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电视剧《汉武大帝》展现了一个汉奸中行说的嘴脸。因为汉民族从汉朝算起。所以。有人称中行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汉奸。
中行说。姓“中行”。名“说”(音“月”)。中行是个古老的姓氏。起源于西周的姬姓。晋文公时期改三军为“三军三行”(所谓的六军)。其中“三行”之一的中行。主将叫荀林父。荀林父姬姓荀氏。因为官居中行主将。后人以“中行”为氏。荀林父死后的谥号叫“桓”。所以后人称其为“中行桓子”。是中行氏的第一代先祖。
所以。中行说的先祖有着辉煌的历史。中行说本人的身世不明。他出身于燕地。因何被阉入宫史书未交待。从后来的表现看。他算得上有见识的读书人。所以他很可能是士族子弟。
跟电视剧不同。正史中的中行说。生活在汉文帝时期。他的事迹也是在这个时期。
汉文帝六年。冒顿单于去世。老上单于即位。按照匈奴人的贪婪秉性。又找到借口勒索大汉了:为了重申汉匈友好。老规矩。嫁一位公主过来和亲吧。
自高祖刘邦遭遇白登之围后。汉廷与匈奴达成和亲协议。虽然公主嫁了。可事实上匈奴人的劫掠就没停止过。如果不嫁。匈奴人立刻兴兵。嫁了。能安宁一段时间。大汉被迫饮鸩止渴。不断地给匈奴人送“公主”。送赏赐品。
当然。所谓公主不可能是真的。一般都以宫女冒充。匈奴人也不在乎。他们更看重的是“嫁妆”。大概为了表示诚意。这一次汉文帝下了点血本。将公主的“成色”提高了许多。以宗室女封公主。比宫女提高了好几个档次。
公主出嫁就得由一群陪嫁人员。包括保姆、宫女和宦官。当然。这些人跟公主一个命运。以后终生不得回汉朝。所以。谁也不愿意陪嫁。草原的生活环境。哪是长安的繁华可比。何况他们住惯了富丽堂皇的皇宫。
中行说不幸就在名单中:
“使宦者燕人中行说傅翁主。说不行。汉强使之。说曰:‘必我也。为汉患者。’”
中行说明确表示不想去。可这种事那容得下一个宦官挑挑拣拣。你不想去别人也不想去呐。面对强制命令。中行说放出狠话:“如果一定逼我去。我一定会成为大汉的麻烦。”
他的话也没引起任何人的重视。估计也没人想象得出。一个宦官。能掀起多大浪?发泄发泄心中不满而已。都要上路了。也没人跟他计较了。就这样。中行说陪嫁到了匈奴。
没想到。中行说一到匈奴。立刻投降了匈奴。从此走上了与母国为敌的汉奸生涯。可见中行说报复心很强。他觉得自己被祖国抛弃了。所以。就选择投靠敌国。从此终生报复母国。
在汉宫中。像中行说这种读书的人不少见。所以显现不出他的才能。但是匈奴不一样。这是一群成天跟野兽打架的野蛮人。从来没近距离领教过文化的魅力。中行说一出现。老上单于一看。哇!哥哥你太有才了。I服了U。
中行说到底展现了哪些才华。以至于老上单于对他信任有加呢?
一、教会匈奴人分类统计管理法
匈奴人落后到让人笑掉大槽牙。举个例子。比如你问负责放牧的。咱们有多少只牲畜。他会张口报给你。你要是再问。有多少头羊。多少头牛?他就得又是手指头又是脚指头地扒拉半天。也算不明白。你如果还想问。牛有多少头公的。多少头母的?一岁牛几头。二岁牛几头......他就得敲碎脑袋。
当然。如果你让他们记录下来。他们更是大眼瞪小眼。
这些事对中行说是小菜一碟。从他来了以后。匈奴人学会了分类管理。学会了数学计算。并由此建立了人口、牲畜、财产的档案管理。
今天我们知道。这些分类管理是生产作业。和生活安排的基本工具。那时候的匈奴人活得就那么“实诚”。连自己家的余粮够活几天都算不过来账。
二、让匈奴人正确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匈奴人看到汉人送过来的布帛、美食。眼睛都绿了。那衣服既精美又柔软。穿在身上舒服贵气。林林总总的美食。对吃惯了牛羊肉的匈奴人来说。真是大饱口福。他们哪见过这么多品种繁多的美食。
中行说对他们当头棒喝:扔掉这些东西。千万别丢了本民族的东西!
中行说告诉他们。匈奴所有人口加起来上不足汉朝的一个郡。匈奴人所有的资产加起来。也不低汉朝物产的十分之二。如果匈奴人习惯了汉人的生活方式。离不开汉人的服装和食物。那就糟了。汉朝只需要十分之二的物产。就买了整个匈奴。
中行说用这种最朴素的例子。告诉单于。本民族的东西不能丢。丢了就要灭亡。咱们骑马穿兽皮。是因为皮衣服适合草原马背民族。我们吃牛羊肉。是老天赐给草原民族强健的肌体。失去这个传统。匈奴人还叫匈奴人吗?匈奴民族还能存在吗?
三、帮匈奴人建立民族自信
为了帮中行说建立自信。他采取了两个措施。一是在“国际交往”中妄自尊大。压人一头;二是污蔑践踏汉文化。抬高匈奴文化。
1.“国际交往”中妄自尊大。压人一头
汉朝给匈奴的国书。竹简长度一尺一寸。中行说让单于给汉朝的“国书”。竹简要长一些。一尺二寸。信函所用印封。也比汉朝大一圈。
汉皇给单于写信。开头会用一句:“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平安”。中行说让单于回信的开头。加上一堆修饰词:“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平安”。你们汉朝不是所天命所归吗。我们也是。
汉朝会在信中说。馈赠匈奴多少礼物。中行说也很“大器”。也要加上馈赠汉朝“几条羊腿。几个牛角”。
总之。我大匈奴不比你汉朝低。还要压你一头。
2.污蔑践踏汉文化。抬高匈奴文化
汉朝使节曾经跟中行说。就汉匈文化问题进行过争辩。只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①关于孝顺
汉使说匈奴人不尊敬老人。有好吃好穿的不给老人享用。是为不孝。
中行说说。我们之所以把最好的留给青壮年。是因为老人年老体弱。不能承担保家卫国的责任。年轻人吃好穿暖。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你们汉朝的士兵出征前。父母不也会把家里最好的衣食。拿出来给上前线的男人嘛。这怎么能说是不孝顺呢。
②关于乱伦
汉使指责匈奴人父亲死了儿子娶后母。哥哥死了。弟弟娶嫂嫂。是为乱伦。
中行说理直气壮。我们这个习俗是为了保证种姓纯洁。看着乱。但是一个种姓血脉的纯洁性却得以保留。不像你们汉人。假正经。是不娶父兄的妻子。但是亲缘关系疏远。自相残杀。甚至经常改姓。
他一个宦官。说这事不知道哪来的这么多感受。
③关于礼节
汉使指责匈奴人不戴冠服。没有君臣上下尊卑。
中行说再次指责汉人虚伪假正经。说匈奴人讲求简易。没有繁文缛节。汉人虽有礼节。往往礼仪凋敝。上下埋怨。还不如匈奴人管理起来方便。
④关于耕战
中行说还说。你们汉人老百姓平时耕种。修建城郭以自卫。可事实上一到战事爆发。却都不会打仗。在土房子里住惯了的人。哪比得上逐水草而居的匈奴人善战?
总之。中行说有理嗓门大。无理辩三分。使劲给匈奴人打气。铆劲贬低践踏汉文化。仿佛只有这样。他那身汉人的皮囊。才可以彻底蜕壳。
中行说最可恨之处。就是他不断唆使匈奴单于劫掠汉境。他曾经恶狠狠地对汉使说:你们给我们送来的棉絮布帛、稻米粮食。数量一定要够。质量一定要好。如果出现数量或质量问题。你们就等着秋天庄稼成熟后。我们的骑兵去践踏你们的庄稼!
完全一副心理扭曲的奴才相!
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在中行说的挑唆下。发动十四万大军入侵朝那、萧关一带。他们杀害地方官员。劫掠汉民。大肆掠夺人口和牲畜。烽火直逼甘泉宫。这次入侵为时一个多月。
此后数年。匈奴人年年入侵。从辽东到北地。数千里漫长边境。横遭涂炭。光代郡、云中一带。百姓伤亡一万多人。
一直持续到汉文帝后元二年。汉匈双方再次和亲。总算又争取到了四年的和平期。
四年后。老上单于死。其子军臣单于立。汉朝与匈奴再度和亲。中行说又侍奉在军臣单于身边。至于这个汉奸后来的情况。史书未作交代。从此这个小丑消失在草原的马粪堆里。
其他观点:
中行说。西汉时期人物。可能大家看到这个名字都觉的有些奇怪。会读成zhong xing shuo。其实是错的。应该读成zhong hang yue。\"中行\"是姓氏。\"说\"是名子。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春秋战国时\"中行氏\"起源资料。这里不多说了!下面我就来说说为什么中行说是汉朝第一汉奸。以及他为什么要出卖汉朝吧!
一、历史背景
大家都知道白登之围吧。当时匈奴有一个叫冒顿单于的。把刘邦围困在白登。差点没出来。后来刘邦之后就通过和匈奴和亲的办法。来维持着边关稳定!过了很多年。强大的冒顿单于终于死去。他的儿子稽粥成为新的单于。称为老上单于。
这时汉朝的皇帝是汉文帝。为了边关稳定。决定再派一位皇族公主嫁给这个新单于。但是需要找一位能当和亲的附属品做为陪嫁。陪着公主一起去。精挑细选终于找到了燕国人中行说!
二、投降匈奴
中行说听到后。真的是不想去的。要知道去了以后。就回不来了。永远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大漠中吃沙子了!于是他找到汉文帝说自己不愿去。不想离开汉朝。不要强迫他这么做。皇帝肯定不会同意的!这不是他说不去就不去的!中行说也明确表态:“如果非要让我去匈奴。将成来你们一定会后悔的。”但当时谁也没当回事。汉文帝也不在意。于是中行说到后。就决定投降匈奴单于。单于特别开心。认为这个人有才。一定会对匈奴有帮助的。这是汉朝的大礼物啊!后来。老上单于去世了。他的儿子军臣单于成为新的单于。中行说从此开始全心辅佐军臣单于!
三、出谋划策
当时。匈奴边关还是和汉朝有交易的。大漠之中产出少。就要通过交换来换取汉朝的物品。他们喜欢的是汉朝衣服、食物。中行说对单于说:“匈奴之所以强大。是因为衣服和食物跟汉人不一样。可现在如此依赖汉朝物品。就会慢慢的被汉化的。如果跟他们一样了。到时我们一点优势也没有了。还怎么打汉朝”单于觉得他说的对!中行说又开始教匈奴人数数。来记录人口和牲畜。匈奴人因此也慢慢变聪明了!后来汉朝送给单于的书信。用一尺一寸木牍。中行说就劝单于用一尺二寸的木牍回信给汉皇帝。并在开头语写得很傲慢!因当时匈奴国力强盛。汉朝也没什么办法。只能受此羞辱。
四、反驳汉使
匈奴人一直都重视年轻人。轻视老人。这是跟他们的风俗分不开的。有一次汉朝使者来了。说匈奴人轻视老人。中行说反驳说到。匈奴人知道战争最重要。老弱人都会把美食给年轻的人。这样才能保卫自己。父子才能相互保护!
汉朝使者又说匈奴人父亲死后。儿子要后母做妻子的事。不懂朝廷礼节。中行说反驳说父子兄弟去世。娶他们妻子做自己的妻子。这样种族就不会消失。会越来越强大。可汉朝不娶他父兄妻子。关系却越来越疏远。有的还会相互残杀。这在匈奴不会发生!汉朝使者无言以对!
五、教导匈奴
这时的中行说开始教匈奴等待时机!最初因中行说熟悉汉朝。在老上单于时。就出谋划策。帮助他们开疆扩土。击月氏平西域。侵扰汉朝边境。据说有一次还到了长安附近。等到军臣单于时。中行说帮助匈奴对抗汉朝。让匈奴选在秋收时节入侵。这样直接打击了汉朝经济的经济。造成了汉朝百姓的恐慌。
六、最后结局
中行说后来病死。临死前他教会匈奴人制作瘟疫!在汉武帝时期。匈奴人用中行说教的方法。把死羊马牛放到水中。汉朝将士喝了后死伤惨重。这些士兵回去后又传染给了其它人!不过好在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持续打击。匈奴已经不成气候了!
结语:
通过以上的故事。我们了解到中行说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在汉朝不被重用。却被当做陪嫁品给了匈奴。他本来是爱国的。但是在当时的大环境下。不得已远去匈奴。背井离乡。是每一个人最痛苦的事吧。仇恨的种子在他心里生根发芽。最终导致他尽力帮助匈奴对抗自己的国家。这一切真的是他的错吗。我想不一定吧!要说到底是对是错。应该各占一半吧。那些嫁给匈奴的女人不痛苦吗。可他们为了国家嫁给匈奴。只为了自己的国家能少死一点人。让国家休养生息。等待国家强大后再报仇!中行说对错只能说各占一半吧!
其他观点:
中行说看似投靠匈奴。其实更像是内应。他在匈奴做的事情。不仅没有损害汉朝的实际利益。反而对汉朝有利。
当了解了中行说的一生。你会发现。匈奴只不过是他实现目的的工具罢了。
中行说此人。颇有文采。然而却得不到重用。最终选择给自己来一刀。入宫当了宦官。
他做宦官。不是为了谋生。应该是想要效仿秦朝的权臣赵高。换条路子入朝为官。
在汉朝。想要做官。有没有本事倒是其次。首先你要有关系、有路子。
因为朝廷选拔官员只有两条途径。要么从功臣集团或者宗室子弟里选拔。要么就是有达官贵人举荐人才。
前者占据了朝廷大部分位置。剩下的位置才由后者来补充。
很显然。中行说没有路子。既不是出身于权贵世家。也不认识达官贵人。因此空有才学。就是做不了官。
不过他从赵高身上看到了希望。赵高就是靠入宫做宦官起家的。最后却抓住机会。成为权倾一时的权臣。
于是。一心想要当官的中行说。就这么成了宦官。
然而。他运气够差的。还没等到机会被汉文帝赏识。他就被当做礼物送人了。
当时。匈奴是汉朝最大的外患。经常纵兵劫掠汉朝。即使是英武的汉高祖刘邦。也没能解决匈奴的问题。最终只得选择与匈奴和亲。来稳住匈奴。
所谓和亲。就是汉朝将“公主”送到匈奴。与匈奴单于联姻。这样大家都是亲家了。也就别打仗了。
当然。匈奴不会仅仅因为“美人计”就停手的。主要还是汉朝给的嫁妆非常丰富。不仅有大量金银财宝。更是有很多匈奴人继续的生活用品。
说白了。这和亲其实就是拿钱买平安。
然而即使如此。匈奴依然偶有犯边劫掠。
“公主”出嫁。自然要有大量随行人员。这些人也算是“公主”嫁妆的一部分。而中行说不幸的被选为了这种嫁妆。
中行说可是一心想着当官的。自然不愿意去匈奴。那地方鸟不拉屎的。有什么好去的?
于是他向负责此事的官员抗议。表示死也不去匈奴。
在那些官员看来。区区一个宦官。根本没资格挑东挑西的。一口回绝了他的要求。强行将他送到匈奴去。
中行说自然不甘心。于是扬言道:如果将他送到匈奴去。他必定成为汉朝的祸患。
所有人都没把他的话当回事。毕竟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宦官。
不过这中行说是说到做到。他一到匈奴。就投靠了匈奴单于。他先后受到老上单于和军臣单于的重用。在匈奴拥有很高的地位。
也正因为如此。汉朝君臣都认为他叛汉。这也使得中行说在历史上的名声很不好。
然而。当我们看看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就会发现。事情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中行说做的第一件事。是怂恿单于恢复匈奴的生活习惯。
饮食习惯上。拒绝汉朝食物。回归匈奴传统食物。衣着上。拒绝汉朝的衣物。鼓励穿匈奴的服装。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他怂恿匈奴单于当众将汉朝的食物丢掉。以凸显汉朝的食物不如匈奴的。还有穿着汉朝的缯絮衣物。骑马在荆棘丛中狂奔。来凸显汉朝的衣物不如匈奴的结实。
他表面上对匈奴单于的解释是:如果匈奴人过于沉迷汉朝的东西。那么汉朝只需要拿出20%的东西。就能够收买整个匈奴。到时候匈奴单于的命令就没人听了。
这套说辞。颇有战国时期纵横家的味道。从匈奴单于的利益出发。让他做出对汉朝有利的事情。实在是高明。
匈奴单于如果按照他说的去做。必然降低匈奴犯边次数。同时削弱匈奴人的战斗力。
要知道。匈奴之所以是汉朝的心腹大患。主要在于匈奴经常犯边劫掠汉朝的财物。
其根本原因在于。草原上物资匮乏。匈奴无法自给自足。
而一旦匈奴人恢复过去的生活习惯。对于汉朝物产的需求将大幅降低。那么自然犯边劫掠的需求也减少了。
这对于汉朝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同时。匈奴人恢复自己的传统饮食习惯。那么其食物来源只有肉类和奶制品了。长期吃这些东西。会导致缺乏膳食纤维和维生素。以至于消化不良。据说还容易便秘。
匈奴士兵隔三差五肠胃不舒服。其战斗力自然有所下降了。
中行说做的第二件事。是教匈奴人算账。
中行说传授匈奴人分条记事的方法。将所有物资按条目分类。然后分别核算库存。
没错。匈奴人连算账都不会。是真的惨。估计每次汉朝和亲送嫁妆的时候。都是汉朝说多少就是多少。匈奴人自己根本算不清。
在不会算账之前。匈奴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剩下的物资够用多久。时刻担心物资不够用了。不够用怎么办?只能去汉朝劫掠。
而当匈奴人学会算账后。匈奴人很多时候就会发现。物资够用。不用去汉朝劫掠。
这样。自然而然地减少了汉朝的损失。
中行说接下来做的两件事。都是帮匈奴单于找回面子。
首先。是传授匈奴单于“精神胜利法”。
当时。甭管匈奴和汉朝私下如何争斗。但是在明面上。双方是“亲家”关系。即使是做做样子。也要显得一团和气。
因此。匈奴单于和汉文帝经常有书信往来。
汉文帝给匈奴单于写信。都是使用长度为一尺一寸的木条。
中行说教匈奴单于使用长度为一尺二寸的木条。给汉武帝回信。将印章和封泥也做大一号。同时还将匈奴单于名字前的称号加多加长。
总之。就是让匈奴单于在形式上压过汉文帝一头。
为此。匈奴单于还洋洋得意。殊不知。只有没实力的人才会做这种无聊的事情。纯粹是自我安慰罢了。
其次。是和汉朝使臣辩论。
当时。汉匈双方除了书信往来外。逢年过节的。还会派遣使臣互访。
由于双方关系实在不好。因此每次互访都成了双方的另一处战场。不过他们比的是文斗罢了。
我们都知道。匈奴根本毫无文化可言。文斗基本上就是汉朝单方面碾压匈奴。匈奴单于每次都被气得高血压发作。
有一次。汉朝又派使臣出访匈奴。匈奴单于为了一雪前耻。派出了中行说。
汉朝使臣表示。匈奴不尊重老人。把好吃好喝的都给了年轻人。老人有时候甚至要忍饥挨饿。没有大国风度。反观汉朝。提倡孝道。老人吃得好穿得好。匈奴应该多向汉朝学习。
中行说则回击道:双方国情不一样。草原上不止匈奴一股势力。各势力间竞争激烈。因此战争才是匈奴第一大事。
在匈奴。好吃好喝的给年轻人。是为了让他们有力气上战场。保护老人。保护自己的家园。
反观汉朝。每次遇到战事。老人还不是把最好的东西都给要上战场的年轻人?
汉朝使臣无言以对。于是转移话题。说匈奴人生活混乱。兄长死了。他的妻子会嫁给弟弟。如果弟弟都死了。那么就嫁给自己的儿子。关系太混乱了。
中行说表示。草原上条件艰苦。又时常有战事。一旦丈夫战死。妻子很难独自生存下去。匈奴的做法是为了保住女子的性命。
而且此举还能加深亲属间的关系。使得匈奴充满亲情。
反观汉朝。关系是梳理得很清楚。但是亲情也淡了许多。这方面还不如匈奴。
汉朝使臣被中行说说得哑口无言。干脆闭口不再说话。这次文斗。是匈奴赢了。
这两件事。看上去都是匈奴占了便宜。匈奴单于很有面子。其实真正获利的却是汉朝。
匈奴犯边。看上去都是为了劫掠。但是有的时候。真实原因是匈奴单于要立威。
匈奴看上去是一个势力。其实是由大大小小的部族组成的联盟。匈奴单于的地位并不稳固。汉朝经常在文化方面碾压匈奴。使得一些人借此质疑匈奴单于的能力。匈奴单于不得不发动战争。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强大。
战争不是目的。而只是实现目的的手段罢了。
也就是说。汉朝自以为是的文斗。其实增加了匈奴犯边劫掠的次数。
而当匈奴人觉得自己在文化方面占到上风后。出兵汉朝的需求自然减少了。汉朝受到的损失自然也就减少了。
所以。从实际利益考虑。其实是汉朝赚了。
那么。中行说做了这么多。他到底图个什么呢?
很简单。他还是想回汉朝做官。
中行说做了这么多事情。其实就两个作用。一方面是显摆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刺激汉文帝。
中行说这行为。就有些像分手的情侣。被甩的一方总希望用各种方法让对方后悔。最好能回心转意。
所以。中行说是希望汉文帝后悔当初将自己送到匈奴。进而对其进行招揽。授予高官厚禄。
毕竟。中行说为了这个目的。可是狠心给了自己一刀。不实现目的。那一刀就白挨了。
至于匈奴单于的器重。他根本看不上。匈奴那地方。又穷又破。匈奴贵族过得还不如汉朝的地主。
即使是匈奴单于。过得也就比汉朝的县令强些。还不如汉朝一个郡的太守。
因此。匈奴的生活对他毫无吸引力。
所以。中行说在匈奴的时候。看上去为匈奴做了很多事情。结果都是虚的。汉朝实际的利益并未受到损害。因为他还想着回到汉朝。享受荣华富贵。
其实。中行说就是时代的悲剧。他可谓是生不逢时。
他有才华。却没有步入仕途的机会。无奈之下做了宦官。却又被送去匈奴。
可以说。是汉朝自己塑造额中行说这个叛汉者。如果不是汉朝一意孤行要把中行说送到匈奴。他也不会为匈奴效力了。
说到底。这一切其实是汉朝自作自受。不能怪中行说。
好在中行说只是把匈奴当做工具。他心里思思念念的还是回到汉朝做官。因此他并未损害汉朝的实际利益。甚至他的所作所为对汉朝反而更有利。只是不知道。下次再发生类似事情。汉朝还能不能这么走运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4156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匈奴,单于,汉朝,中行,自己的,宦官,都是,汉人,公主,汉文帝
没想到大家都对汉朝第一个汉奸是中行说,为什么他要出卖汉朝?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电视剧《汉武大帝》展现了一个汉奸中行说的嘴脸。因为汉民族从汉朝算起。所以。有人称中行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汉奸。中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