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三阿哥弘时与五阿哥弘昼。虽然都是雍正皇子。理论上都有夺得皇位继承权的人。却因为性格迥异。志向不同。最终也面临了不同的命运。
三阿哥弘时急功近利。有勇无谋。是当时几个夺嫡之战中智慧最弱的。他一位听信八爷的挑唆。天真的以为只要跟随八叔。就能推翻雍正。但他忘记了。八叔当年也是在于雍正的夺嫡之战中败下阵来的人。八爷自视甚高。认为只有笼络人性。就可以无可匹敌。却忘记了政治斗争。永远是兵力为后盾。败在了重宫斗而轻武力。
他教导下的弘时。依然没有吸取教训。虽然通络了朝廷大部分文武百官。也调来了塞北的八王企图逼宫。但是他忘记了。逼宫必须要立下死状。不成功便成仁。只调来几位塞北铁帽子王。人心不齐。怎么可能革命成功。况且。他严重忽视了雍正的根基。
虽然雍正因为实施新政被大部分官员所不理解。但三朝老臣张廷玉是支持雍正的。他在文武百官中的地位非几位常年在外的铁帽子王爷能比的。
于是。本就自视甚高的弘时。遇上了刚愎自用的八王爷这个师傅。失败早成定局。
但八王爷在被抄家时说:“你们几位王子当中。最聪明的当属弘昼”。这话不假。
弘昼深知雍正喜爱弘历。争夺皇位已无意义。况且自己也不参与政治的斗争。所以。早已看清自己也看清局势的他索性菜谱了最自保的一种方式——装疯卖傻。
日夜与道士混在一起。行事荒唐。目的只有一个。掩人耳目。谁也不得罪。混的一生清闲平安。
他的聪明还体现在很多地方。比如八王议政时。他知道这是生死攸关的逼宫。于是。他找到了唯一可以挽回局势的十四叔。
注意。他并没有告诉十四叔八王爷要逼宫。只是说塞外骑主被换。而自己也被三哥弘时诱骗。但他知道以十四叔的才智。说到这里已经够了。后来的结果这证明。正是他恰逢其会的告秘。挽救了整个局势。
两个人命运的不同也证明了他们不同性格。不同智慧导致的不同的命运。
弘时被雍正赌毒杀。弘昼虽被后世嘲为荒唐王爷。却在波云诡佶的宫廷斗争中安度一生。这是多大的智慧!
其他观点:
《雍正王朝》中。从夺嫡的角度来看。弘时与弘昼都是失意者;从最终归宿来看。弘时是失败者。弘昼是成功者。结局命运的不同。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已经体现得非常明显。
弘时喜欢“动”。从小就不安分。背书背到一半就要开小差;弘昼喜欢“静”。从小就没有多少存在感。把风头给了两位哥哥的同时。也把自己的风险降到了最低。这种小时候的不同点。长大后体现得尤为明显。
雍正上位后。弘时就开始“小动作”。为了一点零花钱以及几个狐朋狗友。就伙同张廷璐。制造了“科场舞弊案”。这么一出戏。让弘时非常被动:
一、过早地暴露了自己的夺嫡野心。让很多人对他有了看法。雍正和张廷玉虽然没有说破。但心里明白得很。失去这两位的支持。基本上已经无缘通过正常渠道取得皇位。
此时的弘昼。韬光养晦。没有任何动作。用“傻”的样子。麻醉了绝大多数人。弘时出了事。不仅不反思。反而愈演愈烈。人家清流弹劾田文镜。针对的是雍正的“新政”。你当儿子的。不帮老爸说话也就算了。居然跟清流一路货色。不该拉拢的清流。你弘时跑去拉拢。该拉拢的雍正身边的李德全。你却偏偏去得罪人家。就因为“实心砖”与“空心砖”那点问题跑去揭人家的短。弘昼见了李德全。就很“懂事”。主动塞银票。这样一对比。人家李德全很明显会在雍正周围说弘昼好话嘛!
人跟人最大的区别在于智商和情商。这会直接导致日后所能达到的高度。
剧中。弘昼大智若愚。处处示弱。用不争来为自己争取安全感。能够装傻充愣的事。他绝不出人头地;宁肯让人瞧不起。也不会争强好胜。比如雍正下旨去抄家。点名让弘昼去。但他宁可违背圣旨也要躲得远远的。这是典型的两害相较取其轻。违背圣旨。无非就是被雍正骂一顿;抄别人的家。那天人家东山再起了。就只能等着被清算。同样面对抄家的差事。弘时就很有干劲。“超额”完成任务。完全没考虑可能出现的后果。
“八王逼宫”上的不同表现。体现出弘时与弘昼的智商差距。彻底拉开了两人的发展路径。事后。雍正展开清算。弘昼由于没有参与而且立刻功。终于化险为夷;弘时因深度参与。被雍正盯上。
玩政治。需要魄力。但过于狠毒只会让人心寒。剧中。雍正非常狠。但没想过置兄弟于死地(历史上并非如此)。弘时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用“忘恩负义”来形容他都算是客气话。
张廷璐积极配合弘时。事情败露后。弘时不仅不求情。反而要斩草除根;
隆科多一心扶持弘时上位。事情失败后。雍正都给面子。准备留活口。结果弘时想要杀人灭口;
为了夺嫡。居然狠下心来。行刺自己的亲兄弟。这种明目张胆的狠。玩的过于拙劣。雍正得知弘时这些“狠”。对他也彻底失望了。一杯断肠酒。送其上西天。
至于弘昼。不能说他不狠。只能说心狠手不辣。他懂得隔山观虎斗、借刀杀人。没像弘时那么明显。
其他观点:
讲了两年的权谋了。今天轻松一点。换种角度来解释下弘昼和弘时的不同:
首先这是俩人。一个叫爱新觉罗·弘昼。一个叫爱新觉罗·弘时。弘时是雍正帝的第三子。弘昼是雍正帝的第五子。
二、
这俩人的出身不同。弘昼的生母是纯懿皇贵妃耿氏。这样说大家可能不熟悉。举个例子。《甄嬛传》里面的端妃。《延禧攻略》的裕太妃。就是这个人!
而弘时的生母是齐妃李氏。她一共生了三儿一女。前两个皇子一个活到3岁。一个活到11岁。只有弘时成年。女儿则活到二十三去世。齐妃受弘时影响。只升到了妃便被冷遇。地位次于弘昼的生母纯懿皇贵妃耿氏。
三、
俩人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同。因为题目问的是《雍正王朝》里面。关于这俩人学习态度对比出自老八胤禩被抄家时:
老八胤禩提到了几点。一是弘昼聪明的很。读书的时候。表面上显得愚笨。可是哪一次背书不是倒背如流?
而弘时则读书的时候不用功。比如在热河狩猎的时候。邬思道同时教弘历和弘时。问到曹操带儿子狩猎。曹丕为什么不射杀小鹿。弘历的回答堪称完美。而弘时却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
“读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明理。世上的万事万物。都离不开一个理字。把理字想清楚了。做起事来就有了主张……但是又不能守死理……”
后来的弘历就是谨遵此道。万事占了一个理字。结果才处于不败之地。相对比弘时。老师讲这句话时。却喊着要尿尿。就此错过这条真理。也错过了狩猎场上怎么回答康熙帝的提问。更错过了皇位……
老八胤禩总结的很对。弘时是精明比不上弘历。狠毒也比不上弘历!
同样的。弘昼也是精明比不上弘历。狠毒也比不上弘历。但是聪明却不一定比弘历差哦!
四、
为人处世上。弘时也比不过弘昼:
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拜访雍正帝。同样是李德全招待。弘时就自作聪明。把人家李德全的生财之道给揭开了。就等于是砸了人家的饭碗:
“别跟我玩这花花套儿。就您老公公这套把戏。只能哄外头那些晕头鸭官儿。以为我不知道?这地下金砖你们全都敲遍了。给你们塞钱的。你把他带到地上有空声的砖前。没给你们塞钱的。就把他们带到地底下填实了的砖头跟前。那头磕破了也磕不出声啊。别以为我不知道!”
相反的人家弘昼就不这样做。来了后啥话都不说。直接给李德全塞银票。李德全当然不能白拿。至少可以善意的提醒一下。雍正帝此时是什么心态:
“五爷。今儿你得小心着。皇上心情不好。”
高下立断!
俩人野心不同:
弘昼虽然也想做皇帝。但是人家做事比较隐晦。甚至还利用了弘时一把。这里面的故事太多。不是一两句能讲清楚的。总之八王议政逼宫事件。弘昼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故意被弘时陷害。后来又故意替他开脱。目的也是借弘时之手干掉弘历。
当然。事情没成。他也就死了这条心。做了潇洒王爷。不过后来因为管了点不该管的小事。导致了死亡。这也是乾隆即位几十年后的事了。
不过剧中的他表现的就是与世无争。只想保住性命。而且确实做到了!
而弘时。就太过显露了。自己又不聪明。竟然联合八叔搞自己的父皇。这不是找死吗?搞老爹失败后。还不放过自己的兄弟。最终自作孽不可活。被雍正帝赐死!
六、
第六点不同则是面相不同:
老夫杨角风会(胡)看(说)面(八)相(道)。看弘时的面相。不像是有福之人。尤其是面对李德全的时候。有点尖酸刻薄。下巴这里太过尖锐。像狠人。后来该人的扮演者。入道儿了。再说就是敏感话题了。自己去搜吧!
而弘昼一脸童叟无欺的样子。圆脸。胖乎乎。憨乎乎。有福之相。这个演员叫袁世龙。演过好多电视剧哦。感兴趣的可以搜搜。
其他的不同还有很多。天色已晚。就回答这么多吧!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英雄不问出路,各位第一次创业是做什么?有一样选择摆摊的么?
- 刚开始创业你们会选什么行业?
- 创业开实体店,有哪些行业还有机会?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3393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雍正,自己的,弘历,王爷,这是,皇位,爱新觉罗,生母,聪明,但他
没想到大家都对《雍正王朝》中弘昼和弘时有什么不同?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三阿哥弘时与五阿哥弘昼。虽然都是雍正皇子。理论上都有夺得皇位继承权的人。却因为性格迥异。志向不同。最终也面临了不同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