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被斩首,为什么发下大旱三年的毒誓,牵涉无辜的百姓?
原创

窦娥被斩首,为什么发下大旱三年的毒誓,牵涉无辜的百姓?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窦娥被冤发毒誓:

这是作者编造事!

无神无鬼誓不灵:

皆是小人得大志!

其他观点:

窦娥临死三桩愿。是泼向主宰命运者的怨恨。是对天地不公的控诉。是洗刷自己冤屈的证明。因为地是统治阶级的地。天。是害人者的天。在这片天地里。百姓的疾苦无人过问。混帐无赖行恶乡里无人管。官贪吏污无人为百姓作主。孔子曰:“苛政猛于虎。”唐柳宗元也曾感叹:“赋敛之毒有甚蛇者乎!”任是大旱三年。若非冤魂遇到她做了官的父亲。所受冤屈仍未必得以昭雪。窦娥是天下忍辱百姓的代表。在那个暗无天日的时代。统治者给百姓造成的苦难。远甚于天灾。与之相比。若能唤醒天地良知。三年之旱算得了什么?

其他观点:

窦娥之冤能惊动天地。但天地依然没有主持公道的意思。既然如此。要天地何用?

窦娥这三个愿望。不应该叫毒誓。而是为自己求证的赌咒。

窦娥需要把事情闹大。让天地、让所有人都知道。她是冤枉的。她不是有心牵连无辜百姓。是借用前例而已。

秦腔《窦娥冤》剧本:

第三桩么!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

(唱)昔日三年天大旱。只因东海孝妇冤; 如今轮到你山阳县。百姓有口苦难言。

由台词可见。窦娥说“百姓有口苦难言”。她并不是打算牵连无辜。

但是。百姓不知道她是冤枉的。

百姓听谁的?百姓听官府的。官府说什么百姓信什么。

如何让百姓相信窦娥所说才是真的?如何让百姓相信窦娥是冤枉的?怎么证明?

六月雪。有看不到的。三年大旱。所有人都都看到。

窦娥赌咒发愿。用三年大旱作为天地给她出具的证明。让所有人都相信她是冤枉的。

仅此而已。

窦娥不是有意牵连百姓。她也是借鉴先例。也就是唱词里的“东海孝妇”。天地曾经用三年大旱来证明东海孝妇是冤枉的。有这样的先例在。窦娥有样学样。

《窦娥冤》的故事。并不是关汉卿原创。而是关汉卿以东海孝妇的故事为原型。创作出了《窦娥冤》。鲜血倒溅、六月飞雪、大旱三年。这都是《列女传》里的。

既然窦娥把东海孝妇当先例。“三年大旱”这个手法在历史上出现过。那窦娥就不算始作俑者了。

始作俑者是谁?天地。

天地想出这么个混账手段。用祸害百姓三年来当作孝妇、窦娥受冤枉的证据。这不是窦娥的问题。这是天地的问题。不是窦娥牵连无辜百姓。而是天地牵连无辜百姓。

所以。唱词里才有累死“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种咒骂天地的台词。

举例。

张三被冤枉了。他找到李四。李四说了。你去打王五一顿。我就相信你是冤枉的。张三打了王五一顿。王五固然委屈。但始作俑者是张三吗?开出这个条件的是李四。所以李四才是最坏的。

这种行为。在古代来讲。就属于“纳投名状”。《水浒》里。林冲初上梁山。白衣秀士王伦不肯收留林冲。非要让林冲去杀个人来纳投名状。那你是恨林冲。还是恨王伦?真正的坏人。真正的幕后黑手是谁?

《窦娥冤》体现的是什么?正是“不公”。这种不公不是小范围的。而是整个世界都是病态的、不公的。

换句话说。是对整个封建制度的不满。所有的悲剧。深究根源。不是某人造成的。而是“天地”。是封建制度造成的。

也因此。《窦娥冤》才有很高的批判性及社会价值。《窦娥冤》之所以能够被推崇。不是它的故事情节多么好。而是它对封建社会不平等制度的批判。是有进步意义的。

所以《窦娥冤》的价值所在是其更深刻的思想层面。心思浅薄的人是无法理解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3:44:51

    窦娥,百姓,天地,大旱,东海,窦娥冤,不公,始作俑者,无辜,先例

  • 公主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3:44:51

    没想到大家都对窦娥被斩首,为什么发下大旱三年的毒誓,牵涉无辜的百姓?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3:44:51

    窦娥被冤发毒誓:这是作者编造事!无神无鬼誓不灵:皆是小人得大志!其他观点:窦娥临死三桩愿。是泼向主宰命运者的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