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应不光只有疼爱。还应有规矩。前者自不必多说。天下哪有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的父母?后者也不可或缺。若是父母过分溺爱。惯出无法无天的\"熊孩子\"。那还得了。
这21条规矩。希望能对各位家长管教孩子有所帮助。
一、生活规矩
1、咳嗽、打喷嚏时要掩住嘴巴。以免影响别人。
2、自己的生活物品自己打理。比如。书包、房间、衣柜、行李等。
3、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而不是只会哭鼻子。
二、饮食规矩
4、任何食物都是有生命的。不能想吃就吃。想扔就扔。吃多少拿多少。
5、多人一起用餐时。要考虑别人的需求和感受。取菜时注意相互礼让。依次而行。不能抢菜。
6、别人真诚款待你吃东西。如果你不喜欢的话。可以说\"我吃饱了\"。但绝对不能说\"很难吃\"。
三、睡前规矩
7、睡前不要做容易刺激、兴奋的事情。比如看喜欢的电视、做激烈的游戏、吃大量东西。
8、上学(含辅导班)期间。9.30准时去睡觉(特殊情况除外)。
9、刷牙、洗脸、洗脚要在睡前提前做完。
四、做事规矩
10、做事情要有始有终。玩完玩具要收好。画完画要收好彩笔。东西从哪里拿来。用完后要放回哪里。
11、做错事要主动承认错误。并承担相应责任。弥补损失。
12、做事要守信。答应的事情要努力做到。约定好的时间要尽早到。
五、礼仪规矩
13、见人要主动打招呼。就从一句问候、一个手势、一个微笑开始吧。
14、受到别人任何恩惠和帮助必须口头或者书面表示感谢。做了给别人添麻烦的事情一定要当场道歉。
15、公共场合(除了可以放开玩儿的地方以外)说话音量控制在不让第3个人听到。
六、社交规矩
16、不许撒谎骗人。否则你会失去朋友家人最宝贵的信任。让你后悔一生。
17、交谈时要正视对方、认真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
18、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需要事先征求同意。耐心排队。不可以随意插队。
七、安全规矩
19、不愿意告诉爸爸的事。你可以只告诉妈妈;不愿意告诉妈妈的事。你可以只告诉爸爸。但不可以两者都不说。
20、不在路上嬉戏玩闹。不边走路边看手机。不横穿马路。走地道或天桥。
21、当你感到危险或有必要的时候。你可以无视对方。大声喊叫。还可以撒谎、咬人、戳眼睛。偷东西。打坏任何贵重的东西。你听说过的任何规矩都不用守。因为你的生命比任何东西都重要。
家长立规矩的2个要点:
1、要保持态度一致。除了以身作则外。父母态度也要保持一致。不能让孩子觉得规矩是可有可无、似是而非、可遵守可不遵守的。
2、要温柔而严厉。刚柔并济胜过单一的好声好气或摆家长威风。用温柔教育孩子懂得规矩。用严厉让孩子坚持守规矩。
小评果快乐育儿。分享早教育儿、安全教育、营养辅食等丰富知识。帮你快乐育儿。欢迎读者点赞、转发、收藏、评论。
其他观点: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规则是孩子建立良好秩序感的基础。它不但起着约束作用。更会让孩子明白每个人做事的界限。内心获得安全感。
一个孩子只有明白了他的做事界限。才知道该如何自律。也才能对他的情绪、行为及态度负责。
一个没有规矩的孩子。在伙伴中是不受欢迎的。在外人看来就是教养缺失的“熊孩子”。
成人世界需要遵守的规矩很多。挫折也不少。如果孩子不能在小的时候就约束自己的行为。学会守规矩。长大后在成人世界就会屡屡受挫。
很多家长为孩子的没规矩感到苦恼:吃饭用手抓、说话没大没小、见人不问好、公众场合大声喧哗、沉迷电子产品。
给孩子立规矩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难事。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没规矩。而是大人的所作所为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的言行习惯。
1. 很多父母 , 一边教孩子守规矩。一边破坏规矩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观察和模仿能力越来越强。并且也会做出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家长的行为就是他们的参照物。所以孩子大了以后。爸妈的教育功力就更体现在自身言行上。
可是很多家长。嘴上教育孩子要有规矩。自己的言行却在打破规矩。给孩子带来了特别不好的影响。
比如前一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女教师高铁拦车事件。为人师表。带着女儿。自己不遵守时间规则。还要千方百计地用身体堵高铁门。用脚拦门。耽误了一车旅客的时间。甚至有可能造成后续列车延误。引发一系列安全事故。
当着女儿面。这位妈妈上演了一出丑态百出的闹剧。不知以后该怎样教育孩子遵守规则?作为家长的威信和说服力势必会大打折扣。
还有那个在老虎园下车的人。惊险保命后。不知要如何跟孩子解释自己的行为?
父母对规则的破坏。会造成孩子对规则的漠视。
潜移默化中。悄悄影响了孩子对规矩的敬畏之心。导致他时不时就会抱着侥幸心理。做出种种不合规矩的事。
2. 很多父母。总是为自己的行为找理由
给孩子立规矩。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很多父母常常苦恼怎么说孩子都不听。这个时候你是否反省过自己的表现?
有些家长教育孩子早睡早起。可是自己却打游戏追剧熬到半夜;
有的家长教育孩子遵守社会规则。自己却带着孩子过马路时闯红灯。当孩子疑惑不解时。他们总是有一大堆理由来巧妙掩饰:
“爸爸看手机是因为工作需要”。孩子发现原来爸爸是做游戏工作的;
“妈妈闯红灯是因为要迟到了。没办法”。孩子了解到原来赖床也没关系。快迟到了就不管红绿灯直接过马路就行。
失败的父母。总是擅长给自己找借口。可是谎言永远是经不起考验的。孩子从家长身上学到的东西却影响他一辈子。
家长在教孩子规矩的过程中。要多一点对规矩真诚的遵守和维护。少一点自作聪明的遮掩。
3. 给孩子立规矩。父母要承担榜样作用
对孩子来说。一些原则性的规矩。一定要严肃地教给他们。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绝对不可以的!
比如:带电插座不能碰;煤气开关不能动;开水要小心;绝对不可以玩火;在大街上不可以到处乱跑。等等。
而对于有些规矩。单一的说教不见得会有很大的效果。应该在父母的“身教”中引导和培养。
家长平时注意自己的行为细节及家庭的生活规律。孩子自然就容易学会。比如:文明就餐、尊重长辈、早睡早起、不争抢别人的玩具、守时等等。
身为父母永远不要漠视规则。破坏规则。
只有父母树立好榜样。孩子才可一直保持对规矩的敬畏之心。从而内化成自身的行为习惯。依靠自觉的力量而不是外在管教来习得规矩。
给孩子立规矩。严厉的管教只能维持一时。真正的长久之计是从父母自身做起。遵守规矩。维护好规矩。那么。在这一堂课中做父母的使命就达到了。
其他观点:
家长给孩子下命令。孩子完全不听或者对着干。这事太正常了。推荐一本〈这样跟孩子定规矩。孩子最不会抵触〉。就是专门讲这个话题了。
大多数情况孩子不听话都是有具体原因的。这里有套方法能让你的孩子遵守你和他这间的约定:
书中一共讲了9条规则。但基本上使用前六条就足够用了。效果非常好。建议家长尝试一下。
使用之前的注意事项:
通过这条规则就能让孩子听话。但在使用规则之前
你每一两周只需尝试一条法则。这样。你和孩子才能有足够的时间适应这条法则。
1-6条的顺序是精心设置的。它们能帮助你逐渐熟悉这些育儿方法。所以。请不要随意打乱顺序
要学会尊重孩子的个性。你应该允许甚至欢迎孩子能对你的要求或命令提出质疑。而不应该把这看做是对家长权威的挑战。
好用的定规矩法则
法则1:面对面说话。小家伙才听你的
计划开始第一周。你需要学习两点:
1.如何跟孩子定规矩;
2.如果孩子遵守规矩。你该怎么做。
开始时。你可以给孩子定一些他通常难遵守的规矩。这些规矩应该简单、具体、直接。如“把玩具收起来”、“去洗洗手”或“把电视关掉”等。不要用“把房间收拾一下”、“写作业”等需要多个动作才能完成的任务。
跟孩子定的规矩要想有效。需要注意三个要点:提醒孩子看着你、告诉孩子怎么做(要有眼神交流、口气坚定)、站在旁边看结果。给孩子施加压力。
如果孩子确实照你说的做了。你一定要当场夸夸他。
法则2:给予恰当后果。孩子就会乖乖听话
第1步:遵守定规矩法则1。
如果你遵从第1条法则的要诀。将你定的规矩说了一遍。而孩子却没听。那你可以再说一遍。不过一定要在静静地盯着孩子约15秒后才可以。15秒似乎很长。但这段沉默会给孩子造成压力。或许都用不着你再说一遍你的要求了。
第2步:重复上一步。
如果你给了孩子15秒。孩子还是不听话。那你可以按法则1再说一遍:再次保持眼神交流。严肃地说“我刚刚说……”然后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孩子约15秒钟。基本上就是重复上一步。但这一次你要稍稍大声一点(不可大吼大叫!)说出你的要求。这能让孩子感觉到你是认真的。而且你会一直等到他按你的要求做。
这样。你只要重复一次。就可以摆脱第一轮的恶性循环。也摆脱了越发生气的过程。事情的结果反而会由于你的冷静、理智而发生重大转变。
如果孩子还不听。那你就可以给孩子发出“警告”或“最后通牒”了。
可以使用这些后果:
没收玩具一天或几天;
今天不许再看电视;
今天不许再玩电子游戏;
提前半小时上床睡觉;
今天不能吃零食。
面壁思过
如果你已经开始实施惩罚。比如。你已经把孩子抱到墙角了。孩子说“我错了。我现在就去把电视关掉”。但你也不能放他去。你要告诉他:“现在已经晚了。但下一次。要乖乖照我说的做。”说完。你要继续执行已定的惩罚。不能心软。
法则3:小家伙越闹越凶?就让他独自冷静几分钟
面壁思过是一种有效的小惩罚
1.告诉孩子停下来。
● 告诉孩子停止他的行为。
● 切莫大吼大叫。但要声音洪亮。使孩子能够听清你说话。并把注意力转移到你身上。
● 尽量保持眼神交流。
● 等待约15秒。
2.给予后果。
● 告诉孩子。如果他还闹个不停。他就要接受面壁思过的惩罚。
● 语气严肃。并尽量保持眼神交流。
● 等待约15秒。
3.将孩子放在面壁思过地点。
● 尽量让孩子自己去面壁思过地点。
● 如有必要。可强行将他带去。
● 语气严肃地对他说:“不许闹!没我允许。不能离开。”
● 如有必要。抓住孩子的手。让孩子不能打你。
● 如果孩子跑开。你要重新把他带回来。重复以上的话。
● 一旦他安静点了。你就开始计时。但万万不可告诉孩子你要让他待多久。最低处罚:5岁以下。均为两分钟;5岁以上。遵循“几岁几分钟”的原则。
4.结束后。引导孩子反思。
● 走到面壁思过地点问孩子:“知道我为什么把你放在这儿吗?”
● 不要激怒孩子;不可大声训斥或没完没了地说教。只需让他明白自己为什么被要求面壁思过。
● 如果孩子还小。你可以直接告诉他为什么要面壁思过。
● 告诫孩子:“你以后再这样闹。我还会让你面壁思过。”
● 让他回到先前的活动中去。(非常重要)
针对攻击行为。略过第1、2步。直接把孩子带到面壁思过地点就行。
法则4:列个任务单。轻松培养孩子的自觉力
用至少两周的时间来实践这项计划:准备好积点(或贴纸)——列出清单——实施计划。每当孩子完成了某项任务。你就要立刻给他积点;每当孩子换取一项特权或奖励。你就要当场收回相应的积点。即时发放或收回积点。是“约法三章”计划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
下面是一份“约法三章”的范例:
任务:
按时起床 2积点
自己穿衣、穿鞋 1积点
穿戴完毕才走出自己的房间 1积点
早晨7:15之前吃早餐 1积点
7:40之前出门上学 2积点
收拾床铺 2积点
饭前自觉洗手 1积点
早起后及睡觉前刷牙 2积点
奖励:
看电视(一次30分钟) 1积点
玩电子游戏(一次15分钟) 1积点
出去玩(1个小时) 1积点
晚起15分钟 1积点
抽奖袋 9积点
执行计划要坚决。孩子才能配合你
根据孩子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后果——表现好就奖励。做错事就惩罚。
法则5:7个学习小妙招
妙招1:做作业的环境要减少干扰
妙招2:做作业的时间因人而异
妙招3:与老师共同制作检核单。作业情况一目了然
妙招4:写作业前的规矩——准备好材料
妙招5:写作业时的规矩——监督而不过分干预
妙招6:写完作业后的规矩——换取特权要有度
妙招7:辅导作业的规矩——适当引导。但不要过度帮助
法则6:给任务单添点新花样。才经得住孩子的软磨硬泡
扩充任务单:
● 补充不常发生的家务(兑换过程一定要有明确规定)。
● 加进临时家务(一定要提前说清楚做这项家务能赚多少积点)。
● 开始合并有关联的家务。不过条件是:在过去一周内。单独命令这些事务时。孩子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候会服从。
“说一遍就搞定”:
● 添加“说一遍就搞定”的方案。用到这种方法时。每次都要提醒孩子这一点。
修订奖励和特权
● 扩展每日特权清单。
● 扩充清单。纳入更多细小的特权。如:允许在朋友家过夜。
● 允许孩子在某段时间内赚取更多积点。换取一份更大的奖励(如一本书)。
● 如果孩子攒了很多积点。却很少兑换。也不要担心。如有必要。你可以限制孩子玩玩具。直到他又开始赚积点。或者。偶尔用一下“周末积点清零”活动吧!
● 确保孩子只能通过积点来兑换特权。其他途径一律不行。家长一定要经得起孩子的“软磨硬泡”。
扣除积点:
● 针对孩子某些不当行为。你可以用积点扣除的方法。先针对一种不当行为。然后再纠正另一种不当行为。这种行为一定是你当场发现。而不是依据其他人(如兄弟姐妹们或保姆)的报告。要绝对明确、清楚地规定何种行为应受处罚。以及每次该扣除多少积点。
● 不管什么时候。扣除积点这一惩罚一次只能针对一种行为。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4014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孩子,规矩,积点,自己的,面壁思过,家长,父母,法则,给孩子,妙招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何给孩子立规矩?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应不光只有疼爱。还应有规矩。前者自不必多说。天下哪有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的父母?后者也不可或缺。若是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