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个你身边真实感人的故事,可以吗?
原创

讲一个你身边真实感人的故事,可以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安徽省宣城市宣洲区狸桥镇蒋山村田冲村民组。这是二十来户的皖南小村庄。村上有一户陶姓村民叫陶玉富。今年正好80岁。去年去世。膝下有四个儿子。无女儿。其中三儿子与四儿子在外工作。大儿子小儿子在家务农。没有女儿。老伴早逝。老陶只身一人生活。原本腿有残疾。隨着年龄的增长。身体衰败。身体越來越法支撑。直至十年前病情更加严重。一直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对于照顾老人成了家人头痛的大事。农村老人又退休金。全部由儿子负担又承担不了。如果按农村习俗四个儿子轮流摊班。年轻人各有各事。大伙为此事焦急之余。二儿媳吴珍美主动站出来。自報奋勇的来承担公公的护理工作。家人为这位已51岁的儿媳妇感到惊呀!一个儿媳妇怎么去护理瘫痪在床的老公公。农村俗必竞男女有别。吴女士也猜对了大家的心事。她又一次向大家表态。请大家放心。我说到做到。大家不用担心女人护理男人不方便。因为我护理是一个瘫痪病人。不是一位正常人。按照大家约逻辑。女医生还不能抢救男病。公公如今到这个地步。我还有什么顾虑的。大家听了吃了一颗定心丸。从此吴女士走上护理老公公艰难道路。十载如一日不弃不散一直到去年寿终。家人很受感动。她不要報酬。兄弟三人说父亲是兄弟四人。不是老二一家的。我们也有责任和义务。最后只像症性的给了一点经济补赏。十年如一日服侍一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病人谈何容易。实际操作相当艰辛。她刻苦学习护理病人相关知识。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学习如何与病人的沟通。为了公公理发方便。她学会了帮公公理发。一天又一天。天天负责公公的吃喝拉撒睡。从不发牢骚。总是带着笑容与公公交谈。吴珍美的事迹在村里被传为佳话。先后被省市区评为最美家庭和好媳妇的光荣称号。

其他观点:

一个炎热的夏日中午。树上的知了聒噪不停。更增加了躁热的感觉。我站在什字路口的斑马线前。准备过马路。当时。等待过马路的约有二、三十人。炽热阳光的灼烤。使人们不耐烦地变换着姿势。女士们打着伞。仍不住嘟囔:热死了。热死了!

一个稚嫩的童声清亮亮地响起:“奶奶。老师说红灯停绿灯行。可是叔叔阿姨们为什么不听话呢?”大家循声望去。是一个3~4岁女孩。蝴蝶结。公主裙。花朵一样的小天使。她正仰起天真的小脸。好奇地问满头银发的奶奶。

绿灯亮了。两个女士一左一右搀扶着老奶奶。我牵着小女孩的手。大家一起向马路对面走去。那一刻。我感觉有一阵清凉的风习习拂过。世界是如此祥和美好!

其他观点:

琼儿。琼儿快来看。她又来偷咱的菜了。姐姐拎着我的小手欲去逮偷菜贼。不想爸爸后面冷不丁丁的揪住了姐姐的耳朵。便吵呼道。你姐妹俩是想挨揍吧。没事闲的。上一边玩去。她偷就让她拿去。姐姐捂着疼疼的。火火的耳朵。拉着我蹲点去了。看而不逮。

我们家吃菜很少。一般爸爸只做晚饭。但是爸爸年年都在菜园子里种上很多菜。像。包头菜。碗豆。花菜。蒜苗。玉米。更多的是南瓜。苷子。我们一家的用量不过是菜园子中的+分之一。重要的是种了让她来偷。

说起她。她是个了不起的女人。是那种让人敬重爱怜之人。也许你会说一个偷菜贼。她会是好人吗?我告诉你她是一个好人。一非常好的好好人。

多年前不知她家为何搬迁到我家屋下。一大家子来时没地住。爸爸三百块钱卖给她们一块菜地。她们盖了简易房便住了下来。美中不足的是。男主人在一年后离逝了。此后她便一人带着五个孩子生活。她有两个上高中的儿子。两个和我相返年岁的孩子一块读小学。留了一个在家和她帮忙。

她的小儿子和我是同学。所以我时常在她们家玩。她们炒菜一般是不用油的。吃玉米饭。清水面条。其实她们家炒的菜大部份都是来源我家菜园。偶尔我也会偷端自己家中的油。连油带碗都送给她们。更有时在书包了偷给她们装一些大米。爸爸老是发现家里的碗少了。米不見了。但他从来没吵过我。

那些年爸爸年年种多多的菜。再后来我离家了。

在見到她时己是三十年后了。生活的沉重也无奈把她的腰以累弯了。更弱更瘦小了。好似一阵风都会把她吹走。现在回想起来。她真的是个好了不起的女人。爸爸更是善良的人。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几度无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02:20

    公公,爸爸,的是,儿子,病人,是一个,是个,菜园子,带着,老公公

  • 眼角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02:20

    没想到大家都对讲一个你身边真实感人的故事,可以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02:20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安徽省宣城市宣洲区狸桥镇蒋山村田冲村民组。这是二十来户的皖南小村庄。村上有一户陶姓村民叫陶玉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