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巫山神女,有哪些文学作品,真实的故事应该是怎样的呢?
原创

关于巫山神女,有哪些文学作品,真实的故事应该是怎样的呢?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欲知巫山神女的传说。需要先了解巫山在今何地。

巫山。即今天所指巫峽。与瞿塘峡、西陵峽总称为长江三峽。在四川奉节县和湖北宜昌市之间。地处长江上游。山高滩多水急。

瞿塘峡。在四川奉节县东。

西陵峡。在湖北宜昌市西。

巫峽。在瞿塘峡和西陵峡之间。是三峡最高峻的山峰。故又名大巫山。

我国古代有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著作。名为《水经注》。其中记载有大小河流一百三十七条。用水记山、因地记事的方法。祥细地描述了书中所载河流的源流支派及流经之地的地形、气候、土壤、物产等。并介绍了沿途城邑的建制沿革。有关的历史事迹和神话传说等。其中的《江水》中的《巫山:巫峽》。记述了巫峽的地理位置及神话传说故事。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大巫山挺拔巍峨的气势和三峽两岸的美丽如画的四季景色。展现出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是长江万里锦绣图中一幅出色的画卷。

其中。\"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阳。精魂为草。寔为灵芝'。

是谓。'巫山之女。高唐之阻。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旦早视之。果如其言。故为立庙。号朝云焉。\"

其中的\"帝\"。即天帝。也就是玉皇大帝。巫山神女。即玉皇大帝的女儿。实实在在的仙女。

怎见得?有后战国时楚国文学家宋玉作有《高唐赋》。称天帝最小的女儿。也就是传说中的仙女。尚未出嫁即亡故。埋葬在巫山南边。灵魂化为了仙草一一灵芝。

宋玉在《高唐赋》中自作主张。将神女写作与楚怀王遇合。楚怀王不舍问神女行止。神女答曰:吾早上变为朝云。晚上变成了雨雾。大概就是在巫山。具体的位置却不一定。

楚怀王给其立庙。号:朝云。

今人常将男女之情名为云雨。自是由此而来。但却显过于露骨。后世有文人作诗。曰:

两情若是长久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其他观点:

巫山神女名为瑶姬。瑶姬的故事出自《山海经》。

传说中瑶姬是炎帝的四女儿。她梦中见英俊的公子骑着马来接她。但却屡屡被灵鹊儿惊醒。后来她在姑瑶山上昼吸日精。夜纳月华。若干年后。修炼成巫山神女。

大禹治水时。来至巫山脚下。陡然间地动山摇飞沙走石。层层叠叠的洪峰。像连绵的山峦扑面而来。禹向瑶姬求助。瑶姬当下传授给禹差神役鬼的法术、防风治水的天书。帮他止住了飓风。而后她又指挥人将巫山炸开一条峡道。令洪水经从巴蜀境内涌入大江。

战国时。楚怀王打猎休息。朦胧中见一女子款款行来。女子自言:“我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台。精魂为草。实曰灵芝。”楚王见她惊艳不已爱慕心生。遂留下了一段风流佳话。楚王梦醒后芳影无踪。但遗香犹存。于是楚王寻至巫山。但见峰峦秀丽云蒸霞蔚。民间相传此云乃神女所化。楚王慨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瑶姬化作高高的神女峰。凝视着七百里三峡滔滔东进的流水。凝视着江上的鸟。江畔的花。江心的帆

后世很多诗词名家。都写了关于巫山神女的诗词歌赋。其中有:屈原的《山鬼》。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李白、刘禹锡、元镇、薛涛、李贺、李商隐。宋代陆游、范成大。明清黄辉、张问陶等等也都有诗词歌颂瑶姬。

古往今来。赞颂神女的诗篇有千千万万。她已经成为美好女性的化身。

其他观点:

我们先读下宋玉的《高唐赋》中的片段 “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笨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

这段节选自萧统《文选》中宋玉的《高唐赋》。据说萧统基于封建礼教并不愿意看到帝王之女主动投怀送抱。就掩盖住了巫山神女的身份。真实的描写是什么呢?如下。

”叆乎若云,皎乎若星,经行未止,如浮忽停,详而观之,西施之形。王悦而问之。曰:,“我夏帝之季女也,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乎巫山之台。精魂为草,摘而为芝,媚而服焉,则与梦期。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姬。闻君游于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既而言之曰:“妾处之输,尚莫可言,今遇君之灵,幸妾之寨。将抚君苗裔,藩乎江、汉之间。”王谢之。辞去,曰:妾在巫山之阳,高邱之蛆,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王朝视之,如言;乃为立观,号曰朝云。” 文字较容易明白。我们就不做翻译了。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下宋玉的巫山神女出处。

宋玉的巫山神女来源于《山海经》里面的“瑶草神话”以及他师父屈原的《九歌》中的“山鬼”。

《山海经·中山经》:

“又东二百里,曰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瑶草,其叶香成,其华黄,其实如芜丘,服之媚于人。”

瑶草既为灵芝。也就是《九歌》中的山秀。宋玉将媱草的神奇来历及特殊功效加以艺术的想象与发挥,那位未嫁而亡的赤帝小女儿就是多情的巫山神女。她风情万种,敢爱敢恨,与楚怀王演绎了一段荡气回肠的人神相爱的浪漫故事。

巫山神女就是我们都知道的那个“精卫”。楚怀王就是客死秦国的那位。给他安排了这场艳遇也算是一种心理上的补偿了。后来宋玉在续篇《神女赋》中没有让楚襄王的“人神之恋”升格。想必碍于父子伦常吧。

说完巫山神女的传说。我们谈下题主说的相关文学作品。

很奇怪汉代相关作品并没有流传下来。或许巫山神女过于开放的行事风格。与汉初的黄老。之后的独尊儒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孔孟之道格格不入。或许现实主义的《诗经》是让充满浪漫情怀与想象的巫山神女传说被束之高阁的原因吧。

魏晋南北朝的战乱。频繁的朝代更替。让龟缩在长江以南的士大夫们逐渐远离现实的儒家思想。玄学与尽情山水的享乐主义逐渐抬头。想象与享乐让巫山神女的传说又焕发了新的生命。下面我们看下魏晋时期的相关作品。

巫山荐枕日。洛浦献珠时。一遇便如此。宁关先有期。幸非使君问。莫作秦罗辞。夜长眠复坐。谁知暗敛眉。欲寄同花烛。为照遥相思。 ——刘孝绰《赠美人》

不信巫山女。不信洛川神。何关别有物。还是倾城人。经共陈王戏。曾与宋家隣。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粉光犹似面。朱色不胜唇。遥见疑花发。闻香知异春。钗长逐鬟髲。袜小称腰身。夜夜言娇尽。日日态还新。工倾荀奉倩。能迷石季伦。上客徒留目。不见正横陈。 ——刘绥《敬训刘长史詠名士悦倾城》

夜闻长叹息。知君心有忆。果自閶闔闲。魂交睹容色。既荐巫山枕。又奉齐眉食。立望复横陈。忽觉非在侧。哪知神伤者。潺湲泪沾臆。 ——柳惲《梦见美人》

这时候的诗已经变成五言诗了。更容易将诗意展现出来。从以上几首诗。明显可以看到作者在想象楚王与神女水乳交融的场景。已经近乎情色描写了。

梁简文帝萧纲这样说:

“余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糜。时号‘宫体’”。

所谓宫体诗就是这样来的。他不仅带头写各类描摹色情的宫体诗。而且还提出公开的理论主张:

“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

一时之间。奢靡淫荡之风盛行。即使是以汉代乐府诗《巫山高》为样本而仿制的巫山高类是个。它们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和萧纲所说的那样。以轻糜放荡为主。如下:

本是巫山来。无人睹容色。情有楚王臣。曾言梦相识 ——萧纲《行雨》

洛浦疑廻雪。巫山似旦云。倾城今始见。倾国昔曾闻。媚眼随娇合。丹唇逐笑分。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自有狂夫在。空持劳使君。 ——何思登《南苑逢美人》

从“巫山”、“梦”、“楚王”、“朝云”、“暮雨”、“枕席”、“阳台”等描写的背后我们不难看出来。它们有着共同的地方。就是把宋玉两赋所形成的巫山神女与襄王邂逅的故事作为原型。津津乐道于男欢女爱。虽有文雅的一面。其骨子里则是上层贵族和士人们对奢靡生活的认同与颂扬。

当然也偶有真正的抒情诗。将内心真实的情感完美的展现了出来。真挚而热烈。

例如 王融的《古意》。我们来欣赏下。

游禽暮知反。行人独不归。坐销芳草气。空度明月辉。嚬容入朝镜。思泪点春衣。巫山彩云没。淇上绿条稀。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

我们再来看下一组《巫山高》的诗

巫山巫峡深。峭壁耸春林。风岩朝蕊落。雾岭晚猿吟。云来足荐枕。雨过非感琴。仙姬将夜月。度影自浮沉 。 ——陈·后主《巫山高》

巫山高不极。白日隐光晖。霭霭朝云去。溟溟暮雨归。岩悬兽无迹。林暗鸟疑飞。枕席竟谁荐。相望空依依。 ——范云《巫山高》 巫山光欲晚。阳台色依依。彼美岩之曲。宁知心是非。朝云触石起。暮雨润罗衣。原解千金珮。请逐大王归。 ——费昶《巫山高》

迢递巫山竦。远天新霁时。树交凉去远。草合影开迟。谷深流响咽。峡近猿声悲。只言云雨状。自有神仙期。 ——王泰《巫山高》

基本上都是前半段写景。后半段开始想象和描写楚王与神女的艳情场景。

我们看下汉乐府的《巫山高》

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难以逝。我欲东归。害梁不为?我集无高。曳水何梁。汤汤回回。临水远望。泣下沾衣。远道之人心思归。谓之何!

浓浓的游子情怀。让人不禁唏嘘。

当然我们只是说的这些宫体诗。也不乏一些佳作的出现。

唐代诗歌的繁荣。不用我多言。想必大家都知道了。据说“《全唐诗》中“神女”一词共出现87次,“高唐”一词出现45次,“巫山”一词出现142次,“襄王”一词出现59次,“瑶姬”一词出现巧次,至于“云雨”一词则出现251次之多,《补编》中与人神恋爱相关诗歌47首。而根据诗歌可考的作者,所处不同时代,神女诗歌内核、诗语风格、人物形象上均有着较大的分野。

初唐的诗歌还是由些继承了六朝诗歌的特色。我们看下。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巫山高》:

“巫山高不极,沓沓状奇新。暗谷疑风雨,幽崖若鬼神。月明三峡曙,潮满九江春。为问阳台客,应知入梦人。”

卢照邻的《巫山高》:

“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氛。莫辫啼猿树,徒看神女云。惊涛乱水脉,骤雨暗峰文。沾裳即此地,况复远思君。”

不过已经摆脱了六朝时候艳情的感觉。以写景和离人的情为主。

张潮的《长干行》

“妾本富家女,与君为偶匹,惠好一何深,中门不曾出。妾有绣衣裳,成获金缕光。念君贫且贱,易此从远方。远方三千里,思君心未已。日暮情更来,空望去时水。孟夏麦始秀,江上多南风。商贾归欲尽,君今尚巴东。巴东有巫山,窈窕神女颜。常恐游此方,果然不知还。”

描写得是一位富家女子对远行的丈夫的思念。并戏谑的说巫山有神女。担心丈夫不知还。已经没有了对巫山神女情色的想象。

再来几首供大家欣赏

“巫山与天近。烟景常青荧。此中楚王梦,梦得神女灵。神女去已久,白云空冥冥。,唯有巴猿啸,哀音不可听。” ——张九龄的《巫山高》

何事成迁客。思归不见乡。游吴经万里。吊屈过三湘。水与荆巫接。山通鄢郢长。名嗟黄绶系。才是白眉良。独结南枝恨。应思北雁行。忧来沽楚酒。玄鬓莫凝霜。 ——皇甫冉《送从弟豫贬远州》

楚城日暮烟霭深。楚人驻马还登临。襄王台下水无赖。神女庙前云有心。千载是非难重问。一江风雨好闲吟。欲招屈宋当时魄。兰败荷枯不可寻。 ——《渚宫秋思》罗隐

寄情于景。将楚王与神女的情感作为烘托。已经没有了对艳情的想象。

张九龄,他在《登古阳云台》一诗中写道:

“楚国兹故都,兰台有怜址。传闻襄王世,仍立巫山祀。方此全盛时,岂无禅娟子。色荒神女至,魂荡宫观启。蔓草今如积,朝云为谁起。”

他开始反思神女祸乱君王。应该是儒学的开始复兴。

盛唐时候。国富民强。让诗人将才华和想象发挥到淋漓尽致。我们一起欣赏下李白的诗。 “瑶姬天帝女,精彩化朝云;宛转入宵梦,无,心向楚君。” ——《感兴八首》

宋玉事楚王。立身本高洁。巫山赋彩云。郢路歌白雪。举国莫能和。巴人皆卷舌。一感登徒言。恩情遂中绝。 ——《感遇四首》之四

我到巫山渚。寻古登阳台……神女去已久。襄王安在哉。荒淫竟沦替。樵牧徒悲哀。 ——《古风五十八首》之五十七

来首长诗。过过瘾

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始经瞿塘峡。遂步巫山巅。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日边攀垂萝。霞外倚穹石。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却顾失丹壑。仰观临青天。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望云知苍梧。记水辨瀛海。周游孤光晚。历览幽意多。积雪照空谷。悲风鸣森柯。归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 ——《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篇幅有限。李白的就介绍几首。我们看下杜甫的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兴八首》之一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返照开巫峡。寒空半有无。已低鱼复暗。不尽白盐孤。荻岸如秋水。松门似画图。牛羊识僮仆。既夕应传呼。 ——《返照》

巫峡盘涡晓。黔阳贡物秋。丹砂同陨石。翠羽共沉舟。羁使空斜影。龙居閟积流。篙工幸不溺。俄顷逐轻鸥。 ——《覆舟二首》

秋风淅淅吹巫山。上牢下牢修水关。吴樯楚柁牵百丈。暖向神都寒未还。要路何日罢长戟。战自青羌连百蛮。中巴不曾消息好。暝传戍鼓长云间。 ——《秋风二首》之一

锦江春色逐人来。巫峡清秋万壑哀。正忆往时严仆射。共迎中使望乡台。主恩前后三持节。军令分明数举杯。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材。 ——《诸将五首》之五

刘禹锡的巫山诗

巫山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晓雾乍开疑卷幔。山花欲谢似残妆。星河好夜闻清佩。云雨归时带异香。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来就楚襄王。 ——《巫山神女庙》

巫峡巫山杨柳多。朝云暮雨远相和。因想阳台无限事。来君回唱竹枝歌。 ——《杨枝词二首》之二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竹枝词九首》

李商隐的

十二峰前落照微。高唐宫暗坐迷归。朝云暮雨长相接。犹自君王恨见稀。 ——《楚宫二首》其一

巫峡迢迢旧楚官。至今云雨暗丹枫。微生尽恋人间乐。只有襄王忆梦中。 ——《过楚宫》

金殿销香闭绮栊。玉壶传点咽铜龙。狂飙不惜萝阴薄。清露偏知桂叶浓。斑竹岭边无限泪。景阳宫里及时钟。岂知为雨为云处。只有高唐十二峰。 ——《深宫》

湘波如泪色漻漻。楚厉迷魂逐恨遥。枫树夜猿愁自断。女萝山鬼语相邀。空归腐败犹难复。更困腥臊岂易招。但使故乡三户在。彩丝谁惜惧长蛟。 ——《楚宫》

何事荆台百万家。惟教宋玉擅才华。楚辞已不饶唐勒。风赋何曾让景差。落日渚宫供观阁。开年云梦送烟花。可怜庾信寻荒径。犹得三朝托后车。 ——《宋玉》

非关宋玉有微辞。却是襄王梦觉迟。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 ——《有感》

淡云轻雨拂高唐。玉殿秋来夜正长。料得也应怜宋玉。一生惟事楚襄王。 ——《席上作》

用最知名的一首巫山诗做唐诗的结尾吧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 《离思》之四。

唐以后虽然有苏轼、陆游等诗坛大咖也曾写过“巫山诗”。但都没有超过李白杜甫李商隐的高度。

瞿塘迤逦尽。巫峡峥嵘起。连峰稍可怪。石色变苍翠。天工运神巧。渐欲作奇伟。坱轧势方深。结构意未遂。旁观不暇瞬。步步造幽邃。苍崖忽相逼。绝壁凛可悸。仰观八九顶。俊爽凌颢气。晃荡天宇高。奔腾江水沸。孤超兀不让。直拔勇无畏。攀缘见神宇。憩坐就石位。巉巉隔江波。一一问庙吏。遥观神女石。绰约诚有以。俯首见斜鬟。拖霞弄修帔。人心随物变。远觉含深意。野老笑我旁。少年尝屡至。去随猿猱上。反以绳索试。石笋倚孤峰。突兀殊不类。世人喜神怪。论说惊幼稚。楚赋亦虚传。神仙安有是。次问扫坛竹。云此今尚尔。翠叶纷下垂。婆娑绿凤尾。风来自偃仰。若为神物使。绝顶有三碑。诘曲古篆字。老人那解读。偶见不能记。穷探到峰背。采斫黄杨子。黄杨生石上。坚瘦纹如绮。贪心去不顾。涧谷千寻缒。山高虎狼绝。深入坦无忌。溟蒙草树密。葱蒨云霞腻。石窦有洪泉。甘滑如流髓。终朝自盥漱。冷冽清心胃。浣衣挂树梢。磨斧就石鼻。徘徊云日晚。归意念城市。不到今癩年。衰老筋力惫。当时伐残木。牙蘖已如臂。忽闻老人说。终日为叹喟。神仙固有之。难在忘势利。贫贱尔何爱。弃去如脱屣。嗟尔若无还。绝粮应不死。--------苏轼《巫山》

大江从西来。上有千仞山。江山自环拥。恢诡富神奸。深渊鼍鳖横。巨壑蛇龙顽。旌阳斩长蛟。雷雨移沧湾。蜀守降老蹇。至今带连环。纵横若无主。荡逸侵人寰。上帝降瑶姬。来处荆巫间。神仙岂在猛。玉座幽且闲。飘萧驾风驭。弭节朝天关。倏忽巡四方。不知道里艰。古妆具法服。邃殿罗烟鬟。百神自奔走。杂沓来趋班。云兴灵怪聚。云散鬼神还。茫茫夜潭静。皎皎秋月弯。还应摇玉佩。来听水潺潺。--------苏轼《神女庙》

结语:巫山神女这个让人魂牵梦绕的美丽故事。不仅给世人留下了美好的想象。同时也造就了一类“巫山诗”的出现。的确是诗坛的一件幸事。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4:34:24

    巫山,神女,高唐,楚王,巫峡,瞿塘峡,襄王,阳台,巴东,枕席

  • 旧日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4:34:24

    没想到大家都对关于巫山神女,有哪些文学作品,真实的故事应该是怎样的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4:34:24

    欲知巫山神女的传说。需要先了解巫山在今何地。巫山。即今天所指巫峽。与瞿塘峡、西陵峽总称为长江三峽。在四川奉节县和湖北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