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在战争中。我唯一担忧的就是潜艇的威胁……对我来说。这方面的战斗。要比英伦本岛的空中决战更加令人担忧心。
德国潜艇教父邓尼茨
邓尼茨被称为德国潜艇教父前。就已经是一个海军老将了。他于1891年出生在普鲁士一个贵族家庭。19岁就加入了德国海军。只是刚开始的时候还不在潜艇部队编制。而是海上作战部队。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邓尼茨从轻巡洋舰调往潜艇部队。在那里他找到了奋斗目标。他认为潜艇才是杀手锏。
1918年。邓尼茨任UB68号潜艇艇长。在地中海战区执行任务。他与当时的潜艇指挥官施泰因鲍尔共同研究出潜艇的新战术。即将传统的白天作战改为夜间作战。潜艇在夜色下的保护躲过敌方驱逐舰。攻击商船。
同年。邓尼茨就被俘了。原因并不是这个新战术不好。而是邓尼茨指挥潜艇刚击毁一艘商船准备撤离时。潜艇突然不受控制地跑到了海面上。年轻有为的邓尼茨又不想殉国。于是就投降了。
狼群战术的诞生
一战后潜艇在欧洲各国的地位就如同二战时航母在日本的重视程度。日本更热衷于大和舰。而欧洲各国当时更看重水上军舰。
当然这和潜艇的使用情况也有关。当时的潜艇有这样几点问题:
水下航速过低
潜航时间短
火力弱
视野狭窄
这样几点问题。导致潜艇的实战价值并不高。潜艇如果在水面攻击。就暴露在护航军舰的视野范围内。而且还没军舰跑的快。所以想逃都难。而如果是在水下攻击。鱼雷命中率又进一步降低。又由于体积问题。携带的鱼雷也极少。不能像军舰那样。更致命的是。当时英国已经装备了可以探测水下潜艇的声呐。
但邓尼茨有自己的想法。虽然当时二战还没打响。邓尼茨却早就做好了准备。他认为德国是内陆国家。想要穿越重重阻碍才能到大西洋和英国干架。干坏了回来修也非常麻烦。而潜艇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只要用潜艇切断英国的航线。英国就成了死岛。
基于这个目标。邓尼茨认为应该打击商船。而不是所谓的敌方军舰。当然他也有点不要脸。也不管不能攻击商船的条约。干就完事了。
水下航速低。潜航时间短。那就多数时间在水上航行。等接近目标再下沉
火力弱。水下攻击命中率低。那就避开护卫舰再打商船。打完一艘就跑
至于潜艇怎么避开护卫舰。可以堂而皇之的趁着夜色从水上接近。如果护卫舰用探照灯正好暴露自己。
狼群战术的试验
邓尼茨拍脑子想出这个狼群战术后。他是煞费苦心。要满足潜艇体积小。续航能力大。速度快的要求。他试验多次最后确定了排水量在500吨最合适。新的潜艇配备了4个鱼雷发射管。一次装载12-14枚鱼雷。水中航速每小时16海里。20秒即可完全潜入海中。
邓尼茨通过计算。认为德国需要300艘潜艇。即可使英国的海上运输完全切断。这样100艘作战。100艘休整。100艘往返。保证了持续作战能力。
然而。他们的元首希特勒却不这么认为。 希特勒更青睐大型水面战舰。对潜艇的事情并不上心。导致二战开始时。邓尼茨也只有57艘潜艇。
狼群战术大显身手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荷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9月3日英国即对德宣战。在海上对德国进行封锁。
可是英国刚放出狠话。大刀早已饥渴难耐的邓尼茨把商船雅典娜号送入了海底。随后又穿过层层警戒潜入英国斯卡帕湾基地。把战列舰皇家橡树干没了。到次年3月份。大概击沉了200多艘军舰和商船。战绩斐然。
大显身手的邓尼茨也荣誉加身。晋升为海军上将。就任潜水舰队总司令。
之后随着德国领土的不断扩张。潜艇部队也在大西洋肆意妄为。这才有了开头丘吉尔所说的话。
盟军的反制
邓尼茨为此又搞了使用通气管的潜艇。但是建造受到了盟军轰炸。直到1945年4月才正式服役。这日子。已经是一言难尽了。
邓尼茨本人的结局
虽然邓尼茨发明的狼群战术不再起作用。但他的官运却丝毫不受影响。他于1943年出任海军总司令。又晋升海军元帅。希特勒自杀前。就那烂摊子。还制定了邓尼茨做继承人。于是邓尼茨当了3个星期的元首。
1945年5月8日。邓尼茨在停战协议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被判处10年监禁。1956年才出狱。闲赋在家直到1980年病逝。
其他观点:
二战爆发之前。希特勒对德国的海军发展没有给予充分重视。所以德国海军面对英国海军在总体实力上的绝对优势(特别是在大型水面舰只方面)。显然无法与之打一场日德兰海战那样的堂堂之阵。于是便使出了其“杀手锏”——潜艇破袭战。
卡尔·冯·邓尼茨海军上将。这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海军的潜艇艇长、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潜艇部队司令。曾经在英国的战俘营中潜心“钻研”过潜艇的海上破袭战术。不但是当时德军中首屈一指的潜艇战专家,还是法西斯主义的强烈信仰者和希特勒的狂热拥护者。此时希特勒也正需要借助他的力量来对付英美海军。企图通过无限制潜艇战来破坏盟国的海洋运输。他对这位被称作“希特勒青年”的邓尼茨始终信任有加。而邓尼茨本人几十年潜心研究的潜艇战理论。现在终于有了一展身手的舞台。
这种新战术果然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海狼狂潮”。将一根致命的绞索越来越紧地套在了大英帝国的头上。
对于德国在大西洋上的“狼群”攻击。盟军方面。特别是作为岛国的英国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大西洋交通线是英美的命脉。没有大规模的海洋运输。两国就不能在欧洲战区进行持久的战争。因此英美在自己的军事计划中把取得大西洋战区的制海权当作最主要的任务之一。于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西洋反潜战又迅速展开。
1942年初。德国的“狼群”损失开始剧增。这已经给了邓尼茨次警告。损失的原因在于德国在东线战场吃紧。大批兵力东调。使得盟军能够腾出手来集中力量进行反潜作战。很快。盟军就改装和建造了大批经济实惠的护航航空母舰。一艘艘护航航空母舰开始游猎大西洋。同时。英国人发明的高频定向设备和分米波雷达也给德国潜艇以严重威胁。邓尼茨的“狼群”第一次遇到了真正的克星。
1943年后。大西洋战局急转而下。盟国的空中兵力在大西洋地区的迅速增加。尤其是大量护航航空母舰的参战。大西洋海域的漏洞被填补了。“狼群战术”已不再有用武之地。邓尼茨再狡猾。也是回天无力。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德国所有潜艇于5月之后全部灰溜溜地撤出北大西洋。到这时。邓尼茨知道德国输掉的不仅仅是”大西洋之战”,而且也输掉了整个战争。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河北邯郸,3000年未改名字的城市,在历史上的地位怎么样?
- 请问地球有多重?
- 是放弃一个爱的人难过还是被爱的人放弃难过?
- 宝玑,宝珀,积家,芝柏,卡地亚哪个档次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4755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潜艇,德国,大西洋,希特勒,英国,海军,狼群,商船,战术,军舰
没想到大家都对邓尼茨的“狼群”战术为何会葬身大西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在战争中。我唯一担忧的就是潜艇的威胁……对我来说。这方面的战斗。要比英伦本岛的空中决战更加令人担忧心。德国潜艇教父邓尼茨