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
原创

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杜甫与“诗仙”李白齐名。经历却有天壤之别。私心里。我喜欢李白。我发自内心尊重杜甫的原因是。他一心一意。为国为民。乱亦不易其心。贫亦不改其志。这样的人。心如玉壶冰。是值得千秋标举。万世传颂的。

最令我感念的。是他老来身居茅屋。不幸茅屋还被秋风吹破屋顶。不幸茅草还被顽童抢走。顽童欺他年迈体弱。任他追得气喘吁吁。喊得口干舌燥也不还他……(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所以读杜甫的诗。真是需要一定的年龄阅历和心理承受能力才可以。杜甫以前的诗人。从未如此深切的呈现一个时代的苦痛。一个盛世的崩殂。大多数人只是见自己。能达到见天地的。已属稀有。杜甫真是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他写自己亦是客观。写他人。亦是深情。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在这么艰窘辛酸的境地下。他居然还能自嘲。他想到是居然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其他观点:

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前言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唐朝最伟大的两位诗人李白(701年—762年)和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都不是进士出身。

当然了。诗写得好未必是安邦定国的人才。但是在以诗赋取士的时代。终究有些遗憾。

李白根本就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他采取的是一条终南捷径。李白不断地游历、隐居、出山。最终由好友引荐进入仕途。可惜非科举的出身不正。他从来没有得到过唐玄宗的重视。自然也实现不了“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的理想。最后还是失望地离开了。

杜甫则不同。他积极参与科举。据历史记载。他第一次名落孙山。第二次却碰到了号称“野无遗贤”的李林甫。

杜甫晚年(766年)在夔州曾经写过一首自传式的古风《壮游》。可见青少年时期的杜甫非常自负: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杜甫说自己长大一点更了不得了: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班扬。东汉的班固与扬雄。这种自夸有点像现代人说自己的文章不亚于鲁迅。宝应元年(762年)秋。杜甫在《宗武生日》一诗中写过: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杜甫爷爷是初唐著名的诗坛狂人杜审言。因此杜甫敢说:诗是吾家事。

但是别人并不一定这样认为。殷璠作《河岳英灵集》的时候。选了李白、岑参、崔颢、孟浩然、王昌龄、常建等24人的作品。盛唐人选盛唐诗。杜甫根本就没有入选。其中的孟浩然一生布衣。仅仅做过短期的幕僚。可见殷璠选人并不是看政治地位。

前面这几首诗是杜甫在中年和晚年时写成的。不过可以看出年轻的杜甫当年对自己的诗文很有自信 。可令人诧异的是。在诗赋取士的时代。他的这种自信不久就被击得粉碎。

开元二十四年。杜甫去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天宝六载(747年) 。三十六岁的杜甫又到长安参加了一次专门给进士落第者的考试。没想到这一次考试录取率为零。

权相李林甫哄骗唐玄宗说“野无遗贤” 。或许李隆基也相信这些“高考失意”的人里面真的没有什么人才。

大家都知道王维干谒玉真公主。内定时挤掉了宰相张九龄的弟弟考上了状元。 当年孟浩然走宰相张九龄的门路都没有什么用。杜甫似乎更没有这些门路了。

杜甫奔走献赋也没有找到自己的那个贵人。于是“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

其实这些年一直有进士考试。天宝六载(747年)当年就有一次 。状元是杨护;天宝七载状元是杨誉;天宝八载的进士有大诗人刘禹锡;天宝十载有大诗人钱起。

一直到天宝十年 。杜甫靠献三《大礼赋》。才得到玄宗的赏识。待制在集贤院。但是并没有得到官职。

杜甫虽然被后人尊为诗圣。但是在诗赋取士的时代。诗圣却考不上进士。您觉得问题出在哪里呢?

是考试发挥不好吗?还是没有找对门路?不知道这些年杜甫干什么去了。一直忙着在”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吗?

1、安史之乱前

天宝十年杜甫献赋以后。一直到天宝十四年。才被授予一个芝麻绿豆官:河西尉 。 杜甫很失望地写了一首《官定后戏赠(时免河西尉。为右卫率府兵曹)》: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飙。

杜甫不愿意接受这个“凄凉为折腰”的官职。不久又得到了一个库管员的职务: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此时的杜甫年己四十四。困居长安十年有余。

得官以后。杜甫先去奉先县探了一次亲。顺便写了一首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首诗中有几句特别令人印象深刻。

杜甫虽然地位卑微。但是志向远大: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忧国忧民的杜甫还在这首诗中写到: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最令杜甫痛苦的是自己的小儿子竟然被饿死了: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

这首诗的结尾处写到: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杜甫的感觉很准: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就在这一年的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

2、被困长安

第二年6月潼关失守。唐玄宗逃离长安入蜀。7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唐肃宗。

杜甫准备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幸运的是杜甫官职太小。反而比较自由。在这期间还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篇:《对雪》、《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 。

《春望》是杜甫最有名的一首五言律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对雪》也是一首五律。相对不太知名: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这两首五律。前三联都对仗。《对雪》中今人读平声、古人读入声的字比较多:哭、独、薄、息。

《悲陈陶》是一首七言八句押仄韵的古风。不是七律: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哀江头》是一首长篇幅的仄韵(入声韵)古风: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落第的芝麻官杜甫在长安城到处乱逛的时候。状元王维就没有那么自由了。计有功《明皇杂录》载:

王维时为贼拘于菩提寺中。闻之赋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乱定。玄宗优恤。诰封“天下梨园大总管”。

王维身陷囹圄苦熬的时候。杜甫却趁人不注意。脚底抹油。悄悄地溜掉了。

3、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至德二年(757)4月。郭子仪率军来到长安北 。杜甫趁机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了唐肃宗。唐肃宗见到衣衫褴褛的杜甫大为感动。授其为左拾遗。杜甫终于有了一个拿得出手的官职。后人称其“杜拾遗”。

这段经历还被杜甫写入了五言古风《述怀·此已下自贼中窜归凤翔作》: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慜生还。亲故伤老丑。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

不过好景不长。官微言轻的杜甫因为房琯之事触怒肃宗。“帝自是不甚省录”。从此丧失了前途。长安收复后。杜甫于乾元元年(758)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这年的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再次探亲。不知道为什么唐朝探亲假那么多? 这一路上。杜甫写下了不朽的史诗级作品:“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漂泊西南天地间

在夔州时。杜甫曾经写过《咏怀古迹五首 》。其中一首写到: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乾元二年(759) 。 杜甫辞去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后辗转到了成都投靠好友严武。他在浣花溪畔居住的草堂。如今成了当地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杜甫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生活在四川奉节县。

严武调回长安不久。继任的高适(对。就是他)压不住阵脚。蜀中大乱。广德二年(764)春。严武第三次镇蜀。杜甫又回到了成都草堂。并担任了一段时间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人又称其为杜工部 。

永泰元年(765年)。正月里好友高适去世。四月时。好友严武去世。杜甫失去依靠。便离开了成都。这一年杜甫已经53岁了。

离开成都的杜甫。经嘉州、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云安(云阳)。于大历元年(766年)到达夔州(奉节)。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安稳生活了一段时间。

在夔州的两年里。杜甫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占现存作品的30%。例如我们所熟悉的《春夜喜雨》、《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等。其中《登高》还被评价为是古今七律第一: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大历三年(768年) 。五十七岁的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临行前连瀼西的四十亩果园都送人了。还写了一首《将别巫峡赠南卿兄瀼西果园四十亩》纪念。

杜甫先到江陵又转公安。 战乱未息而关山重重 。杜甫估计对自己的归乡之愿有些灰心了。这时写过一首五律:《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一年的年底杜甫又漂泊到湖南岳阳。写下千古名作《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大历四年(769年)-大历五年(770)期间。杜甫在岳阳、潭州(长沙)、衡州(衡阳)之间辗转往复。大历五年冬。杜甫在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终年59岁。

结束语

唐代孟棨的《本事诗》评价杜甫:

“杜(甫)逢(安)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

杜甫还被后人认为是为集大成者。他的诗从形式上各体均擅长。特别是对于七律的成熟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题材上。杜甫诗感怀、咏物、赠别、登临、题画、怀古、咏史、纪事等无所不有。人物形象也丰富多样。达官贵人、落难妇人、贩夫走卒、诗人游子、将军歌者、农夫老妪等尽入笔端。

另外。杜甫的作品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苏轼《王定国诗集叙》说:

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杜甫被后人称之为诗圣。实至名归。

结束时。按照惯例作七律一首。用杜甫《秋兴八首》中的韵脚。 《读杜甫诗有怀》:

杜公文赋继家风。彩笔天人造化功。驴背京华十三载。渔阳烽火半边红。吟秋吟病江湖上。忧国忧民襟抱中。八斗才高偏运蹇。飘零青史一诗翁。

@老街味道

其他观点:

这个问题问得怪。

小小菜鸟来试菜。

杜甫同志生后唐。

伟大诗人不是赖。

小编同志问得怪。

不是一个诗人吗?

小编同志问得好。

是个男人好不好?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3:59:50

    杜甫,天宝,长安,一首,大历,进士,诗人,的是,潼关,李白

  • 夜深时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3:59:50

    没想到大家都对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3:59:50

    杜甫与“诗仙”李白齐名。经历却有天壤之别。私心里。我喜欢李白。我发自内心尊重杜甫的原因是。他一心一意。为国为民。乱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