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最伟大的作家是谁?
原创

当代中国最伟大的作家是谁?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说到当代中国最伟大的作家是谁?可能大多数人都会说是:莫言。因为他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吗!小编在此却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当代中国最伟大的作家应该是:路遥

路遥(1949.12.3—1992.11.17)。原名王卫国。中国当代作家。《人生》、《平凡的世界》等影响了一代人。他忍受着孤独。艰苦创作。给窘境中的人带来希望与光亮。。

八岁那年。 他感觉自己被抛弃

1949年12月3日, 陕西榆林地区清涧县的偏远山村, 一个普普通通的生命诞生了, 家人给他取名“王卫国”。家中十分贫困。八岁那年。家里又添了弟妹三人。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了这个家庭的主要负担。

八岁的孩子已经很会装糊涂。第二天他早早起来。躲在一棵老树后。看着晨雾中的父亲夹着包袱。像小偷一样遛出村。过了河上了公路……几乎在一夜之间。他把自己从一个八岁的孩子拉扯成了一个大人。从此他被寄养在伯父家中。

最难熬的。是初中三年

升初中时。因生活所迫。养父不愿让他参加考试。路遥心里明白。实在没有能力供他上学了。但生性倔强的他含着泪也要证明自己行!1000多考生中他脱颖而出。

初中三年。没有生活保障。这是他人生中最困顿和难熬的一段时期。在学校甲、乙、丙三个等级的饭菜中。路遥所吃的全是丙级饭:稀饭、黑窝头、野酸菜。而所有这些。还是他要好的同学们凑集起来的。

那些苦难的日子都成为文学的缩影

他不安于现状。对外面的世界有一种荒漠渴盼清泉般的向往。为了了解外面的世界。他一晚一晚地熬油点灯读课外书。幻想有一天也写本书。把自己的想法痛痛快快地告诉更多的人。

饥饿的经历和苦难的生活。给路遥留下了非常强烈的印象。也促使他拿起笔。来反映这忧伤苦痛的一切。《在困难的日子里》和《平凡的世界》里所写的。都有他自己辛酸的影子。

由于他读得多。笔杆子又利索。加之到处盛开的陕北民间艺术之花给了他“后天的补养”。所以。路遥文学创作的信心越发高涨。

他以“樱依红”为笔名。在县文化馆的油印刊物《革命文化》上发表了《塞上柳》、《车过南京桥》两首诗歌。这两炮打响。路遥便一发不可收地向文坛进军。

六年抵死写作

路遥花了整整六年的时间去创作《平凡的世界》。头三年到各地考察、采访。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构思小说框架、人物、情节。后三年开始动笔写。

为了了解作品所涉及的。中国七十年代中到八十年代中十年的社会情况。他居然用几个月的时间。看完了这十年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和另外两份地区性报纸。

他每天给自己定了一个量。比如要写三千字或者五千字。就无论如何要写完。就算写到晚上十二点。也不会停下来吃饭。

凭借超强的意志力。他坚持完成了《平凡的世界》所有创作。全部修改完的那一天。他画上最后一个句号。把笔往窗外一扔。之后嚎啕大哭起来。

《平凡的世界》提纲手迹

持续6年的写作。让40岁的路遥两鬓霜白、满面皱纹、血脉精气几近榨干。随着病魔趁虚而入。最终被夺走生命。

他是最穷的大作家

路遥的四弟王天乐在一篇纪念路遥的文章里。把路遥称为“悲剧人物”。之所以称他是“悲剧人物”。除了怜悯他生前的艰辛和病痛。也慨叹他出人意料的贫穷。

王天乐在文中回忆路遥获得茅盾文学奖后的情形:“路遥在电话上告诉我。去领奖还是没有钱。路费是借到了。但到北京得请客。还要买100套《平凡的世界》送人。让我再想一下办法。”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王天乐认为。路遥当时之所以在经济上拮据。是因为几年时间都离家在外面跑。花销大。并且爱抽好烟。爱喝咖啡。

路遥也在文章里写道:“我可以用一百元钱买一条高级香烟供‘关键’的几天抽。也可以用五十元钱买一件仿羊皮夹克穿几个冬天。”对高级香烟的执着成为路遥经济的一项主要负担。同时他的另一个爱好喝咖啡。也同样花销不少。大罐的雀巢咖啡。路遥常常一买就是好几罐。

对于80年代的人们来说。怀念路遥是一种怀旧。是重新寻找那一代人对青春的回忆。路遥的人生。和他作品里描述的故事。都深深印在他们心里。怀念路遥就像怀念一首老歌。

时间的放大镜。终将为我们呈现一个真正的路遥:他没有超越时代。他只是记录了时代。对于依然在时代的沉浮中茫然四顾的人们而言。重新发现路遥。就是重新发现自己。路遥已远。路遥仍在。

其他观点:

在中国只要谈文学。就不得不谈诗词。谈到诗词。就不得不谈毛泽东的诗词。近代史上毛泽东在文学上的地位。就如同在唐朝的时候李白、杜甫一样。

可见。毛泽东的文学。在民间引起过多大的反响。

毛泽东的诗词。在中国绝对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就连原来毛泽东主席的敌人。也就是国民党反动派的首领蒋介石。也是这么认为的。

那时候共产党正在遭受蒋介石集团的围剿。毛泽东写出了《沁园春雪》这样豪放、霸气、具有帝王之气的诗词。

当蒋介石看到这首词之后。他很不想承认这个词是毛泽东写的。为了证明自己。他找了国民党的诗词专家来鉴别。

专家告诉蒋介石。这样大气、洒脱。具有帝王之气的诗词。也只有毛泽东可以写的出。

蒋介石很不服气。但是。让他写他又写不出来。为了不至于让毛泽东的这首词。独占鳌头。他命令手下很多诗词专家来仿写毛泽东的这首《沁园春雪》。

他们是写了很多首。可惜的是没有一首。能和毛主席这首想媲美的。恰恰相反。他们倒是证明了毛泽东诗词的高度。是他们永远达不到的水平。

毛泽东的诗词。相信只要读过书的中国人。都会背上那么几首。

来让我们在背诵一遍。毛泽东是词《沁园春雪》吧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所以说到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哪位作家的影响力比较大。我觉得非毛泽东莫属。他的影响力。在各方面都有渗入。

他是最为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和诗人。还被《时代周刊》评选为二十世纪。影响世界的一百位伟人之一。

其他观点:


余华的成名作是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此前他发表了二十几篇小说均没有多少影响。这篇作品发表后。深得李陀等著名评论家的好评。余华于是一举成名。此后。他在《收获》等国内重要刊物上接二连三的发表了多篇实验性极强的作品。令文坛和读者震撼。在评论家的密切关注下。他很快成为了马原之后中国先锋派小说的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余华并不是一名多产作家。他的作品以精致见长。作品以纯净细密的叙述。打破日常的语言秩序。组织着一个自足的话语系统。并且以此为基点。建构起一个又一个奇异、怪诞、隐秘和残忍的独立于外部世界和真实的文本世界。实现了文本的真实。余华曾坦言:“我觉得我所有的创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实。我的这个真实。不是生活里的那种真实。我觉得生活实际上是不真实的。生活是一种真假参半、鱼目混珠的事物。”由于先锋文本读者甚少。成名之后的余华及时地做出了调整。自《在细雨中呼喊》开始。他的作品不再晦涩难懂。而是在现实的叙述中注入适度的现代意识。以简洁的笔触和饱满的情感尽可能地获得读者最广泛的共鸣。

  余华的早期小说书要写血腥、暴力、死亡。写人性恶。他展示的是人和世界的黑暗现象。他小说中的生活是非常态、非理性的。小说里的人物与情节都置于非常态、非理性的现实生活之中。正如谢有顺指出:“暴力是余华对这个世界之本质的基本指认。它也是贯穿余华小说的一个主词。”

  余华说:“那时期的作品体现我欧冠世界结构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对常理的破坏。简单的说法就是。常理认为不可能的。在我的作品里是坚实的事实;而常理认为可能的。在我那里无法出现。导致这种破坏的原因首先是对常理的怀疑。很多事实ijing表明。常理并非像它自我标榜的那样。总是真理在握。我感到世界有其自身的规律。世界彬飞总在常理的推断之中。”

  余华认为:我更关心的是人物的欲望。欲望比性格更能代表一个人的价值。

  在叙述态度上。余华追求罗伯-格里耶的“零度状态写作”。即“无我的叙述方式”。

  结构上。余华采用时间结构小说。他把物理时间转换为心理时间。几个时间交错叙述。把时间进行分裂、错位。呈现出多重象征。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32:04

    路遥,世界,诗词,常理,时间,作品,他是,人物,的是,蒋介石

  • 独一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32:04

    没想到大家都对当代中国最伟大的作家是谁?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32:04

    说到当代中国最伟大的作家是谁?可能大多数人都会说是:莫言。因为他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吗!小编在此却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