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宋江的招安大计对于梁山是对是错?
原创

《水浒传》宋江的招安大计对于梁山是对是错?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谢邀!宋江归顺朝廷。是想给自己和弟兄们找个出路。出发点当然没错。但宋江把朝庭想象的太好。认为只要忠于朝庭。就能改变朝庭对梁山弟兄的看法。从而改变众弟兄的命运。正是他的这种好意和想法。却把梁山兄弟送上了绝路。所以。归顺朝庭是错误的。

良禽择木而栖。良将择明主而侍。大宋王朝政治腐败。表面上是蔡京、高俅、童贯、杨戬几个奸臣所为。其实是大宋王朝皇帝不是有道明君。宋江把众弟兄的终生托附给这样的昏君。结果可想而知。

宋江的错误。在于他没有真正认识到大宋王朝腐败的根本原因。错误的认为皇帝是好的。主要是奸臣当道。蒙蔽了皇上。他相信只要他们忠于朝庭。就能改变朝庭腐败的局面。这种异想天开的思想。表现出了宋江在政治上的幼稚。也表现出宋江就不是一个好的统帅。

宋江对政治错误的感悟。也使他对梁山的未来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他不但没有改变梁山兄弟的命运。还把众兄弟送上了不归之路。直到他自己临死。还要拉上李逵。这种愚忠。实在令人怒其不争。恨其可恶!

当然。宋江的错误不是他故意所为。而与那个年代的教育和信仰有关。这是他作为一个读书人对政治的认识。还不及没有读过书的武松等人清醒的主要原因。

其他观点: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宋江选择招安。被人诟病千年。一个人的理性选择。是其内心世界和现实世界相互碰撞出来的最佳选择。宋江是理性的。特别是在这种生死存亡的选择上。他也必须理性。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受儒家思想深刻影响的社会。特别是传统士大夫接层。其影响之深超乎我们想象。

忠孝仁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等观念。是传统士大夫阶层孜孜不倦追求的理想境界。忠君为国是传统士大夫阶层心目中的理想人格。

以宋江。吴用等为首的传统知识分子。也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他们内心深处对皇帝。对朝廷。对国家是有希望的。

宋江等梁山聚义。没有称王称侯。不同方腊。他们的政治主张是替天行道。忠义双全。而不是反抗朝廷。这是对传统礼法的敬畏。对儒家思想的尊崇。梁山最后走上招安之路。也就不足为怪了。

梁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 。108 条好汉。雄兵10 万。兵精粮足。地势险要。基本盘是不错的。

凭险固守。割据地方应该可以维持。但平定天下。改朝换代。与大宋朝的整个综合国力相比。梁山稍显弱小。

江南方腊精兵数十万。占据城池几十座。最后一年左右被剿灭。所以。从实力上来讲。招安也是上选。

「水浒传」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以北宋末年宋江农民起义为背景。加上民间传说。戏曲再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而成。

北宋之后是南宋。大宋并没有分崩离析。这是历史事实。作者选择了一种对历史负责的任态度。所以。梁山的最后归宿。一定是重新融入大宋朝这个国家体系。作者选择梁山聚义的结果无非三条。一是招安跟朝廷合作。二是继续抵抗。最终夺取天下。三是选择抵抗。最终失败。

作者尊重历史。改朝换代不是选项。作者作为元末农民起义参与者。心疼梁山。也没有把梁山彻底失败作为选项。

但在很多水浒传的续本中。出于各种心态。梁山大崩溃成为一个重要选项。梁山在官军的攻击下。分崩离析。支离破碎。宋江李逵等最终被捕。凌迟处死。

所以。在作者看来。跟朝廷合作是唯一的正确选择。符合历史。符合传统价值观。符合梁山利益。也符合作者对梁山的同情和寄托。

其他观点:

有人问了。若是宋江不求招安。只图占据水泊。打家劫舍、抗拒官府。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做一个逍遥的山大王岂不快活?

实际上任何人、任何事都有局限性。关键是古代人的价值观与现代人是不一样的!

站在宋江的年代。每个人都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总希望报效君王。为国出力。这在当时是正道。所谓落个封妻荫子。不枉人生一场。

倘若宋江不思招安。结局无疑也是悲惨的。别看宋江兵强马壮。与朝廷的对战都取得了胜利。可是梁山泊终究是一洼水泊。并无纵深可言。若是朝廷全力征剿。梁山胜利还好。若是稍有一败。恐怕下场堪忧。

胜负本是兵家的常事。官军纵然一败再败。如果屡败屡战。你梁山总不会永远都是打胜仗吧?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3:44:08

    梁山,朝廷,作者,错误,传统,王朝,李逵,水浒传,士大夫,大宋

  • 公主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3:44:08

    没想到大家都对《水浒传》宋江的招安大计对于梁山是对是错?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3:44:08

    谢邀!宋江归顺朝廷。是想给自己和弟兄们找个出路。出发点当然没错。但宋江把朝庭想象的太好。认为只要忠于朝庭。就能改变朝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