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1937年8月中旬。王耀武第51师接到命令从汉中出发驰援淞沪战场时。是齐装满员的两旅四团(第151旅、第153旅)12000人。而从宜昌到达汉口整训再赶赴上海的俞济时第58师。则是已经完成部队和装备改制的“调整师”。也是下辖两旅四团(第172旅、第174旅)的规模。按调整师的编制该师兵力定额为10923人。两师9月间合组为第74军。
说明一下。第58师名列第二批调整师名单。虽然人数貌似少于王耀武师。但装备要好的多。是按所谓“德械师”的标准配备的武器。拥有重机枪54挺、捷克式轻机枪274挺、掷弹筒243个、山炮野炮16门(内含6门德制榴弹炮)。大口径迫击炮和战防炮30门。而第51师则是准备第三批进行“调整”的部队。结果还未开始战争即已爆发。可以发现。第74军成军时兵力也就是24000人不到。因为几乎还没有什么军直属部队。
在长达三个月的淞沪会战中。王耀武师的表现要好于第58师。主要还是老王在指挥上很有想法和大胆。即便如此。第51师伤亡也达到4707人。战损达到40%左右。按一线步兵占全师兵力的60%计算(之前有过专答)。则第51师的一线部队伤亡超过65%!换句话说。最初上战场的老兵健在的只有35%。损失可谓惨重。
其实第51师还算是战力保持最好的。胡宗南第1军伤亡高达80%。这就是第1军没有参加南京保卫战的重要原因。因为该军已经被打残了只能调往江北整补。空出来的战斗位置就落到了第74军头上。淞沪会战期间。各主力师都进行了多次补充。补充的成分主要是周边各省的保安团。这算是比较好的兵源了。好歹经过一定的军事训练。
原来的方法是调上来的保安团士兵平均分配给各作战师。陈诚打着打着发现这个办法不合适。开始将补充士兵全部拨给主力师。因为这些师虽然伤亡较大但仍然保持着架子。得到补充后还能具有相当战斗力。而若补给后上来的杂牌师则两天即垮。连架子都不在了。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顾祝同也深有同感。因此第74军在整个战役期间虽然骨干老兵损失较大。整体战斗力下降的不算严重。
撤到南京后第74军又进行了整补。可惜部队中新兵已占相当成分。因为附近好一点的保安团已经在上海消耗光了。当时的中国还没有义务兵的现代兵役制度。保安部队用光后再抽就只能是壮丁了。由于南京保卫战组织和撤退的混乱。第74军撤到江边时已经没有船只了。多亏关系深厚的俞济时掌握了一条小火轮。以每次载300人的频率运送部队逃过江去。
在南京保卫战中的伤亡再加上渡江的损失。第74军撤到浦口时点验:第51师仅余3000余人、第58师仅余4000余人。撤到蚌埠后又收容到接近2000人。这样全军残余兵力大约不足10000人。按照整补后的满员24000人计算。第74军南京保卫战的伤亡大约为42%。一线老兵的伤亡则高达70%。大约还剩3成。可如果再累乘淞沪会战的3.5成。那残存比例可就惊人了。
1938年4月。再次经过补充的第74军在湖北黄陂接受军政部“校阅”时。考评为“良好”。随即调入薛岳的豫东兵团参加兰封会战。不过该军在这次会战中的发挥很是平常。主要原因就是一下子新兵补充过多。整训时间又仓促。战斗力自然大打折扣。会战结束后第74军经平汉线到达汉口再转九江。6月间调往江西德安布防。仍然隶属于薛岳的第一兵团。
在万家岭战役中(德安大捷)。第74军战力有所恢复。为重创日军第106师团立下汗马功劳。当然也损失不轻:截至1938年10月15日。该军伤亡失踪高达9900人。伤亡七名团长和十三名营长。参战部队损失约为50%。再按一线步兵的比例推算。该军从河南和安徽补充算起。部队老兵又剩下2成。即便加上伤愈归队者。也就在3到4成左右。
所以从时间点上看。第74军在武汉会战后经过两年的整补。期间完成装备的人员的补充。尤其是伤愈老兵的归队和新兵的训练。至1941年春才基本恢复元气。方能在上高会战中表现出色。真正做到了一战名扬天下。要注意。在1939年6月之前第74军只辖第51和第58两个师。第57师并没有参加万家岭战役。该师是在上高会战中防守不动如山才有“虎贲”之名。
毫无疑问。第74军这支抗日铁军是抗战时期最精锐的部队之一。它的损失率肯定要低于平均线。而如果是战斗意志和装备人员较差的其他部队。则作战伤亡肯定要大大地高于第74军。也由此得见抗战期间我方的巨大损失。尤其是没有现代的兵役制度。造成在南京保卫战之后。只能大量使用毫无军事训练的壮丁补充部队。有经验的老兵越打越少。战损更加远高于日军。
其他观点:
战争有多残酷?九死一生是乐观估计。即便胜仗伤亡也可能超90%
有朋友问。一场战争。到底能剩下多少老兵?
问这个话。是因为还没弄清楚战役和战斗以及战争的区别。
战争。指的是两个政治实体之间爆发的持续性暴力对抗。从宣战或不宣而战。到签订和平协议或停火协议。
战役。指的是参战人数上万(或者是师以上单位作战)的军事斗争。战役的结束常常以一方溃败或一方被全歼为终点。
战斗。指的是参战时间较短、参战人数较少的军事斗争。一次战斗人数可以少到一两人。战斗通常以团或团一下的某一个战斗单位达成战斗目标为结束。
具体来看。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而三大战役这种作战区域超过数万平方公里。参展人数超过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尝尝被称作\"大会战\"。
一场大会战之下。往往有多个战役。比如淮海战役。包含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徐东阻击战和碾庄圩战役为主。第二阶段以歼灭黄维兵团的双堆集战役为主。第三阶段以歼灭杜聿明三个兵团的陈官庄战役为主。
淮海战役中。歼灭国民党徐州剿总是一场大会战。歼灭某个兵团或多个兵团也是战役。歼灭某个师或某个军也是战役(歼灭孙元良兵团只用了一晚上。严格来说算是战斗)。如果以团以及团一下单位展开。那就是战斗。比如。双堆积战役中。经历了大王庄、小王庄、尖古堆、平谷堆等多次战斗。解放军逐个村庄逐个房屋进行攻坚。每一次战斗。都有很大的伤亡。
说完这些。我们来讲讲一次战斗后能留下多少老兵。
淮海战役中惨烈战役特别多。最有名的应该是大王庄战斗。
大王庄战斗。传统的说法是。一天一夜时间内。国共双方7个主力团几乎拼光。这句话基本符合实情。
承担大王庄战斗的主要是华东野战军7纵20师58团、60团攻下大王庄。消灭老虎团1个营。俘虏1个营。然后由59团1营和中野6纵46团1营、3营驻守大王庄。全部打光后。最后只剩2名营长。7纵首长的警卫连150人增援。打得只剩17人。失守后。59团、60团1营、46团合力反击夺回。然后又失守。最后。60团反击再夺回。至此。20师基本失去战斗力。
简单计算一下。大王庄战役中。守卫大王庄的59团和6纵46团混编团3000人的只剩下2人。生还率不足0.1%。20师在这次战役中基本上失去战斗力。无法参加后来的尖古堆和平谷堆战斗。
与20师同属于华野7纵的19师。在徐东阻击战后也基本失去战斗力。损失绝对超过了50%。
可见。淮海战役中硬仗恶仗。华野的主力团伤亡率通常在50%以上!
这是针对国军的精锐部队。如果对上国军的鱼腩部队。我军有可能实现零伤亡。
比如
1948年7月日。中原野战军12旅以伤亡二十六人的代价。在谷城南山地歼灭国民党军163旅大部。俘敌副旅长以下一千八百人。(刘伯承《襄樊战役总结》)。
1947年1月的鲁南战役中。解放军攻克齐村。歼灭国民党军113旅2500人。\"缴榴弹炮二门。山炮、战防炮各四门。迫击炮八门。轻重机枪约二百挺。我伤亡仅百人。\"(粟裕《利用战斗空隙进行休整》)。
1947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在柳河县红石镇伏击国民党军。更是仅以九人牺牲的代价。全歼汤恩伯的起家部队。美式装备的十三军八十九师一个整师。共计七千八百人。取得震动全国的\"柳南大捷\"。
放眼整个淮海战役。华东野战军从原本的45万人。伤亡了13万人。最后还扩军到58万。这个过程中。华野新增的26万人。大部分来自于国民党俘虏兵转化而来的解放战士。另一部分则来自于华东军区地方部队升级而来。
所以。到了战役这个级别。基本没有新兵什么事。要么是调转枪口的解放战士。要么是立功升级的民兵战士。
你问还有多少老兵。全是老兵!
你问还有多少原先的老兵。老兵们面面相觑。一个连的战士。还没来得及认识。就已经战死了!
数据显示。淮海战役中调转枪口的国军俘虏兵。在渡江战役中很多都担任了连排长职务。大部分成了军队中的中坚力量!
仅仅一次战役。最初参战的连排级以下的老兵。到最后恐怕能剩下10%就不错了!
即便如此。他们每一个都是身经百战的战士。没人敢说他们是新兵。
反观国军在抗日中的表现。战士们几乎没有成为老兵的机会。刚上战场。还没摸到枪就被打死。这才是最悲催的。
如果在战争这个层次。100个人恐怕都剩不下一个!
如果在革命解放战争这个20多年大概念下。恐怕一万人才能活下来几个!
比如有名的黄麻暴动。3万革命青年参军。活下来的大都成了开国大校开国少将这个级别。只可惜只有100多人。
即便是只算土地革命战争。也是九死一生。秋收起义队伍有5000多人。后来到达延安的只有7个人。从最高统帅到各级军官只有7个人。他们还一起合影留念。合影后不久。其中一位被糖衣炮弹腐蚀。开了小差。他是周昆。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他们中很多都没有留下名字!
其他观点:
其实战场的伤亡。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严重。
当然。前提是双方都是专业性很强的军队。军队一切又运转正常。
如果是游击队或者其他非正规军。或者军阀混混部队。这就很难说了。
《兄弟连》是2001年播出的美国10集电视连续剧。改编自Stephen Ambrose的畅销书《Band of Brothers》。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戴米恩·刘易斯、马修·赛特等众多好莱坞明星主演。
它描写美国101空降师506团E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真实故事。在二战中。E连的阵亡人数是该连编制人数的1.5倍。
E连主要伤亡还是在特殊的巴斯托涅围困战。
在20天防守中。他们经历了天寒地冻、缺衣少食。被敌人团团围攻下。伤亡率高达56%。
而正常美军达不到这么搞的伤亡率。一般达到30%就是非常惨重的伤亡。军官可以在没有明确命令情况下。自行考虑放弃阵地撤退。
另外。虽然E连的阵亡人数很多。但死亡的主要还是新兵。
戴克中尉据说是某位将军的亲戚。西点军校毕业。担任E连连长是为了积累作战经验。好为进一步晋升做铺垫。根本无心参加战斗。加上此人胆小怕事。生性懦弱。缺乏主见。欠缺指挥才能。在下级军士眼中是一个只会天天躲在散兵坑里的胆小鬼。
在电影最后。一个很像戴克中尉的人中弹死在了战场。该连官兵互相庆幸终于摆脱了这个家伙。
实际上。被打死的是一个新兵。戴克中尉躲在草垛后面没有受伤。只是被解除职务回到了师部而已。
实际上。战争结束的时候。E连还剩下大约30名参加过诺曼底战役的老兵。他们都没有受伤残疾(包括原连长索贝尔上尉)。
而E连本来有140人左右。经历1年多战争。还剩下30人也就是还有大约四分之一幸存。如果再加上伤员和残疾的士兵。数量还是不少的。
但大家要记住。E连是伞兵部队。他们需要空降到敌人后方作战。伤亡率远远大于普通美军部队。
就普通美国陆军来说。大部分士兵还是可以没有伤亡退伍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刚创业,投资新项目有什么选择?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4148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伤亡,战役,部队,老兵,淮海战役,新兵,兵团,作战,南京,王庄
没想到大家都对一场战争到底能剩多少老兵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1937年8月中旬。王耀武第51师接到命令从汉中出发驰援淞沪战场时。是齐装满员的两旅四团(第151旅、第153旅)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