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最著名的词是什么?
原创

周邦彦最著名的词是什么?

好文

热门回答:

说起周邦彦。我总能联想起那些造型严谨、构图讲究、设色清雅、线条匀称的宋画来(也许提起他就想起赏识他的宋徽宗的缘故吧)。

周邦彦现存词作200多首。比较著名的有这么几首:《瑞龙吟》(章台路)、《满庭芳》(风老莺雏)、《过秦楼》(水浴清蟾)、《苏幕遮》(燎沉香)、《少年游》(并刀如木)、兰陵王(柳荫直)、《拜星月慢》(夜色催更)……

最著名的大概还要属中调(59-90字为中调)《苏幕遮》。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陈世焜在《云韶集》中说周邦彦“不必以词胜。而词自胜。风致绝佳。亦见先生胸襟恬淡”。这首《苏幕遮》构成的境界“若有意。若无意”。清新俊逸。读来赏心悦目。

作者周邦彦(1057-1121)。是北宋词人中的集大成者。同时开南宋词之先声。

王国维虽然在《人间词话》对于周邦彦的词表示了一定程度的不满。但到了晚年又在《清真先生遗事》中表现了对于周词的推崇。周邦彦精于音律结构。善于勾勒描绘。正如宋代绘画。风格上则浑成和雅。虽然历来对于他在内容意境上的评价不一而足。但总体上还是比较为后人所肯定和喜爱的。否则。我们今天也就不用在这里花时间讨论他最著名的作品这个问题了。

母亲节的下午。能聊上一会儿宋词和词人周邦彦也算是一件美事。

最后祝所有的母亲和母亲的孩子们。母亲节快乐!☺

其他观点:

野狐试答

题主好。周邦彦最有名的词。当然是他的《苏幕遮 燎沉香》一词了。今天。野狐聊聊对这首词的一点理解。以求证与方家。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浙江钱塘人。生活在宋神宗、哲宗、徽宗三朝。是大宋亡国的见证者。一生官运较为顺畅。是王安石变法的啦啦队员。倾向于新党一派。但似乎对政治热情不高。潜心与词。精于格律。能自创新调。宋徽宗雅好艺术。设立专门的音乐机构——大晟府。特任命周邦彦为提举大晟府。相当现在中央音乐学院院长。

周邦彦是婉约词的集大成者。开词格律一派之先河。南宋姜夔、张炎、周密、吴文英等人都十分推重周邦彦。清代的常州词派。还奉他为词之“集大成者”。近代学者王国维。将其比作“词中老杜”。足见他在词史上的地位。

周邦彦二十八岁出仕。到五十五岁去世。宦游北宋后期二十多年。期间两党长期争斗。周邦彦虽沉浸音律和作词之中。但这样的环境下久宦必然生厌。从内容来看。这首词应当是其晚年所作。是周邦彦词中很特别的一首。周词精工雅致。精雕细刻。这首词语出天然。虽雅致精巧。但无雕琢痕迹。可谓已入化境。上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托意于荷。寄寓深远。却又语出平淡。不作细究难出真味。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燎沈香。消溽暑。在古汉语中“着”常写作“著”。“沉”常写作“沈”。沉香是一种名贵香料。入水下沉者为沉香。半沉半浮为浅香。目前。上好沉香一克市值近万元。古代的情形可想而知。看样子。此词是在大晟提举任上所作。“溽暑”即闷热潮湿。盛夏时节。连续多日的阴雨才会如此。因为过于闷热潮湿。所以才燃这样名贵的沉香。首句交代时间、天气、感觉。也显露了身份和文人的雅致不俗。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呼”、“窥”两字最见精神。非但描绘了久雨初晴后鸟雀欢快的画面。连鸟雀的心情都写了出来。“侵晓”。天刚刚亮。久雨初晴。压抑了多日的鸟雀。此刻真是要“欢呼雀跃”了。不但自己开心高兴。而且还要把这种开心分享给诗人。

“窥檐”多被解释为我看到屋檐下的鸟在私语。野狐对此极不认同。应该是鸟雀在屋檐向窗户里窥看。同时叽叽喳喳的叫着。好像要告诉我这一惊人的好消息。这是乡居生活的人非常熟悉的一幕。现在住在高楼大厦里要解释这一句。只能想当然了。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宿雨”。天放晴是一大早的事情。昨晚还在下雨。但盛夏的太阳是热烈的。一出来荷叶上的积水很快就蒸发掉了。雨后天晴。空气清新。荷塘中的荷叶清润圆正。在早上的微风中很精神地挺举着。一个一个的都精气神十足。此句历来为后世所激赏。野狐更是觉得周邦彦也是在说自己。他的词就像他的人。他的人就像这眼前的风荷——清正圆润。洒脱又不失坚挺。

故乡遥。何日去。词的过片要能做到和上片不及不离。若离若离。这样才好。作对联的人会深有体会。上下联常有这种情形。江南水乡。“接天荷叶无穷碧”。赏荷那才够味。由眼前的荷叶、荷塘自然联想到故乡。可是故乡在千里之外。何时才能离开京城。注意“去”是离开。去长安。就是离开长安。我们现在是到长安。古今方向刚好相反。真是人在官场身不由己。所以才有“何日”的感叹之语。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吴门”泛指苏州一带。因为是春秋吴国故地。故有此说。唐宋诗人也常以此代指江南。“长安”代指京城汴梁。长安这一意象的这种用法。野狐五月四日在问答中答了“为什么诗人词人都喜欢以长安作为意象?”这个问题。里面有详尽的论述。此处不再赘言。久宦思归尤其是在政治环境不是太理想的情况下。这种感情会更强烈。

五月渔郎相忆否。不说自己思念家乡。反说这样的季节。这样的日子。家乡的渔郎会想自己。以问句出之。但自信和肯定的语气非常明显。此虚写非常空灵巧妙。又情味十足。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就是对上句的承接和回答。因为此刻在家乡打鱼的渔郎有自己的发小呀。小时候一起有过这样美好的经历。这个美好的经历诗人记了一辈子。发小也必然会在五月常想起诗人。提起诗人。可惜很多论家对此的解释是诗人现在梦到了和家乡的渔郎在芙蓉浦小楫轻舟。野狐不敢苟同。人情千古不变。事理古今想通。解诗析词当合于人情事理。如此才能到达诗词精妙幽微的地方。

一首久宦思乡之作。以俗浅口语出之。又是如此精致。难怪后世称周邦彦“两宋之间。一人而已。”

其他观点:

周邦彦最著名的词。大致有:《苏幕遮:燎沉香》、《兰陵王:柳》、《少年游:并刀如水》、《滿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等等。当然了。其它的还有许多。若论\"著名\"。应该以此三首为最。

比如。《兰陵王:柳》:

\"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词中。\"柳阴直\"。说的是一排排的柳树排列的很整齐。因而树阴也是直的。

\"隋堤\"。指当时的东京(即现在的河南开封)汴河一带的河堤。这道河堤修建于隋朝。故称为\"隋堤。\"(隋堤。有一说在山东宁津县。有一说在河南永城。更有在江南之说_ _祥可见北宋词人张先〈即张三影〉的词《江南柳:隋堤远》。以及唐代诗人张祜的诗《隋堤怀古》。其实。隋朝隋炀帝时开通大运河时修筑的河堤。均可称为:\"隋堤\"的。不过。周邦彦的词中的\"隋堤\"。应该是如今开封汴河一带的河堤。)

以下数句。说的是词人自己曾多次到隋堤上送别客人。本来。周邦彦在开封已是客居。早觉厌倦。再碰到送别就更显得悽恻。但是这种心情。又有谁能够知道呢?

长亭。指古代驿站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既是行人休息的地方。也是送别的地方。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惯。近代则有弘一法师李叔同的《送别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周邦彦(1056~1121) 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词人。元丰初。因献《汴都赋》万余言。为宋神宗所赏识。他精通音律。所作的词很讲究音律。注重技巧。并且创造了一些词牌。如:《瑞龙吟》、《花范》、《六丑》、《琐寒窗》等等。

注:《兰陵王》本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因周邦彦咏《柳》而为著名。

配图源于网络。如侵秒删。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上柳絮倾城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42:06

    长安,沉香,鸟雀,词人,溽暑,诗人,音律,的人,河堤,轻舟

  • 旧日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42:06

    没想到大家都对周邦彦最著名的词是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42:06

    说起周邦彦。我总能联想起那些造型严谨、构图讲究、设色清雅、线条匀称的宋画来(也许提起他就想起赏识他的宋徽宗的缘故吧)。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