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司马家阴养死士三千。却不为人发现。这得感谢曹爽给司马家留下的一个“门缝”。
司马家。紧紧握住门缝。打开了胜利之门。
神秘的“三千死士”
在高平陵之变中。司马师突然多出了一支三千人的死士。这些人平时散在人间。事变时一朝而集。大家都搞不清这些人到底从哪里来的!
像司马家这样的大族。有些死士更不足为奇。
同时代。袁绍、许贡、诸葛诞。身边都有不少死士。这些死士不顾生死。忠心护主。或替主报仇。或陪主去死。
不过。要像司马家一样。在京师重地。在政敌眼皮底下。搞得这么隐秘。就真是技术活了。
要想平时散在人间。突然一朝而至。至少需要做到三点:
1、绝对、绝对的保密。
曹爽与司马懿的权力斗争已经你死我活。司马懿正在装病待机。如果养这3000人透露出一点点风声。形势都会十分危险;
因此。虽然司马懿在魏国久居要职。但三千死士。不大可能是司马懿的老部下。
要阴养死士。只能执行得更隐秘一些!
2、这帮人都得在洛阳城中待命。
山高皇帝远的。虽然利于隐蔽。但这些死士也不会瞬间移动。事发突然。一刻千金。远远地赶来。黄花菜都凉了。
3、这些死士必须能打。
政变不是请客吃饭。一般市民当然不行!
司马师要在曹爽的眼皮子底下。就在洛阳城里养出一支3000人的死士来。他怎么才能做呢?
禁军争夺战:曹爽貌似完胜。却给司马家留下了一道“暗门”
曹爽要争权。不控制禁军是不行的。
1、控制禁军;
曹爽本人。早已是武卫将军。控制了禁军中最重要的武卫营。
一波操作后。曹爽又把蒋济等老将挤走。让弟弟曹羲担任中领军;又以他的亲信夏侯玄担任中护军。控制了禁军!
曹爽一度彻底控制了禁军!
2、自以为高明的政治交易。曹爽戏耍司马家;
对于“胸怀大志”的曹爽来说。仅仅控制禁军是不够的。要想稳如泰山。他还要加强在外军的影响力!
为了控制雍凉军事。他调夏侯玄出镇关中。不知是出于与司马懿的政治交易(司马懿在雍凉长期任职。影响颇大)。还是出于适当的掩人耳目。他们以司马师接替中护军之职。
当然。大权在握的曹爽没打算真的“公平交易”。他又“毁中坚、中垒营”。将原属中护军的士兵归到了曹羲手下!
如此。司马师虽然贵为堂堂中护军。所统之兵却十分有限!
3、暗门;
权力的游戏。从来就是暗线和明线同时进行的。
和一切自作聪明的参赛者一样。曹爽控制了明线。却给司马师留下了一道“暗门”。
中护军。主选武官!司马师。有选拔禁军武官的职责。
司马师得以获得与军内军外。有才具的武人建立联系的机会!
而这三千死士。很可能是在这个阶段被收买、笼络。却未加入禁军(或淡出军队)的武人!
司马师的操作
在一般情况下。“人力资源经理”也就是个职能部门的领导。和手握核心资源的业务领导比影响力有限。闹不出什么名堂。
1、司马师的操作空间
要选拔武官。重要的是“把合适的放在合适的职位上”。
蒋济、夏侯玄时期。证明“合适”的主要方式是:给钱。
谁贿赂得多。谁就合适!
司马师时期。一改风气。深入调查。以功劳、才能来选拔人才。
《晋书》说司马师担任中护军期间。“为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
刨去《晋书》的溢美之词。我们会发现:司马师的选用。基于自己的深入调查的。
这个“深入调查”。学问就大了!
司马师得以获得充分地机会与各候选人接触!
2、司马师的“慧眼”
司马师曾经提拔了一个叫石苞的人(此君后来做到了西晋的大司马)。该人出身卑微。司马懿也曾以他不是“廉贞之士”。不建议提拔。
司马师回答:廉贞之士。未必能经世济用(好玄妙的一个词)!
看来。司马师既有识人之明。他也知道:他需要什么样的人!
3、独特的世风。提供了阴养死士的空间!
魏晋时期。正是士族强势之时。
到最后。能上位的都是士族!
虽然司马家本身就是大士族。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就是司马家。当时还能选拔一些寒微之士。邓艾、石苞。都是出自司马家的推荐和任用!
寒微之人。没有什么上升通道!
而到了曹爽时期。浮华之风到了一个高潮。这些人寒微之人。即使获得了司马师的推荐。到了曹爽控制的禁军帐下。真的有出头之日吗?
与其如此。何若死死抱住司马家的大腿。一起搏一个前途呢?
武器!
私藏兵器、甲胄是死罪。
既然“阴”养死士。这些人自然不能持械!
再能打。手无寸铁。又如何起事呢?
所幸的是:禁军大多数也不常常持有兵器。
当时。除了正在执勤的。士兵是不持兵器的。只在有任务时。他们才到武库去领兵械。
这样。手无寸铁的。变成了原本光明正大的禁军士兵!
武库——司马门——讨得太后旨意——控制禁军——诱降曹爽。电光火石之间。司马家迅速翻盘。迈向权力的巅峰!
洞察三个冲突。满足三个需求:
1、曹爽与功臣士族集团的冲突;
曹爽要巩固地位。必须与司马懿为代表的功臣集团保持适当的平衡。在时机成熟前。对功臣集团。曹爽必须边压边拉。
司马师因此获得了担任中护军之职的机会。
2、实权与职能的冲突;
曹爽对功臣集团又防又拉的态度。使曹爽一方面紧抓实权。另一方面放出部分职能。
由此。司马师有选举之职。却无掌兵之权。
但同时。作为中护军。司马师又有机会光明正大地接触可能为己所用的人选。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
3、寒族弟子有才具。却没有上升通道。
因此。司马家有理由让这些死士为己所用。
司马家正是利用曹爽留下的这小小门缝。接触、笼络、隐藏这三千死士的。
机遇。未必总是浮于表面。更多的时候。他们深深地隐藏在为人忽略的地方。
今天。四处都已杀得一片红海。似乎哪里都没有太多的机遇了。
可是。仔细洞察市场需求。观察尚未被满足的冲突。或许。您也可以以小搏大。找到机遇!
与君共勉!
其他观点: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历史上。政归司马氏是一个重要事件。而这一切都始自由司马懿发动的“高平陵之变”。细究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你会发现这次看似仓猝的政变之所以成功。主要原因就在于司马懿父子的韬光养晦之计。
三国时。魏明帝曹睿病殁。由养子曹芳继位。原掌管军权的司马懿晋升为太傅。和大将军曹爽共同辅佐小皇帝曹芳。起先。年轻的曹爽对战功赫赫的司马懿心存敬畏。加之又是贵胄子弟。喜爱吃喝交游。凡事都交给军政经验丰富的司马懿去打理。后来在亲信何晏(曹操养子)的撺掇、提醒下。他开始着手削夺司马懿手握的军权。采取明升暗降之法。给他封了个有名无实的太傅。让他去做小皇帝曹芳的师傅。之后。兵权逐渐被曹爽掌控。狡黠多智、野心勃勃的司马懿不甘心大权旁落。想重掌兵印。可曹爽气候已成。大权在握。势焰熏天。怎样才能得偿所愿呢?
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深知自己暂时斗不过曹芳。决定采取韬晦之计。他先称病不朝。后来干脆把官位让了。以养病为由。在家闭门不出。暗中他可没闲着。而是抓紧布置儿子司马师将统领京师(洛阳)禁卫军的重要兵权抓到手。
曹爽将司马懿排挤出权力核心层后。与其弟曹训把持朝政。结党营私。挟持太后。党同伐异。
司马懿不仅善于韬晦。而且深谙权谋。他在托辞养病期间。授意儿子司马师阴养三千死士。这些人都是胆勇过人、视死如归的勇士。平时从不聚集。保密工作做得很到位。因此不仅官府很难察觉。 就是曹爽的耳目对此亦毫不知情。据说这些死士平时都有正当营生。三教九流。五行七作。从事什么职业的都有。平时混迹于市井芸芸众生中。毫不惹人注意。却都是些身怀技能的侠士。能以一敌百。且对司马氏父子忠心耿耿。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曹爽见司马懿闭门谢客。且已交出所有权位。顿觉高枕无忧。经常带着家将门客外出冶游、射猎。经常一出去就是几天。其弟曹训和何晏等人有些担忧。劝他道。几天几夜不回城。恐生不测。曹爽笑道:“调兵虎符都在我手中。司马懿又病卧不起。有什么可以担忧的”?
司马懿含混地说:“并州接近匈奴辖地。不太安宁。可要小心防备”!李胜见他两耳不聪。大声纠正道:“是山东青州”!
司马懿装糊涂道:“你从并州来”?李胜耐着性子答:“是去青州赴任”。
司马懿傻笑着对左右说:“他刚从并州回来”。
李胜告辞后。司马懿立即精神抖擞、披衣下床。对司马师、司马昭兄弟说:“李胜回去后必定向曹爽报告。他从此不会再怀疑我了。如果他再出城行猎。你俩立即动手”!
曹爽闻报大喜道:“这老东西一死。我还有什么可怕的”?之后。他果然不再猜忌、注意司马懿了。而是恣意游乐。全无顾忌。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小皇帝曹芳要去高平陵祭祀魏明帝。曹爽兄弟点起御林军。和其所有亲信大臣全部陪同前往。顺便过过狩猎瘾。司马懿闻讯。一跃而起。突然发动政变。他率领部分禁军将士攻占了曹爽的武库。并将其封禁 ;司马师则率领三千死士攻打皇宫。 这支从未动用过的敢死队很快发挥奇效。猛冲猛打。势如破竹。 不多时就控制住了宫中局势;司马懿来到朝中。威逼郭太后降旨。说曹爽独霸朝堂。奸邪误国。必须革职治罪。在刀枪剑戟的寒光下。太后无奈。只得违心下旨。然后司马氏父子率部分禁军和三千敢死之士迅速占领了城中各军营。并紧闭洛京四门。
司马懿命心腹高柔接管曹爽的军队。 命其他亲信控制并接管了留京的全部禁军。控制住京师秩序后。司马懿以太后的名义给曹芳送去一份懿旨。宣称罢免曹爽兄弟以及所有的亲信大臣。
史载。曹爽之所以不敢放手一搏。主要是担心留在洛京的家眷妻小以及如山财货。他放弃抵抗。以为“不失为一富家翁”。桓范见曹爽执意投降。仰天长叹曰:“曹子丹(曹真。曹爽之父)一佳人 。生汝兄弟。犊(牛犊。形容没用)耳!令桓范随卿灭门耳” !
高平陵事变后。曹魏宗室凋零。日趋衰微。司马氏专权。魏国的朝政基本由司马氏掌控。为后来的司马炎代魏建晋夯实了基础。
司马懿堪称史上最能忍耐的人。他曾经用装病的办法诓骗曹操。躲过了一次次凶险杀机。后来。面对曹爽猜忌。他又故技重施。托病蛰伏了十年。一旦时机来到。他突然奋起。趁曹爽奉齐王曹芳出城谒陵的难得机会。率三千死士和部分亲信将士。矫(太后)诏把城门关闭。废黜掉曹爽。旋即将其诛杀。为斩草除根。诛其三族。就连已出嫁生子的表姊妹都杀掉了。从此他就全面窃夺了曹魏大权。想曹操聪明一世。戎马一生。最后却被隐藏甚深、老奸巨猾的司马懿轻易摘了桃子......历史的波谲云诡。直让后世之人为之唏嘘感叹。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严禁剽窃】
其他观点:
据《晋书》记载:“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
司马师的三千死士绝不是从民间买来的
关于死士的成立时间。应该是在曹爽独权(239年)之后。曹爽让曹芳封司马懿为太傅。明升暗降。夺取他的军权。又让兄弟曹训和曹羲为中领军和武卫将军。掌管了禁军力量。
司马懿虽然靠装疯卖傻躲过了曹爽的迫害。但手上无兵无权。怎么可能和曹爽斗呢?这才需要让长子司马师去“阴养死士”。作为反击的力量。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司马师在洛阳阴养三千死士却有人知道”的疑惑了。因为这些死士本来就是在军营里的。自然不会引起怀疑。加上司马师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才能在当晚筹划。第二天一早就集合会兵。并发动高平陵之变。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写三国。次写明清。其余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2856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司马,司马懿,禁军,亲信,晋书,太后,都是,士族,洛阳,的人
没想到大家都对司马懿“阴养死士三千”,为何没人发现?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司马家阴养死士三千。却不为人发现。这得感谢曹爽给司马家留下的一个“门缝”。司马家。紧紧握住门缝。打开了胜利之门。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