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诚与李清照玩的金石之学为何物?
原创

赵明诚与李清照玩的金石之学为何物?

好文

热门回答:

金石学是中国古代考古学的前身。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且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的一门学科。其中的“金”。主要是指青铜器及其铭文。“石”是指石刻而且主要是指石刻文字。金石学起始于北宋时期。代表人物是欧阳修。欧阳修是金石学的开创者。

赵明诚本人是金石学家、古文字研究家、文物收藏鉴赏家。他从小就爱好金石之学。跟李清照结婚后他就更加痴迷。走访了很多地方。其中去的多的地方是仰天山。记录很多碑文资料。在李清照的帮助下他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这是一部继欧阳修《集古录》之后。 规模更大、更有价值的研究金石之学的专著。著录所藏金石拓本。上起三代下及隋唐五代。共2000种。《金石录》一共三十卷。前十卷是目录。后二十卷是各种他所见到的钟鼎彝器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石刻文字。这本书是研究古代金石刻必看的一本书。

其他观点:

中国古代的金石学是考古学的前身。它是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金石学形成于北宋时期。欧阳修是金石学的开创者。赵明诚的《金石录》提出金石一词。清代王鸣盛等人。正式提出金石之学这一名称。

说白了就是古代的考古学

其他观点: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随后在商与西周达到顶峰。并一直成为华夏文明璀璨的骄傲。而以青铜等器物为载体的古代文明也曾一度随着这些古老而神秘的“神器”埋葬于三尺黄土之下。数百年乃至千年不见天日。默默地等待着曾经辉煌的历史重见天日的一天。

但社会进步的车轮却是永不停歇的滚动。卷着历史所有的尘埃与过往。多年后。时过境迁。后世之人对于得到的古代器物不得其解。于是在此基础上慢慢诞生了一门以研究前朝的铜器和碑石(广义上还包括竹简、甲骨、玉器、砖瓦、封泥、兵符、明器等一般文物)。特别是其上的文字铭刻及拓片为对象的考古学。术称“金石学”。

金石学是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一类考古学。金石文化则是指镌刻在铜器、碑石、竹简、甲骨、玉器、陶器、砖瓦、 封泥等上面的文字及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根据最早记载“金石”一词的《墨子》中云:“古者圣王......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孟。传遗后世子孙。”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金石便已作为一种书写载体。承担起“传遗后世子孙”的历史使命。

古人对于金石文化的研究最早开始于石刻。著名的琅琊石刻。便是秦时为秦始皇歌功颂德的附属品。有《史记·秦始皇本纪》为证:“是乃并勃海以东。过黄、腄。穷成山。登之罘。立石颂秦德焉而去。”而我国古代对于金石遗文的研究。在三国魏时已发其端。在阎若璩《潜邱劄记》卷二中云:“魏太和中。鲁郡于地中得齐大夫送女器。有牺尊。王肃以证‘婆娑’旧说之非……汉章帝时。零陵文学奚景于舜祠下得白玉琯。乃以玉作。传至于魏。孟康以证《律历志》‘竹曰管’说之未尽。”可见当时学者已将出土古器用于旧籍的考订。但还没有人专以此学成为名家的。

金石研究家认为金石学萌芽于西汉。形成于宋代。清代时期达到鼎盛。民国后衰落不前。

欧阳永叔即为北宋名家欧阳修。他曾修《集古录》对当时及后代文人学者影响深远。从《集古录》后各种金石学专著层出不穷。而赵明诚的《金石录》则是其中的翘楚。北宋初年。由于统治者的重视和提倡。士大夫中私塾藏器之风日盛。其仅见于《金石录》所载。就有宗室仲爰、仲忽。舍人蔡肇、祖择之。丞相吕微仲、王禹玉。内翰赵元考。学士晁无咎。公卿杨南仲、苏翰林、宋莒公。以及洛阳赵氏、刘氏。岐山冯氏。颖昌韩氏。蜀人邓氏。方城范氏。南京蔡氏等二十余家。与此同时。亦出现了几部有影响的著作。如刘敞的《先秦古器图》、吕大临的《考古图》、李公麟的《古器图》、王黻的《宣和博古图》。以及欧阳修的《集古录》等。使金石研究逐渐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

以上诸书。前四者所载只限于钟鼎彝器。而《集古录》则金文石刻兼收并蓄。“自周穆王以来。下更秦、汉、隋、唐、五代。外至四海九州。名山大泽。穷崖绝谷。荒林破冢。神仙鬼物。诡怪所传。莫不皆有”(《集古录自序》)。凡所集录达千卷之多。跋尾亦在四百篇以上。它的问世。对于当时方兴未艾的金石考古之学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赵明诚的《金石录》正是在继承前辈学者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耕耘。发扬光大。成为宋一代金石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提起赵明诚。很多人便会想起其妻李清照。毕竟千古第一才女的名号无论是在声誉还是在才学上都力压赵明诚。但赵明诚本身作为一代文人学者在宋代也是屈指可数的才子。特别是在金石文献研究领域。其《金石录》代表了宋辽金以来的最高水平。至今作为金石学领域的权威资料。《金石录》共收录三代至隋唐五代金石刻两千卷。并流传于后世。从专业角度来看。欧阳修集录了三代以来的金石遗文一千卷。而赵明诚所集卷数正好是欧阳修的两倍;从其考证之精深来谈。《金石录》的研究水平达到了史学研究的最高水平。无疑。赵明诚作为一代金石学大家的地位不容置疑。

赵明诚在《金石录序》中便明确表达了创作初衷:“盖窃尝以谓《诗》《书》以后。君臣行事之迹悉载于史。虽是非褒贬出于秉笔者私意。或失其实。然至其善恶大节有不可诬。而又传之既久。理当依据。著夫岁月、地理、官爵、世次。以金石考之。其抵牾十常三四。盖史牒出于后人之手。不能无失。而刻词当时所立。可信不疑。”可见。作为文人的赵明诚创作之初便已对石刻的历史文献价值有深刻的认识。并从认识出发。倾毕生心血成煌煌大观。

从《金石录》所蕴含的文献思想看。“金石证史”和“碑石互证”是赵明诚最主要的金石文献思想。这种思想是潜移默化中渗透在著作中。得益于多年的收藏鉴赏和科学研究以及渊博深厚的学识之上。他对收集到的金石文献进行细致地研究、分类和整理。把众多金石资料编为三十卷。前十卷是目录。后二十卷为跋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编码排列。按资料的时代先后一一罗列。全书条目清晰。一目了然。在研究中。他尤其注重史书与碑刻的对比。加以个人独到见解。以广博的学识、缜密的辨析、洞察历史的慧眼纠正和弥补了许多史料的错误和不足。此外。赵明诚也注意到金石文献中所存在的政治、经济、社会风俗、书法文字等方面因素。十分谨慎而不留遗漏。在实践中形成了他的“金石证史”和“碑石互证”的文献思想。达到了宋代无人可及的金石成就。

当然。我们并不能忽略其妻李清照对于《金石录》的重要贡献。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二十一的赵明诚。早年二人的婚姻成为当时乃至后世茶余饭后的话题。纳兰性德曾以“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来描写他们当时的生活。明代吴宽盛也曾对他们的婚姻评以“金石缘分翰墨芬。文萧夫妇尽能文”一语道破了二人曾经的伉俪情深。

受赵明诚影响。李清照嫁入赵家后也养成了浓厚的金石爱好。在《金石录后序》中她回忆早年夫妇二人搜求金石的痴迷。写道:“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这是他们新婚贫困时搜求书画的写照。所以清代王世禛层在《池北偶谈》中把《金石录》定为二人的合著。这一观点在某种程度上也符合实际情况。

赵明诚出仕后。夫妻二人生活条件好转。因赵明诚因有“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所以“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可见李清照参与到了《金石录》的文献整理和校勘中。而痴迷于金石收集的赵明诚。曾闹出“见古今名人书画、三代奇器”。“脱衣市易”的典故。虽然今日成为佳话。但李清照作为其妻不仅没有反对。甚至以实际行动来支持。她“食去重肉。衣去重采。身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自然。作为一个文人和妻子李清照都是合格的。赵明诚能肆意痴迷于金石文化的研究并取得成就离不开李清照的支持与帮助。

但命运无常。福祸相依。北宋末年金人占领汴京。河北、山东相继沦陷。积腐败与兵弱的北宋朝廷南迁江南。安居一方。赵明诚与李清照也去江南逃难。所藏金石书画在辗转过程中损失殆尽。赵明诚也在流亡中病逝。此时。李清照饱经战乱之苦、生离死别之伤、生活贫困之忧。但她依旧将《金石录》带在身边。“病中把玩。搬在卧内”。数年后。当李清照重新翻阅《金石录》。遥忆当年和赵明诚赌书泼茶的日子。一时百感交集。遂写下了千古奇文《金石录后序》。备述一生遭际和文物聚散。让人扼腕叹息。

《后序》末尾写道:“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因忆侯在东莱静治堂。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束十卷作一帙。每日晚吏散。辄校勘二卷。跋题一卷。此二千卷。有题跋者五百二十卷耳。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杨广江都倾覆。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可悲可叹。可惜可怜。李清照对于《金石录》的爱护有其“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气魄。最终。她为将《金石录》传遗后世。绍兴年间表进于朝廷。使得这一著作流传至今。

一本《金石录》串联起一对夫妻的悲欢离合。一个时代的居安思危。一个民族的历史沉浮。金石文化更是像一把打开古代文化的钥匙。今人珍惜并传承这些以《金石录》为代表的金石著作。不仅是亡者的遗愿。更是对历史使命的继承。赵明诚的《金石录》作为一部传世之作。对于研究这些古代文化遗产具有重要价值。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李清照改嫁错了吗?
上一篇 2022-12-28
写给丈夫的诗句?
2022-12-28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09:40

    金石,金石学,石刻,李清照,后世,北宋,考古学,欧阳修,二人,碑石

  • 难入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09:40

    没想到大家都对赵明诚与李清照玩的金石之学为何物?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09:40

    金石学是中国古代考古学的前身。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且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