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人在大自然面前还是非常弱小的。西伯利亚本身就非常不适合人类的生存。再怎么利用科技也改变不了那里极寒的气候。在那里生活付出的代价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
首先就是超过零下60度低温。这种情况下你只能选择待在室内。而在西伯利亚冬季又是非常漫长的。正常人谁会没事去忍受这种痛苦的煎熬;第二点就是极其不方便的交通。大雪封山后你就相当于与世隔绝了。就必须要和松鼠一样储存一冬天的事物知道交通恢复。生活在现代社会。何必要去过这种原始社会的生活。
西伯利亚大开发是从苏联时代开始的。1956年由三名苏联科学家发起。1957年苏联政府正式启动项目。目的是为了开发这里丰富的能源。在苏联政府的号召下。大量的俄罗斯人从东欧平原跑到西伯利亚山地中挥洒汗水。不过正如我前面所说。无论多少的科技投入都无法改变极端的严寒气候。当苏联解体后留在那里的人们要么为了科研。要么为了石油。
随着能源的大开发也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这种污染并不是说雾霾不能出门这么简单。而是已经达到了高度致癌的风险。这里要发展。就必须要开发能源。开发能源就免不了产生污染。然后会给当地的生态带来不可逆的破坏。最后的的结果只能是人类撤出。
要不人们怎么会说西伯利亚可是连强人普京都没有办法征服的对象。
其他观点:
上图为西伯利亚地图。
西伯利亚是北亚地区的一片广阔地带。西起乌拉尔山脉。东至杰日尼奥夫角。北临北冰洋。西南抵哈萨克斯坦中北部山地。南至蒙古、外兴安岭。面积约1300万平方千米。除西南端外(从地理上划分整个黑龙江流域也属于西伯利亚地区)。绝大多数在俄罗斯境内。
“西伯利亚”意为“宁静之地”。名称源自蒙古语“西波尔”(泥土、泥泞的地方)。古时西伯利亚就是一片泥泞的地方。住在这里的蒙古先民以地形为这个地方取了名字。当俄罗斯人来时。将此音译为“西伯利亚”。也有人认为“西伯利亚”之名源自鲜卑人。 西伯利亚所蕴藏的资源十分丰富。西西伯利亚平原是俄罗斯的粮仓。
根据纬度和气温的关系通常理论:纬度越低,越靠近赤道,太阳高度角越高,温度就越高。西伯利亚在地理上属于高纬度地区。但相对而言西伯利亚南部气温并不是那么极端地严寒。
整个西伯利亚地区并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样经过几百年的开发仍然是非常的荒凉;只能说是西伯利亚大多数地方由于气候的严寒、交通不便、针叶林的辽阔导致其是非常的荒凉。
我们从西至东看西伯利亚各个地区吧。
处于 西西伯利亚平原上新西伯利亚市是新西伯利亚州(Новосибирская область)的首府。该州则属于俄罗斯新划分的七个顶级行政区中西伯利亚联邦管区(Сибирский федеральный округ)的一部份。也是整个西伯利亚地区最大城市。 城市人口1,547。910(2014年)。气候条件属于温带大陆气候。新西伯利亚城市人口。在俄罗斯国内仅次于莫斯科与圣彼得堡。如果该城境内工厂非常多。并拥有一些俄罗斯最好的大学、博物馆和剧场。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被称为俄罗斯三大中心。新西伯利亚在冬季1月平均气温是-23度。夏季7月是22度。年降水量是400-500毫米。单纯的从气温与降水量上来讲与中国的哈尔滨市差不:哈尔滨市冬季1月平均气温约零下19度;夏季7月的平均气温约23度。年降雨量是560毫米。
鄂木斯克(俄语:Омск)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西南部。是鄂木斯克州的首府。也是西伯利亚联邦管区的第二大城市。2010年人口1,154,000人;鄂木斯克市是全俄五大工业城市之一。主要的工业部门有机器制造和仪表制造业、石油加工和石化工业、森林和木材加工业、轻工业和食品工业;鄂木斯克气候为干燥性大陆气候。其特点为天气波动剧烈。过去三十年检测的日平均气温为7月20℃。1月份为-19℃。夏天极限气温可达45℃。冬天下降至-45℃。年晴朗天气超过300天。年平均降雨量为390毫米。由此可见鄂木斯克市的年平均气温也与中国的哈尔滨市差不多了。除了个别的极端气温要高点或低点。此外降雨量也要低点。
新西伯利亚市与鄂木斯克市都有百万以上的人口;如果以欧洲人口标准来划分城市等级。那么新西伯利亚市与鄂木斯克市可算是大城市了。不要忘了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的人口才刚刚过一百万。
伊尔库茨克州在中西伯利亚高原南部。贝加尔湖以西。南同蒙古相邻。面积76.79万平方公里。属大陆性气候。严寒期长。伊尔库茨克(Иркутск)是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的首府。拥有300多年的城市史。是西伯利亚最大的工业城市、交通和商贸枢纽。也是东西伯利亚第二大城市。伊尔库茨克市位于贝加尔湖南端。是离贝加尔湖最近的城市。安加拉河与伊尔库茨克河的交汇处。全市人口约80万。俄罗斯最大的飞机制造厂-伊尔库茨克飞机制造厂位于该市。伊尔库茨克州的气候为大陆性气候。一月平均温度从南部地区的零下15℃到北部地区的零下33℃;六月的平均温度从北部的17℃到南部的19℃。降水量北部和山区约400毫米。其首府伊尔库次克市被称为“西伯利亚的心脏”、“东方巴黎”、“西伯利亚的明珠’。市中心与居民区间以天然白桦林连接着。伊尔库茨克市海拔467米;一月份平均气温-20℃。七月份平均气温17℃。较莫斯科时间早5小时。这里年均降水量约400毫米。由于受贝加尔湖调节。1月平均气温为—15℃。夏天7月平均气温为19℃。为避暑的好地方。 安加拉河贯穿市区。我们可以看出伊尔库次克的气温比其南部的蒙古首都乌克兰巴托还要暖和些。与中国的哈尔滨市差不多。
哈巴罗夫斯克。原来是属于中国的领土。中国称之为伯力。位于黑龙江、乌苏里江会合口东岸的中等城市。2002年成为俄罗斯远东联邦管区的行政中心。人口57.9万(2005年)。伯力一月平均气温-22度。7月平均20度。这与中国的哈尔滨市差不多。
符 拉迪沃斯托克(俄语:Владивосток。英语:Vladivostok)位于亚欧大陆东面。阿穆尔半岛最南端。原名海参崴。清朝时为中国领土。划为吉林将军隶下。1860年11月14日《中俄北京条约》将包括海参崴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域割让给俄罗斯。俄罗斯将其命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俄语意为“统治东方”。是远东区主要文教科研中心之一。有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远东分部、太平洋渔业与海洋学研究所及远东联邦大学等多所高等学校。 符拉迪沃斯托克现为俄罗斯远东最重要的城市。亦为俄罗斯海军第二大舰队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总人口约60万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为主。冬季平均气温-13度。7月平均气温117°C。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可以看见由于日本海的海流的原因和纬度稍低的原因导致海参崴的冬季比中国的哈尔滨市还要暖和些。
至于西伯利亚中部、北部、最东部的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环北冰洋沿岸、勘察加半岛、楚科奇半岛等地由于气候的严寒、永久性冻土的原因导致其不适合人类生存。
西伯利亚与远东开发是俄国人的百年梦想。俄罗斯启蒙思想家罗曼诺索夫早在18世纪就对远东进行考察研究。认为俄罗斯的強大有赖于西伯利亚和远东。这一思想被俄不同时期决策层接受。并逐渐成为俄罗斯人的共识。沙俄从1648年起开始向那里殖民。但在 其早期开发阶段(1648 -I860年)280年间移民仅四五十万。且主要成分是被放逐的罪犯。1820 ~ 1890年。平民在移民中也只 占1/4。1861年废除农奴制。1900年取消流放制。特别是俄国 在1904年日俄战争中的失败。使俄国感到了西伯利亚和远东在 其战略上的重要性。开始逐步加快其对西伯利亚的开发。举措之 一是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1906 ~ 1910年前往那里的移民平均 每年猛增至44万。 但到十月革命前。整个西伯利亚人口不过 800万。农场数200万。耕地2100万英亩。牲畜3700万头。以农 业为主。工业较少。1917年十月革命后。国家百废待举。又面临西方的威胁。苏 联政府决定实行工业东移政策:一面将一些工业从欧洲迁往东 部。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争期间迁人亚洲部分的工厂达450个;同时有计划 有步骤地加快西伯利亚的开发。 从第二个五年计划( 1933 ~ 1937年)起。国家投资使用方向就开始向西伯利亚倾斜。其中用 于西伯利亚的费用:煤炭占49% ,钢铁占40% ,重工业占37%。 非金属工业占70% ,机器制造占27% ,化学工业占34%。此后 历次五年计划都有大笔投人;苏联时期对西伯利亚的开发。既有别于沙俄时代。又有别于 美国模式。它以重点工程项目如乌拉尔库兹浬茨克煤炭冶金基 地、安加拉叶尼塞河水利资源、木材加工、有色金属、化学合成生产基地以及贝阿铁路建设为中心进行组织和大规模投资。采用 优惠政策吸引知识和劳动力。每隔5年、10年都要上一个新台 阶。 此间的开发规模不亚于美国对其我国西部的开发。至1942年。西伯利亚生产的钢材已占全国的1/4,生铁已 占1/3,煤炭已占1/2。50年代以后。西伯利亚不仅成为苏联工业的重要基地。也是各种高科技研究和产业的重要基地。著名的 新西伯利亚就是其中之一。
至2016年西伯利亚共有3789万人口。其中绝多数人口集中在新西伯利亚州、鄂木斯克州、伊尔库次克州、伯力、海参崴等西伯利亚南线一带。
由于苏联的解体。俄国力的下滑。俄国人口出生率降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经济发展缓慢等因素。西伯利亚一些边远、严寒、交通不便的地区一些城市居民点在慢慢地荒芜甚至是废弃:例如俄罗斯远东极东地区楚科奇州的小城共青城(Комсомольский)1998年废弃;位于俄罗斯北极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的小城奴姆基(Нумги)。该城距鄂毕湾约200公里。曾是极地探险基地。该城于2001年废弃。位于西西伯利亚彼尔姆州的小城上古巴哈(Верхняя Губаха)。这里房屋已老旧和破败。整个城市如同遭遇了瘟疫。如今也已是一座废城。位于俄远东马加丹州的小城谢姆昌(Сеймча)。表面看还是一座城市。掩映于青山碧水之中。实际上已经是空无一人、杂草丛生的荒废的空城。们于西伯利亚北部的卡德昌(Кадыкчан)。建于1943年。曾经作为流放政治犯的的古拉格集中营。这是一座工矿城市。该城于2003年4月4日被正式废弃。城市中还有个别老人抱守残年。
从总体上来看:西伯利亚北部、中部、环北冰洋沿岸、极东侧的楚科奇半岛、勘察加半岛等地由于气候的严寒、多年的永久性冻土、延绵不断的西伯利亚针叶林森林、以道路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周全等原因导致这些地区是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但在西伯利亚南方的新西伯利亚州、鄂木斯克州、伊尔库次克州、伯力、海参崴一线(外东北的自然条件和中国东北三省差不多。面积还要稍微大些。但并不存在中国东北三省不适合人类生存一说)等西伯利亚南沿地区还是可以适合人类生存的。面积比整个中国还要大的西伯利亚总人口不到4000万。原因主要应归结于俄罗斯人口的出生率低、经济增长的下滑、苏联解体以后的俄国力的衰退等原因。如果单纯的从自然条件来说整个西伯利亚南沿容纳生存1-2亿俄国人问题不大。当然整个西伯利亚地区从新西伯利亚、鄂木斯克、伊尔库次克、外满州南沿一线也是俄国能够控制整个辽阔的西伯利亚关键所在。
西伯利亚拥有富可敌国的资源。美俄方面的智库对西伯利亚的资源估算过:差不多是400万亿美元。拥有整个西伯利亚可以让整个俄国人靠卖资源都可以舒舒服服地地过上几百年的好日子。西伯利亚这一广阔的地区被称为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俄罗斯科学家、作家罗蒙诺索夫曾经说过:“俄罗斯的强大在于西伯利亚的富饶。”根据勘查材料粗略地估算。西伯利亚地区蕴藏的资源接近原苏联全部资源的三分之二。西伯利亚的石油(例如秋明油田)、原苏联93%的煤炭资源在乌拉尔以东的西伯利亚地区。据推算。在已探明的储量中。70%左右在西伯利亚地区;天然气(秋明地区为主的西西伯利亚油气田。已发现的油田和气田就达200多个。是世界上仅次于波斯湾的第二大油气田。)、西伯利亚地区的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十分丰富。这里几乎拥有世界上已经发现的一切矿物资源!铁、铜、铝、锡、镍、铅、锌、镁、钛等有色金属矿。金、银等贵金属矿。钨、钼、钾等稀有金属矿。云母、石棉、莹石、石墨、金刚石、滑石、盐、磷灰石、磷钙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储量都十分可观。其中。铁、铜、铝、锡的储量尤为丰富。和平钻石矿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永久冻土带雅库蒂亚市附近的米尔内钻石矿曾是克里姆林宫的最高机密之一。它产出的大量钻石使前苏联在美苏争霸中拥有强大的经济资本。即使今天。俄政府仍将它当做“聚宝盆”。渴望从这个巨坑中挖出更多的钻石宝藏。“和平”钻石矿每年产出价值20亿英镑的钻石。该矿场位于西伯利亚东部地区的一个直径超过100公里的陨石坑内。储量估计超过万亿克拉。比目前已知的全世界钻石矿储量的总和还大10倍。能满足全球 宝石市场3000年的需求。事实上。早在上世纪70年代。前苏联政府便已经发现了这个巨矿。只是为避免损害本国钻石业利益。才将这个秘密隐瞒至今。
其他观点:
不能说人在自然面前力量渺小。中国就成功在青藏高原上修了青藏公路。只能说俄罗斯在西伯利亚面前、还有些渺小。
要想富先修路。可是要修路、就要有充足的国家资金、冻土区的公路维护也要花费大量的维稳资金。但对于俄罗斯来说、这笔开销太大了。
西伯利亚库茨克公路
说白了。俄罗斯现在顾不上西伯利亚。而且西伯利亚的形式也不是很紧迫、毕竟苏联时期修好的公路大致还能用。所以虽然当地交通并不发达、便利。但是当地人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交通方案:
在使用公路的基础上。结合冰面和飞机、直升飞机来满足交通困难时期的运输需要。
但是指着这些设施来进一步开发西伯利亚就有些异想天开了。并且有些个别小村落也已经因为交通问题“与世隔绝”。当地的交易货币也从卢布变成了土豆。
俄罗斯人几乎顿顿都要吃的土豆
总而言之。俄罗斯现在的财政储备还不够、而开发西伯利亚又是一个漫长的过场。难以有短期受益。所以对俄罗斯解决自己当前的困境没有帮助。自然也就无人致力于开发西伯利亚。
注1: 中国的青藏公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之一。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在高寒冻土区铺设黑色等级公路的国家。
-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3855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西伯利亚,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苏联,海参崴,伊尔,气温,俄国
没想到大家都对西伯利亚自然资源丰富,沙俄侵占数百年,为何当地依旧荒无人烟?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人在大自然面前还是非常弱小的。西伯利亚本身就非常不适合人类的生存。再怎么利用科技也改变不了那里极寒的气候。在那里生活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