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宋真宗的励学篇一诗?
原创

如何看待宋真宗的励学篇一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宋真宗赵恒是北宋第三位皇帝。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宋太祖赵匡胤的侄子。他继位时北宋王朝已建立三十八年。虽有北方契丹威胁。但总体来说北宋不处劣势。而赵恒即位之初也能做到广开言路、勤政治国。实现“咸平之治”。

赵恒在文学艺术方面也颇有造诣。其书法“甚得晋人风度”。诗词方面则有《工鸟学》、《七绝》、《赐丁谓》等留世。但《全宋诗》录入的二十二首诗中独不见这首著名的《励学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这首《励学篇》又名《劝学诗》。流传的版本有多个。其中有个版本最后一句是“六经勤向窗前读”。还有个版本明显有误。最后一句是“勤向窗前读六经”。但“经”字与前面二、四、六、八句尾字不押韵。

这首《励学篇》一向有争议。争议处主要有:

一、并非宋真宗赵恒所作:

有人认为这首诗始见于《绘图解人颐》。解颐为逗笑之意。因此《解人颐》当是明人假托宋人胡澹庵所作。以为推销。所以书中出现的这首诗不足为证。

而有人又认为元代关汉卿杂剧底本《山神庙裴度还带》第一折也引用了诗中的“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可见这首诗不会晚于元代。

二、这首诗只能算打油诗?

有人认为这首诗遣词造句也是俚俗不堪。殊无庙堂之气。不像是帝王之作。更像是落魄文人或私塾先生所作。

不过六甲番人认为。这首诗并不是律诗。所以格律要求无须太严。而诗中“粟”、“玉”是平水韵入声二沃。“屋”、“簇”、“读”是入声一屋。属于邻韵。这首诗可算是古风。同时语言虽通俗浅白。但比喻恰当。适合于蒙学少年儿童或识字不多者。因此绝不算打油诗。

以上《励学篇》诗。不知您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六甲番人。

其他观点:

读书当然要认真。这种励学形式就不要搞了。就把一金屋的书都装下了。又有何用?学而致用。付于实践才有用。象这形式叫读死书。读书死。成了书呆子。读书应提倡\"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实践出真知。才是创造财富趵动力″。

其他观点:

类似什黄金屋、颜如玉。什么金榜题名惊天下。等等。不一而足。说千道万。都是劝人向学、苦读。故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说传世。书是一定要读的。关键在于怎么读?是死记硬背地死读书、读死书。囫囵吞枣的学一肚子;临到用时。却似水壶里煮汤元一一有货倒不出。还是能做到学而致用、活学活用?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有几人是死读书、读死书而成事的?宋真宗的劝学。只是提示了读书的好处。告诉你书中有黄金屋、颜如玉及名扬天下;反观每年从各高校。走出多少莘莘学子。有多少实现了黄金屋?有。也大多以房奴作代价;没有黄金屋。又何来颜如玉?就别提甚么名扬天下了。更有不明世事或铤而走险的学子。涉入、从事一些非法、不良勾当的。也不乏其人。不明读书的道理。读再多书也是白搭。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退到无路可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03:21

    书中,真宗,这首诗,黄金屋,北宋,入声,这首,所作,窗前,有个

  • 公主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03:21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何看待宋真宗的励学篇一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03:21

    宋真宗赵恒是北宋第三位皇帝。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宋太祖赵匡胤的侄子。他继位时北宋王朝已建立三十八年。虽有北方契丹威胁。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