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这里就要提到著名抗日将领张灵甫了。
由于张灵甫在抗战中随抗战王牌军74军参加了很多鏖战。很多不明就里的人于是将他列为抗战十大名将。
张灵甫
实际上。这显然是夸大其词。张灵甫抗战有功不假。可真要说起贡献来。他是远远够不上十大名将的。别说十大了。五十大都进不了。
01黄埔学生
张灵甫(1903年8月20日—1947年5月16日)。原名张钟麟(又名宗灵)。字灵甫。
1923年。张灵甫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后因无力负担学费而退学。
1926年。张灵甫在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推荐下。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
黄埔四期毕业生将星熠熠。涌现了林彪、林 彪、谢晋元、胡琏、李弥、刘玉章、赖传湘、高魁元、文强、洪水、唐天际、郭天民、曾中生、刘志丹、伍中豪、段德昌等名将。
不过。张灵甫其实开始的时候不显山不露水。并没有一飞冲天。
张灵甫从黄埔军校毕业后。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21师(师长严重)任步兵排见习官。不久见习合格升任排长。开始参加北伐战争。
北伐结束后。张灵甫调入国民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师是蒋介石中央军何应钦派系的大本营。首任师长就是何应钦。
第一师是蒋介石的王牌师。在北伐战争和中原大战中表现非常出色。何应钦、钱大钧、王柏龄、王俊、薛岳、邓振铨、蒋鼎文、刘峙、徐庭瑶、胡宗南等历任师长。都是蒋介石麾下悍将。
1933年。张灵甫就任第一师独立旅第1团上校团长(此时师长是胡宗南)。
这升迁速度怎么说呢?不快不慢。与其同期的土木系悍将胡琏也差不多。
没办法。第一师名将辈出。张灵甫也没有什么亮眼表现。算是稳步提升。
02杀妻扬名
张灵甫第一次扬名全国不是因为战场上的表现。而是一桩惊世骇俗的案件。
张灵甫全家福
1935年冬天。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师独立旅第1团上校团长的张灵甫误信谣言。怀疑爱妻吴海兰不忠。醋劲大发。
1935年2月3日。当天是除夕之夜。张灵甫命令吴海兰到后院菜地摘菜包饺子。
正当吴海兰弯腰摘菜时。他即掏出手枪。从背后将吴海兰击毙。
事后。张灵甫对尸首没做任何处理。丢下刚几个月大的女儿。马上返回了部队。
此案一出。舆论一片哗然。马上引起轰动。
西安妇女界也表示极大的义愤。联合上书宋美龄。要求严惩凶手。
蒋介石和宋美龄
当时。宋美龄正在和蒋介石一起积极鼓吹新生活运动。旨在改造社会道德与国民精神。
这下张灵甫算是撞上了枪口。宋美龄马上向蒋介石告了御状。
蒋介石闻之大发雷霆。命令第一师师长胡宗南将张灵甫押解南京。
胡宗南有心庇佑。却也只能让张灵甫去投案自首。
很快。张灵甫被关进老虎桥模范监狱。蒋介石声称要审后严办。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蒋介石没有杀张灵甫。改判10年有期徒刑。在南京“模范监狱”服刑。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下令所有服刑官兵除政治犯外一律调服军役。戴罪立功。并保留原先军衔。
在胡宗南、王耀武所谓爱将惜才的恳请下。蒋介石秘密释放了其罪难赦的张灵甫。
为掩人耳目。再度出山的张灵甫正式由“张钟麟”改名为“张灵甫”。
张灵甫被释放后。到西安南镇51师王耀武手下任上校候差员。
03抗战英雄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全面抗战拉开序幕。51师奉命调往上海。参加著名的淞沪会战。
51师途经郑州时。需要成立一个补充团。张灵甫被任命第51师第153旅第305团上校团长。
当时蒋介石中央军是以师为战略单位的。淞沪会战开始后。发现以师为战略单位。难以与日军抗衡。且投入淞沪战场的部队有数十个师之多。指挥上也非常不便。于是把一些师匆匆捏合成军。
1937年9月1日。王耀武的51师和俞济时的58师组建成74军。由俞济时担任军长。
王耀武
淞沪会战中。74军奉命在吴淞口布防。
张灵甫跟随王耀武率部与日寇鏖战吴淞口。顽强阻击。在国民党军一片混乱之中。51师镇定自若。表现出色。虽损失过半。但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王耀武由少将晋升中将。74军从此崭露头角。
12月5日。张灵甫率305团投入南京保卫战在淳化镇附近构建新阵地。阻击日军掩护王耀武51师退入南京。后被提升为153旅副旅长兼305团团长。
1938年。张灵甫升任153旅少将旅长。此后。张灵甫奉命和74军参加徐州会战、兰封会战、万家岭战役。兰封会战中74军51师、58师会同87、88师重创日军第14师团。
而万家岭战役。74军更是取得了一场大捷日军遭到毁灭性打击。被歼1万多人。被俘百余人。与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并称抗战初期三大捷之一。
在万家岭战役中。74军全体官兵誓死不退。58师仅剩500人。51师伤亡惨重。张灵甫也身受重伤。险些壮烈殉国。
1939年6月。74军军长俞济时升任第10集团军副司令兼86军军长。51师师长王耀武升任74军军长。李天霞任51师师长、余程万任57师师长和廖龄奇任58师师长。
而不久之后。张灵甫因表现英勇。58师副师长。
1941年3月14日。上高会战爆发。张灵甫指挥58师参加会战。
74军与日军反复争夺。先后7次展开白刃战。击毙日军第34师团长岩永少将。重创日军第33师团、第34师团、独立第20混成旅团。共毙伤日军1.5万。被何应钦誉为 “开战以来最精彩之作战”。
74军打得十分顽强。“拼死力拒。虽血肉横飞、伤亡惨重。仍不稍退。是日一日间敌我伤亡均在四千以上”。被第19集团军司令罗卓英评价为“战斗力量坚强”!
战后74军荣获国民政府第一号武功状和最高荣誉“飞虎旗”。被誉为抗日铁军。
1941年9月。张灵甫奉命率部参加第二次长沙会。但这一次58师损失惨重。战后。师长廖龄奇被蒋介石下令枪决。
廖龄奇死后。10月24日。张灵甫被任命为第74军第58师代师长。
不久正式升任58师师长。
1942年6月。张灵甫率58师参加浙赣会战。58师在衢州外围与日军血战3日收复瓮安。
余程万
1943年11月。常德会战爆发。余程万率74军57师8000人坚守常德城16天。张灵甫率部驰援。收复黄石、九溪等地。
1944年5月。张灵甫任74军副军长兼58师师长。率部参加第四次长沙会战。
此后张灵甫一直在湘乡至邵阳一线继续与日寇40师团鏖战。克复永丰。之后暂留守永丰抓紧进行战地整补。
1944年1月。74军军长王耀武升任24集团军司令。施中诚接任军长。
不久。24集团军改编为第4方面军。王耀武升任方面军司令。施中诚仍是74军军长。张灵甫升任副军长。周志道任51师师长、李琰任57师师长、蔡仁杰任58师师长。
1945年2月。张灵甫经第进入重庆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第二期学习。直到6月18日毕业返回湘西正在战后休整的74军。
在全面抗战的八年期间。74军几乎参加了所有正面战场上的重大战役。尤其是在万家岭、上高、常德三次战役中表现最为突出。是无可争议的第一抗日铁军。王牌中的王牌。英雄中的英雄!
74军每一个将士。都是中华好儿女。74军没有孬种!
期间张灵甫浴血奋战。多次重伤。是当之无愧的抗日英雄。
04抗战名将?
正因为张灵甫在抗战中浴血奋战。战功赫赫。很多人开始吹捧张灵甫。将其誉为抗战名将。
涌现了很多张灵甫的传记小说。
遗憾的是。这些小说中。张灵甫很多战绩都是注水的。
第一。淞沪会战。
有人说:在张灵甫的调教和指挥下。第305团这个新兵团初生牛犊不怕虎。不仅成功地抵御住日军对阵地的轮番冲击。还不时向日军发起夜袭反击。战况危急之时。张灵甫甚至自己跳出战壕。率兵冲锋。给敌人以出其不意的打击!
然而。1937年10月26日王耀武写信钱大钧说。
“原有武器极感不敷应用。今新成立305团。遂至有兵无枪。甚为焦虑。……现该团已参加前线构筑工事及在枪炮声下练习胆量。”
张灵甫是很勇敢。在前线冒着敌人的炮火。构筑工事。可要说他在没枪的情况下就冒死出击。打退敌人就不客观了。
第二:张古山之战(武汉会战期间一次的战斗)。
有人说。张古山之战是王耀武委托张灵甫指挥的。说张灵甫在此次战斗中身先士卒。亲自带队奇袭。负伤挂彩。
然而1938年10月9日。王耀武在给俞济时和蒋介石的战斗电报中。从头到尾却没有出现张灵甫的名字。
实际上张古山之战是305团团长唐生海指挥的。唐生海在战役中受重伤。代理团长于清祥壮烈殉国。
74军
第三:上高会战。
上高会战是74军奠定抗战第一军的关键战役。
很多人称时任58师副师长的张灵甫代理廖龄奇指挥58师作战。他第一次指挥一个师。就表现出色。
然而。目前并没有张灵甫代理指挥的官方记载。战斗中所有电文提到58师均是“廖师”或“廖龄奇师”。
更重要的是。上高会战。74军表现最出色的是李天霞的51师。而张灵甫所在的58师。是74军三个师中表现最差的一个。和兄弟部队相比。也远不及26师。
58师这仗打得非常窝囊。
3月26日。总指挥官罗卓英向蒋介石补报前两天的战况。21日。李天霞率51师歼灭日寇一个中队。而张灵甫所在58师右翼阵地则被日寇突破阵地。导致白茅山1567高地失守。直到两天后夺回。
“南路敌仍不断向我五一师攻击。该师亦以反击态势。辰刻于红石岭歼敌一中队。中路……我五八师阵地右翼被突破。”
1941年3月23日。罗卓英汇报战果。
“李师俘轻机枪三、步枪十二、掷弹筒六;余师俘马二、步枪十一、弹药六十余箱及其他战利品文件甚多。”
李天霞的51师。余程万的57师均有斩获。唯有张灵甫所在的58师只字未提。
4月10日。王耀武致电蒋介石。报告74军战绩。王表示李天霞51师、余程万57师表现为优。张灵甫所在的58师又是只字未提。
战后。74军荣获飞虎旗。李天霞51师荣获得第一号“陆海空军武功状”。王克俊26师荣获第二号“陆海空军武功状”。由于51师已经获奖。余程万57师只获得第二号“陆海空军武功状”。张灵甫所在的58师则未予表彰。
而后。蒋介石对上高会战中表现最突出的三位功臣单独褒奖。罗卓英、王耀武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李天霞被授予四等宝鼎勋章。
这充分说明。张灵甫所在的58师是上高会战中74军表现最差的部队。
第四:第二次长沙会战。
这一战。是74军抗战史上表现最差的战役。
由于74军电报被日军破获。74军在金井地区遭日军第三和第六师团重创。
74军军部被袭。王耀武卫士排长牺牲。军长王耀武仅以身免。
58师临阵脱逃。溃退至祁阳。58师沦为散沙。部队官兵全然不成建制。
在这种不利情况下。李天霞率51师奋勇作战。仍然取得了一定战果。战后再获宝鼎勋章。
余程万表现也颇为不俗。
当时。总指挥官薛岳在《第二次长沙会战各部队战绩暨奖惩电表》中是这么评价74军的:
第七十四军军长王耀武服从命令。遵限率队应援。适时参加战斗。忠诚勇敢。指挥适切。第五一师于永安市附近力战歼敌并协同第五七、第五八两师由东南向西北猛烈侧击南犯之敌。第五七师于春华山战斗予敌重创。战绩均次优。
拟请奖给该军部洋四千元。第五一、五七两师洋各一万五千元。并颁给军长王耀武、师长李天霞、余程万宝鼎勋章各一座。
第五八师师长廖龄奇于永安市战斗不能掌握部队。予进犯之敌以打击。且脱离部队逃至祁阳。至陷该师于散乱之境。拟请革职。
于是。1941年10月21日。58师师长廖龄奇成为第二次长沙会战国军损失惨重的替罪羊。直接被枪决。
10月24日。58师副师长张灵甫任代师长。张灵甫运气真不错。仗打成这样。顶头上司背锅。他反倒升官。
第五:湘西会战(即“雪峰山会战”)。
此战是抗日战争。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最后一次会战。爆发于1945年4月9日。结束于6月7日。
在双方参战总兵力28万余人。战线长达200余公里。
日军以第二十军坂西一良中将司令官为战役总指挥。指挥计划第116师团(师团长菱田元四郎)、第47师团(师团长渡边洋)、第64师团(师团长船引正之)、第68师团(师团长堤三树男)、第34师团(师团长伴健雄)总计约10万人。
中国抗战军以何应钦为总指挥。实际指挥战斗的是总司令王耀武。指挥四方面军的第74军(军长施中诚)、第18军(军长胡琏)、第73军(军长韩浚)、第100军(军长李天霞)、新6军(军长廖耀湘);
汤恩伯则指挥的第27集团军的第20军。第26军。第94军;
王敬久指挥第10集团军第92军。
在王耀武指挥下。湘西会战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歼敌3万余人。
这是一场大捷。那张灵甫的表情呢?对不起没有。张灵甫此时正在重庆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第二期学习。直到6月18日才回到部队。58师由黄埔五期生蔡仁杰少将指挥。
当58师浴血奋战之际。张灵甫在张灵甫在重庆买豪宅。旷课。花天酒地。并未在前线。
05张李之争
实际上。张灵甫在抗战中。战斗虽勇。但表现确实难称出色。
比他更称得上抗日名将的将军还有很多很多。别的就不比了。就比同样出身74军的李天霞。
李天霞
首先从电报数量来看。
电报是最能体现一个将军是否重要的体现。
抗战八年中。和张灵甫有关的电报。一共只有14件。其中战斗电报只有10封。而张灵甫能出现在电报题名摘要里的只有2封。张灵甫被提及的战斗只有两次。
李天霞的战斗电报17封。以李天霞为题名摘要里的电话有11封!被表彰的电报更是不计其数。远多于张灵甫。
整编74师
其次。从长官器重程度上来看。
抗战结束后。74军改编整编七十四师。蒋介石钦点张灵甫为师长。
其实。74军两位老军长俞济时、王耀武更器重李天霞。
1947年。俞济时建议由整编83师、整编74师编组一个整编军。由李天霞出任军长。
1947年2月22日。王耀武致电蒋介石。保举李天霞升任整编军军长。
当时蒋介石迫于战场形势。被迫同意。回复道:
待鲁中战役告一段落即可编军也。
由此可以看出。蒋介石器重张灵甫。而俞济时王耀武则更器重李天霞。
最后。从能力上来看。
李天霞被派往整编83师。李天霞接掌整编83师后。锐意进取。整军作战成绩斐然。
1946年10月1日。陈诚校阅各师后。整编83师成绩为甲等以上的第一梯队。
而张灵甫飞扬跋扈。妄自尊大。当他得知李天霞将成为自己的顶头上司后。四处作妖。极力拒绝李天霞的指导。
而后张灵甫带兵冒进。意图建立大功而挤掉李天霞。出任这个筹建的整编军军长。
最终。张灵甫作茧自缚在孟良崮被解放军击毙。整编74师随之灰飞烟灭。
74军将领合影。前排左二为张灵甫
结语
总之。张灵甫是难以称得上抗日名将的。对于抗战全局。对于74军。张灵甫的重要程度和贡献远没有很多人想象中那么厉害。
我们在敬佩他在抗日战争的浴血奋战和恼恨他在解放战争的负隅顽抗之余。也不应该过分吹捧他的作用。
PS:本文引用资料来自于抗战电报。
其他观点:
曾国藩。
它本是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侩子手!而现在还有些\"公知们\"把它一生的言行编成《曾国藩家书》等…。极尽吹捧拔高之能事。
其他观点:
三国时期的蜀汉将领——陈到。绝对算是被现代人夸大其词的一个历史人物。
首先。陈到这个人。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并没有单独立传。他的事迹都是夹杂在别人传记中简单地记述几句的。
但是。就是这么简单的几句话。却给了无数的网友无尽的想象力。我们来看看关于陈到的记载到底有多精炼。
叔至名到。汝南人也。自豫州随先主。名位常亚赵云。俱以忠勇称。建兴初。官至永安都督。征西将军。封亭侯。 ——《三国志·杨戏传》
从以上记载。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一。陈到的籍贯是汝南。跟随刘备的时间也算是比较早的。在刘备在曹操手底下担任豫州牧的时候就开始跟随刘备了。算是中前期的将领。
二。陈到的名位常排在赵云之后。这两个人都是以“忠勇”而著称。这句话算是现代人觉得陈到很厉害的依据。
三。陈到在蜀汉的官职最高做到了永安都督。征西将军。还封了亭侯。永安都督就不说了。算是个地方的军事长官。征西将军。在曹魏之前。是属于杂号将军的。蜀汉的五虎上将。关羽、黄忠、马超、张飞分别就职为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赵云因为顶了个“征南将军”的名号一直被很多人诟病说他军事能力不行。因此也不是什么大的官职。亭侯就更不用说了。刘备刘禅封了数以百计的亭侯。这个爵位已经不能作为能力的象征了。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关于陈到的另一篇记述。
诸葛亮与瑾书曰:兄嫌白帝兵非精练。到所督则先主帐下白毦。西方上兵也。嫌其少也。当复部分江州兵。以广益之。 ——《太平御览·卷三百四十一》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诸葛亮曾写信给诸葛瑾。信中说:“哥哥嫌白帝守军并非精悍强壮。那么陈到所统率的则是先帝帐下的白毦兵。白毦兵是西方的上等军队。如果您嫌白毦兵数量少。当遣还部分江州兵。为镇守白帝增添益处。”
此处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陈到所统帅的部队“白毦兵”。是一种人数十分稀少的特种部队。根据现代专家田余庆教授的考证。诸葛亮口中的“白毦。西方上兵也”。属于西南少数民族编成的部队。他们在夷陵之战和诸葛亮北伐中充当重要角色。而白毦兵可能就是其中比较优异的一支。
上述两处记载。就是史书上关于陈到的几乎全部的记载。
但是近年来。就有那么一些人。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一个观点:陈到很强悍。《三国演义》中。赵云的故事是历史上的赵云和陈到事迹的合体。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并没有提到陈到。主要是他把陈到的事迹都安到了赵云的身上。因此才显得赵云如此厉害。
可是。当我们去深究赵云和陈到这两人的事迹。来做一个对比之后。就会发现。这两人完全没有可比性。赵云才是实打实的重要历史人物。
我们来看看《云别传》里面赵云的事迹:
一。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这里就能看出赵云去投奔公孙瓒的时候。是带着义从吏兵一起去的。是有私人武装经验的。)
二。先主就袁绍。云见于邺。先主与云同床眠卧。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赵云和刘备再次见面的时候。密令赵云招募了数百人作为私人武装。这里就能看出。赵云在刘备最落寞的时候。还能给刘备招募武装。绝对不是一般将领能比的。)
三。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这就不用我多说了吧。赵子龙单骑救主的故事早已经家喻户晓。罗贯中只是把赵云的这个战绩给夸大了。并没有出现张冠李戴。把别人的事迹安到赵云身上。
四。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赵云在入蜀的过程中。在江州到成都的这一段。是赵云单独领兵一路攻城略地过来的。攻克了江阳、犍为等郡。很多人说赵云没有单独领兵作战。其实不然。
五。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于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
这一段甚是精彩。是历史上空城计的来历。讲的是汉中之战的时候。曹军追击赵云部队。赵云大开营门。偃旗息鼓。而曹军不敢进攻。等曹军撤退的时候。赵云擂鼓震天。乱箭射击曹军后军。曹军自相践踏。死伤甚多。这一战。创造了一个成语“偃旗息鼓”。也是“子龙一身是胆”的出处。
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赵云的任务是和邓芝一起作为疑兵。吸引魏军注意的。也是圆满完成了任务。
综上所述。陈到和赵云。完全不是同一个水平将领。赵云是能作为镇守一方的大将的。而陈到。只是刘备帐下特种兵的统帅。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
陈到。完全是被现代人夸大其词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4149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张灵甫,军长,师团,蒋介石,日军,师长,电报,战役,将军,部队
没想到大家都对有哪些历史上并不重要的人物,被现代人夸大其词了?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这里就要提到著名抗日将领张灵甫了。由于张灵甫在抗战中随抗战王牌军74军参加了很多鏖战。很多不明就里的人于是将他列为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