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也就是说。《周礼》做为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记载了历史上的这两本奇书。再跟大家说下《周礼》。相传为周公旦所著。但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间 。《周礼》与《仪礼》和《礼记》合称\"三礼\"。是古代华夏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尽管《汉书》没有提取这两本奇书。但是汉代的桓谭却认为这两本书都是存在的。并且还记述了《连山》有八万字。《归藏》有四千三百字。后世的晋代的干宝。宋代的罗泌。罗苹。李过等人。也记下了《归藏》的部分卦名。而这些卦名和《周易》经文的卦名是相合类似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汉以后流传的《归藏》是有根据的。并非是杜撰。
再说到考古。当代学者也有人认为王家台秦简《易》卦就是《归藏》。
《山海经》是什么呢?
最早整理《山海经》的是西汉的刘歆。他就认为这本书是三代时所作。产生于尧舜禹的时代……禹把天下划分成九州。益与伯翳等人区分万物的本质。写出了《山海经》。刘歆这一说法其实是受到《列子》的影响。《列子·汤问第五》中说。夏革回答汤的疑问。提到了五座大山及山上的特产。此外还有怪异之物。这和《山海经》记载的地理、特产以及怪物的写法非常相似。同时。《列子》中又说这些怪物是大禹治水周行天下时亲眼见过的。他的臣子伯翳了解这些怪物。夷坚听说之后把这些怪物记了下来。因此。这种说法就影响到刘歆以上的论断。其后。王充《论衡·别通篇》、赵哗《吴越春秋》等都持这种观点。
那《山海经》是怎么说的呢?
在这说这个之前。我们先说下什么是易。《说文解字》就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意思是说。易字是上日下月。合而为易。也就是说。易有日和月的含义。讲的是阴阳交易交替 消长有关的。
那既然是《山海经》产生于尧舜禹时代。那么《连山》《归藏》也就是于此时了。你说呢?
其他观点:
正如太愚在前文反复指出。连山、归藏、周易“三易”一体。连山和归藏。都是周易模型的应用方法。
1.连山。周易模型的本位图(图1)得两个艮卦相邻。艮为山。是为连山。此其一。其二。天盘旋转。造成天盘艮卦连续出现在相邻的卦位上。艮为山。是为连山。
周易模型的天盘和地盘均有八个卦。天盘艮卦随天盘旋转出现在地盘的八个卦位。共得到八个基本卦象。把相连续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卦象组合。称为连山象。例如。图1和图2是两个相连续关系的基本卦象。称为图1-图2连山象。又例如。图7、图8、图1、图2是相连续关系的基本卦象。称为图7-图8-图1-图2连山象。若需要用天盘逆旋以解释概念。则用天盘逆动而成的相连续关系的基本卦象组成连山象。例如。天盘由图1而逆旋至图8再至图7。则图1-图8-图7是连山象。
《周易》唯一可能与“连山”概念有关的论述出现在水山蹇卦四爻:“往蹇。来连。”来是指坤卦。以归藏演绎变动至图7得两个坤卦相邻。是为来连;图7又得两个艮卦相邻。是为连山。天盘由此而变动为国8得两个艮卦相重叠。是为连山;再变动为图1。得两个艮卦相邻。是为连山。
古人利用连山象来抽象概念以解释一切。可通过对《周易》之中的概念(和文字)的演绎和解析予以证明。——《周易》的概念。惟有用连山象才能作出合理而且正确的解释。由此又可反证连山易是周易的应用方法。
《周易》之中的《卦辞》《爻辞》《象辞》《彖辞》都是连山象的应用成果。甚至所有的小篆文字。也是古人利用连山象演绎成字的(其中一部分文字是用基本卦象演绎成字)。
需要特别指出。正确判断八卦的元字根。事关能否正确演绎和解读《卦辞》《爻辞》《象辞》《彖辞》等。太愚在早先忽略了《说卦传》第十一章中所说的“巽为绳直”。因而没有把纟字根作为巽卦的元字根。造成前文在解析《爻辞》《象辞》之中涉及纟字根的文字的演绎和解析出现错误。下面通过雷水解卦五爻解析予以更正。并使读者能够结合该爻《爻辞》的解读来理解连山象的概念及其抽象概念和演绎文字的作用。详解贴图附后。
2.归藏。天盘旋转。使天盘乾卦离开本位;当天盘旋转一周。则乾卦回归本位。此谓之归。所以。天盘旋转(归)把神所隐藏的秘旨予以破解。称为归藏。这就是《系辞上》第四章所云:“知周乎万物。”即周易模型天盘的周旋能够解释万事万物。
《周易》隐晦地论述到归藏的概念。《系辞上》第十一章:“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圣人把周易模型的中心掏空(“洗心”)。安装上轴承。这样周易模型就隐藏了神的秘密。因此就可以用周易来判断吉凶。通过天盘的往和来。神所隐藏的秘密就可以破解出来。天盘谓之易。通过天盘的旋转破解出六爻之义。是谓“六爻之义。易以贡”。
《系辞上》第二章:“爻也者。言乎变者也。”意思是说。重卦的六爻。通过天盘的变动(用归藏演绎原理)演绎出来。《系辞下》第三章:“爻也者。效天下之动也。”天盘的旋转称为天下之动。其动。演绎出重卦的六爻。
天盘某卦出现在地盘的六个爻位(地盘的坎、艮、震。巽、离、坤)上进行归藏演绎(得到重卦的六爻的爻象以解释爻义)。称为周流六虚。这就是《系辞下》第八章所说:“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惟变适所。”翻译为:易道总是在演绎中发生迁移。变动不定。流连于地盘坎艮震巽离坤六个卦位上(以演绎重卦六爻爻线)。上下往来没有准定;刚柔发生变换。不是一成不变的。是根据规则以确定去到适当的位置上(来进行演绎)。
《周易》还具体论述到二爻位、四爻位。三爻位、五爻位。这就是所谓“二与四”“三与五”“同功而异位”。涉及到归藏演绎原理的应用(不详述)。
下面通过介绍水雷屯卦的二爻演绎。使有兴趣的读者加深理解爻的归藏方法。该爻的解析。早先因理解不到位。造成前文出错。借此机会予以更正。连山象和归藏演绎原理是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长期用来解释一切的方法。早期是经常应用的。因此也是非常成熟的。但周易模型失传两千多年以来。连山象和归藏演绎原理也失传了。重新解读必然存在许多理解上的困难。出错一时难以避免。希望读者谅解。
3.“连山”早于“归藏”。许多甲骨文文字。需要用到连山象才能演绎成字。这说明。连山象的应用。起码是早在殷商早期的事。归藏演绎原理主要是用来演绎解析六爻的爻义。而明夷卦的五爻有云“箕子之明夷”。这是用箕子的遭遇来解释明夷之义。箕子被纣王所囚。此所谓夷;后得武王问道于箕子。此所谓明。所以。箕子的事迹载入《爻辞》。足以证明《爻辞》的成书是武王以后的事。这也证明归藏演绎原理是在箕子事件之后才成为成熟的应用方法。
连山象的发明者是谁。已经无法考证了。估计伏羲发明了由天盘八卦图和地盘八卦图所构成的模型之后(那时还没有配置完备纪时要素)。古人就一直利用连山象来解释一切。直到夏朝时期。才利用基本卦象和连山象演绎出干支符号。并通过观测配置上北斗星象、二十八宿和二十四节气等纪时要素(二十四节气的配置可能还要推后)。
至文王被纣王囚禁。文王无所事事。就演绎归纳出归藏演绎原理。这也是后世称他为文王的原因所在。
祝读者诸君新年快乐阖家幸福!
其他观点:
《连山经易》篆体隶书抄本原书在文革中焚毁。韩艺老先生凭借超人的记忆而著述。至2009年初秋决意成文之际。日日疾书于案。有时间竟不得不停下来疗养孱弱之身体。确实辛苦之至。韩老精通中国九家易论。精通医道。青年时浪迹天涯。游走江湖。性豪猛放。嫉恶如仇。才情果锐。卓尔不群。又善良心慈。老人家思维敏捷。精通占术。善射覆如神目。医杂症比圣手。今若吾师不传。料《连山规藏》再无人续写。所憾众徒皆愚鲁。无人能及师之半手。更不可越过高师超人之智、过人之才。再三恳请吾师能成文传世。今幸得师允。天下苍生可一睹《连山易》之博大精深。实是芸生大幸。至此我中华《连山规藏》可以正讹误于易坛。使国学的基础得以正言。使我生后代能以此书了解自然、了解自身。对世界观、人生观、处世观、道德伦理观的正确认识。为构建和谐的人类社会生存环境而长谢此著吧!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2863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周易,之义,系辞,山海经,列子,周礼,六爻,模型,概念,两个
没想到大家都对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但是用周易和现有记载能推断出这两本失传奇书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也就是说。《周礼》做为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