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今天急诊救治蜱虫咬伤一例。蜱并不是只有网上有。还真的就在我们身边。
蜱虫常常藏在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
蜱(pí)也叫壁虱。鳖吃。俗称狗鳖、草别子、牛虱、草蜱虫、狗豆子、牛鳖子。
被蜱虫咬伤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1.一只小小的蜱虫携带上百种病原
已知蜱可携带83种病毒、17种回归热螺旋体、14种细菌、32种原虫。
2.继发性感染
被叮咬后会出现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
3.蜱咬热
在被叮咬后1~2天。患者出现畏寒、发热、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4.蜱瘫痪
由于蜱虫在叮刺吸血过程中。唾液分泌的神经毒素导致人体运动性纤维的传导障碍。致使肌肉麻痹。甚至会引起呼吸衰竭而死亡。
5.被蜱虫咬了。强行拔除或拍死是很危险的!
及时处理:
1. 一旦发现有蜱虫已叮咬皮肤。切记不要生拉硬拽的去粗暴处理。防止拽伤皮肤。或将蜱虫的头部留在皮肤内
2、可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使蜱虫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虫;或者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虫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
3、取下蜱虫后。要使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防止细菌感染。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4、对于取下的蜱虫或者是游离在墙面、地面的蜱虫。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甚至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后烧死;如不慎皮肤接触蜱虫。尤其是蜱虫挤破后的流出物。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
5、尽快去医院。
如何防护:
1、加强个人防护。进入林区或野外工作。要穿长袖衣衫。扎紧腰带、袖口、裤腿。颈部系上毛巾。皮肤表面涂擦药膏可预防蜱虫叮咬。外出归来时洗澡更衣。防止把蜱虫带回家。
2、夏天。正是人们外出旅游的好季节。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就是到野外游玩时。除上述两点要注意之外。别去尚未开发好的风景区、尽量少去草丛浓密的森林野地。这样我们就会避免蜱虫咬伤。
其他观点:
我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好朋友的家二宝被蜱虫咬了。发现的比较及时没有酿成太严重的后果。
今天二宝妈带着俩宝去野外玩儿。草坪很好。全家就支了帐篷烧烤。二宝就在树林里。草坪上跑来跑去玩儿。没一会儿。二宝就跑来跟妈妈说头发疼。刚开始我们还没有太在意。以为二宝摔到了。给他揉了揉。可是二宝还是说头疼。妈妈拨开头发看到有一个黑黑的东西在二宝头上。用手拨了一下没拨下来。发现这黑黑的东西动了一下反而更拔不出来。这才意识到可能是被虫子叮上了。开着车子去医院。医生说这是蜱虫。被蜱虫叮咬了。于是用镊子给取了下来。消毒后开了点药回家观察了。真的很后怕。所以今天回来后一定要把预防蜱虫的措施跟宝妈们聊一聊。
蜱虫又叫壁虱、扁虱、草爬子。在树林。草丛中生活。可寄生在宠物或者牲畜身上。有吸血的习性。不吸血时。有米粒大小。吸饱血液后。有指甲盖大。
其实蜱虫本身没什么毒性。不过。如果蜱虫生活的环境不好。就很容易将病毒带人人体内。如果一旦发现宝宝身上有蜱虫。干万不要硬拽。因为蜱虫嘴上的倒刺可能深入体内。可用镊子夹住叮咬在皮肤上的蜱虫。垂直向上取出。可以用酒精消毒处理。然后一定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状况。如果出现发热、叮咬部位肿痛、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在这里需要提醒宝妈的是宝宝在去野外或经过草坪的时候要加以注意。避免被蜱虫叮咬。
作者介绍:丁怀莲 / 爱溢营养总监 / 衡膳学院首席讲师/幼儿园保健医生 / 国家二级营养师 / 大连营养师俱乐部讲师 / 王兴国老师特训班第一期学员 / 擅长0-6岁婴幼儿饮食、营养、健康等育儿指导
其他观点:
听说被蜱虫咬到会很可怕。蜱虫到底是怎么回事?
蜱跟螨一样都是有八条腿的寄生虫。因此。蜱可以说是“小号的蜘蛛。大号的螨”。
蜱虽然可以叮咬人吸食血液。但是。就跟蚊子叮人一样。除了偶尔造成过敏反应。叮咬本身并没有特别健康危害。
蜱传播性疾病
被蜱叮咬之所以说可怕。是因为也是跟蚊子一样可以通过叮咬传播疾病。
而且。蜱可以传播的传染病更多。截至2016年。全世界已知发现有16种人类疾病可以经由蜱传播。
造成这些疾病的病原体有病毒。细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和其他种类细菌)。及其他原生病原体。
有的蜱甚至可以同时携带几种病原体。造成混合性感染。
这些蜱传疾病中。有的发病急病情发展快。严重的可以致死;有的发病隐匿。很难早期确定诊断。因而更容易造成严重健康损害。
常见的蜱传疾病。包括莱姆病。蜱传立克次氏体。蜱传脑炎。蜱传无形体病。蜱传斑疹热。等等。
其中。“最出名”的蜱传疾病是莱姆病。
我们就以莱姆病为例来介绍一下蜱传疾病。
加拿大著名歌星艾薇儿的病
莱姆病最著名的病人应该是加拿大知名歌星艾薇儿。
2013年。如日中天的艾薇儿突然淡出了世界乐坛。
直到2015年4月。艾薇儿才再次回到公众视野。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她透露。过去的近两年时间没干别的。净在生病和看病中度过。
她介绍说。2014年夏天开始。她感觉到不明原因的疲劳、呼吸急促。却找不到病因。为了看病。在随后的8个月时间她不断穿梭于医疗中心和医学专家中。但没有人能帮到。直到年底才获得诊断。
有的专家甚至说她疯了。她根本没有病。
在6月30日。接受《早安美国》采访时她介绍说。病情确诊后。接受治疗已经有半年时间。疗程也已经过半。自己已经开始步入康复。
直到2018年9月。艾薇儿才康复复出。
我们知道。美加是世界上医学最发达的地方。是什么疾病。经过8个月才获得诊断。而半年的治疗仅是疗程的一半。总的康复时间则整整需要5年的时间?
这就是今天我们介绍的莱姆病。
莱姆病
莱姆病(Lyme disease)是一种蜱传播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病原体是一种螺旋体。
为什么叫莱姆病呢?
因为。虽然后来的证据显示早在5300年前的木乃伊身上就存在这种疾病。但是。莱姆病被真正认识需要等到20世纪70年代。
上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莱姆镇及其周边地区。一些儿童和成年人聚居性的出现了病因不明。以慢性衰弱为主的疾病。症状包括皮疹、膝关节肿痛、瘫痪、头痛、慢性重度疲劳等。
但是。却没有人直到这是一种什么病。患者通常被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种五花八门的疾病。
有两名患儿母亲的对自己孩子病的执着最终引起人们对这种疾病的重视。并开始调查研究。
经过努力。科学家到70年代中期才逐渐摸清了这种新的疾病主要表现。却始终未能明确发病原因。因此。只能以发现该疾病的美国小镇名字命名为“莱姆病”。
到1981年。一位研究洛矶山斑疹热的科学家威利·伯格多费(WillyBurgdorfer)开始介入对于莱姆病的研究。并成功从传播媒介蜱虫中分离、培养出导致该病的病原体。1982年。科学界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该病原体为伯氏疏螺旋体( Borrelia burgdorferi.)。
后来的研究发现。这种病原体对抗生素敏感。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疗可以获得很好的疗效。
人们是如何感染上莱姆病的
莱姆病由携带该病病原螺旋体的蜱虫叮咬传播。最主要虫媒是一种黑腿蜱。
这种蜱生命周期2年。需历经卵、六条腿的幼虫。八条腿的若虫和成虫等四个生命阶段。这种蜱在孵化后生命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吸血来维持生存。
一旦有的蜱吸食了感染病原的动物。再去吸食人血。就会在动物与人之间传播这种疾病、
大多数人是通过蜱未成熟的若虫叮咬感染。
这种若虫体型很小(小于2毫米)。往往难以用肉眼发现。它们通常在温暖的春夏季觅食吸血。成年蜱也可以传播莱姆病。但由于体形大。更容易被发现。
蜱通常需要连续叮咬人36至4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更有可能吧病原体传给人导致感染。
因此。只要及早(24小时之内)发现并除去蜱虫。即使被叮咬。通常也不会被传染。
这种蜱可以叮咬人体任何部位。但往往更青睐难以被人发现的区域如腹股沟、腋窝和头皮等。
这种蜱有一个特点。就是可以通过分泌一种类似水泥样的物质把自己粘附在人体皮肤上。以便于持续吸血。吸血时间可以长达36~48小时。甚至更长。
人类莱姆病的表现
虽然。这种螺旋体对抗生素敏感。但是。这种疾病却往往难以早期发现和被诊断。因此容易迁延很长的时间。
人在感染莱姆病后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表现。
早期局部表现(蜱叮咬后3〜30天):
游走性红斑。和疲劳、畏寒、发热、头痛、肌肉关节酸痛、以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体征是早期莱姆病的表现。
游走性红斑或“牛眼”征皮疹是莱姆病早期特征性体征。通常在被叮咬后3~30天(平均约7天)开始出现于叮咬部位。皮疹可以逐步扩展成“牛眼征”。历时数天最大可达30厘米大。
这种皮疹发生在约70~80%的感染者。局部一般可以感觉到温暖。但是由于蜱分泌带有麻醉性的物质。局部可以没有痒或疼痛感。这样也就更容易避免被人发现。
早期扩散阶段(蜱叮咬后数天至数周):
未经治疗的莱姆病。感染可能会从叮咬部位向身体的其他部位扩散。并反复出现下列症状。包括:身体其他部位出现游走性红疹。贝尔氏麻痹(面瘫)。
剧烈头痛和颈部僵硬(脑脊髓膜炎)。大关节如膝盖疼痛和在肿胀。
放射性阵痛。心悸头晕(莱姆心肌炎)等。
许多症状甚至不需要治疗可以在数周或数月内减轻、消除。但是。不经过良好治疗的病例也可以发生额外的并发症。
后期播散阶段(蜱叮咬后数月到数年):
未经治疗病例中大约60%可以出现关节炎。表现为严重的关节疼痛和肿胀。间歇性发作。大关节。特别是膝关节最常受累及。
未经治疗的患者中约5%在数月到数年可能发生慢性神经症状。包括手或脚放射性阵痛、麻木或刺痛。短期记忆问题等。
莱姆病治疗后综合症:
约有10-20%的莱姆病接受抗生素治疗数月到数年内可以存在系列症状。挥之不去。
这些症状包括肌肉和关节疼痛、认知困难、睡眠障碍、或疲劳等。
导致这些症状的原因尚不清楚。研究一般认为已经不存在持续疏螺旋体感染。因此被称为莱姆病治疗后综合症(post-treatment Lyme disease syndrome。PTLDS)。
有一些证据表明。PTLDS可能是感染损伤后自身免疫反应的结果。
如此隐匿的叮咬。起病。如此纷繁复杂的表现。如此曲折的病程。难怪这种疾病如此难以早期发现。难以早期治疗。也难以康复。
因此。预防才是对付莱姆病的首要手段。
莱姆病的预防
防止直接或者间接接触传播疾病的蜱虫。避免被叮咬。一旦被叮咬及时发现并去除蜱虫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具体而言。主要措施包括:
1 温暖季节避免在草木茂盛和浓密的区域从事野外活动。
2 疫区野外活动需要进行充足准备。包括防护设备和使用驱虫剂。
20%~30%避蚊胺涂抹皮肤和衣服。或使用0.5%氯菊酯预先处理服装和装备都可以起到很好保护作用。
3 找出并及时去除附着在于体的蜱。野外活动后及时(最好在2小时内)洗澡。并对着镜子进行全身检查找出可能吸附在你身体上的蜱虫并及时去除。家长应仔细检查孩子们的腋下、耳朵周围、肚脐内、腘窝、两腿之间、腰部周围。特别头发内头皮等蜱容易藏匿部位。
4 去除蜱虫需要一定技巧。需要用精细的镊子紧贴皮肤夹住蜱。垂直缓和向上用力。以期完整去除蜱的头吻部。避免左右用力使其口器滞留于体内。
5 仔细检查使用的装备和宠物。以避免蜱虫被携带进入室内造成二次接触的机会。
6 烘干衣服。高温1小时足以杀死可能隐藏的蜱。
7 适当进行庭院处理。以防蜱滋生。
8 目前没有可用的莱姆病疫苗。美国曾经的一款疫苗并不能提供足够长时间的保护。商业市场不足。已经在2002年开始已经停止生产。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4362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莱姆,疾病,病原体,螺旋体,发现,皮肤,症状,吸血,镊子,部位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遭遇蜱虫叮咬很有可能死亡毙命?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今天急诊救治蜱虫咬伤一例。蜱并不是只有网上有。还真的就在我们身边。蜱虫常常藏在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