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属传统文化经典吗?为什么?
原创

《心经》属传统文化经典吗?为什么?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儒学观《心经》

儒家和佛家证得的本体是一个。两家的理想不同使得侧重点不同。佛家侧重本体的空寂。儒家侧重空寂本体中的生机。

周围有很多朋友喜欢《心经》。但很少知道它想表达的真义。以至于这么博大精深的文章被肤浅化了。空其实是真空妙有的空。有的朋友把空当成一无所有。成了顽空断灭见。甚至以恶为善。

善恶是个很深奥的问题。主要在于内在气机状态。在于一心之动用。 生机周流有则不乱是善。生机滞碍私心乍动是恶。至善和真空是本质存在不可分的两方面。故真正的空即随处鸢飞鱼跃。

《心经》是对浩瀚的大般若经的概括总结。主旨有三。关于存在。本质和现象。

其一、宇宙本体是恒常存在的。故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在哲学中即存在。

其二、宇宙万物的现象(事)和本质(理)是统一的。故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其三、如何认识到宇宙万物本质?需心无挂碍即无住。需无智亦无得即无相。需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即无念。无者无妄念。念者念真如。廓然无圣。荡然无相。

要直观到存在与本质。佛家大乘有两条路径。一条是大乘空宗的破相显性。一条是大乘有宗的转识成智。认为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还有第三条大中至正的路径。中国儒家和后世禅宗注重直接显性。如何理解性?如物有物性。人有人性。性在宇宙天地为存在。在万物为本质。

其他观点:

《心经》是传统文化经典。

《心经》全文共260字。它的全称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如果说《金刚经》是大乘佛法的精华。那《心经》就是精华中的精华。意思即是说。它就是整个大乘佛法的中心思想。

一、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总结起来基本上可以说是三家。即是我们常说的释、儒、道。

这三家的思想学说润物细无声般地滋润着我们每个炎黄子孙。对我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艺术文学创作。建筑医学等等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

《心经》属于佛学著作。自然就是属于传统文化经典。历朝历代。通过阅读它而得到开悟的人。数不胜数。

二、《心经》有传统的哲学类作品特性。但它又高于哲学。并有宗教色彩。这种特性使得文人骚客喜欢去钻研它。又使得信徒去顶礼膜拜它。这种特性更让它在历史的沧桑中。它从来屹立不倒。为人们时时处处所喜爱。

《心经》说了什么?

【观自在】

它一开始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直接教人内观自己本有的“自在”。即是我们每个人的自性。但是这种自性。累世累劫由于一念无明、能所的作用。生出了五蕴。我们被五蕴捆绑住而轮回不得解脱。当懂得观照后。这个五蕴。即色、受、想、行、识。实际上是空的。五蕴仅是我们自性的无明映像。

【诸法空相】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我们的自性。本自具有的佛性。是如如不动的。从来不会有生有灭的二元对立。也不会有垢与净的性质划分。也不会有增增减减的量的多与少。

【十二因缘、四圣谛】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佛陀早期说法。因为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所以提出十二因缘。四圣谛的说法。到了后期。机缘成熟。就否定了这些说法。并道出了这些说法是权宜说。是方便说。实际上到了最后。无法可说。

这一点。《金刚经》第七品无得无分说上说得很清楚: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揭谛】

揭谛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去吧去吧。每一个人依靠波罗蜜的智慧。到达解脱的彼岸去。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心经》的理解与感悟。佛学高深莫测。但是常去解读与修行。非常有益于我们的身心。非常有利于度化自己与别人。如果我文中有不足的地方。欢迎诸位看官不吝赐教。感恩感谢。

其他观点:

《心经》是进入国学大门登堂入学智慧教学。

《心经》是中华智慧文化入门法则的教授。我们现在的人对这个方法有所了解的话。那么对于我们中国国学则思过半矣。智慧之门打开了。这个时候再来学别的经典。就能迅速于中华智慧文化奥妙能登堂入室。

没有这种基础来学古老的智慧文化。恐怕你努力多少年还没法得到要领。

我们现在来学习《心经》观心禅的超级认知方法。

正观五蕴。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超级的认知法。佛法叫般若。 若不观心。法无来处。五蕴。色受想行识。色:客观。是物质。受想行识:主观。是精神。一念观照五蕴。就是主客同观。物质与精神同观。 这种观照。与西方的哲学。他有什么不同?如果用西方的哲学观察。那么五蕴就是五个抽象的概念。他们会用逻辑的方法来抽象思维。而佛法的观照。于五蕴当念要离念。于逻辑思维的当处离开这逻辑思维。离念了。则当处即空。当处解脱。空是什么?解脱寂灭即法身。此时。会体悟到本来清净的本性状态。这本清净性。又能照了当处所离之五蕴。

这寂灭清净之性的把握。西人的哲学是完全没有的。以这本清净心照了所离的主客与客观。这叫现量境。这种思维方法西人的哲学中亦没有。这本清净心。就是西人哲学中要研究的人的本质。 这现量境。可以说是真正的客观了知法。这真客观了知方法。能对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同时统一观察。佛法叫如实知。这如实知。能了知色(四大):物质、能量的状态。能了知人的各种思想、行为、认识、情感:受想行识。

如果按照西方的观念。这就包括了心理学、能量学。物理学、哲学、等内容。西方的哲学中没有这种高级认知法。他们必须把主观客观。分科来研究。并且分之又分。我们能够观察五蕴。就能对现代的文化进行系统的整理。也能把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放在一起整合融通。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了知。观照五蕴。它里面奥妙无穷。他既能主客同观。物质与精神同研究。亦能显现人的本质。启开人内在妙德来参与认知活动。所以佛法这种思维。他既具有逻的方法。还具有西人哲学中所没有的超级智认知法。

如果我们在这个时代。引用这种思维。他会把我们所学到的现代西方文化:心理、哲学、能量、伦理、美学等诸多的学科会于一念中观照。这种观照带来什么结果呢? 对内而言。他会整理我们的思维。它会让我们的大脑思维有序化。对外而言。他会对现代的西方流行文化。进行深刻的观察。能对其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观照。

大家都知道。佛法最重智慧。但智慧是什么?大部分人对此无法正确解释。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智慧它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们能够观照五蕴。就能够既通达出世法。亦能通过世间法。它是能够作用于现实世界的。这种智慧的观照。它能带来巨大创造性。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种超级的认知法。

现代的哲学以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的反映。但人是如何来反映的?西方的哲学他对此很少研究。这种反应一个是人的本性真空现量的了知。一个是潜意识、下意识经验业习种子的处理反应。西人没有方法。对于这本心真空产生认知。对于经验的种子认识。他们又会认为这是唯心主义。他们无法了解唯心与唯物是不二的。用本心真空照了唯心与唯物。这是中华智慧的超级认知方法。

这是稍微用现代来的方法来诠释一下。我们就知道里面奥妙无穷。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确定。《心经》不但与中华古老的传统有关。而且是学习中国其他国学经典的微妙善巧入门之法。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北海茫月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34:27

    心经,哲学,大乘,无明,智慧,佛法,知法,西人,本质,佛家

  • 情多浓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34:27

    没想到大家都对《心经》属传统文化经典吗?为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34:27

    儒学观《心经》儒家和佛家证得的本体是一个。两家的理想不同使得侧重点不同。佛家侧重本体的空寂。儒家侧重空寂本体中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