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被高估的历史人物?
原创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被高估的历史人物?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蒋介石是近现代被过分高估的人。是过分高估。

即使到了今天。 “蒋粉”“果粉”还在往他脸上“贴金”。

我就说两个:一个是所谓的“黄金十年”。就是1931——1940年。说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别的不说。1931年的“九、一八”。其后的长城抗战。“七、七卢沟桥事变”“八、一五淞沪会战”“南京大溃退”“南京大屠杀”“武汉会战”“围剿”红军、“中原会战”都发生在这时期。还不要说涉及晋察冀陕甘宁鲁豫的“民国十八年年馑”波及到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民国政府炸毁花园口造成的黄河决口。造成人为灾难。试想这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能很好发展吗?

再一个就是说他是“民族英雄”。说实话。作为国家元首没有公开挑白旗、和侵略者握手言和这是仅有的事实。“九一八”之后的依靠国联、“攘外必先安内”、何梅协定、和日本的暗送秋波、图谋媾和、积极反共那一点能称上“民族英雄”呢?

国民党正面防御也是有声有色。可是我们不妨打开地图。看看所谓的德械师、美械师和鬼子鏖战的武汉、石牌关、宜昌、长沙、衡阳、雪峰山、昆仑关、腾冲在哪里。是中国中部、南部。甚至在南部边境线上。这是一个“民族英雄”的作为吗?

另一个无法绕开话题是对坚持抗战的抗联不曾有过接济。对八路军在1939年秋不再发放津贴、武器、弹药。对新四军1941年“皖南事变”之后宣布为“叛军”。干脆断了粮饷。有这样的元首级“民族英雄”吗?

这样的“英雄”说他领导抗战是抬举他。直到现在还有人高看他是“民族英雄”。这就是睁眼说瞎话了。

其他观点:

乾隆:历史上最被高估的皇帝。没有之一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被时人和后世成为“乾隆皇帝”。他的身上有两个人人皆知的标签:命最好的皇帝和被演绎最多的皇帝。其实客观地说。他还是历史上最被高估的皇帝。而且。没有之一。

乾隆皇帝全身像

命最好的皇帝

弘历是雍正的第四个儿子。而且不是嫡子。按理说轮不到他做皇帝。然而清初顺治、康熙、雍正都不是嫡子继位。预示着弘历也有继位的可能。尤其是雍正的第一个皇后孝敬宪皇后只生过一个嫡子。而且这个名叫弘晖的嫡子在8岁的时候就夭折了。这给了雍正其他儿子一个天赐良机。

康熙五十年。弘历出生。在他之前。雍正已有四个儿子。但长大成人的只有弘时一人。弘时大弘历七岁。母亲是齐妃。身份地位都高于弘历的生母钮枯禄氏。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弘时继位的可能性都要远远大于弘历。

弘历上位得益于受到祖父康熙的赏识。并在康熙六十年被接入宫中恩养。同时也因为康熙对他的喜爱。成了传位于雍正的一个坚定理由。正是因为雍正继位都沾了弘历的光。所以他在雍正元年就被秘密立为储君。弘时彻底没了戏。不但如此。雍正为了扫清弘历继位的障碍。还在雍正五年就将24岁的弘时赐死。

康熙与小弘历(电视剧照)

得到祖、父亲两代帝王的恩宠。弘历可谓是命好的不行。这还不算完。下面四点更说明了他命好得不行。

其一。他活到89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高寿的皇帝。而且他一生身体健康。没有遇到什么大灾大病;

其二。他12岁被秘密立储。25岁继位。期间顺风顺水。毫无波折;

其三。在他之前。顺治、康熙和雍正91年(1644年至1735年)的时间给他打下了良好的统治基础。国库充盈。物阜民丰;

其四。他掌权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顶峰。而且是皇权最鼎盛时期。皇帝几乎不受任何限制。真正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

做皇帝做到这种程度。历史上绝无仅有。因此说他是命最好的皇帝。

被演绎最多的皇帝

乾隆身体健康。性格好动。既有钱也有时间。因此喜欢四处走动。他六次南巡。四次东巡。三次巡幸五台。二次诣盛京。一次巡幸中州。另有拜谒东陵。围猎木兰。这些活动数不胜数。并且在此期间确实发生过许许多多真实的事件。比如他第二个皇后那拉氏就是在第四次南巡途中。因为“断发之谜”被乾隆冷落。再也没有出现在世人面前。

类似的这些事件经过官员们的推理、文人的演绎、百姓们出于窥私皇家秘事的目的。逐渐发酵出了许多故事。历经几百年。这些故事便流传了下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而乾隆自然也成为知名度最高的皇帝。

1991年。香港与内地合拍的《戏说乾隆》更是将乾隆塑造成为一个有血有肉、风流倜傥、丰功伟绩的皇帝。自此。乾隆便频频出现在影视剧中。《雍正王朝》、《乾隆王朝》、《铁齿铜牙纪晓岚》、《宰相刘罗锅》、《还珠格格》等电视剧层出不穷。为中国各阶层的民众普及了一下乾隆的生平事迹。尽管其中多数都是假的、不存在的。如同现在人们追捧明星一样。乾隆也逐渐被人们提起并赞誉有加。甚至有人称其为“千古一帝”或“乾隆大帝”。

然而。历史的真相真的如此吗?乾隆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的人物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最被高估的皇帝

乾隆的身高不高。长相一般。与人们印象中的高大英俊、风流潇洒相去甚远。如果不是皇帝。只不过是一个纨绔子弟罢了。乾隆的才情也很一般。传说他写过四万多首诗。超过唐朝所有诗人作诗之和。然而他流传下来的不过一首仿佛歌谣般的《飞雪》: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从中可以看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乾隆。文学根基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

尽管乾隆在文化传播。比如下令编纂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四库全书》等方面有重要贡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在编书过程中。也毁了一大批古籍记载和明史档案。焚书总数将近15万册。可谓是人类文化史上的浩劫。

我们还可以从武功和国库两方面印证乾隆的所谓“盛世”。

乾隆自我总结一生有\"十全武功\"。自诩为\"十全老人\"。并作《御制十全记》。令写满、汉、蒙、藏四种文体。建碑勒文。这“十全武功”指的是两次平定准噶尔之役。平定大小和卓之乱。两次金川之役(见大小金川之役)。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缅甸之役。安南之役及两次抗击廓尔喀之役。这其中三次新疆用兵。两次抗击廓尔喀。对新疆、西藏的巩固统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千秋之下我们也要承认他的功绩。然而其他用兵。有的小题大做。比如两次金川之役。有的非正义之举。如镇压林爽文起义。还有的是以败求胜。如缅甸及安南之役。

所以。他的“武功”方面比照乃祖康熙可谓天壤之别。有好大喜功之嫌。

至于他的“治国”。从国库由充盈变空虚可以看出水平来。他刚继位时。用“国富民强”四个字来形容当时的大清帝国一点都不过分。然而到乾隆末年人均耕地占有量只有3.5亩。低于警戒线4亩水平。而且这些耕地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占人口5%左右的大地主阶级的手中。普通百姓则耕无余粮。以至于1793年(乾隆五十七年)英使马戛尔尼来华期间。发现北京街头乞丐很多。许多老百姓都蓬头垢面。衣杉褴褛。英国人当垃圾扔掉的食物也被这些人抢着吃。

“康乾盛世”在乾隆末年一点点地撕下伪装。暴露在全世界面前。以至于仅仅半个世纪后。英国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老大帝国的大门。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封建王朝制度从乾隆中晚期就已经走向穷途末路。而清朝也是从那个时候起不可避免地衰落下去。这其中的原因除了有社会制度发展的必然经过之外。乾隆作为国家元首。责无旁贷。他六下江南。沿途挥金如土。给百姓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对经济造成了致命的打击;他宠信和珅。造成吏治腐败。贪污横行。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社会资源的过度集中和统治阶级的狂妄自大、盲目自信使中国当时的经济处于崩溃状态。

如果说“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王朝发展的鼎盛时期。那么它同时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衰退起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奋五世之余烈”的乾隆皇帝只是抓住了历史阶段的尾巴。而并没有开创属于自己的辉煌。因此“千古一帝”、“乾隆大帝”的称呼实在是高估了他。

其他观点:

中国近代史上最被高估的三个人。分别是蒋百里、白崇禧和陈诚。

一些果粉居然把《论持久战》的首创权给了这三人。这恐怕是蒋、白、陈三人都想不到的。

那么。今天。我来好好讲讲抗战理论上对蒋白陈三人的高估。

1。蒋百里的抗战论。

一些网友甚至学者。认为。中国最早提出持久战思想的。是蒋百里。甚至有人说蒋百里准确预计了中日必有一战。还言之凿凿地说蒋百里准确预测了中国抗战胜利的前途。这完全是胡说八道!

蒋百里的《国防论》实际上和后来的抗日战争。基本没有什么关系。国防论的篇目为: “第一篇 国防经济学; 第二篇 最近世界之国防趋势; 第三篇 从历史上解释国防经济学之基本原则; 第四篇 二十年前之国防论; 第五篇 十五 年前之国防论; 第六篇 中国国防论之始祖; 第七篇 现代文化 之由来及新人生观之成立”。《国防论》仅有10万字。是一篇零散军事文章的合集。其中没有一篇来论述抗战。更没有到“抗日”、“抗战”、“抗日战” 或者“持久战”等词语。

蒋百里对“持久战”这一概念的说明仅有4处7次。比如《国防论》讲到“国防的部署。是自给自足。是在乎持久。而作战的精神。却在乎速决。但是看似相反。实是相成”。这里面既要求速战速决。有要求持久精神。这是一种辩证法的正反话。和抗日中的“持久战”理论相去甚远。

坚持蒋百里是“持久战”理论发明者的人。依据主要是蒋百里曾说的几句话“至于从中国现状言。吾侪所感最危险者。即邻近富于侵略性的国家”。“我侪对敌人制胜之唯一方法。即是事事与之相反。 彼利速战。我恃之以久。使其疲弊; 彼之武力中心。在第一线。 我侪则置之第二线。使其一时有力无用处”。“兵略上攻击精神是战胜唯一要件。但攻击精神。如何才能发展。用兵是用众”。这几句话其实是20年代中国困境的泛泛而谈。并没有说中日必有一战。更没有说如何战胜日本。

如果说蒋百里20年代就提出了中日必有一战。 那么我就能说毛主席1916年在湖南一师就提出了。当时他说“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止有磨砺以待日本”。

结论就是。《国防论》是一本卖不出去的公版书。给他打上首倡持久战的标签。蹭一下主席的热度。书商就能多赚钱了。

2。白崇禧的抗战论。

众所周知。《论持久战》发表于1938年7月1日。而武汉在1938年的5 月 15 日、6 月 1 日和 7 月 4 日召开过三次最高军事会议。并不存在白先勇所说的蒋介石接受白崇禧说法。更不可能早于《论持久战》的发表。

白崇禧的回忆录。也在争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发明权。白崇禧说“曾建议采取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取时间。蒙最高统帅采纳。通令各战区”。具体事件却语焉不详。有人说老蒋在1938年2月7日说过这样的话。白崇禧是1月27日程给老蒋的。可是。1938 年 1 月 27 日武汉召开的各战区部队参谋长和参谋处长的会议是一次以治军为主题 的会议。会议强调了抗战失利。参谋人员要负重大责任。要整饬幕僚和改进司令部。会议的全程。根本没有提到所谓的抗战战略问题。

3。陈诚的持久抗战论。

更为可耻的是。居然有人说1937 年 11 月就出版了《陈诚将军持久抗战论》一书。陈诚向来就是一个山寨大师。他的这本书是什么货色呢?

陈诚所做前三章分别是《持久抗战应有的认识》、《持久抗战的几个重要点》、《持久抗战的战局谈》。这三章始终都在强调抗战要“择定唯一的战术。即持久战。消耗战。以制敌人的死命”“唯一的秘诀便是不怕牺牲。不惜任何必要的牺牲。……决不能存丝毫顾惜之心。”强调拼命牺牲。持久牺牲。只要坚定信念。中国一定会翻身。

陈诚持久牺牲的观点看起来好像有道理。可是如果没有对中日国力的对比分析。没有对战争规律的本质认识。这些牺牲最终都是无谓的牺牲。不会对抗战有丝毫的作用。然而。陈诚并没有认识到抗战如何胜利问题。

毋庸讳言。蒋百里、白崇禧和陈诚都是国民党阵营中比较优秀的军事家。可是。他们的战略眼光远远无法达到指导整个抗战的水平。至于网友们讲的持久战发明权。更不可能是他们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几度无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21:31

    乾隆,雍正,中国,皇帝,百里,持久战,国防,弘历,持久,康熙

  • 听闻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21:31

    没想到大家都对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被高估的历史人物?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21:31

    蒋介石是近现代被过分高估的人。是过分高估。即使到了今天。 “蒋粉”“果粉”还在往他脸上“贴金”。我就说两个:一个是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