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3600颗手榴弹就报销一个山崎大队,李家坡的打法荒诞吗?你怎么看?
原创

《亮剑》中3600颗手榴弹就报销一个山崎大队,李家坡的打法荒诞吗?你怎么看?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很荒诞。《亮剑》把历史上的血战关家垴给改编成了“戏说李云龙”

影视剧行业喜欢强调“立人物”。一旦人物立住了。剧情方面就省心多了。

观众普遍容易记住的是人物的亮点。这是感性方面的认知。而剧情方面的记忆属于理性认知。相对来说。感性认知的东西总是比理性认知的东西更容易调动观众情绪。

这也是为什么娱乐圈近些年喜欢给明星“立人设”的原因。人设立住了。炒作起来就事半功倍。

说回正题。在“立人物”上。李幼斌版《亮剑》可谓非常成功。剧中几个重点人物包括一些配角甚至龙套的人物特点都很鲜明。这是该剧成功的重要因素。

但是。《亮剑》的制作过程本身是比较粗糙的。反映在剧情上就会出现很多值得商榷甚至备受争议的桥段。这个李家坡之战就是。

一、原型关家垴战斗

《亮剑》李家坡之战的原型很明显。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关家垴战斗。

关家垴战斗的大概情况是这样的:日军一个五百多人的冈崎大队在根据地里乱撞时偶然碰到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八路军总部决心彻底歼灭这支日军。打击敌人的气焰。让日军不敢再以大队为单位进入根据地扫荡。

冈崎大队发现自己深入险境后立刻抢先占领关家垴阵地。同时抢占了对面的柳树垴高地。形成了犄角之势。然后连夜开始修筑工事。

八路军集结了八个团一万余人参加关家垴战斗。经过两个昼夜的激烈攻防战。消灭冈崎大队大部之后八路军选择撤退。八路军在战斗中伤亡达两千余人。消灭日军四百余。关家垴之战由此成为八路军历史上争议和话题比较大的战斗之一。

二、李家坡之战和关家垴战斗对比

《亮剑》李家坡之战对关家垴战斗进行了多处改编:

冈崎大队变成了山崎大队

日军关家垴和柳树垴两个阵地变成了李家坡一个山头。降低了难度

八路军八个团参战变成了两个团。772团和独立团

八路军参战各团分路攻击变成了772团和独立团先后投入战斗

769团在关家垴后部挖暗道偷袭日军变成了独立团在李家坡阵地前公开挖交通壕

八路军未能全歼冈崎大队被迫撤走。变成了李云龙独立团全歼山崎大队

从改编过程看。《亮剑》不仅将李家坡之战的难度大大降低。而且还修改了战斗结果。从整体上看这么改无可厚非。毕竟这是电视剧《亮剑》。不是电影《关家垴战斗》。没必要拍得一模一样。

但是。《亮剑》在拍摄过程中还是犯了一些低级错误。

三、土工作业和手榴弹

李云龙针对李家坡山崎大队布置的打法其实很简单。就是三个步骤:

土工作业接近敌人阵地

3600颗手榴弹炸懵日军

全团冲锋用近战消灭山崎大队

这个打法看似很有效。但主要是《亮剑》导演和编剧的功劳。现实中如果李云龙真这么打。恐怕会输得很难看。

首先。土工作业接近敌人阵地是我军的攻坚法宝之一。可以极大减少攻击过程中的伤亡。在历史上很多战斗中都有应用。

但是。土工作业常用的地方是平原地区。平原土质松软。出身农民的战士们可以快速完成交通壕修建。关键是。平原地区攻击部队没有掩护地形。对土工作业有着强烈的现实需求。

像李家坡这种山地。技术上讲挖交通壕的难度比平原大得多。而且独立团处于仰攻状态。日军居高临下一览无余。独立团根本没有挖交通壕的空间。

而且。《亮剑》最搞笑的一幕是。独立团将交通壕都挖到了日军眼皮底下三十米处。这个显然就太神剧了。导演太欺负日军的军事能力。

三十米的距离。日军有N种方法可以直接打击独立团。吊迫击炮。扔手榴弹。甩掷弹筒。直接机枪扫射都行。也许你会说《亮剑》里日军用迫击炮了。没打着。嗨。那是导演不让打中的。

事实上。面对三十米的距离。日军在山上一个反冲锋就能解决战斗。根本连迫击炮都不用。历史上的关家垴战斗中。柳树垴本来已经被八路军占领。但日军趁八路军两个部队换防之际。一个反冲锋就重新占领了柳树垴高地。然后继续坚守直到八路军撤退。

五百个日军在一万多八路军包围中面对八路军占领的高地都敢发起反冲锋。《亮剑》里的山崎大队面对三十米外的独立团却束手无策。只能说导演和编剧真敢想。

其次。3600颗手榴弹是神剧剧情。

李云龙在战前会议上说:剩下的三十米距离。就是个娘们儿都能将手榴弹扔进山崎大队的环形工事里。

对啊。独立团是佯攻。三十米的距离连续扔3600颗手榴弹都能扔到山上日军阵地里。那日军呢?他们就等着挨打吗?他们不会扔手雷?

历史上的关家垴之战中。日军之所以能够在八路军的围攻中保持防御兵力。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在阵地上修建了很多防御工事。尤其是猫耳洞。可以有效防御我军的炮火和手榴弹攻击。

《亮剑》中李云龙独立团这么扔手榴弹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日军必须很蠢。蠢到发现独立团在三十米开外时也不知道扔香瓜手雷。蠢到只会挖露天的战壕。然后趴在战壕里等着挨炸。

这就是为什么《亮剑》被称为“神剧鼻祖”的重要原因。导演为了塑造李云龙的强大。直接让日军变成一个个菜鸟。李云龙这个人物立住了。剧情没法看了。

实际上。想在李家坡之战中展现李云龙的聪明睿智并不难。不用拍成神剧。

参照历史上的关家垴之战。李云龙独立团可以采取正面佯攻。在李家坡正面各种花式表演。吸引山崎大队注意。同时让张大彪带领一营在李家坡背面进行土工作业挖暗道偷袭日军。

等到暗道挖通。偷袭的一营战士集体甩出手榴弹炸懵山崎大队。然后正面和背面一起冲锋。最后全歼山崎大队。

这么改编。不仅更符合历史原貌。也符合战场常识。不至于弄得太神剧。

四、血战变戏说

关家垴之战在我军历史上是著名的血战。虽然伤亡很大但血战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之后日军很少再有敢于在根据地横冲直撞的小部队。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根据地被扫荡的频率。同时也在血战中锻炼了主力部队。

《亮剑》把关家垴战斗改编成李家坡之战除了在细节上出现很多神剧剧情外。在其他地方也没有交代清楚。

首先。攻击山崎大队的意义。为什么八路军总部要不惜代价消灭山崎大队。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历史细节。《亮剑》没提。这是一个败笔。

其次。李云龙对772团的戏谑非常不妥。

772团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八路军部队。隶属于129师386旅。是八路军初创时期的主力番号团。绝不是李云龙独立团这样的部队想比就能比的。

但是。在《亮剑》中772团多次成为衬托李云龙独立团的背景。这其实是不妥的。你让什么新一团、新二团当陪衬没问题。大家都是虚构的。谁也别嫌弃谁。拿一个真实存在的英雄部队给虚构部队当衬托。其实是值得商榷的。

尤其是在李家坡之战中。772团攻击失败后撤退。李云龙站在山坡上面对刚刚经过血战的兄弟部队。没有任何安慰不说。反而戏谑人家:告诉你们程瞎子。当年老子教他怎么打枪。现在就教他怎么打仗。站在山坡下学着点。

历史上的关家垴之战中。772团负责正面强攻付出极大代价。负责主攻的一营参与攻击的有二百多人。攻击一上午后仅剩下一个排。由一营长带队继续攻击。最后撤下来时只剩下六人。

如果历史上真有李云龙这号人。站在路边说风凉话嘲笑血战之后撤下来的772团。你觉得这种人该怎么处理?为什么不能让李云龙站在路边冲着兄弟部队高喊:告诉你们团长。让他等着。我老李发誓。一定为战友们报仇!

只能说。《亮剑》的编剧和导演为了塑造李云龙这个人物。牺牲了太多真实的历史。也牺牲了太多合理的剧情。把一场惨烈的血战关家垴变成了戏说李云龙。

其他观点:

不但是扔手榴弹是荒诞的。挖战壕也是臆造的。试想一个团的人要挖最少几百米一米多深的战壕。而且是隐蔽掘进。任何能办得到

其他观点:

虽然《亮剑》中在李家坡对山崎大队的这个打法不算荒诞。但是在真实的历史场景中几乎没有机会实现。不然怎么说《亮剑》是神剧的鼻祖呢?

李家坡李云龙独立团歼灭山崎大队的正史原型是彭德怀元帅自认的一生四次败仗之一的“关家垴之战”。也是《亮剑》中不完全符合事史实原型的战例。

山崎大队的原型是冈崎大队。冈崎大队虽然称之为大队。但实际上只是日军从两个乙种师团临时拼凑了3个不满员的步兵中队加一些辅助兵种组成的。兵员共560人。相当于半个大队。但是由于有机枪和飞机的辅助。所以虽然不是精锐部队。但是战斗力相对当时的八路军而言。仍然不可小觑。

冈崎也是迷迷糊糊误打误撞进八路军驻地腹地的。关键他还撞进了位于黄崖洞的八路军水腰子兵工厂附近。这个兵工厂对八路军而言太重要了。月产400支步枪呢。幸亏冈崎不识货。放了把火就跑了。没造成大的影响。

彭总认为冈崎实在太狂妄了。必须予以歼灭。不然后果的确不堪设想。

然而八路军最终动用了129师386旅、385旅一部、新编第10旅各一部、决死第一纵队25、38团各一部。以及总部炮兵团山炮连。共几千人把冈崎的500多人围在了关家垴。

结果打了两天两夜。硬是没有歼灭掉。让他们还跑了200多人。而八路军损失惨重。比如772团一营。70多个人打得只剩下3个人。而且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陈庚等都亲自参与了指挥。

是总指挥们不如李云龙聪明吗?不懂的利用土工作业么?当然不是。而是地形和敌人的工事不允许。

关家垴是群岭环抱的一个高高的山岗。山顶是一块方圆几百米的平地。其北面是断崖陡壁。下面是一条深沟。东西两侧坡度较陡。只有南坡相对比较平缓。关键南坡的对面是一个比关家垴更高的叫柳树垴的山岗。与关家垴互为掎角。冈崎把所有的窑洞都打通了。做出了暗堡。从柳树垴上可以用火力控制通往关家垴的小路。

所以这个地形远比《亮剑》中李家坡的地形复杂得多。八路军面对的不仅仅是仰攻。而且是通往进攻的路上还有重机枪火力封锁。即便突击到了冈崎阵地前。手榴弹也扔不进冈崎的工事。

八路军连夜袭这个杀手锏都失败了。派一个营从侧后摸到关家垴山顶;一个营从关家垴和柳树垴中间突击。把敌人截成两段;其他两个营从西北岭插上。防止敌人逃回武乡。这中间付出的巨大伤亡。不是土工作业到敌人眼皮子底下。扔手榴弹就可以解决的。

更关键的是敌人外有1500多援军即将赶到。制空权还完全掌握在日军手中。轰炸对八路军造成的巨大损失。这些都是李云龙不曾面对的困难。

实际的战场远比电视剧中要残酷得多。李云龙的胜利。有部分原型存在。比如仰攻的难度。冈崎中佐被击毙都是史实。但实际情况更为复杂。电视剧为了突出胜利。弱化了战场上很多真实的困难处境。

——炒米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长空夕醉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09:04

    日军,独立团,大队,八路,李家,手榴弹,之战,作业,土工,冈崎

  • 心太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09:04

    没想到大家都对《亮剑》中3600颗手榴弹就报销一个山崎大队,李家坡的打法荒诞吗?你怎么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09:04

    很荒诞。《亮剑》把历史上的血战关家垴给改编成了“戏说李云龙”影视剧行业喜欢强调“立人物”。一旦人物立住了。剧情方面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