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历史证明“伴君如伴虎”这句话没毛病。诚如历史上号称仁慈皇帝的宋太祖赵匡胤。杀起功臣也毫不手软。
看到这种局面。他手下一个聪明能干的大臣杨信。被老赵提拔成为都虞侯的第二年。突然变成了哑巴。
当时人们以为他是得病成了哑巴。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做了12年哑巴的杨信。临死前突然又会说话了。就在人们惊诧不已的时候。杨信对身边的亲人。道出了他当初装哑巴的经过。
先说明一点。此杨信不是杨家将杨继业的父亲那个杨信。同名同姓而已。杨信之前和赵匡胤一样。都是后周周世宗柴荣手下禁卫军头目。
我们都知道赵匡胤是怎样得到的江山吧?
赵匡胤原来是五代后周时期、周世宗柴荣的殿前司都检点(相当于京城卫戍司令)。柴荣生前对他宠信无疑。
后来柴荣因病去世。临死前拉着赵匡胤的手。把7岁的儿子柴宗训交给他辅佐。赵匡胤含泪答应了。
小皇帝称帝不久。突然朝廷上下流传着这样一句谶语:“都检点做天子”。
这句谶语并非空虚来风。都检点掌握着国家军事最高权力。在五代十国时期。凡是做过都检点的最后都做了皇帝。
原来这都是赵匡胤玩的鬼把戏。赵匡胤看到后周“孤儿寡母”好欺负。于是想篡夺后周江山。老赵有十个拜把兄弟。历史上称之为“义社十兄弟”。
这10个拜把兄弟。掌握着禁卫军大大小小的权力。赵匡胤的都检点是禁卫军的老大。十个小弟想拥立赵匡胤当皇帝。于是接下来发动了“陈桥兵变”。
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随后建立北宋。他就是历史上的宋太祖。这一年赵匡胤34岁。
赵匡胤称帝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不傻。他的十兄弟能拥立他当皇帝。有一天有人出价更高。十兄弟就会就会拥立其他人当皇帝。
赵匡胤感同身受。心说。“别给我讲兄弟情深。当初柴荣待我犹如亲子。我不是一样夺了他的江山!”
十兄弟吓得一个个都辞去了兵权。赵匡胤重新任命了一批新贵。他认为。“新人没有倚老卖老的资本。总比老将听话”。
“杯酒释兵权”后。赵匡胤做了第二件事。
就在任命禁卫军新官职时。老赵做出了取消禁卫军:【1.殿前司都点检; 2.殿前司副都点检; 3.侍卫亲军马步军司都指挥使; 4.侍卫亲军马步军司副都指挥使】这四个职位。
老赵意思很明显。你们不是传说“都检点”坐天子吗?现在我取消了“都检点”这个职务。看你们还怎么做皇帝?
于是。禁卫军最高职位就从“都检点”落到了“都虞候”身上。那么。谁做第一任都虞候呢?
有道是“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个重要的职位。非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莫属。赵光义为哥哥称帝立下汗马功劳。赵匡胤并没亏待弟弟。两年后把他提升为最高军事长官——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
空缺的都虞候由老赵的救命恩人——张琼继任。
张琼曾是老赵的救命恩人。话说后周显德年间。赵匡胤南征。在攻打南唐寿春时。城上的士兵向赵匡胤射箭。就在危机时刻。张琼挺身而出。为赵匡胤挡箭。赵匡胤得以捡了一命。
现在老赵感念救命之恩。加上张琼确实忠诚不二。于是任命张琼继任都虞候之职。
谁知道“伴君如伴虎”。两年后。张琼直言不讳上书赵匡胤。说。“陛下的弟弟赵光义。利用职权结交豪杰。有不臣之心”。意思是提醒赵匡胤防备点弟弟。其实这也算合理化建议。毕竟小心驶得万年船。
谁知赵匡胤看后勃然大怒。马上宣张琼觐见。赵匡胤斥责张琼挑拔兄弟关系。实为大不敬。随即处死了张琼。
开宝初。太宗居晋邸。殿前都虞候奏太祖曰:“晋王天日姿表。恐物情附之。为京尹。多肆意。不戢吏仆。纵法以结豪俊。陛下当图之。上怒曰:“朕与晋弟雍睦起国。和好相保。他日欲令管勾天下公事。粗狂小人。敢离我手足耶?”亟令诛之。”――《玉壶清话·卷七》
太祖赵匡胤为何一件小事就诛杀都虞候呢?
其实这是老赵不自信的地方。他对都虞候这个禁军最高职位相当敏感。害怕有人效仿他利用军队谋反。说是为了兄弟情深纯属扯淡。老赵从没学会感恩。
赵匡胤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不相信世上有感恩之人。这是他推己及人的想法。他相信任何人在皇位诱惑面前。都会失去抵抗力。
赵匡胤连他的救命恩人都不信任。于是出现了这样尴尬的局面:“官员们对都虞候这个职位避之不及”。
不是官员不想干。实在害怕丢性命。这时赵匡胤指名点姓要杨信做都虞候。杨信再三推辞。老赵不高兴了。说。“干也得干。不干你也得干”。皇帝要赶鸭子上架。
杨信无奈走马上任。为了求自保。第二年。他就以得病变成了哑巴为由提出了辞呈。此时赵匡胤实在找不出第2个人能代替他的职位。因为没人比杨信更能干和忠诚可靠了。
老赵不批准杨信辞职。专门为他聘请了一个哑语老师。每逢布置工作。杨信打手势然后由哑语老师形成文字下发各部门。
杨信一看。这招不错。可以避免祸从口出。自己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干脆把哑巴装到底吧!谁知一装就装了12年的哑巴。
这12年期间。赵匡胤去世。赵光义接替了皇位。赵光义依然任命他为都虞候。之后不断提升他的职位。在北宋期间。他是担任禁军最高指挥官时间最长的人。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掌禁军十二年的杨信病倒了。病危时他开口对身边的妻儿说话了。当时吓了大家一跳。以为见鬼了。太稀奇了。多年的哑巴开口说话了。
接下来大家明白了他装哑巴的苦衷了。杨信说:“我要是不装哑巴。早死多年了。儿啊。请记住。伴君如伴虎。最好的避祸办法就是装聋作哑”说完这些醒世良言。杨信脑袋一耷拉——死了。
文/秉烛读春秋
其他观点:
宋初有这样一个略带传奇色彩的武将。名为杨信。杨信有何传奇呢?他刚被宋太祖赵匡胤任命为殿前都虞候不久。就哑巴了。这一哑巴就是十五年。直到杨信去世的前一天。他突然又会说话了。把宋太宗赵光义吓了一跳。很多人认为杨信并没有真的哑巴。他是装的。为的就是让赵匡胤和赵光义对他放心。但四姑娘却认为并没有这么简单。
人们之所以认为杨信是在装哑。是基于宋初的大环境所做出的判断。很多时候。开国皇帝和开国功臣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复杂的。皇帝觉得功臣们会功高震主、拥兵自重。而功臣们又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应该备重用。所以双方成为君臣之后。关系就变得很微妙。
也因此。有一些君王杀死了很多的功臣。比如越王勾践、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等。也有一些君王还算是比较善待功臣的。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等。但这种善待也只是相对而言。毕竟没有几个皇帝喜欢功高震主、恃功而骄的臣子。尤其对方还是武将。
所有总有一些武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被处理掉。而活着的那些就格外的爱惜生命。以至于不得不低调低调再低调。毕竟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历史上赵匡胤算是比较善待功臣的。但也并非没有杀功臣。只是杀的很少而已。
宋初的政治形势比较特殊。这种特殊早在唐中后期就已经形成了。即节度使拥兵自重。武将篡位时有发生。我们看整个五代十国时期的朝代更替。基本全是拥兵自重的武将篡权的结果。赵匡胤自然也不例外。他当初就是后周世宗身边的一员大将。等柴荣去世后。不过半年就来了一个陈桥兵变而黄袍加身。所以赵匡胤一继位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他可不希望好不容易到手的天下不久再易主。
但是又不可能将这些功臣们都杀死。毕竟他们都有效忠的部队。况且赵匡胤这样做很容易失去民心。于是就和赵普来了一个杯酒释兵权。轻而易举解决了近两百年没有解决的问题。但怎么样。也还是需要武将为他效力。比如说管理殿前侍卫。这个任务原本是赵光义的。不久之后。赵匡胤就让张琼做了殿前都虞侯。来管理这批狼虎之士。
而这个张琼自然也不是普通人。他勇武非常。曾经还冒死救过赵匡胤的命。因此。赵匡胤登基之后就让张琼做了殿前都虞侯。这是一个很敏感的官职。尤其是赵匡胤又非常担心武将作乱。所以武将们必须夹起尾巴做人才能保住自己。但这个张琼偏偏不是这样的人。他性格暴躁没有什么心机。得罪了不少官员。还对一些官员进行人身攻击。侮辱史珪、石汉卿等。结果被石汉卿来了一个栽赃陷害。说张琼嚣张跋扈。还养了部曲百余人。
赵匡胤将张琼抓了来审问。张琼自然什么都不承认。于是赵匡胤命人打了张琼。然后赐死。张琼死了之后。赵匡胤才让人去查张琼的犯罪事实。结果自然是张琼并没有做那些事。为此。赵匡胤还责问了石汉卿。并将张琼的家人进人抚恤。
不过也不过是做做样子。毕竟石汉卿并没有受到处罚。 而赵匡胤杀张琼也并不是因为张琼养所谓的部曲。原因其实仅仅是张琼恃功而骄。让赵匡胤很是厌烦。要不他也不会在赐死张琼之后才去命人查案子。
张琼死后。杨信被任命为殿前都虞侯。说来也巧。不久之后。杨信就哑了。说不了话了。赵匡胤还专门到杨府中去看望杨信。“赐钱二百万”。第二年就成为静江军节度使。后期还有数次职位变动。不管怎样。杨信的工作是挑不出错来的。969年。杜廷进等人谋划作乱。结果事情泄露。杨信进行紧急抓捕。很快。十九人全部被抓获。
还有一次。赵匡胤曾经在皇宫中的水池中教习水战。有鼓噪声传出来。当时杨信在玄武门之外。听到之后。立即穿着盔甲进入保护赵匡胤。得知真相后又退出。等等。总之。杨信的脸上“写着”两个词:忠心、靠谱。
杨信虽然不会说话了。但是他却深受赵匡胤和赵光义的信任。个中原因不外乎是这么几点:杨信做得多说得少。平时低调得很。但操兵有道。善待部下。纪律严明。行动力强。够忠心又不会被皇帝忌惮。
当然这和他说不了话也有关系。毕竟不说话。就不会得罪人。也不会成为焦点。更不会被皇帝猜忌。而当他必须要“说话”的时候则是通过名为田玉的一个奴仆来做翻译而与别人进行交流。十数年从未有过差错。也算是杨信的得力干将了。
978年的春天。杨信因为身体的原因告假在家。突然有一天。杨信竟开口说话了。赵光义知道后还吓了一跳。亲自跑到杨府去看望杨信。“信自言遭遇两朝。恩宠隆厚。叙谢感慨。涕泗横集。”然后第二天。杨信就病逝了。
这不能不让人想到杨信或许只是在装哑。这实在是太巧了。刚被任命为殿前都虞侯不久。他就哑了。等到临死前一天。他又忽然会说话了。这真的很难让人不会怀疑。或许杨信是不想步张琼的后尘。所以选择装哑这种保全自己的方式。
并非没有这种可能性。毕竟赵匡胤是真的不信任武将。但是四姑娘却认为杨信并非一开始就是装的。刚开始哑了或许真的是得了某种病。但后期这给杨信在官场带来了很多便利。比如皇帝不会将过多目光放在自己身上。只要自己够忠心。踏踏实实做事。皇帝就会信任他。而且不必和朝中的文官们产生很多不必要的冲突。
天长日久。杨信觉得哑了也是好的。所以等他好了之后。依旧还是装作没有好。继续将自己当做是一个哑巴。直到去世的前一天。他想要说点什么。于是将自己好了的消息放出去。对着赵光义感恩皇恩浩荡。所以四姑娘认为。杨信确实真的哑过一段时间。但后来就是装的。
其他观点:
杨信。初名义。世居麟州。北宋开国将领。名将杨业的父亲。装哑十年。只为不被皇上猜忌。可见在宋朝当将领活的有多屈辱。
公元962年初。宋太祖赵匡胤下旨诏赋闲在家的杨信接替张琼任殿前都虞侯。接到圣旨后。家人及亲朋多有上前道贺者。可杨信却是一副闷闷不乐的神情。
家人询问之下。他才道出实情。
公元960年2月。宋太祖皇袍加身之时。张琼也因“杯酒释兵权”回家养老。不久。宋太祖却发现殿前都虞侯一职空缺。左思右想之下。想到了曾经的救命恩人张琼。遂诏其就任。
公元969年。旧将杜延进等人图谋发动宫廷叛乱。结果被巡逻的杨信看出端倪。于当夜突然袭击。逮捕数十名叛乱贼人。并交由宋太祖处置。一场威胁宋太祖安危的精心政变密谋。就此中途夭折。宋太祖甚是欣慰。于大殿之上拔擢杨信为殿前指挥兼任禁军总指挥。自此。宋太祖对杨信更加信任有加。并将自己的安危完全交到了他的手中。
但是。杨信没有一丝升官进爵的喜悦。反而更加担忧。无奈未曾思得万全之策。
数日后。杨信随同宋太祖参与水军演练。马匹奔跑途中。突然马失前蹄。被摔落于地。额头出血。因此。宋太祖急令太医前来治疗。而站立不稳的杨信则被兵士扶到一边休息。并接受太医的诊治。
后来。杨信便成了朝中唯一的哑巴官员。本以为用不了多久。皇上就会让他解甲致仕。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宋太祖不但没有疏远他的意思。反而更加信任。或许。君王就喜欢这种既能“守口如瓶”。又忠诚可靠的臣子吧
杨信感叹之余。为了方便汇报工作。居然自创了一套哑语手势。每次朝会之时。他都会带着一名亲信下人。自己用手势比划。下人则进行“翻译”。因此。百官感到大为惊奇。而宋太宗则大为感动。当即又赏赐他两百万钱。
杨信哑巴了近10年。当宋太宗来临时。却能开口讲话。因此。随同大臣在深感惊奇的同时。皆言吉兆。并纷纷向宋太祖道喜。
事后数年。那个充当哑语翻译的下人。这才悄悄向杨家后人透露了消息。原来。杨信装哑巴装了近10年之久。 只为避免君王猜忌。而引来杀身之祸。
由此可见。在宋朝做一名武将有多么的憋屈。也就不难理解宋朝战力为何如此低下了。
图片来源网络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2856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赵匡胤,太祖,哑巴,皇帝,武将,殿前,老赵,功臣,后周,杯酒释兵权
没想到大家都对赵匡胤的心腹杨信,被提拔第二年就哑巴了,去世前为何突然又能说话了?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历史证明“伴君如伴虎”这句话没毛病。诚如历史上号称仁慈皇帝的宋太祖赵匡胤。杀起功臣也毫不手软。看到这种局面。他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