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杨门女将是小说、戏曲、影视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
一、杨门女将故事的起源与发展
小说、戏曲、影视等文学作品中的”杨家将”(杨门女将)故事即根据杨业、杨延昭、杨文广。杨家祖孙三代的事迹敷衍成篇。
(一)要属明代熊大木著”讲史小说”《杨家将传》较为著名。
该小说是根据《北宋自传》改编而成。
作品内容基本上是按史籍编写。但亦较多地采用民间传说。着重描写了北宋著名军事家族”杨家将”自杨业到杨延昭、杨宗保、杨文广等几代人抗击辽、夏的故事。歌颂了他们保家卫国的英雄业绩。其中对杨门女将的描写尤为生动。塑造了以穆桂英为代表的众多的巾帼英雄形象。不少情节为后来戏曲、曲艺、影视所取材。
“杨家将”、杨门女将是宋元以来在我国戏曲艺术和说唱艺术在民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历史传奇故事。特别是在影视发达的近些年来以”穆桂英挂帅”、”大破天门阵”等故事在银幕电视中屡见不鲜。因而得到更广泛的流传。
(二)其实历史上\"杨家将\"里没有穆桂英、杨排风也没有杨宗保。
他们是文学作品中人物:
(1)穆桂英:
相传穆桂英生长在山东穆柯寨。是寨主木羽之女。”生有勇力。曾遇神女授神箭飞刀。百发百中”。智勇双全。尤善骑射。
因在阵前自招杨宗保为婿。归于宋营。在抗击辽的侵扰时。跃马扬鞭。披甲上阵。大破天门阵。与杨家诸将领东征西战。履立奇功。
后来杨宗保死于抗击西夏的战争中。佘太君百岁挂帅。率杨家十二寡妇征西时。她愤于国难家仇。五十岁而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
(2)杨排风:
“杨家将”中人物。是天波府中的烧火丫头。性情粗犷泼辣。憨厚单纯。武艺高强。善使一条烧火棍 。冲锋陷阵。屡建战功。是人们所喜爱的下层女子的英雄形象。
这些文学作品缩造了众多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敢于打破一切传统束缚的巾帼英雄形象。
二、真实历史中的人物
(一)、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杨业及儿孙的情况:
(1)杨业。又名杨继业。北宋名将。太原(今山西太原)人。父信为后汉麟州刺史。杨业亦是汉将。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号称‘无敌’。
宋太宗征太原。其归宋。任代洲兼三交(今太原北)驻泊兵马都部署。屡败契丹兵。雍煕三年(986年)。宋军分三路攻契丹。因东路军在涿州战败。杨业形成孤军深入。节度使潘美、监军王侁强令他攻取寰洲。行至陈家谷(今山西朔县南)。陷入重围。浴血奋战后重伤被俘。绝食而死。时年约六十。
儿子杨延玉也壮烈殉国。
杨业子延朗、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及孙子杨文广均为宋官。杨氏一门均承余荫。
(2)杨延昭。本名延朗。杨业子。称杨六郎。北宋杰出的军事将领。
幼时戏为军阵。杨业以为‘此儿类我’。延朗常从父从征。雍熙三年(986)从杨业攻应、朔。为先锋。咸平二年(999)冬。辽军南下。攻遂城(今河北徐水西)。他在城上灌水为冰。至辽军因城坚滑不能上。遂退兵。其后屡败辽军于河北边境。官至高阳关副都部署。他号令严明。身先士卒。戍边二十余年。
(3)杨文广。杨延朗之子、杨业之孙。将门虎子。也是一位爱国将领。他跟随范仲淹在西北同西夏国作战。立下战功。
后因其追随大将狄青平叛有功。授广西钤辖。后复令知邕州。杨氏一门要算杨文广绰有祖风啦!
(二)、佘太君与其它传说中的杨门女将不同。历史上确有其人。
佘太君。老令公杨业之妻。亦称杨令婆。
(1)在文学作品“杨家将”中。其夫及七子一孙皆为国捐躯。当夏入侵宋境之时。能深明大义。以百岁高龄。亲自挂帅征西。率领大军及杨家十二寡妇与西夏军队展开血战。由于杨门女将个个武艺高强。又占据了“进可攻、退可守”的十二连城。最终打败了西夏大军。集中体现了杨门女将一门忠烈的精忠报国英雄气概。
佘太君成为老当益壮保家卫国巾帼英雄形象。在人民群众中享有极高威望。
(2)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佘太君:
佘太君生长在一个爱国名将的家庭。自幼受其父兄武略的影响。青少年时就研习兵法。颇通将略。把戍边御侵、保卫疆域、守护中原民众为己任。协助父兄练兵把关。
可以说折家名将辈出。担负起保卫西北边疆的重任。
在共同抗辽、保家卫国的斗争中。杨、折两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最终杨业与佘太君结为夫妻。
乾德二年。佘太君父亲折德扆病死后。她的兄弟折御勋、折御卿先后出任府州知州。官至节度使。而且都是当时的名将。折御卿。在子河汊之战中。以少胜多。大破辽军。“斩首五千级。获马千匹”。史书称“自是契丹知所畏”。
(赵文博《中国通史》)载:杨业的妻子折氏。也是一个有军事才能的人。出自云州(山西大同)的大族。她的祖父折从阮。五代后唐时担任府州(陕西神木东北)的防务。她的父亲折德扆、兄弟折御勋、折御卿。在五代后周和北宋初年。先后镇守过府州。多次与契丹交战。保护北方的门户。今山西保得折富村还有杨业妻子折太君墓。在元曲和传统戏里面。都作“佘太君”。大概是由于“折”。“佘”读音相近的关系。她善骑射。曾帮助丈夫屡建奇功。…
在抗辽斗争中。杨家将表现了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杨业牺牲后。他妻子佘太君向宋朝政府提出了控诉。在正义的呼声面前。宋太宗只得把潘美降级。把王侁和刘文裕革职。并给杨业六个儿子以官职。
佘太君不慕容华富贵。不畏帝王淫威。敢于和以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为代表的邪恶势力做斗争的可贵气节感人肺腑。
结束语:杨门女将是我国古典戏剧中一个独特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而又十分丰满。感人至深的巾帼英雄艺术形象。表现的是一群为国为民。敢于冲破男尊女卑封建思想桎梏。而奔向抗击敌寇战场。不惧死亡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正所谓巾帼不让须眉。通过她们可歌可泣。勇于牺牲的英雄事迹。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敬仰。获得了长久的艺术生命力而经久不衰!
其他观点:
有学者考证证实。历史上确实存在过佘太君其人。只不过佘太君本不姓佘。而是姓折。后人讹传就改成了佘姓。折家屡世居住在陕西府谷。从折氏曾祖以来。世袭军职。多次参加抗辽战争。而杨家也是世居此地。代代习武。两家正所谓是门当户对。当时杨业在离石、临县一带的七星庙驻防。迎娶了府州佘氏的女儿。按照宋制。凡是有功之臣的妻、母都要有所封赠。以示奖励。宋太祖赵匡胤下诏制定文武群臣母妻的封号。其中庶子、少卿、刺史等的母亲封为县太君。妻子封为县君。而佘氏的儿子如杨延昭等。位居刺史之上。他母亲应受封为某县太君的。所以后来人们就叫她佘太君了。
在杨门女将中。除佘老太君以外。还有一个受人瞩目的女将。那就是穆桂英。但这位在戏曲中多次领兵挂帅、频频扭转战局、内外有度、勇敢有为的巾帼英雄。在正史中却未有记载。既然曾拜大将。又曾力挽狂澜。为何死后却默无声息?因此。不少人对穆桂英本人的存在提出了质疑。
有人认为穆桂英只不过是戏曲中虚构的人物。传说穆桂英是杨延昭之子杨宗保的妻子。她敢作敢为。性格开朗。坚持女性独立。婚姻自由。当初杨宗保不同意与她结婚。穆桂英拿出刀来架在杨宗保脖子上逼其成婚。最终二人也是美满幸福。穆桂英巾帼不让须眉。过门不久就领兵挂帅。甚至年过半百还跨马领兵。但由于在史料上找不到记载。人们认为她是虚构的人物。甚至有人提出观点说不仅穆桂英是虚构的。而且杨宗保这人在历史上也根本就不存在。
也有人说穆桂英这个人可以从杨氏的眷属中找到原型。杨延昭的儿子杨文广有位堂兄叫杨琪。此人曾娶慕容氏为妻。而穆桂英的姓也许是“慕容”氏的转音。“桂英”只是民间通俗的名字。这样。以慕容氏为原型的穆桂英这一形象。通过戏曲小说本的改编。就很快流传开来。况且。慕容氏是当时鲜卑大族。也是世代习武。与杨家通婚也不无可能。不过这只是一种猜测。并没有真凭实据。
但是艺术与史实并未完全脱节。对于这些艺术形象加以细察。还是可以找出一些史实影子的。就说传统戏曲中穆桂英大破天门阵那回。穆桂英率军大破敌兵。让宋朝子民扬眉吐气。然而历史上却是南宋将领折可求在天门关与金兵激战。大败后许多人仓皇南逃。宋朝河山损失无数。许多人背井离乡。饱受战败的恐惧。为彻底抹掉战争阴影。话本小说的作者将此事巧妙移到穆桂英身上。由大败变为大胜。在心理上寻求了安慰和平衡。
众所周知。传说中的杨家将故事。多是以小说和戏曲演唱等艺术形式流传下来的。中间加上了无数人的艺术加工和改编。不过尽管有些情节与人物史书没有记载。也没有真凭实据。但杨家将的故事主体是事有源流的。杨门九代精彩而又悲壮的故事代代流传。经久不衰。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喜爱。
其他观点:
前几天有人问我杨家将是不是真的。佘太君、穆桂英等一干女将是否都真有其人。恰好我还真看过这方面的资料。
概括地说吧:杨继业(真名杨业)是真的;他卫国阵亡是真的;杨延昭是真的但不是六郎;杨宗保不存在。佘太君不存在。穆桂英杨排风什么的也都不存在;潘仁美(真名潘美)不是奸臣。是大宋忠臣、开国元勋。他与杨家没有私怨。嫉妒杨业是有的。但说是他害了杨业也不完全公平。
杨业本是麟州人。也就是现在陕西神木那一代的。曾是北汉的将领。大宋建立后。宋太宗亲征北汉。围太原多日。杨业一直率军守城。连主帅都投降了他仍苦战。宋太宗爱他的才能。派他的原主帅劝降。他终于降了宋。因为他习知边事。太宗让他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做潘美的手下。驻边期间。他多次带兵打退辽军的侵犯。斩首多人。辽军一见他的旗帜就胆战心惊。退避三舍。他的威名远播辽朝。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录。因为他太有才。“主将戍边者多嫉之。或潜上谤书。斥言其短”。这个“潜上谤书”的人是谁。书里没说。估计有潘美。
雍熙三年。宋太宗举全国兵力。分三路总攻辽国。想一举拿回燕云十六州。但此时辽国国力正强。而宋太宗却又不是个军事能力很强的人还很爱指挥。因此宋国大败。其他两路军都溃败或撤退后。潘美、杨业率领的西路军负责掩护四州居民迁入内地。因为当时形势不利。杨业认为不可正面接战。但监军王侁却指斥杨业怯懦。说“领数万精兵。而怯懦如此!”杨业只好出战。
临行前。杨业与王侁、潘美约定。让二人在陈家谷口两侧埋伏强弩步兵接应。自己报了必死之心出战。王侁派人登高瞭望。不见契丹队伍。误以为敌人败走。欲争战功。便领兵离开谷口。前进二十里。后听说杨业战败。干脆引兵撤退了。作为主帅。潘美完全知道擅离防地的严重后果。却未努力阻拦。要说没责任绝对说不过去的。
杨业引兵出朔州三十里。遇辽军伏兵。宋军大溃。此时杨业麾下还有百余人。他说:“你们都有父母妻子。与我一起死不值得。还可以突围报效天子。”众人感动流泪。但没一人离去。杨业且战且退。转战到陈家谷口。见空无一人。抚胸大哭。后堕马被俘。被俘后他拒绝饮食。三日后去世。他的儿子杨延玉也死于此战。将士无一生还。
此战之后。王侁被除名发配金州。潘美降三官。不过后来又都恢复了。
杨业的儿子见诸史籍的有7人。评书《杨家将》中谈到的杨六郎杨延昭。其实应该排老大或老二。他后来也是一代名将。史书中没有杨宗保其人。而佘太君、穆桂英等就更不用说了。
潘美是大宋忠臣名将。一生勇敢善战。多次建功。“平南汉、收南唐、灭北汉。所向披靡。功勋彪炳。”他曾拥立宋太祖上位。因此是开国元勋。他对大宋的功劳。肯定是比杨业多的。陈家谷之败。是他一生中唯一的污点。
杨家将的故事虽然在北宋就开始流传。但成为后来那个样子却是在宋室南渡以后。“时经丧败。民不聊生。恨金人之侵扰。痛国耻之不复”。追念起太宗时“倘能重用杨无敌以取燕云。则女真蕞尔小夷。远隔塞外。何敢侵凌上国”。于是。杨家将的故事。就这么出来了。其实不过是拿别人的酒。浇自己的胸中块垒罢了。现在出现很多被歪曲被美化的历史。原因也都跟这个差不多。
——来自杨家将的真相一文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时拾史事”(帐号:historytalking)。想看轻松有趣的历史?想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想知道历史中的各种稀奇古怪?关注我就对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4263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太君,杨家,女将,契丹,戏曲,巾帼英雄,天门,故事,北宋,太宗
没想到大家都对历史上杨家女将存在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杨门女将是小说、戏曲、影视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一、杨门女将故事的起源与发展小说、戏曲、影视等文学作品中的”杨家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