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和古文观止还有资治通鉴有什么不一样?
原创

史记和古文观止还有资治通鉴有什么不一样?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用纪传体写史。是司马人迁首创的。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不但是优秀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但是。《史记》有的文章写的失真。好似民间传说。

《古文观止》是古人编写的一本启蒙读物。描述了从东周到明朝的历史。共222篇。

书中收录了《史记》《左传》《战国策》中的一些经典名篇。还收录了柳宗元、韩愈、苏轼等名家大作。

所谓“古文观止”是指所收录的文章代表了古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矣。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著的。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述了从周朝到五代139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司马光梳理了前朝往事。总结了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可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所以定书名为《资治通鉴》。

三部书都是优秀的历史著作。各有所长。非常值得反复学习。

其他观点:

这三本书不能归为一类。《史记》和《资治通鉴》属于史书。而《古文观止》属于文学类的范文汇编。

《史记》和《资治通鉴》都属于通史。不是断代史。两者的不同在于《史记》属于纪传体。《资治通鉴》属于编年体。

这三本书的书写目的也不一样。

《史记》是太史公司马迁依照自己个人的观点。客观记录的西汉以前的历史事件。但《史记》的观点也逃不出司马迁个人收集信息的限制。和个人经历的影响。

《资治通鉴》对历史事件的选编和观点都比较有特点。此书的视角完全是站在怎么治理国家的角度来书写的。“以史为鉴。以资于治道。”

《古文观止》收集了中国古文的各种有代表、有影响力的题裁。是为了方便后世学者。学习古文时有更好的范本。完全是一本古文范文的各种题材汇编。每种题材虽然经典。但都不多。只有几篇。

其他观点:

成书较早的《史记》。司马迁仍然有春秋战国史官传统。他希望自己能和孔子一样有所作为。这是他的个人主义。在笔法上也是奉行秉笔直书。据实记载。所以西汉缔造初年的那些看似很荒唐的事情都被他生动描述。比如战败时刘邦仓皇逃跑。把妻儿从车上踹下去什么的。这种描述在《资治通鉴》里绝对不可能存在。为了争一个死理。被汉武帝阉了。这也是司马迁身上原始性仍然保留的证据。

而《资治通鉴》的初衷。是对皇帝治理国家提供一套参考书。通过历史兴衰故事。从不同侧面给皇帝治理国家提供启发和归正。它已经不单单是记载历史了。更有很多加工和汇编

《古文观止》是历代汉民族散文总集。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吴兴祚审定。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观止”一词表示“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除本书外。二吴还细著了《纲鉴易知录》。《古文观止》由清代吴兴祚审定并作序。序言中称“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当时为读书人的启蒙读物。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镌版印刷。书名“古文观止”意指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矣。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但作为一种古代汉民族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13:30

    史记,古文,资治通鉴,本书,文言文,历史,观点,选编,纪传体,此书

  • 眼角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13:30

    没想到大家都对史记和古文观止还有资治通鉴有什么不一样?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13:30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用纪传体写史。是司马人迁首创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