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王阳明心学的精髓和现实意义是什么?
原创

在如今,王阳明心学的精髓和现实意义是什么?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心无旁物。知行合一。

在现在这个社会做到很难。主要是人们过于眼前利益。一个人能坚持自己的操守。不忘初心是很难的事情。会被周围的人看做是另类。会被侮辱。嘲笑。难免会波及内心。大部分人会着急。生气。很多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随波逐流。有的很可能会对原来的作法。想法产生怀疑。这样就不能守住初心了。不但外部环境这样。就是家人也不可能支持。别人改变能够给家人和亲人带来物质的享受。而自己因为坚持不能得到物质上的既得利益。而放弃一些基本的道德。是难免的。

这样会产生一些错误的观点。毕竟王阳明这样的思想家是在保证有物质基础。有政治基础上才产生自己思想的。

我认为当自己在做人。做事没有达到一定高度的情况下。只要默默坚持自己的选择和观点就行。毕竟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没有能改变别人基础的能量。就要先做好事。让自己的实力足够强大时再践行自己的思想。一个没有物质基础的人谈自己的思想是没有说服力的。就好像现在流行的一句话:“当你成功了。放屁都是真理。当你没成功时。真理都是屁话。”

其他观点:

首先。对心学进行一点说明。王阳明的哲学。之所以被称为心学。是因为王阳明认为“心即理”(理学认为“性即理”)。这就是心学的由来。“心即理”或“性即理”。是各自哲学的逻辑出发点。

关于对王阳明心学就是唯心主义的理解。王阳明讲。“心外无物”。并不是否认物质世界的存在。只是说。物在我的心外。对我没有意义。王阳明构建和研究的世界。是意义的世界。所以也有人讲。王阳明的哲学。就是道德哲学。

如果用一句话来说。王阳明心学的精髓就是“致良知”。

冯友兰在其学术名著《中国哲学史》中对王阳明哲学进行总结时说。“王阳明的哲学体系。以《大学问》为其全貌。以致良知为其结论。以‘四句教’为全貌的概括。并为致良知的说明。他的体系有纲领。有条目。有功夫。简易明了。直截了当。所以是心学的高峰。”

关于王阳明心学的现实意义。这里不想从学术上去展开。那样看起来枯燥。我想从现实中进行一番考察。也许更容易明白心学的现代价值。

现代新儒家。基本上都被称为新陆(陆九渊)王派。如梁漱溟、熊十力、贺麟等。本人见识有限。我了解的新儒家的程朱派。只有冯友兰。冯友兰自己说。是接着朱熹往下讲。

说到王阳明的心学。就不能不提到朱熹的理学。南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颁行朱熹《四书集注》于天下。成为科举取士的标准。自此。朱熹哲学就成为中国统治者的官方哲学。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对中国人的创新精神。在我看来。是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王阳明的心学。表面上看起来是对朱熹“格物致知”的解释不满。其实。它是向当时已经成为教条的朱熹哲学的挑战。

所以。王阳明的哲学。具有批判精神和反思精神。

我们再来看看他们两人弟子的情况。朱熹一生讲学著书。可谓著作等身。但他的弟子并没有突出的理论建树。反观王阳明。在王阳明去世后。王门弟子。不管左派、右派。还是王门后学。在传播王阳明的思想的同时。对王学进行了很多的发展。这些。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黄宗羲的《明儒学案》中有完整的介绍。

有人说。新中国有三位不依附权贵的知识分子。梁漱溟、熊十力、陈寅恪。其中两位就是新陆王派。史学天才。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是不是新陆王派。没做过考证。

总书记在近年的讲话中。十多次提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由以上简单的叙述可看出。王阳明的心学。在现代社会中。价值应该是非常大的。

其他观点:

学阳明。首先你得静下来。打坐静修必不可少。其次你得动起来。各种运劲劳体必不可少。在此过程中。你要做的目标愿力始终如一贯穿其中。直到有一天。你能悟到潜意识。杂念的发起点。即所谓心之源时。即知人心的工作原理都是一样的。择善而用之。以静定之愿力对付天下浮躁欲望之妄念。则几乎天下无敌矣!故蒋介石得之皮。党国之内无敌。毛泽东得之髓:吾就是一切。作《心之力》。而定中华未来全球无敌之根基!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且听风雨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03:03

    朱熹,自己的,心学,哲学,的人,儒家,都是,良知,观点,思想

  • 情多浓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03:03

    没想到大家都对在如今,王阳明心学的精髓和现实意义是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03:03

    心无旁物。知行合一。在现在这个社会做到很难。主要是人们过于眼前利益。一个人能坚持自己的操守。不忘初心是很难的事情。会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