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童年满满的记忆。儿时的记忆中。村里面经常有背着布袋子的人挨家挨户讨米讨饭。男女都有。(河南人与安徽人)一般都是年长者。手里拿着一根棍子(村里面狗狗多)。穿着衣服破烂。
我的家乡属于江汉平原鱼米之乡。农村里的人刚分田到户也不富裕。勉强可以解决温饱。年幼不懂事不知道那些讨饭的人从哪里来的。俗称“叫花子”。
记忆犹新有一次我们家刚好在吃午饭。有一个年迈的妇女站在大门口。手里拿着碗。一直在说“行行好。行行好”。善良的奶奶立马给了一升米。那个老人的眼睛紧盯着饭桌。奶奶问她是不是饿了。并把她请到饭桌前面坐下。盛来了热乎乎的白米饭还给她夹菜。那个老妇人千恩万谢。她心里想的是这家人没有把她往外赶。没有把她当叫花子。还把她当客人对待。她真的饿了。吃得很香很香。事后我问奶奶为什么对那些叫花子那么好,爷爷奶奶告诉我说“这些人都是河南人和安徽人。不要看不起他们。他们家乡受灾了。没有吃得要饿肚子。我们能够帮一把就帮一把。都是好可怜的人。”儿时压根儿不知道河南与安徽是什么地方。现在回想起来内心隐隐作痛。背井离乡出省乞讨。只是为了讨一点大米。能够吃饱肚子。那个年代国人还吃不饱穿不暖的一个缩影。心酸……
我的爷爷奶奶言行身教影响了我。做一个勤劳善良。宽容理解。热心肠的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河南省与安徽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腾飞。民众安居乐业。不忘记过去的苦难艰辛岁月。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
其他观点:
在我的印象中。记的小时候。经常会碰到要饭的。特别是在家里正吃着饭的时候。突然就听到梆子声。响了几下。就看到一个穿的破破烂烂。端着一个破碗。一脸呆滞面无表情的人来到屋门口。父母总是赶快叫我们拿个蒸馍或者盛点饭给他们。好打发他们走。走了以后就开始教育我们。以后要勤劳。不然长大就会去要饭。那个时侯脑子里便深刻记住了父母的教诲。但有的时候来也有例外。有的要饭的穿得干净。衣服也整齐。看着也挺年轻。这样的人来要饭的时候我父母一般都不让我们给东西的。就说没东西了。直接让他走。走了以后我觉得奇怪。明明有蒸馍为什么不给他。父母就说年轻轻的有手有脚。不去干活。去要饭。遇到谁都不会给他。教育我们千万不能当这样的人。不然谁都看不起你!这种思想的认知让我从小对乞丐没有好感。见了就觉得讨厌!
再以后慢慢长大上学。在路上也隔三差五会遇到乞丐。小伙伴们便成群结队朝他们扔石子。嘲笑戏弄他们。感觉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现在想想。会觉得好笑。那个时候的我们是多么的思想贫乏。嘲笑戏弄别人就是活着的一种乐趣所在吧!
再后来。上学越来越忙。下学以后又开始工作。再以后结婚生子。感觉人生总有忙不完的事情等着去做。也就没有时间去在意乞丐了。到如今被人生琐事缠身。总想偷得清闲的时候。才猛然想起。这些年怎么乞丐越来越少了。他们去了哪里?有了这个想法。我有时候就会问我老婆。有时候问我朋友。回答基本一致。都跑城里去要钱了。现在哪个乞丐还会留在农村要饭。没事的时候我细想下。也确实如此。可能是我一直读书。读完书又去工作的缘故。听他们说早在几年前。来农村要饭的乞丐都不要饭了。直接要钱的。给他们个五毛。还嫌少。有的扭头就走。更有甚者。来了发给你一张财神爷的纸。直接一块或者两块。给多了他们乐呵呵。说着祝福的话。给少了。说你太小气。发不了大财。我回想起父母亲小时候教育我们的话。想着现在的乞丐怎么了。问别人讨钱还这么理直气壮。这个社会怎么了。变化太快了吧!
原来的乞丐都去了哪里。我记起小时候被我们小伙伴欺负过的乞丐。有岁数大的。也有岁数年轻的。那个时候小孩子欺负他们。他们也决不还口。更不敢还手。每次他们讨到点吃的就很开心了。现在想想觉得那个时候真是太顽皮。对那些岁数大点的乞丐心里总是有愧疚。也许这并不是他们的本意。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有口吃的。谁愿意出来要饭。谁不愿意呆在家里。只有我们这些屁事不懂的小屁孩还要在他们伤口上撒把盐!
现在确实很少能见到‘单纯’的乞丐了。也没有小时候那份兴致了。远远见到乞丐来。能躲就躲。真的是恨我自己。一个乞丐能把自己吓成这样。这还是原来的自己吗?
其他观点:
我是乡村黑嫂。我来回答。
小时候农村的确经常见到讨饭的人。而现在却看不到这些人了。讨饭肯定是无奈之举。这也说明那时候的条件的确是不好。
那么。以前的人怎么走上讨饭这条路的呢?现在讨饭的为什么少了呢?黑嫂就分别来说一下。
一、以前的人怎么会讨饭
其实何止是见过讨饭的?记得小时候听奶奶说过。她年轻时。就带着我的姑姑去讨过饭。当然这很多年了。
奶奶说那时候生活太困难。到了冬天时。她会带着我姑姑去河北讨饭。我们是豫北地区。河南最北面。跟河北很近。十几二十里路吧。
走着过去。而且是一去就一个多月两个月。到差不多快过年时再回家。
而黑嫂小时候。村里也时不时的会出现讨饭的。他们穿得很破烂。手里拿着个碗。肩膀上扛着个口袋。
当时的讨饭是真讨饭。只要吃的。馒头吃不完放口袋里。要到的饭直接喝掉。
印象中记忆最深的是有一次放学了。村口坐着个讨饭的。六月的天。他穿条棉裤。村里一个光棍赶着驴车路过。特意停下来走过去看。然后说这个讨饭的肯定得不了关节炎。
他看着像是在调侃这个讨饭的。但他却把讨饭的请到了家里好吃好喝了一顿。临走还给了几个大白馒头。
以前的讨饭的。来到村里也不会饿着。谁家都会给点东西。
二、现在讨饭的怎么少了
其实。现在讨饭的并没有过量减少。但性质却变了。变成了讨钱的。
以前讨饭的真要饭。现在根本不要饭。你给他饭他当你侮辱他呢。直接要钱。有时候。不给还闹个不休。
这样的人。说实话并不被人可怜。而且他们也不少挣钱。有的竟然是职业干这个的。
我们从这里面的转变可以看出来。以前是生活真困难。所以讨饭。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人们迅速的解决了吃饱的问题。现在都在追求吃好。
人们不用饿肚子了。可是有一些脑子中想着不劳而获的人却利上了人们的同情人。甘心抹掉尊严去向别人手里讨要钱。
既然要的是钱。自然是都跑到城市了。农村他们要不到多少钱。
总结:我们在这里不说讨饭和讨钱的对错问题。一个直观的感受就是。现在只要勤快。做点啥工作也不会用伸手向别人讨钱。可就是有这样的人。我们不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又是如何打算自己的人生的。反正这类人。真的引起了很多人的讨厌。而且这几年也慢慢减少了。
我是乡村黑嫂。一个有态度的农村观察者。喜欢我。请点击关注。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3785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的人,乞丐,的是,小时候,都是,村里,少了,把她,河南,农村
没想到大家都对你们小时候村里经常有讨饭的人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童年满满的记忆。儿时的记忆中。村里面经常有背着布袋子的人挨家挨户讨米讨饭。男女都有。(河南人与安徽人)一般都是年长者。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