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马谡失街亭。诸葛亮和马谡要各自承担一半责任。诸葛亮的责任就在于用人不明。误用马谡为主帅守街亭;而马谡的责任就在于:违亮节度。舍水上山。意思就是违反诸葛亮的安排。擅自舍弃水源而驻守在山上。
街亭在陇右的东边。长安的西边。也就是在陇右与长安的中间。从长安或陈仓前往陇右。如果走大道。街亭是必经之处。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先是用赵云和邓芝和疑兵在斜谷拖住曹真的魏国主力部队。然后诸葛亮兵出祁山。一路围攻魏国的祁山守将。一路前往街亭守住要道。阻止魏国的援军。而最重要的一路由诸葛亮亲率魏延、吴懿等攻打陇右。而陇右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目的。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作出这么多的动作。就在于终极目标是拿下陇右三郡:南天、天水、安定三郡。切断曹魏与凉州的联系。而守街亭这个任务。是所有任务中最容易完成的。只要守住街亭。拖延时间。让诸葛亮有足够的时间拿下三郡。那么守街亭的任务就算圆满完成了。
诸葛亮将这个任务交给没有战斗经验的马谡。无疑是给马谡送功劳的。也从侧面反映诸葛亮对马谡的培养。而作为完成这个简单任务的双保险。诸葛亮又将颇有防守能力的王平担任马谡的前锋。这么一系列的安排。只要马谡照着诸葛亮的安排去做。不犯傻。基本上是稳拿功劳了。诸葛亮用马谡。是出于私心的。这是诸葛亮应该承担的责任。
可就是这么一件稳拿功劳的事。居然让马谡招来杀身之祸。马谡的失败完全是自已作死。马谡居然舍弃城池和水源。上山扎营。马谡这么做唯一的解释就是:马谡贪更大的功劳。上山等于是做出攻击姿势。马谡想在街亭进攻。打败名将张郃。最终的结局是马谡不仅大败。还被张郃军击溃。既然败了。就得承担责任。最后也落得个身死的局面。怪不了别人。
所以说街亭之败。诸葛亮和马谡各自承提一半的责任。最后的结局就是诸葛亮自贬三级。马谡被杀。
事实上。守街亭的人选。唯一合适的只有王平。诸葛亮没有太多的选择。
赵云、邓芝要在斜谷设疑兵。这个相当重要。面对的可是魏国的中军大将军曹真率领的主力。而且还不能让魏军主力进入汉中。哪怕被魏军识别疑兵。也必须在斜谷堵住魏军主力。否则诸葛亮所有北伐军团将全军覆没。这一路是相当重要。赵云必须守斜谷。
魏延和吴懿是蜀汉当时仅存的进攻型大将。需要随诸葛亮进攻祁山及陇右三郡。魏延和吴懿是走不开的。让魏延和吴懿守街亭实在是大材小用了。诸葛亮必须要在短时间内。困住祁山魏军。拿下陇右三郡。魏延和吴懿是最佳人选。
除去镇守四方的将领。随诸葛亮北伐的。守街亭最合适的人选就是王平了。王平在219年的汉中之战时投降刘备。在曹操处是代理校尉。投降刘备后被任命为牙门将、裨将军。到诸葛亮228年北伐时。王平已担任9年的牙门将和裨将军。并且历来在军中任职。作战经验丰富。为人低调。遵守法令。是最合适的人选。
诸葛亮为何不用王平?
说来说去。这还是诸葛亮的私心了。诸葛亮太看重马谡了。想借机培养马谡。并给马谡送军功。诸葛亮摆明了就是想提拔马谡。马谡是荆州人。又与诸葛亮关系非常好。诸葛亮很想培养好马谡这个人。而王平就不一样了。王平是降将。又是益州本地人。从诸葛亮的角度看。还是想培养荆州人。并且蜀汉政权占主要地位的就是荆州集团。
其他观点:
《三国志》对街亭失守的评价是马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舍水上山。举措烦扰”。也就是说。街亭失守的责任全在马谡。
(马谡剧照)
不过说起来。马谡虽然要负直接责任。但是主要责任。却应该由诸葛亮来负。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派没有实战经验的人担任先锋。
看看马谡一生的简历。
在刘备的时代。刘备非常看重马谡的哥哥马良。但是一直看不上马谡。只是让他担任县令、太守这样的地方官。不过后来马谡多次跑中央。和诸葛亮的关系搞得很好。诸葛亮对他很看重。常常和他交谈。而且一谈就是一个通宵。刘备在去世的时候。还专门叮嘱诸葛亮。不可重用马谡。不过诸葛亮并没有在意。
刘备去世。诸葛亮让马谡当自己的幕僚。随自己去平定南方。在平定南方的时候。按《汉晋春秋》《华阳国志》这样的史料记载。马谡当时给诸葛亮提了善待南方少数民族首领的建议。所以。才有对孟获等南方首领“七擒七纵”这样的事情。
以上就是诸葛亮在让马谡带兵做先锋。守街亭前的全部简历。从这份简历来看。马谡完全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给诸葛亮提出的善待南方首领的建议。表现的也只是政治才干。不是军事才能。
一个从来没有实战经验的人。诸葛亮就敢让他担任对第一次北伐战争来说举足轻重的先锋。一向谨慎的诸葛亮。是不是太冒险?
(诸葛亮剧照)
第二。不努力提高马谡的威望。
在安排先锋的时候。诸葛亮是召集大家讨论过的。大家讨论的结果。认为魏延和吴懿适合当先锋。众人的这个意见。也是说得过去的。
毕竟魏延是硕果仅存的老将。据守汉中数十载。没有出过任何问题。吴懿虽然也没打过什么仗。但他是刘备的大舅子。人脉很广。在军中的威望很高。而马谡没有什么威信。又没有实战经验。所以大家不推荐他。也是有道理的。
大家不推荐马谡。而诸葛亮一定要马谡担任这个先锋。这并不能说诸葛亮做得不对。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诸葛亮就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这也是对的。问题在于。诸葛亮没做对的地方是。既然他已经看出了马谡不服众。这时候。他就一定要给马谡以威望。让马谡服众。
怎么样给马谡以威望呢?历史上是有过这样的经验的。刘邦把一个毫无名气的韩信推起来。让他当大将。当时所有的将领都不服。最后刘邦筑了一个高台子。在台上郑重其事地封将。把佩剑授予他。这样一来。韩信才具有了极大的威望。
但是诸葛亮并没有这么做。就让马谡带着军队匆匆忙忙地离去了。结果。马谡在布置战术安排的时候。王平等人果然不服他。和他吵了起来。
其实。军队里打仗。并没有对与不对的说法。韩信“背水一战”与项羽的“破釜沉舟”都是违背常理的。但是他们打胜了。马谡违反常理。也是置之死地。为什么就打不赢呢?因为他不服众。而他之所以不服众。就是诸葛亮没有给他这个威望。
(刘备剧照)
第三。整体策略太过于依赖街亭一个据点。
街亭一失守。整个北伐行动就失败了。街亭只不过是一个据点而已。一个据点。怎么可能对整个战争策略有这么大的影响呢?这说明诸葛亮的北伐行动。具有很大的脆弱性。
同时。既然这个街亭如此重要。诸葛亮在进行顶层设计的时候。就应该有一定的补救措施。没有任何补救措施。街亭一完全完。这又说明。诸葛亮的北伐行动。具有很大的冒险性。
既然顶层设计的责任是诸葛亮。这个责任。怎么可能由担任先锋的马谡来全负呢?
马谡在丢了街亭的时候。诸葛亮一通痛哭。说自己后悔当初没有听刘备“马谡不可大用”的话。这样一通哭诉。所有人都找到了发泄的对象。我不能说诸葛亮是故意的。他也承担了责任。但是。我觉得他所做的检讨。远远不够。
(参考资料:《三国志》《华阳国志》《汉晋春秋》
其他观点:
街亭失守发生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此次北伐也终因“马谡失街亭”而以失败告终!“马谡失街亭”一直是后人热议的话题。特别是关于这件事到底谁才是第一责任人更是成为了后人关注的焦点。有人说街亭之失。罪在诸葛用人不当。放着大将魏延。吴懿等人于帐前不用。却用一个从无作战经验的马谡;也有朋友说是马谡不听诸葛调遣。执意屯兵山上。才招致街亭之失。究竟谁是谁非呢?当时到底又有那些人可保街亭不失呢?诸葛亮执意启用马谡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目的呢?
可守街亭的大将
诸葛亮第一次出师北伐的队伍还是比较“壮观”的。像魏延。赵云。吴懿。邓芝。马谡。王平。高翔等蜀中名将皆在此列。其中不乏能有镇守街亭的人选。而诸葛此次北伐却因街亭失守而败退。实属可惜。那么有哪人镇守街亭可确保万无一失呢?我认为这三人是绝对没问题的。
第一位便是蜀汉名将魏延。别的不多说。光从魏延曾镇守汉中近十年而未曾没出半点纰漏。区区一个街亭能难得了魏延吗?更何况街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第二位当属吴懿。也许吴懿这个人的名气在后世并不大。但在当时绝对是蜀国数一数二的大将之才。给大家一个形象的对比吧。王平大家一定不陌生。吴懿在世前。王平便一直充当着他的副手。在诸葛亮死后。镇守汉中的大任便落到了吴懿身上。曾多次成功抵御了曹魏的军事进攻。
第三位这是赵云。赵云之名想必不用多说。赵云为人忠勇稳重。若有老将赵云镇守街亭。张郃
断不能拿下街亭的。
话说当时诸葛亮为何不用此三人呢?不用赵云还是情有可原的。因为赵云当时也有重要任务。时赵云与邓芝领一军出箕谷。作为疑兵。用以分散曹魏兵力。不过说到魏延和吴懿。这两人在当时还真没什么事。就留在了帐前。未曾出战。那为何诸葛不然他们去守街亭呢?说白了。诸葛亮对此二人还是存在一定戒心的。
对魏延。诸葛亮一直是“用而不尽其才”。魏延性情孤傲。颇有关羽之风。时唯有诸葛亮可将其镇住。魏延多次随诸葛北伐。然每次所领之军都没有超过万人。可见诸葛亮对魏延是存在一定戒心的。且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曾提出“子午谷”之谋。但被诸葛否决。当时两人还是存在一些矛盾的。所以诸葛亮弃用魏延。
再看看吴懿。吴懿是刘备的大舅子。属于皇亲。加上吴懿是益州集团的核心人物。与益州故主刘璋也有通家之好。故诸葛亮也不敢将兵权轻易交给吴懿。
诸葛亮执意启用马谡的原因
其一:马谡忠诚可信。早在刘备入主荆州时。马谡便因伊籍的推荐而得到任用。可算是忠心旧臣。且马谡与诸葛亮同属荆州集团。诸葛亮自然对他非常放心。
其二:马谡有谋略。陈寿曾评价马谡:
“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
当年诸葛亮南征时。就采纳了马谡所提的不少建议。终使南中人心归服!
其三:诸葛亮视马谡为接班人。据史料记载。诸葛亮与马谡之间亲如父子:
“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三国志·蜀书·马良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
首先马谡之兄马良与诸葛亮有深厚的友谊。曾在书信中称诸葛亮为“尊兄”;其次诸葛亮非常欣赏马谡的才能。且当时亲子年幼。诸葛亮急需培养一位以后能接替他的人!
这便是诸葛亮执意启用马谡的原因。让其镇守街亭是希望让他在实战中历练成长。毕竟这个过程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其实以马谡的才能。若按诸葛之令。是完全可以阻挡魏军与街亭之外的。只可惜马谡年轻气盛。急于立功。屯兵山上实想以攻代守。打一场轰轰烈烈的胜仗。然马谡不是项羽。并没有打出“破釜沉舟”的效果。加之前有将帅不和。军心动摇。故终被张郃击败!
此事诸葛亮确有用人不当之过。用人唯亲之嫌。然主要罪责还在马谡身上。此战之败。时命也!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3004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街亭,马谡,刘备,先锋,魏国,汉中,责任,荆州,诸葛,益州
没想到大家都对马谡失街亭到底是谁的错,至少有三人可以守住街亭,诸葛亮为何不用?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马谡失街亭。诸葛亮和马谡要各自承担一半责任。诸葛亮的责任就在于用人不明。误用马谡为主帅守街亭;而马谡的责任就在于:违亮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