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南京六部”也是有工作的。并不是闲差!
明朝在封建社会算是个特例。在南京和北京拥有两套中央班底。南京的那套中央班底是朱元璋设立的。本来也是唯一一套。后来。朱棣迁都北京之时。为了减轻阻力。在北京建立中央班底的同时。也给南京留了一套。
按理说。全国所有政务。都有北京的六部决策和执行。其实。南京六部级别和北京六部一样。南京六部也有自己的直属片区---南直隶。以及附近的部分江南省份也归南京六部管理。
北直隶、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浙江、江西、湖广、四川、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
朱元璋建国时。将应天府、苏州府、凤阳府等14个府级单位(相当于现在的江苏省、安徽省以及上海市)划分为“直隶”。直接归中央六部管理。
朱棣迁都北京时。又把原北平布政使司所辖府和州直隶州(现在的北京、天津两市、河北省大部和河南、山东的小部地区)也直隶中央六部。遂称北直隶。和南直隶对应。
<南京六部权限>
南直隶在迁都之后。依然保留下来。给南京六部当做辖区。
南京兵部。管理南直隶辖区的兵权。有49个卫所。
南京刑部。管理南直隶辖区的刑名案件。
南京吏部。管理南直隶辖区的官员京察考功。权力比北京吏部小很多。
南京工部。管理南直隶辖区的营造工程事项。
南京户部。权力大一些。南直隶和浙江、江西、湖广诸省的税粮都归他管理。还有全国的漕运和盐引。也归他。
南京礼部。唯一一个清闲衙门。因为。皇帝在北京。礼仪祭祀等事务也在北京办。这个部门基本上没业务。
由上可以看出。南京兵部和户部的权利相对大点。其他四部之中。礼部最差。
(文|勇战王聊历史)
其他观点:
一个国家或一个组织。通常只有一个中心。明朝却特立独行。在全国设立南京和北京两个中心。配置两套班子。
1368 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建立大明王朝。1402 年。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攻破南京。从侄子朱允炆手上抢走了大明江山。自立为帝。是为明成祖。
(朱棣)
朱棣自1380 年就藩北平。在北平苦心经营 20 余年。是时北元残余势力也对大明北疆构成威胁。同时为了摆脱南京前朝势力的羁绊。朱棣继位后。即开始迁都事宜。 14 21年正式迁都北京。从此大明王朝形成北京和南京的两京格局。
其实。两京制度并非明朝的原创。东汉的洛阳和西京长安。唐朝的长安和东都洛阳。北宋的开封和洛阳。均是两京并存。但明朝的诡异之处在于。不但有北京和南京两个中心。且在两地分设两套几乎一模一样的官僚机构。
那么。既然北京已经有一套政府机构。南京那套同样的政府机构。又干什么呢?
北京作为天子之地。官僚机构一应俱全。自不必说。南京除了人们熟悉的六部之外。还有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俨然一派小朝廷的气象。龙椅上只差一皇帝。
一般人认为。南京六部是大明王朝京师六部的备份。明亡时。南京六部这套备份的官僚系统。似乎也未起到力挽狂澜之作用。而常被人诟病。其实不然。
南京六部与北京六部是两套相互独立的官僚系统。互不干涉。品级和职责一致。二者的区别在于人员配备和地域管辖大小方面。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一般设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以及员外郎等其他僚属。南京六部一般设尚书一人。右侍郎一人。兵部更无员外郎之职。在人员配备上。南京六部相对简练。在地域管辖上。南京六部一般管辖南直隶及附近区域。今江苏、安徽、上海及其周边。全国其他地方均属京师六部管辖。
(明朝官员剧照)
在人员配备和地域管辖都较京师六部偏少偏小的情况下。南京六部是不是就是个闲职呢?
显然不是。
南京兵部执掌南京周边。南直隶诸州府下设 49 个卫所。会同南京守备勋臣。镇守太监一起负责南京周边防务安全。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就曾担任过南京兵部尚书。并在任上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宁王之乱。
卫所是明朝的军事编制体制。一卫为 5600 人。朱元璋时全国有 300 多个卫所。兵员约 180 万。据此推算。南京兵部所掌兵约 27万人。加之南直隶位于江海之间。虎踞龙盘之地。南京兵部的职责显然十分重要。
南京作为留都。其最高权力机关是由守备。内守备。参赞机务等组成的守备厅会议。南京兵部尚书一般兼任参赞机务。位居六部之首。这与通常意义上六吏部为六部之首。有所差异。
南京户部掌管南直隶以及浙江、江西、湖广等省的钱粮征收。漕运及全国盐引勘合以及黄册的收藏与管理。
三国孙吴对江东进行经营以来。历经五胡时期的“衣冠南渡”。江南得到大规模开发。逐渐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至明时。江南赋税为全国之冠。南京户部所掌钱粮税收对大明王朝至关重要。
南京户部所掌钱粮税收除部分自用外。一般要转运至京师交由户部。这仿佛是南京户部隶属于京师户部。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明朝皇宫)
江南作为全国的财富中心。南粮北运是历朝历代必为之事。大运河的开凿除了沟通南北加强交流之外。将南方的钱粮赋税转运北方。也是其重要功能。南京户部钱粮转运至北京。是上缴国家和天子。京师户部代表天子和国家接收。
南京吏部负责南直隶地区大小官员的京察考功。王阳明的父亲就曾担任过南京吏部尚书。南京刑部负责南直隶诸司。公侯伯府及卫所的刑名事宜。
南京工部负责南京及南直隶地区的工程营建等事宜。协助户部征收税款。南京户部印刷盐引勘合的铜版。也由南京工部铸造。天子在北京。相关祭祀及庆贺大典等事宜。均由京师礼部负责。南京礼部的事情相对就少很多。
不过。江南地区经济繁荣。崇尚教育。全国一半以上的科举官员出自江南。主持考试也是南京礼部的重要职责。南京的皇陵祭祀以及由海上而来的外国朝贺使团的接待等事宜。也多由南京礼部负责。
两套班子也自有不变之处。明朝前几任皇帝也多有回迁南京之想法。
1421 年朱棣迁都北京。三年后朱棣去世。太子朱高炽继位后。便着手迁都南京。并派太子朱瞻基回南京主持相关事宜。正在北京群臣热火朝天的准备。万事俱备之时。朱高炽却一命呜呼。回迁事宜便不得不放下。
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后。也着力推动迁都南京。其时南京地震频发。皇帝群臣犹豫不决。直到明朝第六任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即位后。才彻底决定留守北京。
明朝末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北京沦陷。在此危急时刻。南京六部等官僚机构。似乎并没有亮眼的表现。展现其应有的价值。
明朝的衰败是政治、经济、社会、气候和世界格局综合作用的结果。本已存在的南北之争。外加文武之争。诸王之争。都极大地牵扯了南明残存的精力和资源。共同导致南明政权的迅速败亡。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等)
其他观点:
对于明朝在南京的那套班子还真不能看得太简单。“吏隐”也好。“莳花尚书”也罢。那只是对比北京官员来说。事实上南京这套班子手里的权利不小。部分官员甚至可以直接和北京分庭礼抗。
明朝两京制的坎坷实验
现代人看明朝两京制存在一个误区。认为这玩意是朱棣迁都的副产品。主要是妥协出来的。事实上朱元璋早就做过实验了。他很早就把开封定为北京。试图建立一种军政分离的体系。但是因为开封属于四面受敌的地形。明朝边境又大范围北移。朱元璋不得不放弃这次实验。
之后明太祖一直在寻找北方可以定都的城市。太子朱标出京考察了西安等北方大城。但随着朱标的死亡。明太祖不得不把精力集中到对朱允炆的培养上。这个两京制实验再次搁浅。
朱棣死后仁宗继位。他不太喜欢北方首都。动过回南京的念头。所以仁宗强化了南京那套班子的配置。把朱棣削减的官员再次补充完整。还让太子朱瞻基去南京坐镇。至此明朝南北两京两套完整班子才彻底形成。
但是这形成的只是框架。里面的详细内容明朝且折腾了好多年。光一个北京的六部尚书脑袋顶上有没有“行在”两个字就折腾到正统六年。几个皇帝去了加。加了在去。玩的不亦乐乎。官员们只能全程懵逼的看着。
南京六部职责
总体上说南京六部的编制还是小于北京的。在北京六部大多是一个尚书配左右两个侍郎。属于一正两副的格局。但是在南京是一个尚书配一个右侍郎。总体人数比北京少很多。
南京吏部:通常六部格局中吏部为长。权利最大。但是南京吏部确实不如北京。它能够考核的官员范围很小。只有南直隶一地。不过这不能说他们没有权利。这帮大爷的考核权是完全独立的。不受北吏部任何限制。
南京礼部:很多人说南京礼部最废。但稍微注意点下属机构不难发现。他们是主管铸印局的。那是不折不扣的肥差。
南京兵部:南直隶49卫一切兵马操练、禁缉盗贼等工作都由他们负责。不受北吏部任何节制。在宣德八年。南京兵部尚书黄福获得了参赞机务之权。总管一切留守、防卫大权。连钱粮都可以专拨。
南京刑部:吐槽机觉得南京刑部才是最废的。南直隶除了落魄官员。最不缺的就是勋贵。刑部官基本没啥权限收拾。不被收拾就算好的。
没啥卵用的备份
从上面的各部职责中不难发现。这个备份其实是有大用的。一旦北直隶的政治核心损毁。这边按道理说可以迅速接管整个南中国的统治。好歹能维持个偏安江南的局面。然而历史显然没向这方面发展。南明死得比南宋还悲剧。到底毛病出在哪了?
其实说来还是明朝自己的问题。承平日久。朝堂越发不重视这套备份系统。直接拿来当明升暗降的垃圾桶。明朝中后期南京几乎成了失意官员的大本营。在东林党这群嘴炮狂魔到来后更是升级成职业反对派。再次把南北撕裂。两京制从互为表里变成互相拆台。打的头破血流。
崇祯自杀后如果南直隶快速确定新的皇帝。好好经营江南。依赖长江天险也不难苟延残喘。然而因为党争日久。两边已经忘记了大敌当前。为了拥立谁再次折腾了个死去活来。最终朱由菘求助江北三镇武将才登上帝位。南明文武从此分裂。武将军阀化再不可逆转。它的灭亡也就顺理成章了。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3554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南京,北京,明朝,直隶,户部,吏部,兵部,尚书,礼部,大明
没想到大家都对明朝在北京一套六部,在南京一套六部,请问南京六部平时做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南京六部”也是有工作的。并不是闲差!明朝在封建社会算是个特例。在南京和北京拥有两套中央班底。南京的那套中央班底是朱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