第2团团长。
胡宗南成为国民党黄埔系学生的第一个将军!
10月26日。胡宗南升任第1军(此时军长是刘峙)第22师师长;
1928年8月。第22师缩编为第1师第2旅。胡宗南任任旅长。11月第2旅被评为“模范旅”。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等军阀联合对抗蒋介石。6月7日胡宗南任第1师代理师长。
1931年1月13日。胡宗南升任第1师中将师长。他开始建立自己的军事体系。以黄埔太子自诩。形成黄埔系“少壮派集团”。逐渐脱离何应钦派系。自立门户。
1936年4月21日。胡宗南终于荣升第1军军长。兼第一师师长。
抗战爆发后。胡宗南晋升劲头更猛。
当时。周恩来都曾夸奖评价胡宗南道:
“蒋介石手下最能干的指挥官恐怕要算胡宗南了。”
1937年9月13日。胡宗南率第1军参加淞沪会战。
胡宗南升任第17军团军团长。下辖第1军。第19师(师长李觉)、第32师(师长王修身)。
淞沪会战蒋介石投入了罗卓英的第15集团军、薛岳的第19集团军、朱绍良的第9集团军、廖磊的第21集团军、张发奎的第8集团军、刘建绪的第10集团军刘兴的第15军团、上官云相的第11军团、张钫的第12军团、以及胡宗南的第17军团。
胡宗南已经成为蒋介石帐下重要大将。是黄埔学生中第1个军团长官。
1939年1月14日。胡宗南任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8月4日任第34集团军总司令。
胡宗南成为黄埔系学生的第1个集团军总司令。 1942年7月23日。胡宗南升任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朱绍良)兼第34集团军总司令。
别看他是副的。实际上。他掌握第8战区实权。 胡宗南屯兵西北。封锁、侵犯陕甘宁边区。号称“西北王”。
1944年8月17日。胡宗南被任命为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陈诚)。
此时的他已经可以和何应钦的死对头。土木系首脑陈诚掰手腕了。
当时胡宗南已经成为蒋介石中央军一重要派系。与陈诚、汤恩伯。并称陈胡汤三大派系。
两人爆发数次冲突。最终胡宗南神奇的赢了。
12月19日。胡宗南被任命为第1战区代理司令长官。辖4个集团军、16个军、42个师、5个特种兵团。总计计45万人。
1945年7月31日。胡宗南被正式任命为第1战区司令长官。成为抗战时期。黄埔系学生中唯一的战区司令长官。
抗战胜利后。胡宗南于1945年10月3日特加陆军上将衔。指挥第1战区5个集团军、25个军。总兵力达50万人。势力分布到陕西、甘肃、宁夏、河南、晋东南地区。
胡宗南创造了黄埔军校学生六个第一!
第一个少将、大陆时期唯一一个上将、第一个军长、第一个军团长、第一个集团军总司令、第一个战区司令长官!
黄埔学生被誉为蒋介石的“天子门生”。而胡宗南则是第一天子门生!
这履历真是羡煞旁人。委实羡慕不得。做官方面。还真是很少人能比得上胡宗南。
04、常败将军
现在问题来了。让胡宗南飞黄腾达。升官如坐火箭一般的是因为他的战功吗?
客观的说。胡宗南在两次东征、北伐战争、中原大战、与红军作战。还是有所表现的。
但他的表现并不足以让他获得如此高位。
换而言之。他的战功明显配不上他的履历。
抗战时期。胡宗南作为西北王。实力强大。可他主要不是对付小日本。而是防备陕甘宁根据地。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开始准备发动内战。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胡宗南终于开始派上用场了。
或许他也准备大展拳脚。向世人证明自己第一天子门生的本事。
1946年1月1日。胡宗南被蒋介石任命为郑州绥靖公署副主任。主任是刘峙。
在同年4月。胡宗南的部下进行了整编。整编之后手下总兵力多达20余万人。可谓是兵强马壮。
6月底。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他一上来就发动全面进攻。总计投入193个旅。占全部正规军80%的158人。
胡宗南就率部渡过黄河。想和阎锡山的晋绥军联合对付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
9月。胡宗南兵分两路进攻晋东南。企图完全消灭第4纵队。
著名的临浮战役就此打响。
陈赓
第4纵队司令员是谁?不是别人。正是胡宗南的同期学生陈赓(政委是谢富治。两人组成著名的陈谢兵团)!
这是一场同窗对决。胡宗南、陈赓、以及胡宗南麾下第1军军长董钊都是黄埔军校一期生。
这一次。胡宗南出动了自己的王牌部队。整编第1军第1师第1旅。
第1旅旅长黄正诚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德国陆军炮兵学校。
黄正诚被吹嘘为“百战百胜的将军”。军衔是中将。所部第一旅。被吹嘘为天下第一旅。 全副美械装备、训练有素、战术、技术比一般部队高。士兵都是七八年以上的老兵。有蒋介石御林军之称。
结果9月24日。第1旅被全歼。旅长黄正诚被俘。
紧接着。胡宗南麾下另一支主力部队整编第17师48旅几乎被全歼。旅长何奇被击毙。
胡宗南这时突然发现老同学陈赓不好惹。赶紧跑路。
进攻太岳不利。胡宗南又去打延安的主意。
此时。解放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经过八个月的作战。到1947年2月。歼敌71万余人。粉碎了蒋介石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蒋介石被迫又采取重点进攻。延安就是蒋介石重点进攻方向之一。
胡宗南
1947年3月。胡宗南被任命为西安绥靖公署主任。随即决定进攻延安。
3月13日。胡宗南部动用34个旅23万人大举进攻延安。用得又是兵分两路钳形攻击的套路。 分别从洛川、宜川出动。再以“西北行辕”的马鸿逵、马步芳和“晋陕绥边区总部”的邓宝珊军在西线和北线钳制配合。辅助突击。企图一举攻占延安。
这一次。胡宗南动用的精锐部队就有整编第1军、第29军所属6个整编师、15个旅共约14万人。 而他的对手。西北野战军只有教导旅、警备第3旅、第1纵队等部。总计约3万人。 无论是数量。还是装备。胡宗南都处于绝对的上风。
3月19日。胡宗南成功占领延安。他很兴奋。给校长蒋介石拍了封告捷电报。宣称自己歼敌五万。并成功占领延安。
实际上。从进军延安开始。胡宗南损兵折将。至于歼敌数完全就是瞎编。更重要的是延安还是毛泽东主动撤出了。胡宗南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
胡宗南浑不在意。自以为立下盖世功勋。自己也跑来延安办公。之后还弄了重兵把守延安。搞得自己手下的机动兵力只剩下十万。他还让蒋介石亲自来延安视察。
8月7日。蒋介石、宋美龄抵达延安。胡宗南好一通糊弄。出尽了风头。
蒋介石视察延安
实际上。胡宗南自占领延安后。就没过一天好日子。
他遇到了一个更厉害的对手。他的对手正是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
很快。在彭德怀的打击下。胡宗南三战三败。
第一战。3月25日的青化砭战役。整编第27师31旅旅部及第92团共2900余人被歼灭。旅长李纪云被俘;
第二战。4月16日。羊马河战役。整编第15师第135旅4700余人全部歼灭被全歼。代理旅长麦宗禹被俘;
第三战。5月7日的蟠龙战役。整编第1师第167旅6700余人被全歼。旅长李昆岗被俘。
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三战三捷。共歼胡宗南军1.4万余人。从而稳定了陕北战局。为转入战略反攻奠定了基础。
到了1947年下半年。彭德怀的胃口变大了。开始准备全歼胡宗南整编师了。
8月20日。沙家店战役。整编第36师6000余人在沙家店被全歼。师长钟松化装逃脱。西北野战军从根本上扭转了西北的战争局势。
10月11日。延清战役。守备清涧的整编第76师8000余人被全歼。师长廖昂被俘。
胡宗南忽然发现。自己忙活半天。陕甘宁边区差不多还是在解放军手里。自己的部队倒是没了不少。
可还没完。到了1948年。彭德怀胃口更大了。开始准备全歼胡宗南的整编军了。
1948年2月。西北野战军包围军事重镇宜川。胡宗南命令整编29军前往救援。结果在瓦子街被全歼。中将军长刘戡、整编第90师少将师长严明阵亡。
此战。西北野战军伤亡5404人。全歼敌整编第29军军部、整编27、90师及整编76师24旅。共5个旅10个团计29485人。其中。毙伤敌7523人、俘敌21962人。
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
胡宗南一看。延安不能再呆了。再呆就完了。1948年4月21日。胡宗南撤出延安。
05、官方认可
就这样。胡宗南以20多万军队对战彭德怀西北野战军。手握十倍优势兵力反而不断被吃掉。最后胡宗南的行军队伍越来越大。解放军的胃口也越来越好。胡宗南损失越来越大。
最终。1949年5月18日。胡宗南损兵折将十多万后。放弃西安。退据汉中。撤出了陕西境内。
而后在扶眉战役中。胡宗南再次被歼灭4个军6个师和另外6个团共4.3万余人。彻底被赶出汉中。
要知道。在解放军各大野战军中。彭德怀指挥的西北野战军是兵力最少、装备最差、补给最困难的。
就这。胡宗南都打成了这德行。
整个西北战场。胡宗南的指挥只能用糟糕来形容。
可以说。西北野战军能逐渐强大起来。胡宗南“功不可没”。他称得上是西北野战军的从最初“运输大队长”。
胡宗南撤出陕西后。依然被蒋介石委以重任。担任陕甘边区绥靖公署主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参谋长(军政长官顾祝同)等职。
手中握有李文的第5兵团、裴昌会第7兵团、李振的第18兵团。3个兵团13个军40万人。
不过。胡宗南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接下来他将面对第一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的凌厉攻势。
结果很显然。胡宗南40万大军全部起义。
至此。整个解放战争。胡宗南损失了50多万部队。
即便如此。蒋介石还是一如既往信任胡宗南。让他在西昌固守三个月。建立游击根据地。最后关头。胡宗南又跑了。
1950年3月。胡宗南败逃宝岛。
5月。“监察院”李梦彪等四十六位“监察委员”提出弹劾胡宗南的议案。议案洋洋洒洒。长达数千字。历数他的败绩。
尤其是青化砭战役。有人直接说他“通共”。是隐藏在国军内部的高级间谍。
青化砭战役形势图
因为。在青化砭战役中。第31旅已经发现四周有西北野战军主力设伏。
结果胡宗南回电说:
“贪生怕死。畏缩不前。非军人气概。务必按原计划北进。迅速占领青化砭。否则以畏缩不前论罪。”
就这样。胡宗南把第31旅送进了包围圈。 31旅被歼灭后。无形中暴露了西北野战军主力的位置。
西北野战军毕竟实力远不如胡宗南。 如果此时胡宗南集结重兵。胜负尚未可知。
结果志大才疏的胡宗南看不上2万多西北野战军。他听说毛泽东要渡过黄河。他想来票大的。向北占据延川和清涧。企图抓住毛泽东。
等他布置好包围圈。毛泽东早已经撤退了。
此后的蟠龙战役、沙家店战役、延清战役、扶眉战役等战役几乎都是胡宗南刚愎自用所致。
以至于军中不少将士私底下纷纷猜测。这胡宗南该不会是地下党吧?
要不然怎么奉献如此智熄般的操作。
当然。胡宗南并不是卧底。他纯粹就是菜!
这点为所有国民党将士所公认。
有意思的是。1947年5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评价胡宗南道:
“蒋介石最后一张王牌。现在在陕北卡着了。进又进不得。退又退不得。胡宗南现在是骑上了老虎背……
事实证明。蒋介石所依靠的胡宗南。实际上是一个‘志大才疏’的饭桶……
胡宗南“西北王”的幻梦必将破灭在西北。命中注定。这位野心十足、志大才疏、阴险虚伪的常败将军。其一生恶迹必在这次的军事冒险中得到清算。”
在国民党所有将领中。能获得《人民日报》如此“称赞”的并不多。
直接冠以常败将军的也就胡宗南一人而已。
胡宗南和夫人
官方吐槽。最为致命。胡宗南成为敌我双方公认的常败将军!
能做到这个地步。胡宗南也真是神奇!
其他观点:
历史上名气很大。却一直打败仗的名将恐怕非西汉名将李广莫属。
李广在当时就有名将之称。当初。汉文帝见到李广后感叹。可惜。你没有遇到适合你的时代。如果在高皇帝时代。万户侯岂足道哉。
到了景帝时期。爆发吴楚七国之乱。李广大显用武之地。立功夺旗。后来。李广捍卫大汉边疆。匈奴对他十分畏惧。李广军队驻扎在那里。匈奴就不敢去那里掳掠。所以。李广“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
武帝以前。汉朝对匈奴的作战基本上以防御作战为主。到了武帝时期。大汉国力增强。开始转守为攻。此时。李广的战绩却乏善可陈。虽然他在战场上仍然勇武非常。但却不是无功而返。就是全军覆没。
马邑之谋。这是武帝谋划的对匈奴的一次大规模伏击。调动三十万大军。分别由韩安国、公孙贺、王恢、李广四名将军分别率领。在马邑城外埋伏。但由于匈奴单于到城外起疑。捉到一名汉军尉官。逼问之下。这名尉官交代了汉军的全部计划。单于立即下令撤军。这次伏击包括李广在内的四名将军全部毫无所获。
四年后。汉武帝安排卫青、公孙贺、公孙敖、李广四名将军。每人一万骑兵分别出击匈奴。四名将军除了卫青到达龙城。斩杀几百人外。一个比一个惨。公孙贺无功而返。公孙敖损失七千骑兵。李广碰上匈奴大部队。直接被匈奴俘虏。
这次李广脱困表现十分出色。有智有勇。因为有伤。李广被安置在两马之间。用网兜兜着。李广躺在网兜中装死。他斜着眼睛看到有一个匈奴少年骑了一匹好马。于是突然跃起。夺了少年马匹。骑着往南逃跑。半道遇到了他的残部。就带领他们一同入塞。这时。匈奴的几百追兵赶来。李广就用夺来的弓箭射杀匈奴追兵。最终保护着众人逃脱。虽然有着出色的表现。但是改变不了战败的命运。因为损失太大。回到长安后。李广被判死刑。不过幸亏汉朝可以拿钱赎罪。李广得以逃得一命。
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馀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兒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兒马。因推堕兒。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馀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兒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元朔四年。李广跟随卫青出击匈奴。当时跟随卫青的将领。大多因为斩杀敌军首级达到条件。被封侯。只有李广的军队没有功劳。两年后。李广率领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塞。博望侯张骞与他会合。结果李广被四万匈奴骑兵包围。此战李广临危不惧。同样表现出色。他先命自己儿子李敢率领几十名骑兵突击匈奴。坚定军心。然后。命士兵结成圆阵迎敌。但毕竟寡不敌众。在匈奴的箭雨下。李广军队伤亡惨重。箭也快用完了。这时。李广命令士兵们拉满弓。不要发射。自己用大黄弩弓射杀匈奴副将。一连射杀好几人。逼退了匈奴。但他们一直到第二天张骞的援军赶到才脱困。这次。李广因为功罪相抵。没有被追究。
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广为圜陈外乡。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
后来。卫青、霍去病等人大规模出击匈奴。李广多次请求随行出征。但是武帝认为李广年龄大了。一直没有答应。直到元狩四年。武帝才答应李广。让他任前将军。跟随卫青出塞。但却告诫卫青李广年纪大、命不好。不要让他和单于交战。既有武帝的命令。同样也有私心。想要自己好友公孙敖立功。于是让公孙敖跟随自己正面迎敌单于。让李广与赵食其会合从东路出发。李广坚决反对这一命令。卫青让长史直接写文书。命令李广行动。此战。卫青成功击败单于。李广却迷路了。没有按时与卫青会合。战后。卫青责令李广幕府人员去受审对质。李广说。将士们没有罪。是我自己迷路了。我亲自去受审对质。到了卫青的幕府。李广却不再愿面对刀笔吏责问这样的侮辱。拔刀自杀。
自古至今。无人否定李广名将的身份。但李广在对匈奴作战中。要么一无所获。要么遇到远超过自己的匈奴军队。不管战场上表现得多么精彩纷呈、艰苦卓绝。但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也就有了“李广难封”的千年感叹。
其他观点:
李广的名气。在中国历史上绝对不小。但是你知道吗?他其实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常败将军。既然有常胜将军。自然就有常败将军。谁也想不到。如此有名的李广居然是常败将军?
一、李广的名气是真的大。
提到李广。就必然要提到一首诗: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甭管这首诗写的是李广。还是卫青。总之飞将军李广的名号算是打出来了。在很多人心目中。李广就是那个让匈奴胆寒的飞将军。
除了这首诗。还有这么一句: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这是王勃《滕王阁序》里的一句话。讲得就是李广虽然很出名。也立下了不少战功。可这辈子就是没能封侯。
唐朝诗人卢纶。在自己的《塞下曲》中。也曾经这么写道: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里讲述的就是李广大晚上以为老虎来到了营地。连忙弯弓搭箭。射了出去。白天的时候才发现。昨晚李广射出去的箭已经深深地插入了石缝里。由此可见。李广是个武艺超群的高人。
从以上的诗句中。我们完全可以武断地认为。李广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无数诗人文学家都想要赞美一下这位老兄。
其实李广在他活着的时候。就很有名气了。他是秦朝名将李信的后代。李信跟着秦始皇一统天下。曾经击败过燕国太子丹。
李广从小练武。长大以后参军抗击匈奴。在汉文帝时期斩杀了不少匈奴。所以被任命为汉中郎。此后又跟着汉文帝多次狩猎。展现出了自己高超的箭法。
汉文帝常常感叹。如果李广生在刘邦时期。至少能封个万户侯。可是问题来了。人家不要万户侯。随便封个侯就行。你咋就不肯给呢?
吴楚七国之乱的时候。李广跟着周亚夫平叛。在昌邑城身先士卒。夺取了叛军的军旗。因此立下大功。此后升任上谷太守。长期负责对抗匈奴。
李广在边境的名气很大。匈奴知道是他在这里镇守。压根就不敢来侵犯。由此可见。李广这一时期的表现还是相当出色的。但是有拿得出手的战绩吗?不好意思。这个真没有。
二、李广在汉武帝时期。总是吃败仗。
既然李广想要封侯。而汉文帝、汉景帝都不给他机会。那么到了汉武帝时期。李广总该能得到不少封侯的机会了吧?结果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李广开始吃败仗了!
第一。马邑之谋中无功而返。
在马邑之谋中。汉武帝派遣那30万大军。打算对匈奴进行歼灭战。李广就负责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中。结果这事儿居然败露了。李广躲在山里白高兴了一场。
第二。李广全军覆没。且被匈奴俘虏了!
汉武帝很生气啊。在公元前130年。再次兵分四路攻打匈奴。这回带队的分别是李广、卫青、公孙贺和公孙敖。他们分别统帅1万骑兵。
战争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除了卫青获胜以外。其他三路大军全部没什么战绩。其中公孙贺没捞着好处。而公孙敖直接阵亡7千多人。
李广就更惨了。居然全军覆没。是四路大军中最惨的一个。就连他本人。也被匈奴给俘虏了。好在他比较机智。自己跑了回来。
胡骑得广。广时伤。置两马间。络而盛卧。行十余里。广阳死。睨其傍有一儿骑善马。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抱儿鞭马南驰数十里。得其余军。匈奴骑数百追之。广行取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亡失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汉书》
回来以后。按照李广的罪责。那肯定是要杀头的。好在李广兜里有钱。花钱赎罪。因此捡了条命。被贬为平民。
第三。李广无功而返。
元朔六年。李广再次得到重用。跟着大将军卫青一起进攻匈奴。这次进攻的过程中。其他各路将领都有战功。且多数都封了侯。可我们的飞将军李广什么功劳都没捞着。因此再次错过了封侯的机会。
第四。李广再次全军覆没。好在功过相抵。
李广以郎中令的身份带着4000骑兵再次进攻匈奴。同行的还有带着1万骑兵的博望侯张骞。但是他们暂时兵分两路。
结果麻烦来了。匈奴人的4万骑兵直接把李广的4千人马给团团围住了。李广手下的士兵们都很恐慌。而李广却十分淡定。
一番厮杀以后。李广全军覆没。好在张骞的人马及时赶来。飞将军李广这才捡了一条命。这件事的结局是。张骞耽误了日期。差点被杀。花钱赎罪成了平民。而李广则功过相抵。啥好处也没捞着。
第五。李广迷路了!
元狩四年。汉武帝发动了漠北之战。这回由卫青、霍去病各自带领5万骑兵分别进攻匈奴。李广多次请求出征。这才以前将军的身份上了战场。
当时卫青觉得李广年纪大了。而且这辈子运气不怎么好。所以故意不让他主动与匈奴对敌。结果李广得知以后勃然大怒。居然自己带着本部人马去找匈奴去了!
万万没想到。李广走得太急了。居然忘记带向导了!他走着走着就迷路了。因此啥好处都没捞着。最后还是卫青的大部队把李广给找回来的。
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史记》
这回李广可把老脸给丢尽了。卫青打算如实上报这件事。结果60多岁的李广不堪受辱。随即拔刀自刎了。
总结:名气大。和成就高。似乎不能划等号。
李广的名气是真的大。若干文人墨客都愿意给李广写诗、写文。而且匈奴人听了李广的名字。也都不敢轻易来犯。
可就是这样一个名气很大的人。在汉武帝时期进攻匈奴时。要么无功而返。要么总是吃败仗。这是为什么呢?
李广这个人身上其实是有致命缺点的。他总喜欢身先士卒。作为一名将领。他跟一名老兵没什么差别。个人能力十分突出。可统帅能力却不足。而他自己估摸着是被自己的名气给蒙住了双眼。活了一辈子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由此可见。李广难封倒不是说李广运气一直很差。汉武帝给了他至少五次封侯的机会。他一次都没有把握住。这又能怪谁呢?
参考资料:《汉书》、《史记》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2854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李广,匈奴,黄埔军校,蒋介石,延安,野战军,公孙,师长,集团军,败将
没想到大家都对我国历史上有哪些一直打败仗,但是名气却很大的武将?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这里就要提到《人民日报》认定的常败将军——胡宗南了!能获此殊荣。胡宗南可谓是当之无愧!坊间传言。蒋介石是交通运输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