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分封诸王为何拖垮了大明?
原创

朱元璋分封诸王为何拖垮了大明?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朱元璋的想法很好

朱元璋认为:“治天下之道。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民生。”朱元璋大肆分封同姓藩王。让这些藩王守卫边境。拱卫中央。既是一家亲的互助。也可以相互监督。即使有藩王叛乱。替掉了孱弱的君主。可还是朱氏子孙坐皇位。那么朱氏的大明江山。就可保千秋万代无虞了。

朱元璋同时为了不让自己的子孙后代挨饿。还制定了藩王保障制度。来确保朱氏子孙的温饱。毕竟朱元璋是苦孩子出身。饿怕了。穷怕了。所以。朱元璋希望他的子孙后代。不用工作也可以确保衣食无忧。

牛吧。朱元璋的后代。人人都有爵位。俸禄。多好。可是实际情况可就没有这么喜人了。朱元璋所制定的藩王分封制度。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最终拖垮了明朝。

分封藩王给藩王制造了拥兵造反的机会

藩王拥兵造反。比异姓造反。更具有迷惑性和影响力。毕竟普通百姓多数时候。根本不清楚到底发生了。反正都是皇室的人。那就跟着干吧。

最著名的就是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朱棣成功赶走了朱允炆。自己登上了皇位。

朱棣之后。朱棣的二儿子朱高煦。因为在靖难之役被朱棣暗示过要传皇位给他。因此作战英勇。战功卓著。可是。朱棣并没有传位给他。朱高煦等他的哥哥朱高炽去世后。原本希望哥哥将皇位传给他。还是没有。于是。他就对他的侄子很不满。造反了。最后被扣在大缸里给炭烤了。

朱元璋分封藩王。引发的直接叛乱还是小事。影响并不大。更大的问题在后面。

分封藩王减少了朝廷的收入

藩王及其子孙会被赐予大量的庄园、田地。都是有封地的。而且受到优待。这些土地的赋税很少。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很多小地主、自耕农。主动把自己的土地挂靠在藩王名下。给藩王一部分好处。交的赋税却大幅度减少了。

这会造成一种结果。就是地主和自耕农得到了利益。而藩王也发财了。但是明朝廷的赋税收入却越来越少。在农业社会。土地兼并所造成的矛盾是最具大的。这也是明朝的农民起义军。非常爱明朝藩王的原因。明朝的皇上很穷。但是明朝地方上的一些藩王却富得流油。

从万历年间一份大臣的奏章得知。当时四川地区。王府占据了当地的土地七成。军队屯垦占据了二成。而民间百姓仅占有一成的耕种地。一成土地所缴纳的赋税。既要上交朝廷。还要养活当地的官员。明朝中央能有钱么?

明朝廷想要征钱粮。也不好意思拿自己的宗亲开刀。明朝灭亡的种子已经埋下了。

分封藩王给明朝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藩王们在朱棣之后。军权都被剥夺。并明确规定藩王不得干政。但是为了稳定藩王。他们的待遇却大幅度提高了。除了前面说的大量赏赐庄园、土地之外。朝廷还要给藩王提供丰厚的俸禄。

话说“温饱思淫欲”。明朝皇室子孙没有了政治方面的抱负。那没事了就造人玩呗。朱元璋的子孙就越生越多。

这些人多数是有俸禄的。从二百石到一万石不一。原本就少的明朝财政收入。更多的被分配去供养了宗室。明朝国库哪还会有余钱。

据史料记载。嘉靖七年。全年的财政收入一共130万金。而支出竟然高达241万金。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宗室开支。全是为了养活朱元璋的子孙。看了这个数字就可以明白了。到了明末崇祯时期。没钱是正常的。

分封藩王导致大批朱元璋子孙被饿死

因为分封制度的不合理。造成了明朝财政收入与支出的恶性循环。这必须想办法解决呀。于是隆庆、万历年间开始进行改革。出台了一个叫做《宗藩条例》的新制度。

条例的核心有两点:

一、严格限制藩王的妻妾人数。藩王娶老婆要经过礼部审核。包括藩王子孙的命名、赐爵。也都要由礼部进行资格审查。这个。就呵呵了……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后面详说。

二、对藩王开支进行财政预算和严格审核。严禁奢靡。减少俸禄数额。这个是好的。

前面说了。第一点引发了很严重的后果。主要是因为朱元璋时期。制定了严格的户籍制度。而“籍”分为数种。如黄籍、官籍、儒籍、军籍、匠籍、民籍等等。非常的庞杂。不同的户籍。可以做对应的事情。但是不能互相逾越。想要跨越职业必须先改籍。

宗室户籍就是“黄籍”。黄籍人员做什么工作。养尊处优。没事娶老婆生孩子玩。其实。就是除了人口生产外。其他任何工作都不能干。这群人就是以朝廷赐爵赐地。发放俸禄为生。

然后么。明朝的很多宗室传了数代之后。也就是温饱而已。哪还有钱财给礼部官员。没钱给。就没爵位。没有爵位。就没有俸禄。而且。这些宗室也不能入民籍。进行自食其力的工作。朝廷不让干。当然他们可能也不会干。那结果只有一个了。就是被饿死。

这才有了朱元璋子孙一半被杀死。一半被饿死的说法。有一定道理。

被拖垮的大明

朱元璋所创立的大明朝藩王制度。藩王造反所带来的影响。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最主要的影响就是造就了一大批消耗巨大的社会“寄生虫”。大量减少和消耗了明朝的财政收入。这才让末期的明朝皇帝。入不敷出。捉襟见肘。

从这一点来看。朱元璋的藩王分封制度。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拖垮大明朝的作用。是导致大明朝最终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他观点:

明朝是一个很矛盾的朝代。建国之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朱元璋一面大肆分封到各地为王。之后的历任继任者又大肆开展削藩工作。就这样在拉拉扯扯中逐渐削弱了大明的国力。最终拖垮大明王朝。

1.首先大肆分封。为我朱家王朝。朱元璋将二十几个儿子分封到各地为王。来巩固自己的统治。朱元璋当然知道分封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其认为分封自己的儿子为王怎么可能有风险。那可是自己的亲儿子。所以不会出现唐末藩政割据的状况。所以。他的儿子遍布天下。为其镇守着天南海北。他们在自己的辖区内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具有很高的权力。有自己的直属军队和其他军事力量。而且占据着大量的土地资源。具有丰厚的经济实力。而且还能世代世袭。

2.危害中央统治。大肆削藩。在朱元璋去世后。建文帝继位后。看到了各大王的势力对中央集权统治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威胁。所以开始了削藩活动。以及之后的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相继实施削藩活动。削藩主要在行政权力和军事权力。将权力逐渐收归中央。这样就削弱了藩王的整体实力。同时削藩内容还包括禁止二王相见、禁止宗室与勋贵联姻、禁止宗室出仕、禁止宗室来京朝觐奏事、禁止藩王私自出城以及废止藩王其它一些特权等。总之。对各大藩王的约束是越来越多。朝廷将其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

3.削藩不削经济等待遇。虽然历届继任者坚持削藩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中央集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但是对于被削夺诸多权力的藩王来说。虽然他们的政治、军事待遇被削弱。但是对于他们的经济待遇没有被削弱。有的时候反而被加强。所以。无所事事的他们为了满足自己奢华的生活。不断掠夺土地资源。一个王占有了当地大部分土地资源。这就导致了农民没有自己的土地而贫困和生活潦倒。而藩王则生活奢靡。社会矛盾不断变得尖锐。

同时。由于藩王内部人口的迅速膨胀。这些人都需要朝廷负担供养。于是朝廷的财政压力越来越大。使得原本就薄弱的国家财政更加不堪一击。逐步将大明王朝拖向深渊。而这些钱财最终还是要从老百姓身上榨出。所以社会矛盾又进一步激化。

除此之外。各藩王无所事事。娇生惯养。也会导致一些社会治安问题。同时因为他们只安于享乐。对于原本具有的防御功能逐渐丧失。这就导致在外族入侵时不堪一击。不能为巩固国家安全作出一点贡献。

所以说。朱元璋本意为巩固国家统治的封王制度最终却成为拖垮明朝的那一棵稻草。

以上就是我对此问题的一点理解。如有不妥请留言讨论。

其他观点:

可惜事与愿违。藩王一旦有了兵权。总是会有自己的想法。皇帝的宝座这些诸侯王都想得到。这也就导致建文帝开始削藩。可最终却被朱棣取代了皇位。

没了兵权。失去自由的藩王。只剩下享乐这一种追求

朱棣上位之后。同样也是在削藩。但是他的手段更高明些。最后的结果就是大明朝的藩王只剩下尊贵的地位。没有了兵权。而且还被严格限制在各个地区。轻易不得外出。

这些藩王一出生就拥有了荣华富贵。但是却失去了自由。基本上一生都被圈禁在他所在的城池里。国家大事与这些藩王无关。而且也不允许他们干涉。

大明藩王的儿子们也能承袭王爵。到最后大明皇室接近百万。朝廷的税收很大的一部分都在供给这些藩王

明朝藩王的嫡长子继承亲王爵位。其余的儿子都封为郡王。而且世袭罔替。嫡子继承父亲的爵位。庶子降一级。这样的结果导致明朝的皇族激增。而且还全部都是只知道吃喝玩乐的闲人。

到了天启年间。据统计在籍的皇室已经有了六十多万。这些人占据了国家三分之一的收入。明朝后期财政崩溃也和这些藩王有关。

原本的想法是为了让这些藩王镇守边疆。但是没想到最后反而让这些皇室成员变成了制约国家发展的累赘。不可谓不讽刺。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5:06:46

    明朝,自己的,朱元璋,大明,宗室,朝廷,俸禄,子孙,爵位,皇位

  • 心太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5:06:46

    没想到大家都对朱元璋分封诸王为何拖垮了大明?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5:06:46

    朱元璋的想法很好朱元璋认为:“治天下之道。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民生。”朱元璋大肆分封同姓藩王。让这些藩王守卫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