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福全是清世祖顺治帝的第二子。而顺治的长子牛钮仅活了两个多月就夭折了。因此按照实际长序来说福全是顺治的长子。可是顺治24岁驾崩后。却并没有把皇位传给长子福全而是传给了三子实际上是次子的康熙。这又是为何呢?
其实这主要在于福全个人的志向和身体问题。首先就是福全从小志向并不像康熙那么远大。福全出生于顺治十年(1653年)。他仅比弟弟康熙大了一岁。因此福全与康熙年纪相仿。两人自幼就一同学习。兄弟之间感情也比较深厚。
但康熙自幼就有很大的志向。而福全却并没有这么远大的志向。在顺治十六年(1659年)的时候。顺治就曾经召见福全和康熙这两个儿子。当时福全年仅7岁。康熙是年仅6岁。顺治就问他们俩将来有什么理想和志向。
年纪较长的福全回答:“愿为贤王。”
而年纪较小的康熙却回答:“愿效法皇阿玛。”
康熙的回答让顺治十分惊诧。因此父子三人这一问一答之间。顺治也就明白了两个儿子的理想志向。康熙想像自己一样做一代君主。而福全却只想做一位贤王。这说明了康熙从小志向就更加远大。因此顺治对康熙是十分满意。
其次就是福全能说出这番话也与他本人的身体有关。据史料记载。福全天生就一只眼睛有残疾。应该是天生一只眼睛视力偏弱或者失明。因此福全自幼就有些自卑。也因此他生性随和宽厚。而他的身体有这种残疾相比于健康的康熙来说肯定竞争力上就差了一些。所以福全自幼就对皇位不抱有太多想法。
再加上顺治的生母孝庄太后也十分喜爱康熙。因此在顺治临终时。他与母后孝庄商议结果就是册立年纪小一些的康熙继位。
康熙继位之后对待几位兄弟其实还算非常不错。顺治一生有8个儿子。其中4人早夭。长大成人的算上康熙和福全也不过四人。除了康熙和福全。还有老五常宁和老七隆禧。不过隆禧去世很早。年仅20岁就去世了。因此实际上最后康熙只有哥哥福全和弟弟常宁还健在。也因此康熙对哥哥弟弟还都非常不错。福全被封为裕亲王。常宁被封为恭亲王。
但是常宁为人懒散。能力平庸。并不被康熙所喜。而谦恭敦厚的哥哥福全最受康熙隆宠和礼敬。
康熙继位之初是由顺治给他遗留下的四大辅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人联合辅政。由于索尼年老。苏克萨哈原先曾党附摄政王多尔衮。遏必隆庸庸碌碌。因此康熙继位之初的大权都掌控在鳌拜手中。鳌拜也成为康熙初期的权臣。
康熙六年(1667年)首辅索尼在临终前为了削除鳌拜的权力。他主动上书康熙请求其效仿顺治14岁亲政。于是康熙就台阶就下。同意了亲政。但鳌拜迟迟不肯归还大权。因此这样就产生了辅臣之权与皇权的冲突。康熙决意铲除鳌拜。
但是鳌拜当时权势极大。势力强盛。少年康熙并没有急于动手。而是采取了老成持重的办法。康熙在亲政这一年率先提拔了哥哥福全。他册封福全为裕亲王。并授予福全议政王的大权。其主要用意就是提拔哥哥福全进入决策层。赋予其权力参与军国决策。这样就增加了对抗鳌拜的力量。
福全果然很明白弟弟康熙的意图。果然也是打虎亲兄弟。兄弟俩齐心协力就准备对付鳌拜。因此兄弟二人各自默契的在暗中准备着对付鳌拜的力量。到了康熙八年(1669)五月。在哥哥福全和索尼之子索额图的帮助下。康熙很顺利的铲除了权臣鳌拜。最终鳌拜被康熙圈禁至死。而康熙也终于将皇权收了回来。
至此在哥哥福全的帮助下康熙擒拿了鳌拜。彻底收回了皇权。开始了辉煌的帝王生涯。
康熙除掉鳌拜之后。就开启了康熙盛世的统治。他先后进行了平三藩和收台湾等重大决策。这其中也都有福全参与其中。福全也确实如他幼年所说愿为贤王。他为弟弟康熙的丰功伟绩进言献策。可以说康熙前中期福全对他的贡献非常大。也因此康熙对哥哥福全尤为信任喜爱和敬重礼遇。但直到平定噶尔丹时。康熙开启了猜忌哥哥福全的之路。
准噶尔部是卫拉特蒙古四大部落之一。准噶尔部后来在首领噶尔丹的统治下日益强盛并逐渐称霸中亚。随着实力的强盛。噶尔丹野心也日益张狂。他早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时。就勾结沙俄。企图制造清朝分裂。侵占蒙古喀尔喀部。
到了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葛尔丹又再度得寸进尺。侵占内蒙古等地区。此前康熙忙于平定三藩叛乱。后来又收复台湾。连年征战已经让国库日渐空虚。因此康熙一直对噶尔丹睁只眼闭只眼。只要噶尔丹不侵扰清朝边境就可以与其相安无事。但噶尔丹入侵内蒙等地区。其意图很明显就是准备要入侵清朝。因此康熙忍无可忍。
康熙在与哥哥福全和王公贵族商议之后决定亲征噶尔丹。康熙既然决定御驾亲征。也想来一把打虎亲兄弟。于是他任命哥哥福全为抚远大将军率大军出古北口进攻噶尔丹。命弟弟常宁为安北大将军出喜峰口攻打噶尔丹。康熙本人率部坐镇博洛和屯(今内蒙古正蓝旗南)。
这是康熙第一次亲征噶尔丹。这一次康熙还特意带上了已经年满十八岁的大儿子胤禔出征。并让胤禔跟随福全大军出征。
胤禔在行军过程中屡有失误。这让福全对其比较不满。但福全生性宽厚随和。并没有当即对胤禔发作。而是隐忍下来。
在征讨噶尔丹时。最先抵达战场的是常宁。当时常宁所部大军于现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草原一带与噶尔丹部所遇。由于常宁军队战线拉得比较长。因此军需补给不到位。常宁的军队与噶尔丹一战即溃。
常宁战败后一路向南撤退。随即与抵达战场的福全大军相遇。福全与常宁合兵一处与噶尔丹在沙拉木伦河上流高凉河一带展开大战。噶尔丹的军队敌不过福全和常宁兄弟的两路联军。于是噶尔丹逐渐不支败退。康熙算准噶尔丹要败。因此他又命堂兄康亲王杰书率精兵进驻归化(现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阻断噶尔丹的归路。
噶尔丹由于归路被断。于是他就在乌兰布通(现今内蒙古赤峰克什克腾旗西南部)屯驻下来。决意与清军背水一战。因此福全和常宁联军在乌兰布通与噶尔丹展开了大决战。这一战史称“乌兰布通之战”。
这一战使得噶尔丹战败。其军队伤亡惨重。但清军也是同样伤亡惨重。这一战让满清不少王公贵族阵亡。其中连康熙的亲舅舅佟国纲都于此战中阵亡。但结果非常不错。福全指挥清军对阵噶尔丹大获全胜。噶尔丹战败逃亡。
噶尔丹战败后十分狡猾。他担心被福全大军追击上。于是采取了缓兵之计。他假意向福全投降。并上书康熙承认自己罪责。以投降认罪的态度迷惑了福全和康熙。不过康熙毕竟十分冷静。他一再告诫福全要防备好噶尔丹。认为噶尔丹十分狡诈。不可全信。也不能让他脱离福全的掌控范围。
但是福全还偏偏中了噶尔丹的缓兵之计。以致噶尔丹有了喘息之机。趁机逃出了清军包围圈。福全得知噶尔丹逃跑出包围圈后。并不想继续穷追不舍。主要当时福全大军粮草已断。军粮只剩十余天。而且噶尔丹虽然战败逃跑。但其部还有一万余准噶尔部精锐骑兵。如果噶尔丹在穷途末路之下做殊死一搏。乌兰布通之战就已经非常惨烈。很多王公贵族在此战阵亡。而福全此时还带着皇长子胤禔。万一胤禔在战场上再有损失。他如何向弟弟康熙交代。所以最后福全在没有请示康熙命令的情况下。擅自做主命常宁与自己一同退军。
福全本应乘胜追击将噶尔丹彻底歼灭。但他却擅自下令退军。以致噶尔丹后来依旧成为清朝的边患。这让康熙很不高兴。再者福全的身份可是康熙的皇兄。本身就对皇位有一定威胁。而且在军事行动上还擅自做主。这是最犯帝王忌讳的事情。因此福全虽然此仗大胜噶尔丹。但依然让康熙对他十分不满。
最终康熙没能彻底歼灭噶尔丹。只得班师回京。回京之后。康熙立刻就对福全进行了清算。康熙先是以请朝初期贝勒阿敏弃守永平(现今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礼亲王代善出使朝鲜。英亲王阿济格酿成兵变等事情为例。认为这些都是不遵守皇帝旨意办事的恶果。所以现在也应该像当初惩罚他们一样惩罚福全。
而且康熙还故意当着众朝臣的面给胤禔说:“裕亲王乃汝伯父。倘汝供与王有异同。必置汝於法。”这意思就是说福全是胤禔的伯父。如果胤禔和福全的口供不一致。就一定治胤禔的罪。
其实康熙这话很明显就是替自己的儿子胤禔开脱。因为胤禔在此次战斗中失误很多。而且也赞同福全退军。而福全本来此次想向康熙禀报胤禔在军中犯错的事情。结果康熙先把这话说了出来。把福全抬得很高。故意显得福全长辈身份。这样就弄得福全如果再告胤禔的状就会显得他心胸狭隘了。所以康熙这是在替自己儿子胤禔脱卸罪责。
果然福全听完康熙这番话后。只说了一句:“我复何言!”的话。就把所有罪责全部揽在了自己身上。生性温厚宽和的福全面对弟弟康熙的严厉责问也不在辩解。默默承担了一切罪责。最终康熙命王公大臣共议福全的罪名。王公大臣们以为康熙想借机打压收拾哥哥福全。于是共议结果是建议将他罢官夺爵圈禁起来。
康熙只是猜忌福全擅自退兵的问题。他并不真想把哥哥彻底整垮。他更多的是想给福全一个警告。因此康熙否定了王公大臣的共议结果。他下旨罢免福全议政王职务。可以说是罢了福全的官。但保留了福全裕亲王爵位。不过福全却要被停俸三年。
从此之后福全基本淡出政坛成为了富贵闲散王爷。不过后来康熙又两次御驾亲征噶尔丹也都带上了福全。只是康熙这两次都不再让福全统军。而是将他带在自己身边作为参谋随军。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噶尔丹在康熙的严厉打击下已经穷途末路。康熙又联合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共同内外夹击噶尔丹。最终噶尔丹在内外交迫之下服毒自尽。其部下带着他的尸体向康熙投降。至此。为祸清朝边境的噶尔丹彻底被康熙攻灭。康熙在攻灭噶尔丹之后大封群臣和诸子。因此康熙也想借此机会恢复福全之前的官职让他重回政坛。
不过福全历经上次事情之后。他已经认识到了在皇权之下兄弟亲情就显得如此淡薄。他很担心再重回政坛重掌军政大权的话还会受到弟弟康熙的猜忌。因此福全决意不再回归政坛。只安心在家做富贵闲散王爷。于是他婉拒了康熙的提议。
因此在征灭葛尔丹之后。福全就尽量不再参与政治了。更多的时间是远离政坛。开始享受闲情惬意的生活。
到了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初的时候。福全抱病。最开始他的病情并不厉害。但康熙还是亲自到王府上去探望福全。后来康熙巡视塞外。在这期间福全病情日益加重。直到最后病危。
康熙当时在巡视塞外时得知福全病危的消息。他立刻下旨准备返程回京。一面命令为福全诊治的御医无论如何也要保住福全一命。即便保不住也要尽量延长福全的时限。好能让自己看到福全最后一眼。一面又命在京的所有皇子都去探望福全。
不过福全大限将至。御医也没能保住或者延长他的性命。最终福全没能等到康熙回京就去世了。享年51岁。由于康熙没能见到福全最后一眼。所以回到京城之后第一时间康熙都没有回宫而是直接去了福全的王府。最终康熙看到了福全的遗体。康熙悲痛欲绝。抚尸大哭几欲昏阙。
后来康熙更是亲自为福全出殡送葬。在福全出殡当天康熙又是抚棺痛哭几乎哭昏过去。康熙又多次命人加祭福全。康熙对哥哥福全如此兄弟情深。让当时众朝臣无不感动。
福全去世后。康熙还特命福全之子保泰不需降级承袭爵位。直接承袭了裕亲王爵位。最后康熙追思福全一生功绩。为其上谥号为“宪”。按照谥法来说这个谥号算是很不错。谥法中讲究文武双全。博学多才。宽厚随和曰宪。可以说这个谥号非常符合福全一生为贤王辅佐弟弟康熙开创盛世的事迹。
福全去世之前半个月。他和康熙的弟弟恭亲王常宁也去世了。但康熙对待弟弟常宁的去世却没有像哥哥福全这么悲痛。常宁死后连谥号都没有得到。而且常宁的儿子海善承袭爵位时还是被降了两级只承袭了贝勒爵位。可见康熙对哥哥福全更加敬重。对弟弟常宁则是比较一般了。
福全与康熙兄弟情谊深厚主要在于两人年纪相仿。从小一同学习成长。而且两人少年时期又曾共同侍奉孝顺皇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每次陪同皇祖母出游时。这兄弟二人总是前引后扈。皇祖母病重时他俩又精心护理。直至去世。所以二人兄弟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在福全去世后。康熙依旧对他追思不已。于是康熙特命画工精绘一张像。为康熙与福全并坐于桐荫之下。示手足同老之意。康熙以此来寄以衷肠。表示了对哥哥福全的思念之情。
康熙与哥哥福全的兄弟情深算是古代皇室之中罕见的兄弟情深。这主要在于福全没有政治野心。这也是福全没有能被顺治选为继承人的原因。他对于康熙的皇位威胁并不是很大。康熙能得以继位主要还在于顺治对他的欣赏以及孝庄对他的喜爱。所以福全与康熙兄弟中间不存在利益冲突。两人也能保持了长久的兄弟情谊。
当康熙和福全暮年之时。再回看他们俩幼年时期对父亲顺治说的那番话。最终兄弟二人幼年的那番对话也都成真。康熙超越了自己的父亲顺治成为千古一帝。而福全也真如自己当年所说辅佐弟弟康熙开创了一代盛世。自己也成为了一代贤王。这也算是属于康熙和福全兄弟二人的一段历史佳话!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实录》、《啸亭杂录》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其他观点:
爱新觉罗福全是顺治皇帝的次子。因为长子牛钮早夭。所以福全是顺治实际上的长子。康熙的大哥。出生于顺治十年(1653年9月8日)。母亲为宁悫妃董鄂氏。不是宠冠后宫的那个董鄂妃。可以说福全是位贤王。能文能武。尤其是军事方面极为突出。顺治曾经问他有什么志向。他说“愿为贤王”。顺治对他的回答还是满意的。毕竟还是个孩子。也可以看出福全从小就想做一位贤者。这也是顺治想把江山交给他的原因。首先他是长子。年纪比其他皇子大。其实只大康熙一岁。其次是仁孝。清朝跟汉族王朝一样。都是提倡以孝治天下。
不过阴差阳错。最后继位的是他弟弟。八岁的玄烨。既后来的康熙大帝。孝庄选择康熙主要有两个方面考虑。首先是福全虽然是长子。但他瞎了一只眼睛。对于古代帝王威仪方面来说是有缺陷的。其次是康熙得过天花。还活过来了。这就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主要是染上天花之后只要熬过去了终生免疫。当时顺治在病危的时候一直都在纠结福全和玄烨之间到底选谁。因为顺治和孝庄都十分器重的西方传教士汤若望一句话一锤定音。他说玄烨得过天花将来免疫。这就是这句话让八岁的康熙登上皇位。
康熙登基之后对这位大哥倒是很不错。毕竟是自己的兄弟。而且朝中局势不容乐观。内有鳌拜擅权。外有三藩割据。还有蒙古葛尔丹这个虎视眈眈的敌人。另外明朝遗老遗少也不服清朝统治。台湾郑氏也不容忽视。大清国交给康熙也是问题不少。所以康熙十四岁亲政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直接封大哥为裕亲王。还让他参政。封为议政大臣。虽然福全才十五岁。但他是老大。多少可以镇镇场子。康熙非常需要大哥的支持。把鳌拜拉下马之后。自己真正掌权。实施自己的远大抱负。
从鳌拜手上夺回大权之后康熙意气风发。着手处理三藩问题。大哥福全是最信赖的人。深受重用。等处理完了三藩问题。内部的问题基本解决了。该腾出手来处理蒙古问题。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经过深思熟虑。康熙决定出兵教训非常烦人的葛尔丹。任命大哥福全为抚远大将军。还有弟弟常宁为安北大将军做他的副手出征葛尔丹。康熙十分重视此战。亲自送出东直门。对福全的请求全部满足。
福全的军事能力绝对是诸王里面最出色的。但他处处被康熙掣肘。不能发挥其杰出的军事才能。葛尔丹也是狡猾的很。反反复复。又是投降又是反叛。其实福全已经掌握局势的主动权。毕竟他是三军统帅。但康熙又在远处指挥。福全要是听康熙的。肯定会贻误战机。不听又是擅自做主。毕竟他在前线最了解战场瞬息万变的军情。
先是吃了一场败仗。最后打败葛尔丹。结果让葛尔丹跑了。福全就自行撤军。康熙收回福全的军权。对他非常不满意。因为没有达到消灭葛尔丹的战略意图。让他留后。康熙自己先回京了。等回京之后再处理福全。等福全把葛尔丹的行踪报告康熙之后。又一一认罪。康熙于是召他回京。回京之后康熙下旨让军队驻扎朝阳门外。康熙指责他不遵从命令。自行其事。还让皇长子胤禔出面作证。福全有苦难言。只能含泪认罪。只说了一句“我复何言”。
福全本来仗打的非常不错。为什么眼看着葛尔丹逃跑不去追呢?要说全力追赶很可能一次性就把葛尔丹给灭了。福全之所以突然命令停止追击也是不得已。此次虽然福全是三军统帅。但随军出征的王公贵族非常多。常宁是皇弟。还有其他王爷贝勒们可都是金枝玉叶。最重要的是大阿哥在军中锻炼。这也是福全十分忌惮的事情。康熙非常宠爱这个长子。要是有个闪失福全可担不起责任。而且大阿哥年轻气盛。争强好斗冲锋在前。就怕他着了葛尔丹的道。所以福全情愿擅作主张撤军问罪也要保护大阿哥。
康熙发怒之后。王公大臣们都说要严惩福全。应该剥夺他的亲王爵位。康熙念及大哥的功劳。没舍得夺爵。只是改以罚俸三年。撤三佐领。还取消了议政权。
康熙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还是福全功高震主。福全从康熙六年十五岁就被封为裕亲王之后。又一直被任命为议政大臣。到康熙二十九年三十八岁。已经当了二十三年的议政大臣了。这是亲王加宰相之首。位高权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门生故吏遍天下。这次出征葛尔丹又是三军统帅。不得不让康熙忌惮。康熙要趁机夺权也是情理之中。好在福全没有异心。一心为公。又为人低调贤德。康熙也没忍心太过于伤害大哥。
葛尔丹跑到俄国找沙皇出兵。沙皇以兵力不足为由拒绝了他。葛尔丹又跑别的地方到处兴风作浪。这次康熙御驾亲征。福全只是随军出征。已经没有兵权了。直到第三次御驾亲征之后才逼的葛尔丹自尽。算是彻底解决蒙古问题。
此后福全再没有统兵打仗的机会了。一直做个太平王爷。在家里呆着闲散了十几年。直到康熙四十二年生病。康熙还去府上探望。之后康熙出塞巡查去了。当福全病重的消息传到康熙耳朵里的时候。康熙马上命随行的各位皇子先行回京探望。福全病逝后康熙往回赶。并亲自祭奠。出殡的时候康熙又亲自前往裕亲王府送葬。看着大哥的棺椁。想到自己的大哥已经故去。不由得泪流满面。哭的伤心不已。为了怀念大哥。特命御史罗占在黄花山为福全监造坟莹、建碑。规定除常年祭祀外。另有加祭。后来。康熙帝特命画工精绘一张像。康熙帝和福全并坐于桐荫之下。来证明两兄弟的感情深厚。同时也是怀念自己的大哥。
可以说康熙和福全两兄弟也算兄友弟恭。从小一起长大。感情非常深厚。又一起擒拿鳌拜。平三藩。征葛尔丹。一起共患难。又在皇祖母孝庄太后膝前尽孝。兄弟之间的感情十分不错。如果不是福全功劳太大。威望太高。康熙也不会忌惮疏远他。不过结局还算不错。被解除权利之后反倒乐得自在。虽然享年五十。在古代也不算太差。
其他观点:
因为康熙当上了。并且皇帝只能有一个。所以福全没有当上。福全在历史上是一个男人。并且是皇帝的孩子。也是皇帝的哥哥。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3393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康熙,噶尔,顺治,哥哥,兄弟,鳌拜,亲王,弟弟,长子,自己的
没想到大家都对康熙的二哥福全为何没有当上皇帝?福全在历史上是怎样的人?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福全是清世祖顺治帝的第二子。而顺治的长子牛钮仅活了两个多月就夭折了。因此按照实际长序来说福全是顺治的长子。可是顺治2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