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已经有一份回答。对华人目前在马来西亚的地位作了详尽的说明。这里我根据自己在马来西亚的实际体验。以及对几位在马来西亚的华人朋友的了解。做一些叙说。
我曾在马来西亚、主要是吉隆坡待过十几天。本来是一次由日本某机构出资的公务访问。访问了马来亚大学以及马来西亚留日学生会等机构。后来由于丢失了护照和钱包。被一位好心的华人朋友收留。在他家里居住了一个多星期。因此对当地的华人情况有了一些了解。
在马来西亚的华人自然都是移民。早年来自闽南、潮汕和粤广地区。也有相当的客家人。除了在家里和亲友圈内还会说老家的话语之外。一般华人之间的交往。主要说普通话(华语)。华人目前大约占马来西亚人口的30%左右。这当然是一个比较高的比率。据我所知。当地的华人虽然基本上都加入了马来西亚的国籍。但是除了一小部分加入主流社会之外。在当地可谓自成一个社会。城市里有很明显的华人社区。有华人华语学校。一般的华人小孩都送到华人学校接受教育。大部分华人学校的学历现在基本上也被政府所认可。所学习的语言。有华语、英语和马来语。因此。一般新一代的华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了这三种语言。只是水准高低不同而已。如果要进入主流社会。一般会直接进以马来语为主的学校。毕业以后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公务员系统。但这很少。大家知道。马来西亚的主流社会对华人还是比较排斥的。我后来寄住的那位华人。就曾在马来西亚政府下面的机构长期供职。会讲很好的马来语。华人的意识相对也淡一些。中等阶级。有自己的独栋住房和汽车。小孩的华语水平。好像不算太高(但也可以交流)。其他我认识的几位华人。都曾在日本留学。对自己的下一代。都提供非常好的华语教育。他自己在一家日资企业里担任高管。一个小孩去了澳洲留学。一个小孩送来中国留学。他自己是一家皇家俱乐部的会员。曾带我到里面去吃过饭。他会讲一般的马来语。另一位华人朋友。在当地最大的一家华人日报当编辑。子女也都接受华语教育。当然英文也都不错。他们告诉我。马来西亚政府对华人还是有很多压制政策。对华人所开的企业。规定必须雇佣相当比例的马来人。否则就不予批准。
我在那边感到。华人与马来人基本上生活在两个世界中。彼此也极少通婚。因为马来人大部分信奉伊斯兰教。有很严格的宗教规矩。每日五次祷告。不能饮酒。不吃猪肉。这对华人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吉隆坡有专门的华人街区(是自然形成的)。那里几乎与国内无疑。商店和食物。完全是中国色彩。可以吃猪肉、喝酒。也有各种华人的娱乐活动。但马来人的街区就充满着很浓郁的伊斯兰风情。我在马来亚大学访问时。接待我们的都是马来人。交流用英语。招待我们吃午饭时。只有鸡肉等食物以及白水。马来亚大学中很少华人。当地的华人朋友告诉我。马来亚大学是国立大学。学生在学费等方面有很多优惠。一般华人孩子进不去。不过尽管如此。由于华人的努力和勤奋。很多经济领域华人还是占了主导的地位。
不过。随着这个中国地位的提升。在马来西亚的华人的地位也有所提高。一般马来西亚当局不敢公然排斥华人了。我的感觉是。好像当地的华人社会。差不多就是一个独立的社区。与马来人的交往很少。彼此有点井水不犯河水的感觉。形成了两个不同的世界。当然。马来西亚原本是马来人的国家。华人只是移民而已。
其他观点:
马来西亚一直奉行“马来人至上”政策。长期在经济和政治上打压本国华人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该国最大的两个族群就是马来人和华人。其实在英国殖民者到来之前。根本没有马来人这个民族。古代的马来西亚一直是多国并立。在很长时间内都。这个地方都没有民族观念。
从唐朝开始。马来西亚就有中国移民的记录。到了明末这里的华人已经非常多了。面对西方殖民者。华人大多采取合作的态度。而英荷两国对华人的政策。起初也是比较扶植的。
由于当地土著文明程度非常落后。英荷两国就从中国引进了大量华人。但随着华人人口的增多。英荷两国开始担心无法控制华人。对华人的态度渐渐发生转变。其中比较著名的事件就是“红溪惨案”。
1740年。荷兰殖民当局因担心华人威胁自己统治。便在印尼雅加达大肆屠杀华人。由于事发地附近有一条叫“红溪”的河流。因此被称之为“红溪惨案”。
红溪惨案的发生折射出当时华人境遇的凄凉。而更悲剧的是。当时的清政府在获知此消息后。竟然以“土生之汉种。此皆自弃化外之人”为由。拒绝对此事进行干涉。仅仅是终止了与荷兰之间的贸易而已。由于没有祖国保护。当地华人也无力与武器先进的殖民者抗衡。只得处事小心谨慎。尽量讨好殖民者。
到了近代。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相继获得独立。马来西亚在独立之时。华人人口超过50%。对马来人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为此马来西亚政府决定将华人聚集的新加坡踢出马来西亚。从而减少华人比例。而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只好被迫宣布独立。
今天的所有新加坡人都知道。当初李光耀是含泪宣布独立的。我真不知道李先生为啥哭?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大马来西亚梦想破灭了吧!
1969年5月13日。马来西亚爆发了“五一三事件”。这个事件原本是巫统内部斗争。但却被马来政府转嫁到华人头上。引发了大规模的民族冲突。
事后。马来西亚政府制定了臭名昭著的“马来人至上”政策。在各个方面都偏袒马来人。并限制华人政治权力。
但是。由于华人新生儿的出生率远远低于马来人。导致华人人口比例不断萎缩。甚至即将跌破20%这个门槛了。而相比之下。马来人占比已经超过了60%。对华人的优势越来越大。
目前。在华人的不断争取下。虽然马来西亚政府开始给予华人更多的权力。但始终不能改变华人二等公民的处境。华人只能在政府中担任一些无关大局的职务。因此普通华人民众则对这个国家深深地感到失望。
其他观点:
其实。这种国家认知方面的巨大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政府对华人的政策走向。一个多世纪以来。相比印尼和马来西亚那种上升到暴力的“排华行为”。以及各种政策层面的歧视。泰国要相对温和的多。
泰国人对华人的做法非常有深度:他们发现。印尼那种直接对华人的镇压和屠杀。攫取他们的财富的排华形式。并不具有可持续性;限制华人经济力量发展比不上用同化政策。鼓励通婚。改泰国姓氏。把他们归化为泰国人。这样华人经济就变成了泰国经济的一部分。那么。华人的财富也成了泰国的财富。
再看马来西亚。目前。马来西亚的三个主体民族按人口多寡论。分别是马来人、中国人和印度人。其中。华人约为700万。占总人口的30%。
此时。正赶上荷兰人殖民马来西亚。他们发现。这些北方东亚大陆来的华人。比当地的土著马来人更好学、更能吃苦。异常勤奋。为人诚信。于是。那些西洋的殖民者们。多喜欢雇佣华人当基层管理人员。用以组织、监督管理那些马来土著进行重体力劳动。给他们发放报酬。或者执行各种奖惩措施等等。后来英国人强行接手马来西亚。也是沿用了荷兰人的这个老路子。
很显然。在那个年代的马来人看来。华人就是洋人们的“狗腿子”一样的角色。狐假虎威。仗着洋大爷的势力。对自己进行“欺压”。两族之间。积怨历史很长。
这一批跟200多年前就已经定居南洋。给西洋人当管理人员的华人不同。清末初到马来西亚的华人多数都是干体力活、做小买卖起家的。通过割胶、采矿、跑码头可以勉强维持生计。加上同乡邻里之间相互扶持。一点点的集聚起来规模不小的产业。还建立起庞大的华人社区。到了二战时。华人们已经反客为主。成了当地经济的主要支柱。并开始谋求政治上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此时。富裕起来的南洋华人二代、三代。也纷纷加入到了救亡图存的活动中。自费买飞机。开回中国参加抗战。
战后。自马来西亚独立以来。到上世纪末。在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态作用下。马来人掌控的政府一直明里暗里打压、排挤甚至迫害华人。比如。1969的马来西亚暴民排华事件。就被评为人类历史上十大排华事件之一。同印尼一样。在马来西亚。很长一段时间里。公开场合说汉语。私下教中文(正式的中文学早就被取缔)都属于违法行为。要被逮捕判刑。
然而。长达半个世纪的打压和排挤。并没有缩小或者调和各族间政治经济和能力的差异。不但影响了社会稳定。也给经济发展严重拖了后腿。加上近二十年来。中国国力的增强。世界影响力不断加大。更有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马来西亚对中国经济越来越强的依赖性。还有。马来西亚华人精英人才不断地流失。让马来政府开始认真的赋予华人“实际平等”的权利。对华人政党活动的限制也逐渐放宽。马来政府内阁也出现了一些华人高官。
然而。即便如此。出于历史恩怨、种族与宗教的隔阂。目前华人在马来西亚。仍不能享受同马来人同等的公民权利。各种隐性歧视。还是无处不在。比如。大学同样的专业。对华裔和对马来裔的录取条件。差异巨大;事业单位优先录取马来人;很多法律和税收条款。专门揩华人企业的油。优惠政策只针对于马来人当法人的企业。美其名曰“维系社会公平、扶持弱势群体”......对。占有人口比率绝大多数。在各行各业都毫无理由的享有“优先权”的马来人。竟然长期属于“弱势群体”。
毕竟。抛开历史恩怨来看。马来人多数信奉伊斯兰教。跟佛教理念不同。伊斯兰教本身就比较排斥。而且清规戒律还挺多;此外。由于华人上进又勤奋。在经济领域明显领先马来人。多属于富裕阶层。这就很容易招致马来人的忌恨和抵触。引发仇富情绪。
此外。还有马来西亚的华人强大的家族势力和宗祠观念。也让马来族感到非常不舒服。
现在看起来。马来华人比咱们更多的继承了老时代的那种家族血统和宗祠观念。时至今日。大部分传统华人家族。依然保留着家族大事由族长主持。在宗祠商讨和决定的习惯。
实际上。也正是这种强大的以血亲为纽带的家族文化。成功维系了宗族内部巨大的凝聚力。让他们能够在异国险恶的环境下得以生存和延续发展。
总之。个人观察。跟泰国华人学中文多是为了“刚需”和考试(在泰国。汉语是中高考可以选择的主要外语语种)或者贸易赚钱不同;印尼、马来西亚的华人对于中国、汉语的热情往往更主动。更源自内心的“归属感”。现在的许多马来华人家庭。中老年那一代。多数都经历过长达三十多年的汉语教学中断期。中文只会说潮汕话或者闽南话、客家话等等。但他们一方面开始勤学汉语普通话读写。一边非常认真、下本儿的督促后代学习汉语。
总的来看。马来西亚虽然也属于一个多民族国家。但却很难说是一个平等开放包容的国家。最典型的就是上世纪60年代初。新加坡“被逼”独立的经历。当年。公投的时候。本来说的好好的——“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结果实际执行上。成了“马来人的马来西亚”。
目前。正如前面说的那样。马来西亚华人处境早就大有好转。虽然偶尔遭遇不公。但比他们的父辈已经强了太多了。很多华人既没有经济能力举家移民去西方国家。也并不想回到没了亲人建在的中国。他们早已习惯了马来西亚的生活。加上手头放不下的产业和事业。就这么一代又一代的坚持了下去。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刚创业,投资新项目有什么选择?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4150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马来西亚,华人,马来人,马来,马来亚,泰国,马来语,中国,政府,华语
没想到大家都对华人目前在马来西亚的地位是怎样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已经有一份回答。对华人目前在马来西亚的地位作了详尽的说明。这里我根据自己在马来西亚的实际体验。以及对几位在马来西亚的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