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杜甫为何一生坎坷?
原创

唐代诗人杜甫为何一生坎坷?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古印度东北部小国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出身帝王世家。虽然他的国家相对弱小。臣属于大国。而作为王子。他的一生本来可以平安顺达的。令人十分震惊并且万分敬服的是。他出城几次。遇到老者、病人和死人后。便觉悟到众生皆苦。人生不可能避免生老病死苦之宿命。生命都是短暂的。人被各种欲望羁绊折磨。人的本性被外界的纷纭的欲念和信息遮蔽。不懂得世间的因果。因此。肆意妄为。造了不少恶业。却不自知。

[佛陀]

诗人作家。锦心绣口。敏于感受。长于表达。能够充分抒写宇宙、社会和人生的变幻和痛苦。越是伟大的诗人。越能直观真切地呈现出生命的苦与痛来。

从这种意义上讲。伟大的诗人。必然同时也是伟大的殉道者。他们以自己为牺牲。以其时代为贡献。以揭示众生之本相为使命。

杜甫作为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大诗人。自然也不例外。他的一生。注定是坎坷的。或者说。正因其坎坷。才成就其伟大。

杜甫坎壈一生。却又不仅仅是他自己的一生。他的愤懑痛苦。是当时备受压迫者。有志不得伸。有寃不得诉者的痛苦。他的痛苦。也是一切被压迫、遭到不幸的。被侮辱、被损害者的痛苦。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图。被李隆基、杨国忠和李林甫等昏君奸臣葬送!“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也被岁月消磨殆尽。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及其家人。被裹入逃难者的洪流之中。那时。他是诗人杜甫。更是难民杜甫。难民是不幸的。杜甫的“诗史”。正是精炼押韵的难民实录。

杜甫又是幸运的。作为士大夫。身在仕籍。得以免除诸般徭役、兵役。在石壕村中。如果他也是寻常平民。肯定也被拉了壮丁!

在咸阳桥边。如果杜甫家族也是普通百姓。那么。也不免“耶娘妻子走相送”。生离死别。悲伤哭泣。“哭声直上干云霄”了!

[读杜甫。愈觉其可敬。读李白愈觉其可爱。风雅君倾心李白。但却越发不敢雌黄老杜]

杜甫又是不幸的。他自己的幸运。并不能消减社会的苦难。甚至也不能减轻他自己的痛苦。作为孔子精神上的后裔。济世爱民是其人生信仰和生命哲学。可是。天崩地裂。百姓流离失所。他却无能为力。不能救生灵于水火。

他只有一支越发苍老悲凉的笔。饱沾着悲愤的无奈。一字一顿的诉说。仿佛白纸是法庭。能够给他。也给他所热爱的君父家国、百姓同胞以最后的。也是永恒的公正。

然而。他一直没有盼到这种公正的到来。有时。貌似略见曙光。他便兴奋不已。“漫卷诗书喜欲狂”。还要“却下襄阳向洛阳”。好像暂时忘却了子女被饿死、兄弟骨肉分散的悲哀。

王师小胜之后。却不能一鼓作气势如虎。反而常遭到意想不到的的惨败。生民之难。益发深重。老诗人的心胸似乎难以装盛这一波有一波的苦难和折磨了。

[冯至先生《杜甫传》]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为绝世天才。不世出的谪仙人李白悲哀。难道他只为李白悲哀吗?

我们最深切的同情。最终指向的都是自己!而这种“自我中心”。却并不自私。也不狭隘。毕竟好汉识好汉。英雄最懂英雄。而天才更能理解天才的悲哀!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一千多年后。熟读李杜诗篇的赵翼。渴望引领风骚。甚至已不觉李杜文章新鲜的他。却最懂杜甫等人。这两句诗。简直是杜甫人生和艺术的最精确最简练的注脚。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诗人是永恒国度的王者。在他们自己的时代。纵然不被视作小丑。却常被世俗统治者轻视。司马相如被汉武帝以“倡优蓄之”。唐玄宗则希望李白作个协律都尉。为其淫乐助兴。

杜甫则更惨。落魄了大半辈子。才见到皇帝。结果。自己太老实太死板。站错了队。差点没把小命搭上。新晋皇帝肃宗李亨。已经把他打入另册了。

纵然杜甫交了大运。像老哥高适那样。中晚年才得志。成为一方大员。或者像诗佛王维那样。官隐于朝。那么。杜甫还是杜甫吗?

曾经饱受苦难的高适们。在世俗意义上是成功了。大器晚成。逆袭成功。进入统治集团。之后。他又留下什么呢?

立德是圣人明君之事。立功乃将相之业。诗人的事业是苦难。是弱者的营生。

诗人渴望成为强者。拥抱尘世的幸福。但诗人并不满足于自身富贵。

伟大的诗人。生而为己。他们为理想为信念而活。

伟大的诗人。又因其胸怀天下。志在苍生。为他人为公义而活!

弱者常在。苦难长有。诗人的事业永存。诗人们的坎坷。便不可能结束!

这种坎坷。神圣而伟大!

更多人文精彩解读。敬请关注:风雅人文观察。

如觉文章不错。还望点赞鼓励~~欢迎分享转发。留言交流~~

其他观点:

因为诗圣杜甫大半生处于颠沛流离之中。生活惨淡无光。倒致一生坎坷。

我们在提到诗仙李白的时候总不可避免地提到诗圣杜甫。杜甫年少时生活条件相对优越。毕竟父亲是兖州司马。他经常游历山河。结交了许多有名的人。但是因为运气不好。导致自己两次参加科举。可是不中。于是就心灰意冷。去游历山河去了。在杜甫32岁时候遇到了李白。杜甫很崇拜李白。在自己的很多诗篇中都提到了李白。虽然李白诗中写杜甫的诗并不多。

至于杜甫地后半生颠沛流离了。大概是在杜甫四十岁那年。他写了一篇《大礼赋》。幸得唐玄宗赏识。给了他一个候补官位。但拒绝出任校尉。之后他从长安还没踏进家门。就听见家里哭声。原来是他最小的儿子因为缺吃少穿给饿死了。之后安史之乱开始了。他就去投奔新皇帝唐素宗。中途还被当成反叛人士给抓起来了。不过幸好最终还是见到了唐肃宗。并被封官。

但杜甫做官并不如意。之后又去四川投奔他的好朋友严武。来充当幕僚。并盖了一座草堂。这就是四川著名景点杜甫草堂了。这时候杜甫已经五十多岁了。而且生活依旧贫苦。他直到死去一直生活在草堂里。

这就是杜甫的一生。可以用惨淡来形容他的一生。但就是这惨淡的一生。给了杜甫很多感触。由此创作了许多著名诗篇。因此被称为“诗圣”。

其他观点:

谢谢邀请。

人生本就坎坷。看看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文人。那一个不是命运坎坷呢?苏东坡有首诗这样写的:人皆有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有儿愚蠢且鲁。无灾无病到公卿。大约能够无病无灾到公卿的。就不算一生坎坷了。可以。这样的人又有几个呢?在我看来。杜甫的命运不过与大部分人一样。人生有起有落。有悲有欢。如此而已。

可是。现在杜甫一生坎坷被做为一个问题提了出来。说明大多数人还是认为。杜甫的命运不应该是那样的。他起码应该更好一些。这个更好。大概是官可以做的更大一点。特质生活条件应该更好一些。但是。命运这事是人生的全部条件综合起来形成的结果。杜甫的命运只能是那样。不可能是另外的样子。

杜甫好歹也是个官。比起孟浩然等没有当过官的。算是不错了。而且。工部官员郎也算是个不小的官了。和现在比照。大概也算是厅级干部了。当然。这只是他最后的官职。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官职都不高。大多数时间是给别人当幕僚。说坎坷。也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个坎坷。是与他在文学上的巨大成就相比得出的。假如杜甫不是“诗圣”。相信人们也不会在意他的命运是否坎坷。

以为文学成就巨大。就一定要当大官。这样的认识是有问题的。但持这样认识的人却不在少数。普通人形成这样的观念。不是自发的。而是受到文人的影响。怀才不遇。正是千年以来的文人心态。但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当官的能力。是取决于政治才能。而不是文学才能。文学才能好的人。也未必就能当好官。所以文人的怀才不遇。可能是个千年的误会。

文人有文人的品格。政治家有政治家的品格。这两者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其中最关键的差别是。文学家必须有真性情。必须对现实的某些方面有深刻的体验。在文学作品中。把这种对生活的体验表达的越深刻越真实。就越能感动人。一个能够感动人心的文学作品。他的作者必然是一个有真性情的人。而政治家或者说当官的。却不能轻易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倾向。他必须是中庸的。不偏不倚的。所以。一个好的文学家。可能不一定是一个好官。这就是许多文人怀才不遇背后的原因。

文人常常是有个性的。有了鲜明的个性。独特的表达。才能被别人记住。杜甫也是一个有个性的人。有句名言说。性格决定命运。还是非常有道理的。杜甫的坎坷。与他的性格。绝对有相关性。《旧唐书》杜甫传对杜甫性格的评价是:“煸燥”二字。这个词现在不怎么用了。如果用现代的词语解释一下。大概有急燥。狂傲。遇事走极端的意思。这样的性格。是不太适合当主要领导。当个副手。大概还是可以的。

杜甫的性格。大概与遗传有点关系。他的爷爷杜审言是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祖孙两代都是著名诗人。在唐代也不是很多。当然杜甫能成为诗圣。也有遗传的因素。

杜审言是初唐时期大诗人。他狂傲是出名的。一个有名的例子。一次朝庭考核官员。当时的考核方式。是每人写一个判词。其实也就是公文写作。考核完之后。杜审言在许多同僚说:“苏味道要死了。”苏味道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也是考核的主考官。这些同僚们听了杜审言的话。很诧异。问:“为什么?”杜审言说:“苏味道看到我写的判词。羞也羞死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杜审言的狂。也正是因为他的狂傲。同僚们对他很有意见。他的两个上级合伙想陷害他。杜审言有两个儿子。大的杜并。小的杜闲(即杜甫之父)。大儿子的脾气也是相当火爆。听说有人陷害自己的父亲。拿了一把刀。就把父亲的上司给捅死了。这两个事。都是正史所载。杜甫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性格“煸燥”也是应有之义。

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使得杜甫的文学水平很高。但现实的行政能力却并不行。这样的人。是适合当幕僚。在公文处理上是他的强项。但现实政务的处理水平上。却是不行的。虽然杜甫的诗中有“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的宏大誓言。可是。那是儒家的政治理想。文人们谁都能说出来。可是真正的实施起来。是需要政治才能的。而这恰恰是杜甫欠缺的。所以。杜甫一生。大部分时间是给别人当幕僚。其中最有名的是严武。

严武对杜甫是很好的。因为他有政治家的风度。能够容得下杜甫。给杜甫这样的人当领导。其实也是挺不容易的。《旧唐书》记载了一则杜甫与严武的故事。可看出杜甫的性格。严武的父亲叫严挺之。是当过唐朝宰相的。有一天。杜甫对严武说:“严挺之竟有是儿。”意思说。没想到严挺之竟然有一个这么好的儿子。这句话看似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中国人讲话是讲究身份的。这句话名显是长辈夸晚辈的话。现实是。严武是杜甫的上级领导。严武当然知道杜甫的为人。也不去怪他。两个人相处还是不错的。可是等严武去世之后。杜甫的工作就不好找了。

至于说到杜甫生活的困苦。物质上的艰难。那是战争造成的。在战争的形势下。许多比杜甫大的官都穷困潦倒。杜甫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杜甫虽然官做的不大。但他的价值不是体现在政治上。而是体现在文学上。正是由于命运的坎坷。才使得他对人生对社会对生活有了深刻的体验。他把这种体验用如椽的巨笔写出来。就成为一部有温度有情感的历史记录。成为诗史。

有句话说。国家不幸诗人幸。杜甫自己也说过。文章憎命达。或许正是因为命运的坎坷。才造就了文学的伟大。才成就了诗人的不朽。所以。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曾经历的苦难。最终都会成为人生的财富。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4:00:06

    杜甫,诗人,坎坷,自己的,的人,李白,文人,诗圣,都是,人生

  • 听闻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4:00:06

    没想到大家都对唐代诗人杜甫为何一生坎坷?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4:00:06

    古印度东北部小国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出身帝王世家。虽然他的国家相对弱小。臣属于大国。而作为王子。他的一生本来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